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

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

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

依据等

8、地图分幅:(1)矩形分幅:优点:图幅间拼接方便;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使用图纸和印刷;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经纬线分幅: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缺点: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9、地图编号:编号是每个图幅的数码标记,他们应具有系统性、逻辑性、不重复性。(自然序数编号、行列式编号)100万地图是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90年代以前:列行式编号(百万地图)+自然序数(其它地图)90年代以后:行列式编号(百万地图)+行列编号(其它地图)编号具体方法:纬度4°为一行,至88°共22行用A-V 表示;经度6°为一列,从西经180°开始用数字1-60表示。

10、基本比例尺图幅关系:出1:25万到1:10万之间是1:9关系其他都是1:4

11、新的地图编号:由10个代码组成。如H49D002003(1:100万编号+比例尺编号+行号+列号)注意:计算一个经纬度的编号以左上角的经纬度为准

12、制作地图的基本途径:(1)实测成图:包括野外实测成图、航测成图。(2)编绘成图:是根据各种各样的制图资料——实测地形图、统计资料、航(卫)片、政府公告、地理考察资料、草图等,编制成为用户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地图。编图技术也完成了由传统手工制图到全数字地图制图的转变。

13、成图过程:(1)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印刷(2)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二、地图学

1、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2、传统的地图学有三个基本特征:a、个人技术对地图质量有显著的影响;b、实践经验积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c、传统的师徒传授技艺起主导作用。

3、现代地图学的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解释和应用)。

4、现代地图学的基本特征:1. 地图学已跨越几个科学部门2. 横断科学为地图学现代理论提供了支持3. 地图生产、研究、应用上的计量化4.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的应用。

5、地图学的发展趋势:1. 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2. 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3. 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4. 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5. 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

地图转移6. 地图产业化。

第二编地图投影

一、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1、地图投影的实质: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不可展曲面,要将曲面上的客观事物表示在有限的平面图纸上,必须经过由曲面到平面的转换。

2、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3、投影变形: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地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面积变形。

4、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5、长度比u是变量,随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面积比是变量,随位置的不同而变化。面积比P=a.b=m.n.sinθ’(θ’是经纬线投影后所成的夹角);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形,用|β-β′|表示。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6、地图投影的分类:按变形性质:(1)等角投影(相似投影、正形投影):ω=0即a=b,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最大。(2)等积投影:P=a.b=1,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最大(3)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a=1或b=1)。

7、按投影方式分类:(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用几何的方法投影到辅助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采用透视原理,借助辅助面)方位投影、圆柱头影、圆锥投影;正轴、横轴、斜轴;切投影、割投影。(2)条件投影:是在几何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用数学解析法确定球面与平面之间点与点的函数关系。方位、圆柱、圆锥、多圆锥、伪方位、伪圆柱、伪圆锥。

二、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

A、圆锥投影:

1、圆锥投影的经纬网表像:圆锥投影中纬线投影后为同心圆弧,经线投影后为相交于一点的直线束,且夹角与经差成正比。在正轴圆锥投影中,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互相垂直,所以

经纬线方向就是主方向,即m=a, n=b。

2、等角圆锥投影(兰勃脱正形圆锥投影):根据等角条件ω= 0,即m=n来确定常数也就是确定函数。分为单标准线等角圆锥投影(n0=1切圆锥投影)、多标准线等角圆锥投影(n1=n2=1割圆锥投影)。应用: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0—84°N和0—80°S都是采用等角圆锥投影,极地地区采用等角方位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自赤道起按纬差4°分带,对每带单独进行投影。我国标准纬线与国际上稍有差异,并规定根据边纬与中纬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条件确定投影常数。

3、等面积圆锥投影:根据等面积条件P=1,即ab=mn=1,来确定常数ɑ和c成为等面积圆锥投影。分为单标准线等面积圆锥投影(n0=1切圆锥投影)、多标准线等面积圆锥投影(n1=n2=1割圆锥投影)。

4、等距离圆锥投影:根据等距离条件,即m=1来确定ρ= f(?)的具体形式,则成为等距离圆锥投影。分为单标准线等距圆锥投影(n0=1切圆锥投影)、多标准线等距圆锥投影(n1=n2=1割圆锥投影)。

5、圆锥投影变形分析及应用:1、由切割关系决定的变形特点①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均是纬度?的函数,与经度λ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等变形线为纬线②在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0 上的长度比n0=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③在割圆锥投影中,在标准纬线?1 和?2 处的长度比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1 、?2 向内、向外增大,在?1 和?2 之间,n<1。在?1 和?2 之外,n>1 。2、由投影性质决定的变形特点:①等角圆锥投影:由于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相等(m=n),角度没有变形,但面积变形较大(P=m2)。②等面积圆锥投影:由于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互为倒数(mn=1),面积没有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③等距离圆锥投影:变形大小介于等角投影与等面积投影之间,经线长度比保持为1(m=1 ),纬线长度比与面积比相等(n=P )。

6、圆锥投影的应用:圆锥投影最适于制作中纬度沿东西方向延伸地区的地图。原因①地球上广大陆地位于中纬度地区。②经纬线形状简单。

B、方位投影:

1、方位投影的经纬网表像:纬线(等高圈)投影后为同心圆,经线(垂直圈)投影后为同心圆的直径,两经线间的夹角δ与相应经差λ相等。

2、分类:等角方位投影:根据等角条件ω= 0,即μ1=μ2;等面积方位投影:根据等面积条件P=1,即μ1μ2= 1,来确定ρ= f(Z)的具体形式,则成为等面积方位投影,也称为兰勃脱等面积方位投影;等距离方位投影:根据等距离条件μ1=1即垂直圈长度比为μ1

为1。

3、方位投影变形分析与应用:由切割关系决定的变形特点①方位投影的各种变形均是天顶距Z 的函数,与方位角α无关。同一等高圈上的变形是相同的,等变形线为等高圈②在切方位投影中,切点Q上没有变形,其变形随着远离Q点而增大。③在割方位投影中,所割的等高圈上μ2=1,其他变形自所割等高圈向内、向外增大。应用:方位投影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编制航海图、航空图和《世界地图集》(1/100万)中多有应用。①就制图区域形状而言,适宜于具有圆形轮廓的地区。②就制图区域地理位置而言,在两极地区,适宜用正轴投影,赤道附近地区,适宜用横轴投影,其它地区,适宜用斜轴投影。球心投影应用于大圆弧的投影。

圆柱投影:

1、圆柱投影的经纬网表像:纬线投影后为平行直线,经线投影后也为平行直线,且与纬线正交。

2、等角圆柱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等角条件ω= 0,即m =n。又名墨卡托投影,它不仅保持了方向和相对位置的正确,而且使等角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航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等角航线:是地球表面上与经线相交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近点的螺旋曲线。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3、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的三个条件(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2)投影具有等角性质。(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4、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规律(1)除中央经线上长度比m0=1 以外,其它任何点上长度比均大于1。(2)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则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投影带的边缘。(3)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赤道上。(4)本投影属于等角性质,故没有角度变形,面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为保证精度,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6°或3°分带投影方法。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万、1∶10 万、1∶25 万、1∶50 万均采用高斯-克吕格6°分带投影。1∶5千、1∶1万地形图则采用高斯-克吕格3°分带投影,1:100万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5、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等角横割圆柱投影。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96 ,距中央经线约±180km处的两条割线上无变形,长度变形< 0.04% 。对于中、低纬度地区,UTM投影的变形优于高斯-克吕格投影。西方—UTM,东方—Gauss。

6、等面积圆柱投影P=mn=1,等距离圆柱投影根据等距离条件,即m=1

7、圆柱投影变形分析与应用:由切割关系决定的变形特点①圆柱投影的各种变形均是纬度? 的函数,与经度λ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②在切圆柱投影中,标准纬线?0 上的长度比n0=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③在割圆柱投影中,在标准纬线?1 和?2 处的长度比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1 、?2 向内、向外增大,在?1 和?2之间,n<1 。在?1 和?2 之外,n>1 。应用:圆柱投影应用广泛,适宜于低纬度沿纬线方向伸展的地区,并且可以表示经度大于3600的范围。特别是在编制航海图、航空图、世界时区图和《世界地图集》中多有应用。),(),,(21y x F Y y x F X ==

三、地图投影的应用和变换

1、地图投影的选择:考虑三个条件1. 制图区域2. 地图用途3. 地图投影本身的特点

(1)制图区域:地理位置:极地附近—方位投影,中纬度地区—圆锥投影,赤道附近—圆柱投影;范围大小;区域形状:圆形区域——方位投影东西延伸的区域:在赤道附近—圆柱投影,在中纬度地区—圆锥投影,南北延伸的区域—横圆柱投影。(2)地图用途:要求方向正确—选择等角投影,要求面积对比正确—选择等积,要求距离正确—选择距离投影(3)地图本身的特点:如墨卡托投影中等角航线成直线,航海图多选用;球心投影中,地球表面两点之间距离最近的大圆航线成直线,在世界图上看着直观。另与比例尺和出版方式有关。

2、中国分省(区)地图常用投影1. 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必要时采用正轴等面积割圆锥 投影)2. 宽带高斯-克吕格投影3. 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采用正轴圆柱投影。

3、地图投影变换:是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场之间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21y x F Y y x F X ==

4、方法:(1)解析变换法: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计算公式:反解变换法(间接变换法,(x,y )→(φ,λ)→(X,Y);正解变换法(直接变换法)(x,y )→(X,Y);综合变换法(2)数值变换法:在资料图投影方程式未知时,或不易求得资料图和新编图两投影间解析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项式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的关系。(3)数值-解析变换法:已知新投影方程式,而原投影方程式未知时,采取类似 上述的多项式,求的资料图投影点的地理坐标(? 、λ),即反解数值变换,然后代入新方程式中,即可实现两种投影间的变换。

第三编 地图数据和地图符号

一、地图数据

1、地理变量: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即构成了地理变量。

2、制图数据: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地理变量就成了制图数据。

3、地理变量按性质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制图数据时分为:点位数据、线状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

4、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1)定名量表: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无定量关系的数据,称为定名量表数据。(2)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只区分事物的相对等级,不能产生数量概念。定性:长年河、时令河,定量:港口吞吐量大小(3)间隔量表:给顺序量表赋予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4)比率量表: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绝对量。注:特别注意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的区别(PPT11)

5、数据源:(1)地图资料: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指标图、国界样图(2)影像资料(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和更新地图的基本依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地面摄影像片(3)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制作专题地图中统计地图的基本依据。如各种《统计年鉴》(4)文字资料:地理考察资料、各种区划资料、政府文告报刊消息、各种地理学文献。

6、地图加工:(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成可比的数据(2)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制图分级是将地理变量加工成为制图数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关键是确定临界值

7、图形数据: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空间数据。矢量数据—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栅格数据—由平面表象对应位置上像元灰度值所组成的矩阵形式的数据就是栅格数据。

8、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是地理实体相互区别的质量准绳。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的形式出现。

二、地图符号

1、地图符号的实质:地图符号是“地图语言”,它不仅蕴含个体直接语意信息价值,还有相互联系的语法价值。

2、地图符号的分类:(1)按地图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4)按符号的形状特

征: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图标符号、文字符号、色域符号。

3、符号的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基本的视觉变量:形状(对于线状、面状符号——是指构成线和面的那些点(像元)的形状,而不是线和面的外部轮廓。)、尺寸(线状、面状符号——是指构成面状符号的像元的大小,与面状符号范围轮廓无关)、方向(是指点状符号或线状、面状符号的构成元素的方向。面状符号本身无方向变化,但内部填充的点、线有方向变化。)、明度(明度变量在面积符号中具有很好的可感知性。)、密度:指在保持符号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像素的尺寸和数量、结构、颜色:指色相和饱和度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受效果、位置(是一种被动因素)共8种基本视觉变量。

4、视觉变量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1)整体感和差异感:整体感也称“联合感受”,是指当我们观察由一些像素或符号组成的图像时,它们在感觉中是一个独立于另外一些图形的整体。差异感也称“选择性感受”,是指当各部分差异很大,某些图形似乎从整体中突出出来,产生突出的感受。(2)等级感:尺寸、明度是形成等级感的主要因素,颜色、结构和密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等级感。(3)数量感:尺寸大小是产生数量感的最有效变量。(4)质量感:形状、颜色(色相)、结构是产生质量差异的最好变量,密度、方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质量感。(5)动态感:尺寸、明度、方向、密度。箭头是表现动向的习惯用法。(6)立体感:尺寸、密度、结构、明度、饱和度及位置等都可以作为形成立体感的因素。

5、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标志:定位特征、性质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关系特征、时间特征。

6、地图符号对制图对象特征的描述:(1)性质特征的描述:描述对象性质种类或类型差别的符号属于定性符号。形状、颜色、结构、方向是描述性质特征的最主要的变量,而明度、密度等变量只能作为次要的辅助手段,起增强差别的作用。(2)数量特征的描述:描述对象数量特征的符号属于定量符号。描述对象概略顺序和相对等级的符号属于等级符号。尺寸是描述数量特征惟一有效的变量,而表现数量相对大小的顺序或等级,既可用尺寸,也可用明度、结构等变量。(3)关系特征的描述: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地图符号的系统分类、分级以及层次结构和空间组合,即地图符号的系统性。要求关系明确,逻辑性强、层次分明。

7、地图符号的设计:影响符号设计的因素:(1)地图内容(2)资料特点(3)地图的使用要求:(4)所需的感受水平(5)视觉变量(6)视力及视觉感受规律(7)技术和成本因素

(8)传统习惯与标准。符号设计要求:(1)图案化:就是对制图形象素材进行整理、夸张、变形、使之成为比较简单的规则化图形。(2)象征性:就是强调符号与对象之间的“自然联系”,使人们看到符号就能够自然产生联想,从而引导人们对事物的理解。(3)清晰性:简单性、对比度、紧凑型(4)系统性:是指符号群体内部的相互关系,主要是逻辑关系,这是符号能够相互配合使用的必要条件。(5)适应性:符号设计要适应不同的地图类型和地图内容,要满足不同读者的读图要求。(6)生产可行性:设计符号要顾及绘制和复制的可行性,这包括符号的尺寸和精细程度、符号用色的可行性以及生产成本。

三、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普通地图:

1、普通地图: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主体。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等内容。人文要素主要包括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等内容,一共3+4=7种要素。

2、独立地物:在实地形体较小,无法按比例表示的一些地物,但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称为独地物。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历史文化、地形等方面的标志。独立地物一般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方位意义,在地形图上必须精确定位,所以独立地物符号都规定了定位点。

3、水系:(1)海洋要素:海洋要素主要表示海岸、海底地貌,有时也表示海流、海底底质、冰界、海上航行标志等。海岸:海水和陆地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宽度的海边狭长地带。海岸由岸上地带/沿岸地带、潮浸地带(干出滩)、沿海地带三部分组成。①岸上地带(后滨):高潮线以上部分。重点表示各种岸滩的类型。用等高线描述地貌,地貌符号描述岸型。②潮浸地带(干出滩):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的部分。重点表示各类干出滩。填绘符号③沿海地带(前滨):低潮线以下直至波浪作用的下限。重点表示岛礁和海底地形。符号描述岛礁等,深线描述海底地貌。

4、深度基准面:也称“理论深度基准面”,是根据长期验潮数据所求得的理论上可能达到的最低的潮面。

5、水深注记:是水深点深度注记的简称,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高程点注记。

6、地貌:①写景法②晕滃法③晕渲法④等高线法⑤分层设色法。

7、写景法:是以绘画写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法。

8、晕滃法:是沿斜坡方向布置晕线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根据光线垂直照射时,地面与其水平面的倾角越大,则所受到的光照就愈少的原理。

9、晕渲法:也称阴影法或光影法,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不

一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优点:a.生动直观b.立体感强;缺点:a.不能直接量测其坡度b.不能明显表示地面高程的分布10、等高线法: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用等高线来表现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称为等高线法,又称水平曲线法。优点:a.方法科学b.可量算;缺点:

a.缺乏立体效果

b.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措施:a.采用其它辅助方法与之配合

①单色晕渲②分层设色b.在等高线本身上下功夫①粗细等高线②明暗等高线。

11、等高线的基本特点:①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②等高线是封闭连续的曲线;③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④在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密,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坡度愈缓。

12、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成为地貌分层设色法。优点①:使地图在一览之下立刻获得地貌高程分布及其相互对比的印象。②:它使高线地图略微有了一些立体感。缺点: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

13、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地貌符号:独立微地貌、激变地貌、区域微地貌;地貌符号:高程注记、说明注记、地貌名称注记。

14、土质和植被:1、土质:泛指地表覆盖层的表面性质。2、植被:是地表植物覆盖的简称。.表示方法:地图上常用地类界、说明符号、底色、和说明注记相配合来表示。

15、居民地:行政等级表示:①地名注记的字体、字大②居民地圈形符号的图形和尺寸的变化③地名注记下方加绘辅助线。人口数表示:注记字体、字大或圈形符号的变化表示圈形符号图形和大小变化,并配合字大表示。

16、交通网:交通网是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的总称。空中交通:在普通地图上,空中交通是由图上表示的航空站体现出来的,一般不表示航空线。我国规定,在地图上不表示航空站和航空标志。

17、境界的表示:种类:政区境其它境界。表示方法:用不同结构、不同粗细与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来表示。主要境界线还可以加色带强调表示。

专题地图:

1、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气象台站,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优点:简单、区别明显、便于定位特点:便于识别、阅读形象、生动、直观。易于辨认和记忆.定位: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表示:颜色形状大小用来表示想象的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分为非比率符号和比率符号,比率符号分为绝对连续比率,绝对分级比率,条件连续比率,条件分级比率。比

率基数——准线为1mm的符号所代表的数量指标。可以用组合符号。分级比率的优点:(1)减少符号设计工作量;(2)简化图例;(3)保证较好的现势性。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现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表示:颜色或不同的结构——质量本质特征(分类),粗细——重要程度(分级)以质量特征为主。定位:严格定位:如河流、道路等、地质结构线等(中心),不严格定位:如航空线,单边定位:如海岸线,境界线色带。

3、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表示:内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质量特征。范围法只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数量特征。以质量特征为主。范围法的特点:(1)可重叠(2)有空白(3)有交叉。

4、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壤类型等。表示:范围:轮廓线,内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质底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特点:无重叠、无空白、无交叉。政区图貌似属于这个。

5、等值线法: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特点:1)表示连续分布于制图区域内的各种变化迁移的现象;2)每个点所具有的数量指标必须完全是同一性质的;3)一条等值线无意义,只有组成系统后才能表示现象特征;4)等值线间隔保持一定常数,有利于依疏密判断现象变化程度,但不绝对。

6、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上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如风向频率图、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表等。定位图表反应的虽然只是某些点上的观测数据,但是分布在制图区域中各点的若干定位图表可以反应该区域面状分布现象的空间变化。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

7、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群,表示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表示方法:①分布范围:点的排布范围 a.均匀布点法:统计方法(概略)b.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精确)②数量特征:点的数量③分布密度:点的集中程度。当不同区域密度差异过大时,对密度过大区可采用较大的点子;—用点子的颜色区分现象的类别或质别;—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现象的发展变化。应用于人口分布、动物分布、某种农作物和植被分布。

8、运动线法:用矢状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表示:(1)颜色、形状——质量特征(2)宽度——数量特征(3)箭形矢部—运

动的方向(4)线的位置——移动的路径(精确和概略)。

9、分级统计图法: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饱和度、亮度、色相)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表示方法:范围——区划单元(行政、自然),内部——颜色、饱和度、色相、晕线。应用:在人文经济地图中应用广泛,如人口密度、粮食单产、人均产值等。

10、分区统计图表法: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是一种概略表示方法。表示形式:易计量的几何形状,如:柱状、圆环扇形等。图表的大小采用比率符号。

11、其他辅助的表示方法:金字塔法、三角形图表法。

12、对专题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综合分析:(1)按对现象时间变化的表示:某一特定时刻——除运动线法外都可以采用;现象的移动——运动线法;周期性变化——定位图表法;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的组合,等值线法、点数法、范围法的组合,分区统计图表法(2)按对现象数量和质量特征表示的可能性:以表示质量特征为主的:线状符号法、质底法、范围法;以表示数量特征为主的:等值线法、点数法、定位图表法、分级统计图法;表示全能指标的:定点符号法、分区统计图法、运动线法。(3)对现象空间分布特征的显示: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分区统计图表法都可以表示点状、线状、间断分布、分散等。

13、表示方法的相互比较:(1)定点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区别:a、前者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后者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b、前者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内的现象;后者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c、前者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后者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2)范围法与质底法:区别:前者: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后者: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3)定点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区别:前者: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以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后者:每个图形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的任一适当位置。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第四编地图的图形、色彩和注记的设计

一、图形设计

1、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1)刺激条件因素(对比因素、照度印度、时空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知识经验、主观定式、兴趣和情绪、实践活动的任务)、(4)生理物理因素。格式塔心理学。

二、地图色彩设计

1、色彩:是所有颜色的总称,无彩色系(消色):黑、灰、白;有彩色系(彩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色彩的基本属性—是指人的视觉能够辨别的颜色的基本变量:(1)色相——色相即每种颜色固有的相貌。色相表示颜色之间“质”的区别,是色彩最本质的属性。(2)明度(亮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指色彩对光照的反射程度。(3)饱和度(纯度、彩度、鲜艳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注意:“饱和度”与“明度”是两个概念。“明度”是指明暗、强弱,而“饱和度”是指鲜灰、纯杂。明度高不一定纯度高;色彩三属性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3、色彩的感觉:(1)色彩的兴奋与沉静——在影响人的感情的色彩属性中,最起作用的是色相,其次是饱和度,最后是明度。暖色:红橙黄;冷色:青蓝;中性色:紫绿(2)色彩的冷暖感(3)色彩的进退和胀缩(形成立体感)——与色彩的饱和度有密切的关系(4)色彩的轻重与软硬——与明度和饱和度有关,越高则越轻。(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6)色彩的活波与忧郁。

4、色彩的象征性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

5、色彩的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这就是色彩的混合。色彩包括色光和色料两大类,所以混合包括色光混合和色料混合。(1)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色光三原色RGB(红绿蓝)混合。间色、补色。亮度叠加(2)减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颜料三原色CMY(品红、黄、青)。油墨量越大,颜色越重、越暗;反之,颜色越亮。Lab的色域最大,包含了RGB和CMYK ,RGB和CMYK大部分相重叠因此不是什么颜色都能够在显示器上表现出来的,比如金色、某些荧光色

6、色彩的对比:对比即差别:明度对比、色相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

色彩的调和:调和即统一:1.配色符合主题目的2.引起读者审美心理的共鸣3.同种色调和4.类似色调和5.增加共同色素调和6.同中性色分割调和7.面积调和8.渐变调和9.弱化调和。

7、地图上色彩的作用:(1)色彩的应用简化了图形符号系统(2)丰富了地图内容(3)提高地图内容表现的科学性——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渐变色阶是表现数量等级的最佳方法

(4)改善地图语言的视觉效果(5)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

8、地图色彩的特点:1.地图色彩大多以均匀色层为主2.色彩使用的系统性3.地图色彩的制约性4.色彩意义的明确。

9、地图色彩设计的一般要求:(1)地图色彩设计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2)色彩与地图内容相适应(3)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4)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10、地图色彩选择:1.点状色彩2.线状色彩3.面状色彩——色彩是面状符号最重要的变量,色彩的对比度和调和设计业主要运用于面状符号(1)质别底色(2)区域底色(3)色级底色(4)村托底色

第五编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制图综合

1、制图综合: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

2、制图综合的方法:(1)选取:又称取舍,是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2)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3)选取与概括的区别:选取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类别、级别的合并。

3、制图综合的目的: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抽象出其基本规律,更好地运用地图图形向读者清晰地传递信息,并可延长地图的时效性,避免地图很快地失去作用。

4、选取:(1)类别选取:是指整个一类信息全部选取,它受地图用途的制约,是地图内容设计的任务。(2)级别选取:是指在同类物体中选取那些主要的、等级高的对象,舍去次要的、等级较低的那部分对象。(质量等级不易操作,需要用数量等级来确定选取标准,通常用资格法和定额法来实现这样的标准。)

5、级别选取:(1)资格法:以一定的数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作为选取的标准(资格)而进行选取的。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缺点:①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要程度。如:小湖泊,在不同的地区,其重要程度不同。②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2)定额法: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而进行选取的方法。(制图物体的选取定额是由地图载负量决定的。)优点:①能够预计地图的容量;②在不影响易读性的前提下,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缺点:无法保证在不同地区保留相同的质量资格。弥补措施:采用临界指标,即规定一个高指标和一个低指标,用来调整不同区域采用相同的质量标准,

以及相邻区域分布密度的逐渐过渡。

6、概括: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7、形状概括:是指删除制图对象图形的不重要的碎部,保留和适当夸大其重要特征,使制图对象构成更具有本质特性的明晰的轮廓。形状概括的方法:删除、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物体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要特征。)、夸张(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8、数量特征的概括:是指物体的长度、面积、高度、深度、坡度、密度等可以用数量表达的标志的特征。数量特征概括的结果:一般地表现为数量标志的改变,并且常常变得比较概略。

9、质量特征的概括:质量特征:是指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制图物体的质量概括就是用合并或删除的办法达到减少分类、分级的目的。①删除:删除某类标志,以达到减少类别的(如:不表示河流的通航性质)②合并:合并分级标志,以达到减少级别的(如:人口数1~2万和2~5万合并为1~5万质量特征概括的结果:质量特征概括的结果常常表现为制图物体的减少。

10、定位优先级:主要用来解决符号因比例尺缩小而发生争位的矛盾,在编图时通常采用舍弃(当同类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一般舍弃其中等级较低的符号)、移位和压盖(当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采用压盖面状符号或突出点、线符号的方法。)的手段来处理。

11、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1)地图用途: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2)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影响地图的制图综合程度;影响地图制图综合的方向;制图对象的表示方法。(3)景观条件:制约着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4)图解限制(5)数据质量:高质量的资料数据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较大的综合余地。

12、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1)图形最小尺寸:由人眼分辨的最小尺寸决定(2)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①面积载负量:是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来表达。②数值载负量:面积载负量在实际作业中不易操作,需要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13、极限载负量:指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②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的最佳容量。极限载负量的确定取决于地图比例尺。当然地图用途、景观条

件、制图和制印技术对它也有一定影响。

14、(3)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15、(4)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16、(5)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1.描绘误差2.移位误差3.由形状概括产生的误差。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地图学复习提纲与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 -----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 数学要素 B. 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 1: 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 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 --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 A. 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 性质为:( C )P78 A. 等积投影 B. 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A)P98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 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 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 便于地图使用 8、在 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 A.21731 公里 B.731 公里 C.231 公里 D.31 公里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A.a=b B.a>b C.a

地图学考试资料简整

考试题型:判断(10′)、选择(30′)、填空(20′)、简答(30′)、计算(10′)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地图语言——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1)地图的基本特性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图形——有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图投影的任务是掌握误差的性质、分布和大小。 2、地图是通过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表示的图形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3、地图是经过科学概括的图形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 地图的构成要素 1)图形要素(地图符号、注记)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3)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地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4)补充说明(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 3. 地图的基本功能 (一)地图信息的载负与传递功能(二)地图模拟功能 (三)地图认知功能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基础 1.地球物理表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它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3.地球体的数学表面——地球椭球表面,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是对地球形体的二次综合,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地球椭球体是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将地球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地球椭球体定位——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这种局部定位的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 天文经纬度:表示实际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 、大地纬度 和大地高h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 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 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

武汉大学地图学试卷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B 一、判断题(20’) 1、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5、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6、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2、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4、 符号系统的运用。 3、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4、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 分支学科组成。 5、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6、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7、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8、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9、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0、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11、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12、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 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13、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14、 15、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16、 17、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18、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 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9、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20、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 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21、:

22、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23、 24、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25、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26、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27、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2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29、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 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30、O 31、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32、 33、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34、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 版方式。 35、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36、 37、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38、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 形感。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39、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40、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 地图的基本特性: 1. 解决地球曲面和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2.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 地图的基本特征: 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坐标王比例尺测量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及行政中心经济标志) 其他(科学文化卫生历史) 辅助要素(图廓外要素)1读图工具(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吃三倍方向屠夫结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2参考资料 一、填空、选择部分 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学的定义 2.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分类(内容普通专题;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图;制图区域;用途军用民用);地图的功能;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 3.地图投影的实质;投影的三种变形;主方向的两个性质;变形椭圆 主方向地球表面上正交线投影后任然正交,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a,最小为b(变形椭圆长短半径a,b) 4.地图投影分类 5.地图数据的构成 6.地图符号的分类 几何电线面;比例尺以比例半以比例不以比例;地理尺度定性定量等级;形状几何透视象形艺术 7.贝尔廷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六个?形状尺寸密度亮度色彩方向 8.视觉变量产生的视觉感受效果整体感等级数量质量动态立体 9.消色物体?如何定义?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何为补色?颜色的三要素? 10.地图注记 11.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哪三大要素? 12.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 13.专题地图分类 14.制图综合的定义?解决哪两对矛盾?应顾及的因素? 地图内容的详细性和清晰性的对立统一 几何精确性和地理适应性的

武汉大学地图学期末复习整理

1、 简述地图的基本特性和定义 答:(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2) 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3) 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 言,通过 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 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 试述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规则 答: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经纬线分幅”和行列式编号“的方法。以 1: 100万地 形图为基础,行从赤道算起,纬度每 4°为一行,至南北纬 88°各有22行,用大写的英文 字母A 、B 、C,, V 表示,南半球加S,北半球加N 。列从180度经线算起,自西向东每 6 ° 为一列,全球分为 60列,用阿拉伯数字1、2、3,, 60表示。行号在前,列号在后,中间 不用短线。 1: 50万~1: 5千地形图编号是在 1: 100万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号由 10个代码 组成。其中前三位是所在 1 : 100万地图的编号,第四位是比例尺代码,从 1 : 50万~1: 5 千依次用B 、C 、D 、E 、F 、G 、H 表示。后六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后三位是 图幅的列号。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编码不足三位时前面加“ 0”。 4、 简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关系与区别 答:地图学(CartograPhy )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 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 术相结合的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 个或 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 储存、管理、运算、 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 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 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 地图学的目的是快速、 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 地理 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5、 为什么地图会产生投影变形?分别写出投影变形的数学表达式。 答: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 要把它完整的表示到平面上, 必须有条件地进行局部 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 投影变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长度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线段之比与 1之差。 ds * V 1 ds (2) 面积变形:投影面上一微笑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之比与 1之差。 dF " πab V P 1 1 = ab - 1 P dF 二 (3) 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7、为什么 1: 100万国家基本地形图拼不成一幅完整的 1:100 万《中国地图》?如何才能 sin( a — b a 亠b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武大_真题98_1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考研真题)

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学学位) (满分值150) 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科目代码:925 注意:所有答题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的一律无效. 一.辨析概念:(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地理实体与地理对象 2.绝对地理空间与相对地理空间 3.邻接关系与关联关系 4.投影变换与坐标变换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5分)为什么GIS软件特别强调空间分析功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回答哪两大类问题? 2.(15分)在WebGIS开发中,主要涉及哪些技术? 3.(15分)什么是存储局域网?组建它需要哪些容? 4.(15分)在建立空间索引和非空间索引方面,方法有什么不同? 三.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在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时,会发现一些信息丢失了,或产生一些无用数据。这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15分)GIS空间分析的结果会受到哪些类型误差影响?一般有哪些误差传播方式?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四十分) 1.(20分)请描述无缝图层建立的过程。 2.(20分)综述适合GIS应用的C/S和B/S的主要结构形式。

大学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满分值 150分) 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目代码:923 一、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0分)地理信息和地理数据这两个概念,他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2、(10分)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分别指的是什么地理要素?对他们进行属性取值,有什么不同? 3、(10分)空间索引和非空间索引在建立方法上存在哪些不同? 4、(10分)什么是集中式GIS?什么是分布式GIS?根本区别是什么? 二、简答题(共4分,每小题15分,共60分) 1、(15分)如果有人请你提供选型GIS软件的意见,你会从哪些方面考虑提出选择GIS 软件的意见? 2、(15分)如果存在不同参考系统的地理数据源,通常有哪些方法使他们的坐标系统得到统一? 3、(15分)通常所说的空间关系是指哪些关系?存储这些关系有什么用途? 4、(15分)关系数据库在存储空间数据方面有一些技术发展,这些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综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5分)GIS由单机模式发展到局域网模式、WebGIS和GridGIS模式,请描述各个模式的技术和应用特点。 2、(25分)建立一个空间数据库,主要涉及哪些工作容?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

12、图形保持圆形,即一点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3)投影后经线与 纬线正交,且所有经线相互平行,所有纬线相互平行;(4)具有等角航线的重要特征(5)沿赤道向两极,长度变形增大。用途:广泛用于航海和航空方面,还用来编制海图,世界地图,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图。 13、解释高斯—克吕格和UTM投影的性质: 14、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经行分带投影的: 答: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 (13~23)。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25~45) 15、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确定某个投影带的图廓线经 度和中央经线: 16、如何为I—52—12—B 设置投影参数: 17、在实际航海中,为什么要把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结合起来航行:P79 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等角航线在地球上是一条螺旋曲线,不是最短航线,而且最短航线是大圆航线,若按等角航线显然不经济。故先在球心投影图上确定大圆航线,因此在球心投影图上两点间连线即为大圆航线,求出大圆航线与各经线的交角,转到摩卡托投影图上,并以圆滑曲线连接之,即成摩卡托投影的大圆航线,再将摩卡托投影上的大圆航线分成若干段,每段两端间用直线连接,这样便得到了用若干等角航线连接撑的,近似大圆航线的航行路线。 22.投影变形性质和投影变形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并采用变形椭圆表示其分布. 18、投影变形性质和投影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并采用变形椭圆表示其分布: 19、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P50 答: 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

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介绍_武大考研论坛

武汉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测绘、国土、规划、民政、水利、交通、电力、环境、生态、地质、矿产、农业、林业、人口、海洋、气象、国防、军事、安全、公共卫生、重大工程等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地理信息工程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数据处理与管理、空间辅助决策、综合空间数据分析和评估、三维虚拟技术研发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性能计算、地学计算、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地理空间信息工程高新技术及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处理和应用方法等,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用外文撰写科研论文,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略通第二外语。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GIS软件开发技术与应用 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和GIS工程技术,包括:嵌入式GIS开发、组件式GIS开发、基于P2P技术的软件开发、开源GIS开发、移动GIS开发、三维GIS设计与开发、时态GIS设计与开发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可视化方法与模型、地理信息快速浏览方法、虚拟地理环境快速建模、地理过程模拟等。 3.地理国情监测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国情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理国情变化检测技术、动态分析技术,地理国情应用服务等。 4.数字区域与数字城市 主要研究数字流域、数字区域、数字城市、数字社区以及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5.海量空间数据存取与管理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更新技术、海量空间数据管理与集成技术、空间数据仓库技术等。 6.地理数据高性能计算 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GIS的架构、空间数据并行处理与分析方法、GPU/CPU协同计算、网格计算与网格GIS;云计算与云GIS等。 7.地理信息分析与服务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应用建模、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动态空间信息服务、众源GIS 与PPGIS、移动GI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空间感知与认知、地理空间推理等。 8.对地观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地形图生产、空间导航、地面移动测量、无线传感网络、地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同化方法、

地图学30题

30个简答题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靠性; 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形图分幅编号规则: 采用经纬线分幅和行列式编号方法。 行从赤道算起,每四度为一行,用A,B,C……表示,经线从180算起,自西向东每六度为一列,用1,2,3,……表示。1:50万~1:5千编号共10位,前三位是所在1:100万的地图编号,第四位是比例尺代码,依次为B,C,D……H(1::50W,1:25W,1:10W,1:5W,1:2.5W;1:1W;1:5千);后六位分别为行列号。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1:50W—2, 1:25W—4, 1:10W—12, 1:5W—24……48,96,192 简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关系与区别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地图学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为什么地图会产生投影变形?分别写出投影变形的数学表达式。 答: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的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 投影变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长度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线段之比与1之差:(2)面积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之比与1之差(3)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为什么1∶100万基本地形图却拼不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中国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地图中国地图》?如何才能拼成? 答:1:100玩基本地形图采用的是分带的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自赤道起按纬差4°分带,每带单独投影,形成多个投影面,这样形成的图幅,在同一带内是可以无缝拼接的,但在相邻两带之间,由于同一条纬线拼接线分别投影到两个不同的圆锥面上,展开后曲率不一样,所以相邻两带之间是无法无缝拼接的,也就构不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地图。要想拼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地图,就必须在一个投影框架下,采用唯一的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并且双标准纬线必须根据中国版图的具体范围,结合边纬与中纬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条件取整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拼接成一幅完整无缝的地图。 远洋航行时,如何正确使用“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使航行距离最短且领航最方便?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原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引论 1.如何理解反映地表像片,素描画和地图的区别? 地图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航空相片拍摄的是实物不具备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的特征,而素描画则不具备符号系统运用的特征。 2.浅述地图定义的变化。 第一页第二段 3.结合实际试谈地图的用途。 在经济建设方面,地图是各项建设事业的尖兵。在国防建设方面,一切军事行动,不论是司令部统观战局,各级指挥员研究战略,战役,战术,战斗问题,或从单一兵种的战斗到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都需要各种比例尺地图提供地形保证。在国际交往方面,地图也是重要的依据。在文化教育方面,地图是进行文化教育的有效工具。日常生活中,地图滴看书看报弟弟顾问,外出旅游,地图是可靠的向导。 4.试分析地图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地图学概念:他研究用地图 图形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互相关联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 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地图应用技术和方法。5.地图制作有哪些方法?传统实测成图法,传统编绘成图法,遥感制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法。 6.我国古代对地图制图的贡献是什么?P19—P21

7.21世纪地图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智能化,虚拟化,功能多极化,主客体同一化,全球一体化,地图﹑RS﹑GIS﹑GPS一体化。 8.试述地图学与RS,GPS,GIS的区别。 GIS 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1 ] 。在这些相关学科、技术中,测量和遥感主要从数据源的角度为GIS 服务,而地理学和地图学是GIS 应用所关注的主要领域。 RS遥感:遥感技术的利用促进环境信息采集手段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遥感制图。此外由于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使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 GPS:卫星大地测量的出现, 为大地测量制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立了世界大地坐标系, 二是精化了地球形状, 三是填补了海洋上的测量空白, 四是拓宽了大地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五是提供导航和实时定位资料, 六是对传统的常规测量提供检测手段。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1.地图投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39 2.谈谈你对地图投影变形的理解。P41 3.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特性是什么?P47—P48 4.什么是地图的主比例尺?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P36 5.举例说明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36 6.莫卡托投影具有什么性质?其主要用途是什么?p52‐p53 7.什么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的主要因素。P61‐P63 8.为什么伪圆柱投影和伪圆锥投影都没有等角投影?P50

武汉大学地图学资料整理 (30道题)

30个简答题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靠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 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形图分幅编号规则:采用经纬线分幅和行列式编号方法。行从赤道算起,每四度为一行,用A,B,C……表示,经线从180算起,自西向东每六度为一列,用1,2,3,……表示。1:50万~1:5千编号共10位,前三位是所在1:100万的地图编号,第四位是比例尺代码,依次为B,C,D……H(1::50W,1:25W,1:10W,1:5W,1:2.5W;1:1W;1:5千);后六位分别为行列号。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1:50W—2, 1:25W—4, 1:10W—12, 1:5W—24……48,96,192 简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关系与区别: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它们的形成开始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的目的不同:地图学的目的是快速、精确地编制高质量的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为什么地图会产生投影变形?分别写出投影变形的数学表达式。 答:由于地球椭球面是不可展的曲面,要把它完整地表示到平面上,必须有条件的进行局部拉伸和局部缩小,所以必然会产生变形。投影变形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长度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线段之比与1之差:Vμ=ds‘ ds -1 (2)面积变形:投影面上一微小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之比与1之差: V P=dF′ dF ?1= πab π12 ?1=ab?1 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sinβ?β′=sin ω = a?b 为什么1∶100万基本地形图却拼不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中国地图》?如何才能拼成?答:1:100玩基本地形图采用的是分带的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自赤道起按纬差4°分带,每带单独投影,形成多个投影面,这样形成的图幅,在同一带内是可以无缝拼接的,但在相邻两带之间,由于同一条纬线拼接线分别投影到两个不同的圆锥面上,展开后曲率不一样,所以相邻两带之间是无法无缝拼接的,也就构不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地图。 要想拼成一幅完整的1:100万地图,就必须在一个投影框架下,采用唯一的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并且双标准纬线必须根据中国版图的具体范围,结合边纬与中纬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条件取整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拼接成一幅完整无缝的地图。 远洋航行时,如何正确使用“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使航行距离最短且领航最方便?答:等角航线在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性对领航十分有利,但它不是最短距离线,如果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不经济的较远路线,但船只不必经常改变防线。而大圆航线在球心投影的地图上表现为直线,是地球表面上各航路点间的最短连线,但它又不是等方位线,船只航行时要不断的改变方向,不利于领航。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通常采用“长距离靠近大圆航线,而短距离走等角航线”的做法。具体就是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

(完整word版)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

地图的基本特征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地图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图形认知和空间认知)。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八种。 地图类型:按尺度划分、按区域范围划分、按地图图形划分、按地图维数划分、 虚地图:存在于人脑中或电脑中的地图。实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 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种,后者包括: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第二章 法线是测量地球的基准线。 地理坐标是用经线、纬线、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 在地图学中,认为大地经纬度来定义地理坐标更好、因为大地经纬度定义的地理坐标,是在规整的椭球面上构建的,每条经纬线投影到平面皆呈直线或平滑曲线,便于地图投影的研究与应用。 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成控制网组成。平面控制网一般可由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高程控制网:一种称绝对高程,另一种称:相对高程。 投影,数学上的含义是两个面(平面或曲面)上的点与点(或线与线)的对应关系。地图投影的变形具体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根据球面与投影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 投影选择依据: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方位投影适用于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正方位投影适用于两极地区图,圆锥投影适用于编制出于中纬地区沿线方向东西延伸地域的地图 地图比例尺的含义:我们把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尺度。比例尺的几种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又称说明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第三、四章 数据分布的量表的量表法可分为:定名、顺序、间距、和比率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于一种或多种数学的处理方法。数据处理的三种方法:量表法、两种现象的相关分析、回归残差制图 地图学概括的实质,是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影响地图学概括的因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地图比例尺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数据质量对地图概括的影响,制图图解限制对地图概括的影响。 地图概括的内容:选取和简化:资格法、定额法、区域指标法。简化就是显示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删除不重要的细部。数量特征简化:其目的将是空间数据按数量排序进行分级,以等差分级,等比分级或任意分级处理。分级的等级愈多,概括程度愈低。数量特征的简化主要表现为减少数量分级,增大各等级间的数值间距。夸张包括:不以比例尺的放大和移位。符号化,数据的符号化,其实质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是地图概括的最终结果的体现。 第五章 基本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