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地图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地图学复习提纲一、单选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A。

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C。

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A )A。

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C。

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C )P109A.方位投影B。

圆锥投影C.高斯——克吕格投影D。

墨卡托投影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B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C )P78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

任意投影D。

方位投影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A )P98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B。

方位投影C。

彭纳投影D。

墨卡托投影7。

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B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C。

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C )A.21731公里B。

731公里 C.231公里D。

31公里P110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

a=b B.a〉b C。

a<b D。

a·b=110、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C )A。

直线 B.折线 C.大圆弧线 D.螺旋曲线12、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

21500公里B。

500公里C。

215公里 D.0公里13、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C )A.赤道B.两极C。

中央经线D。

各纬线14、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6.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7.地图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地图模型论:将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用模型方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将数据转化为图形,以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计算过程。

主要产品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三维仿真地图、四维时空地图等。

地图综合理论包括地图内容的取舍和地图内容的概括。

普通地图制图学:以普通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普通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图符号设计、编图技术方法、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地图编辑和设计等。

专题地图制图学:以专题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专题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专题地图上猪蹄要素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各种类型专题地图的编织,专题地图的制图工艺和编辑、设计等问题。

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仪器为制图工具,研究地图制图方法的学科。

地图分析:就是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有用的结论,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地图学学科重点转移有: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地图产业化。

《地图编制》复习提纲

《地图编制》复习提纲

《地图编制》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二、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地理要素、数学基础、整饰要素。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

3、制作地图有两条途径:实测地图,编绘地图。

4、用传统方法编制地图可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图印刷。

5、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6、地图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三种。

三、简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可量测性;由使用的地图符号系统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区别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主题要素详细表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3、简述地图的两种分幅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地图的分幅方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

矩形分幅的优点有:图廓为直线,便于拼接;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有较大自由度,可灵活避开重要地物;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可充分利用纸张。

矩形分幅的缺点有: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不易确定;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可能较大。

经纬线分幅的优点: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非常明确;可分开多次投影,保持较小变形。

经纬线分幅的缺点: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无法避开重要地物;图廓多为曲线,不便于拼接使用;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易充分利用纸张。

地图学复习纲要

地图学复习纲要

地图学第一章.地图学概论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理论、技术和使用方法。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以及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征:1.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数学法包括: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2. 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3. 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图概括)地图的内容1. 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2. 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七要素:独立地物,水系,交通网,土质和植被,居民地,境界线,地貌;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专题要素)3.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坡度尺、接图表、三北方向、编图信息、外图廓)地图的分类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大比例尺:1:10万或更大;中比例尺:1:10万至1:100万;小比例尺:1:100万或更小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

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要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要素围绕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包括: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第二章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经纬线分幅矩形分幅优点:1.图幅间拼接方便2.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3.图廓线可避免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1.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2.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1.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2.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1.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2.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3.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地图学复习及地图学复习整理

地图学复习及地图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导论1、地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具体说明各种影像是如何不可能同时具备地图的各项基本特征。

答: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答: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成图方法有哪些?答:现代地图的生产,可以分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两类。

(1.由于数据获取的手段不同、仪器类别不同,实测成图又可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2.因编图资料、应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同,可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和数字制图。

)4、按比例尺大小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按图型地图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尺度划分:大于、等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按地图的图型划分: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5、地图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的功能有: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试述对地球形体的一级、二级、三级逼近的含义。

答:1)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即大地水准面对地球自然表面的逼近。

大地体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简称椭球体。

它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所以人们视其为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地球的三级逼近:对地球形状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的相对关系。

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完整word版)地图学期末复习纲领

(完整word版)地图学期末复习纲领

第一章 导论(1) 1。

如何全面理解地图的功能?获取信息的功能: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人们可以通过地图分析、地图量测,获取制图区事物现象的空间位置、长度、坡度、面积、体积、深度、密度、曲率、分率等具体的数量指标名词解释:(1)地图: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的结果,也是空间认识的工具)?2. 如何理解反映地面的像片(图像)、素描图和地图的区别?地图具有直观性、一览性、可测量性、几何相似性。

3。

如何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1)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顺带解释一下地图的定义)(2)地图有三个基本矛盾,而解决这三个矛盾的法则就是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地球曲面与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用数学法则即地图投影解决;地球表层原貌与地图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用符号化法则即符号系统解决;地理要素(现象)的复杂性与地图概括性之间的矛盾,用综合法则即制图综合解决。

(3)其详细解释如下:A 数学法则: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B 地图概括: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根据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C 符号系统: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

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质量和数量特征,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第⼀章地图与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征: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球曲⾯到地图平⾯的转换;采⽤符号系统表⽰地物或现象——表现信息的语⾔⼯具对信息进⾏综合(制图综合)——解决复杂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平⾯容量的⽭盾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将空间信息按特定的数学法则定位于平⾯,并经科学提炼和有机概括后以符号化的形式描述在平⾯上地图形。

3.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数学要素是地图数学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决定了地图上物体的分布位置。

(1)坐标⽹:地理坐标⽹:我们常说的经纬度就是⼀种地理坐标,它标定了物体在地球椭球⾯上的位置,可约略认为是物体在地球表⾯上的位置;平⾯直⾓坐标⽹:在⼤⽐例尺地形图上,还绘有棋盘状的⽅格⽹,俗称“⽅⾥⽹”,是地图上的平⾯直⾓坐标⽹,主要⽤于图上快速判定物体间的距离。

(2)⽐例尺:⽐例尺是指地图上线段长度与相应的实地长度之⽐,它标志着地图模型的缩放程度,通过它,我们才能将图上量测的距离换算为实地的距离。

(3)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地图测量和绘制时的控制基础,只出现在⼤⽐例尺地形图上。

每个点都有准确的平⾯坐标和地⾯⾼程,是确定周围地物的控制和依据。

地理要素是地图内容的主体部分。

它表⽰了图区范围内各种⾃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联系及变化状况,是地图使⽤者阅读的⽬标和主要信息。

辅助要素是⼀些帮助我们阅读和使⽤地图的⼯具,类似于产品的使⽤说明。

包括地图名称、图例、制作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4.地图分类(1)按照内容的不同,地图家庭有两⼤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系、地貌、⼟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等)齐全,且内容详细程度相对均衡,能满⾜多⽅⾯的应⽤需求,因⽽也是最基本的地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基础地图。

专题地图:重在表⽰某⼀种或⼏种专题要素,这些作为地图主题的要素通常⽐普通地图中详细得多,包含了普通地图上所没有⽽属于专业领域特殊需要的内容。

地图学提纲

地图学提纲

《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复习提纲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导论1.地图的特征和定义地图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个方面: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类型的划分(一)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二)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图;局部区域,如海湾图、流域图(三)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四)按地图的维数划分:平面地图(2维)和立体地图(3维)3.地图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东西方的差异地图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图制作的成就、中世纪西方的黑暗时代和我国的地图传统、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测绘进步、信息时代的地图发展。

差异看书p9-21西方: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东方:农田水利、国家治理、攻城袭邑。

4.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及其理论1、托勒密: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最早的地图集《地理学指南》,确立地球经度为360度的概念;设计了两种地球投影,一是简单的圆锥投影,一是球面投影。

确立了地球经度为360度,创造了普通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两种世界地图新投影。

2、裴秀:总结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制”,创立了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3、墨卡托:设计的等角圆柱投影对航海最为适用,知道现在海图沿用了墨卡托投影。

5.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又分为野外地测图、摄影测量图)、编绘成图(又分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地球体与地图投影6.地球体的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与描述P33—地球体的量度通过现代天文大地测量、地球重力测量、卫星地球测量等精密测度,都提供这样的事实:地球是一个极半径略短、赤道半径略长,北极略突出、南极略扁平,近似梨型的椭球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复习提纲地图的基本特性:1. 解决地球曲面和地图平面之间的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2. 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

地图的基本特征: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要素坐标王比例尺测量控制点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及行政中心经济标志) 其他(科学文化卫生历史)辅助要素(图廓外要素)1读图工具(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吃三倍方向屠夫结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2参考资料一、填空、选择部分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学的定义2.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分类(内容普通专题;比例尺地形图地理图;制图区域;用途军用民用);地图的功能;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3.地图投影的实质;投影的三种变形;主方向的两个性质;变形椭圆主方向地球表面上正交线投影后任然正交,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a,最小为b(变形椭圆长短半径a,b)4.地图投影分类5.地图数据的构成6.地图符号的分类几何电线面;比例尺以比例半以比例不以比例;地理尺度定性定量等级;形状几何透视象形艺术7.贝尔廷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六个?形状尺寸密度亮度色彩方向8.视觉变量产生的视觉感受效果整体感等级数量质量动态立体9.消色物体?如何定义?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何为补色?颜色的三要素?10.地图注记11.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哪三大要素?12.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13.专题地图分类14.制图综合的定义?解决哪两对矛盾?应顾及的因素?地图内容的详细性和清晰性的对立统一几何精确性和地理适应性的15.4D地图产品是什么?二、问答题、名词解释1.分述等角投影条件;等面积投影条件;等距离投影条件A=b;ab=1;根号下E=m2.等变形线、等角航线、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三种投影的标准网的特点等变形线:系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用来显示地图投影变形的大小和分布状况。

不同投影有不同形状的等变形线。

等角航线地球面上一条与所有经线相交成等方位角的曲线(恒向线斜航线)标准网正轴经纬线形状方位投影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交予纬线共同中心的一束直线,两经线间夹角与相应经差相等圆柱投影纬线为一组平行线,经线为垂直与纬线的另一组平行线两经线间隔与相应经差成正比、圆锥投影纬线为同心圆胡经线为其半径两经线间夹角与相应经差成正比3.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角度变形4.地图比例尺、主比例尺、局部比例尺、方里网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线段长度与椭球面上相应线段的平面投影长度比主比例尺将地球椭球面或球面按一定比例缩小再投影到平面上,小于1的常数比率局部比例尺除了地图上保持住比例尺的点和弦意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方里网规定在1;10000,1;25000,五万,十万,25万比例尺地形图上,按一定整公里数绘出平行与直角坐标轴的纵横网线5.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6.考过什么是量表方法,四种类型为何?特点?一种测量尺度,一切定性定量化表示的基本措施定名量表:只定性区分,不涉及定量关系。

用于地图制图现象的分类,顺序量表:可定性也可定量区分,但只是一个相对次序,无单位,无起始点,用于制图现象的分类、分级定性。

间隔(距)量表:可定性定量区分,有顺序,且知道差别大小确定单位或标准,用于制图现象的分类、分级、数量差别的表示。

比率量表:可定性定量区分,有顺序,有差别,有原始零点,可得出具体数量值信息用于制图现象的分类、分级、具体数量的表示。

四种量表关系按精度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距量表<比率量表。

高级能处理成低级量表,低级则不能。

①.定名量表表现质量差异;②.顺序量表有等级感;③.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能显示数量差异;④.比率量表则是间隔量表的精确化。

7.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方法?①形状设计:简单、形象、生动、富于联想、组合变化。

②方向设计③结构设计:填充、组合⑤符号大小的设计8.专题要素的基本表示方法?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一、定点符号法二、线状符号法三、质底法四、等值线法五、范围法六、点值法七、动线法八、等值区域法九、定位图表法十、分区统计图表法十一、分级统计图表法专题要素的基本表示方法:一、定点符号法:特征表示符号的位置——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和颜色——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符号的大小——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结构符号——内部组成特征定位扩展符号——发展动态二、线状符号法:利用形状、色彩视觉变量表示线状分布的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类型特征;利用尺寸视觉变量表示要素的数量特征。

三、质底法:质底法具有鲜明、美观、清晰的优点。

表示的专题要素布满制图区域,主要显示现象间质的差别,不表示数量大小。

符号不能重叠,在不同现象之间,显示其渐进性和渗透性较为困难。

四、等值线法:1)适宜表示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等值线间的任何点可以用插值法求其数值。

2)对于离散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通过统计处理,也可用等值线法表示。

即伪等值线3)既可反映现象的强度,还可反映随时间变化的现象;既可反映现象的移动,还可反映现象发生的时间和进展。

4)采用等值线法时,每个点具有的数量指标必须完全是同一性质的。

5)等值线的间隔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6)在同一幅图上可表示二、三种等值线系统,显示几种现象的相互联系五、范围法:可在同一幅图上表示几种不同事物,若各事物相互重叠时,可将不同色彩或晕线的符号重叠,因此范围法可表达事物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范围法清晰易读,既可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又可表示其性质、类别,较为常用。

六、点值法:点值法既可表示专题要素的分布,又可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

质底法和范围法主要表示专题要素的分布和质量特征。

所以点值法是质底法和范围法的进一步发展。

七、动线法:动线法可以反映各种迁移方式。

可以反映点状物体的运动路线、线状地物或现象的移动、面状物体的移动、集群和分散现象的移动、整片分布现象的运动等。

八、等值区域法(分级比值法或分级统计图法):等值区域法是一种概略统计制图法,对任何空间分布特征的现象都适用。

由于等值区域法显示的是区域单元的平均概念,不能反映单元内部的差异。

所以,区划单位愈小,其内部差异也愈小,反映的现象特点愈接近于实际真实情况。

等值区域法优点:对编图资料要求不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现势性,故应用极广。

等值区域法缺点:不能反映各级别内部的数量差异。

九、定位图表法:定位图表法仅用来表示周期性发生的专题要素。

定位图表法是用方向线的长短、指向、位置等来表示专题要素的频率、方向与大小。

十、分区统计图表法:可以显示专题要素的绝对数量、内部结构和发展动态。

以符号的大小或相同符号个数显示数量;以符号结构显示内部组成;以扩张图形的不同大小及其颜色或柱状图形、曲线图形等显示专题要素的发展动态。

范围法与质底法比较质底法:表达事物布满了制图区,符号不能重叠;侧重表达事物的质量特征;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范围法:表达事物未布满制图区,符号可以重叠;侧重表达事物的分布范围;一般可以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定位图表法与定点符号法比较1)定点符号法是表示某一特定时刻或有限时期内发展变化的专题要素特征定位图表法是表示周期性发生的专题要素的变化。

2)定点符号法是以符号面积大小来说明所示专题要素的数量,用形状和颜色表示其质量;定位图表法是用方向线的长短、指向、位置等来表示专题要素的频率、方向与大小。

等值区域法与点值法比较都可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等值区域法能简单而鲜明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别能得到各地区简单的相对数量指标的概念,能与符号法、分区统计图表法等配合使用。

但不能反映各区域内部现象的真实分布情况。

点值法能较好地反映现象分布的地理特征,能反映现象的绝对指标。

但仅能反映数量指标的相互比较。

等值区域法与质底法比较都可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等值区域法强调用颜色表示要素的相对数量指标。

质底法表示的重点是,用颜色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

分区统计图表法和定点符号法所用的图形可能完全相同,但在意义上有本质差别。

分区统计图表法反映的是一个统计区内的要素,而定点符号法反映的是点上的要素。

9.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化简(删除夸大合并分割) 概括位移10.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模拟信息负载信息传递认知11.考过简述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12.考过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数字地图的比例尺概念与传统的相比有何不同?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13.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等角正圆柱投影14.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可定为性概括性易感受性组合型逻辑性系统性15.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一)轮廓与主观轮廓(二)目标与背景类别感受原则尺寸感受原则邻近度原则内部类同原则对比原则(三)视觉恒常性(四)视错觉16.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八、等值区域法(分级比值法或分级统计图法):等值区域法是一种概略统计制图法,对任何空间分布特征的现象都适用。

由于等值区域法显示的是区域单元的平均概念,不能反映单元内部的差异。

所以,区划单位愈小,其内部差异也愈小,反映的现象特点愈接近于实际真实情况。

等值区域法优点:对编图资料要求不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现势性,故应用极广。

等值区域法缺点:不能反映各级别内部的数量差异。

十、分区统计图表法:可以显示专题要素的绝对数量、内部结构和发展动态。

以符号的大小或相同符号个数显示数量;以符号结构显示内部组成;以扩张图形的不同大小及其颜色或柱状图形、曲线图形等显示专题要素的发展动态。

17.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对连续的地图内容数字化便于计算机读取和识别根据地图生产和地理信息应用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数字产品或构成地图数据库吧数字地图的有关内容转化成可读地图图形18.地图符号库的设计,需遵循哪些原则?建立要易于扩充完善管理要简洁高效使用要方便灵活19.考过电子地图的特点;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的联系与区别动态性交互性无级缩放与载负量自动调整1 超媒体集成性20.色彩设计应注意哪几个问题?21.什么是地图分析?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性定量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性的进行研究并得出有用结论阶段读图分析解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