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的历史和发展

合集下载

《地图制图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地图制图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地图制图技术》课程思政元素一、引言地图制图技术是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是地理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地图制图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掌握地图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地图制图技术也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历史与文化1. 古代地图制图的发展历程:通过介绍古代地图制作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和制作者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地图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 世界地图制作文化: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图制作传统和特色,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地图制作的艺术性:地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介绍地图的视觉表现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地图制图技术的兴趣。

三、原理与方法1. 地图投影原理:通过讲解不同投影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图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

2. 地貌表达方法:地图是地表形态的反映,如何准确地表达地貌特征是地图制图的关键之一。

通过介绍不同的地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制图软件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图制图技术已经从手工制图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学习常用的地图制图软件,如GIS 软件、AutoCAD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与探索1. 小组合作项目:通过分组进行地图制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地图制图技术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图制图技术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

从全球视角了解地图历史——《地图简史》序

从全球视角了解地图历史——《地图简史》序
人文·地理Culture
从全球视角了解地图历史
——《地图简史》序
文/王家耀(Or虱-r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
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地图人 (地图活动共同体)智慧的结晶。地图的历 史,几乎和世界文化同样悠久。在地图学的 漫长历史长河中,科学与创新的主旋律,始 终主导着地图学发展的过去、现在乃至未 来。
76
中因测徐
10 September 2019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
量、航空摄影测量和照相平板彩色印刷技术应用导致的地图 生产工艺的变革,再到知识经济社会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 数字(电子)地图、网络地图、移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智 能地图的历史性和根本性变革。
现代地图源远流长。古希腊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进步和发 展,推动了古地图演化的进程,出现了把地球视为圆球,测 量地面点的经纬度、采用地图投影经纬线网制图法绘制的 “世界地图”;155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至今仍广泛应用于 航海的墨卡托投影海图;19世纪的科技发展成果,导致了地 图测量与绘制水平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浪 潮,导致地图制图技术语言之一,具备表达复杂地理世界的最伟大的 创新思维,具备科学表达非线性复杂地理世界空间结构和空 间关系的本质功能。在全球范围内,地图的数学基础趋于一 致,地图符号和表示方法趋同,地图表达复杂地理世界的空 间结构和空间关系的功能也是共同的。
值此《地图简史》付梓之际,永清向我索序,我为此感到 慰藉,欣然应之。是为序。囵
一个时代和一种文化没有任何形式的地图,是难以想象 的。不了解地图的历史,就难以认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 性。地图文化与时代特征、地域(国家、民族)特征、生产 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长期

古代历史地图与地图学

古代历史地图与地图学

古代历史地图与地图学古代历史地图是指在古代制作的地图,可以是手绘、木刻或印刷。

这些地图记录了当时的地理信息、国界、交通路线、自然和人文景观等重要位置,成为历史和地理学的重要资料。

古代历史地图的制作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地图主要是以希腊和埃及为中心。

当时的地图还主要是表示各种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等。

在战争和贸易交流上,地图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13世纪时,波斯的旅行家杰克莱斯用绘制图中的所得到的信息创造出一张世界地图。

在教育方面,地图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国古代的地图在早期的教育、高级官僚考试和风水学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山海经》中,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民俗和地图等资料。

《山海经》中记述了当时人们对于地图的舐得,以及当时的地理和海洋航行方面知识。

这些记录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地图和地理的认知,也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除了《山海经》,在中国宋代(公元960年到1279年)时期,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黄金时期。

当时,中国制作了各种地图,包括政治、军事、商业和天文等方面的地图。

例如徽钦臣的《黄道图》是明清时期民间流传很广的星图,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种记述:“《黄道图》图谱极大,共九十五幅,分为上中下三层,左右各翼十图,中心三十、九十二幅则形成一个重叠区,其中三十幅为最上等,书法似当时著名画家陈洪绶所写,字迹非常漂亮。

”可见《黄道图》不仅是中国地图绘制技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在古代,地图制作的目的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更多是为了记录当时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不像现代地图对地理信息进行细分、简化和可视化处理。

但是,通过古代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古人对地理和地理环境的认知和了解。

因此,对于人文地理的研究,古代地图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料。

地图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旨在研究地图制作的各种问题,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符号、地图语言等。

地图的发展与地图学史.ppt

地图的发展与地图学史.ppt
地图的发展与地图学史 演讲人:高伦
古代地图的回顾
•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 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 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 行路线;大约在1万至1.5万年间,出现了在 地上用线划或简单的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 地图;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 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 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
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 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 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于地理学、测量学、印刷 学相继成为比较完整的学科,为地图学的形成与 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图学本 身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不 断的概括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关于地图 制作的技术、方法、工艺和理论。我们把这之前 的地图学称为传统的地图学。
• 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 在《左转》中记载的鼎地图的传说,由于“贡金九牧”而 铸鼎,且鼎上铸有山川形势、奇物怪兽,所以后人称之为 《九鼎图》。后来的《山海经》中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 矿物的原始地图。随着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和奴隶制国家 的建立,有了行政统治和军事征战的需求,在客观上促进 了地图的发展。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 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 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 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要先审 之于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战国策》记载的荆轲为刺秦王而献督亢地图的故事,说 明在当时地图象征着国家主权和疆域领土,献图就能接近 秦王,足以说明封建统治者对地图的重视。到了春秋战国 时期,地图被用社会和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因用途不同 而构成了不同主题的地图,出现了我国地图史上专题地图 的萌芽。

地图发展史

地图发展史

一、地图发展史.(1)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

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方法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促进现代地图学发展。

据苏联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即出现用线画与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

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巴比伦陶片地图。

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

《管子·地图篇》最早论述了地图对军事决策指挥的重要性。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幅地图说明距今2100年前中国地图绘制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古希腊著名天文、地理与地图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是最早的地图学著作,他还创造了地图投影方法并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著名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

唐代贾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学家都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图代表作。

世界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所创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为航海图、航空图与宇航图所采用。

17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罗盘仪与望远镜结合的测绘技术发展,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加上探险、考察的大力加强,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航空摄影的出现又使地形测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加速了各种专题制图的发展。

同时地图投影、地图概括、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的理论也逐步形成。

70年代遥感、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遥感制图与机助制图技术迅速发展,不到20年时间已从实验探索进入广泛应用。

新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导致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等新理论的提出,不断充实和发展着地图学的理论体系。

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前的产生与兴起、17~19世纪的全面奠定基础和20世纪以后的不断飞跃等几个大的历史阶段。

地图文化第二讲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文化第二讲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英博物馆。
近代地图测绘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近代地图学的发展是14世纪以后欧洲新兴 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期地图学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1)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地理大发现为地图制图学家提供的资料
和数据,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图集和地球 仪上。从我国郑和揭开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 幕,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的地理 大发现,基本上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
真正能够称得上地图的,应该是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帛地图和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地理和地图学家托勒密 在《地理学导言》一书中所绘的地图 ,后者在时间上比马王堆出土的《帛 地图》和平山县出土的《兆域图》晚 三至五百年。
1973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进行古墓发掘,其中在马王堆的三号汉墓中发掘出 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 这三幅地图各是一幅地形 图、驻军图与城邑图。
地图的起源
4000年前,中国《左传》上记载有夏代的《九 鼎图》。
夏禹时代所铸的“九鼎”是在九个鼎上铭刻 九州的山川、草木、禽兽的图像,后人称为“ 九鼎图”。根据《左传》记载其内容和作用,“ 九鼎图”春秋战国时期尚存,后来因秦攻周而 下落不明。
“九鼎图”虽失传,由“九鼎图”图像派生出 来的《山海经》图则流传下来,后来也经存图 亡。
(3)17世纪后大规模三角测量与地形图测 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航海、贸易、军事及工程 建设越来越需要精确、详细的更大比例尺地图。
加之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新 的、高精度的测绘仪器相继发明,如平板仪及其它 测量仪器,使测绘精度大为提高,三角测量成为大 地测量的基本方法,很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全国性 三角测量,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奠定了基础。

古、近、现代地理学思想

古、近、现代地理学思想

动力因素:
知识基础:
哲学方法:
二、古代中期
时间:476~1492年(罗马灭亡至“新大 陆发现”) 欧洲中世纪的地理学 伊斯兰世界的地理学 中国封建社会的地理学
1.欧洲中世纪(黑暗时期)的地理学
12世纪末(476-1096年)以前区分为: ①南欧地理学最为衰退(原因:社会秩序的破 坏、地理视野缩小、基督教的反地理思想); ②北欧的诺曼人; 卫道士式地理做作和“T—O地图”:
(四)孕育时期地理思想的特质:
地理大发现及科学知识及工具的进步; 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视野扩大; 希腊时代的宇宙观具有哲学的思想;孕 育时期的宇宙观则具有科学的微征。
第二篇
近代地理学思想
一、新地理学的两位开山大师
洪 堡
李特尔
德国近代地理学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1859)早年就读于哥丁根大学、弗 赖堡矿业学院,曾任宫廷大臣等要职。 一生考察了欧洲、北美、中南美、西伯 利亚等地,著有《宇宙》、《植物地理 论文集》、《西班牙王国政治论集》、 《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等著作。
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 or Fernao de Magalhaes) ——“航行世界一周”; 1519年: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1520年:进入太平洋(菲律宾);
3.北极地区探险; 4.南极大陆及南太平洋诸岛的发现;
(三)地理大发现的重大地理意义
贯彻到世界的真实画面; 新地理思想的建立; 校正世界地图; 改变人们的宇宙观; ……
中国先秦同古希腊、罗马地理思想的比较:
“古希腊、罗马”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地中海(内海) 商业、航海 经济刺激 天文学、几何学等 归纳、演绎等逻辑推 理 原始机械论 日后影响: 自然科学方向 地志学方向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地图是人类认知和描述地球表面空间的工具,它既是一种用来表示地理信息的图形,也是导航和定位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图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探讨地图的起源以及它在历史和现代中的发展。

一、地图的起源地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最早的地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巴比伦时期。

当时的地图主要是为了记录土地和土地所有者的边界,以及农田和灌溉系统的位置。

这些地图通常是在粘土板上雕刻的,被称为“土地纲要(Cadastral Maps)”。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也开始制作地图。

古埃及的地图主要用来记录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希腊的地图则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而罗马帝国的地图则用于管理领土和军事行动。

二、传统地图的发展1. 中世纪地图在中世纪,地图制作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期的地图常常以宗教信仰为中心,侧重于描绘圣经中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宗教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是13世纪的“埃舍尔世界地图(Mappa Mundi)”,这是一幅巨大的圆形绘画,其中描绘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和历史特征。

2. 大航海时代地图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地图学的发展。

15世纪和16世纪的地图主要用于导航和探险,帮助航海者在未知水域中找到正确的航线。

这些地图以描绘海洋和陆地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中最著名的是荷兰航海家荷马斯·滨古的世界地图。

3. 科学测绘时期到了16世纪末,地图制作开始运用科学测量和绘图技术。

一些突破性的地图绘制方法被发明,如经纬度和等高线。

这种科学测绘的方法使得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以显著提高,为后来现代地图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地图的发展20世纪以后,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经历了巨大的革命。

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地图的制作和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

现代地图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分为政治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地形地图等多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马京振29020142001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

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

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1.地图学史1.1古代地图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

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

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

《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

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

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

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

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

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

一方面,由于地理学、测量学、印刷学相继成为比较完整的学科,为地图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图学本身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不断的概括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关于地图制作的技术、方法、工艺和理论,我们把这之前的地图学称为传统的地图学。

传统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制作的理论、技术和工艺,传统地图学是以地图制作和地图产品的输出作为自己的目标的,因此,英国地图制图协会把传统地图学定义为“制作地图的艺术、科学和技术”。

传统地图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地图学成果的积累和科学的总结,又是现代地图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石与起点。

2.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地图学和文化发展的史是是研究地图的基本概念、制图技术以及地图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影响,地图学史也是从人的角度研究地图作为人脑内部世界与外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媒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图学史作为一门融考古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和目录学为一体的学科,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尤其是考古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不断爆出惊人发现,如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西汉帛地图”,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战国时期中山王墓中的“兆域图”,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中出土了四块七幅木板地图,以及大量史前先民生活遗迹的发现,丰富了地图学史研究的内容,在时间维上将地图学史研究的实物地图向前推进了很多。

在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主要经了四个阶段:古地图的收集整理阶段;古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分析阶段;古地图的新发掘与研究阶段;地图学史系统研究阶段。

2.1古地图的收集整理阶段王庸先生利用他在南京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工作的机会,阅读了大量馆藏的书籍,于1958年写成了《中国地图学史纲》,这是一本资料翔实并绘有大量古地图的书,它是中国专门研究地图史以及古地图的第一本书,为后人研究中国地图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83年以后,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史研究所曹婉如牵头开始了中国古地图正式收集与整理工作,历经14年,终于完成《中国古代地图集》,这是一项重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地图收集、整理和研究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国科技史研究的重大成果。

2.2古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分析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除宋代石刻禹迹图和华夷图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时间更早的古代实物地图,因此,地图学家根据禹迹图和华夷图以及裴秀的“制图六体”的文字记载,对古地图的表示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幅汉代帛地图,它开启了中国古地图研究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有大量学者针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和《地形图》进行了比例尺、地名、地图绘制内容和绘制方法的研究。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考古发现了秦地图以后,又有大量学者开始研究秦地图。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开始研究古代地图的数学基础。

总之,60多年来,根据已出土的实物地图,中国的地图学家们已经能够确定中国古代地图的制作理论和制作技术,即:在中国古代地图中,以水系控制要素为主,以‘计里画方’为主要数学基础,并辅以图例和象形两种符号表示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各种需要的地图。

2.3地图学史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地图史料的公开和收集整理工作结束,对对地图学史进入系统研究阶段。

其主要表现不仅研究陆地地图,而且研究海图;不仅注重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把眼光放在国外。

在研究领域上,不仅研究地图本身的制作技术,而且拓展为研究地图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中西方地图学的比较。

在这期间出现了地图学研究的书籍,如《中国地图学史》、《中国地图史话》、《中国近现代地图学史》等。

2009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学史》更是从古代地图开始,一直写到现在中国地图的发展历程,是对中国地图学史发展的一个全面总结。

二、现代地图学的进展1.地图学的现代革命1.1传统地图学的扬弃传统地图学是地图生产之本,长期以来它成功地指导着地图的生产。

但是它确实存在着明显缺陷:其一,以经验总结为主,忽视基本理论的建设与研究;其二,以联系对本学科有直接关系的学科为主,忽视同更高层次学科之间的关系;其三,以地图制作为主,忽视地图应用的研究,尤其忽视地图制图者自身认识活动和地图使用者认识活动规律的研究。

50年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大科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不仅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它无疑也为地图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此,地图学进入了新的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时期,即现代地图学时期。

1.2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理论是技术的先导,当地图学家们认识到传统地图学的缺陷,并走出传统地图学的封闭体系后,伴随而来的是地图制图技术上的革命,主要表现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地图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遥感图像制图的兴起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地图印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提高地图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地图制图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地图生产已开始由传统手工方式向数字化方式改变。

1.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脱胎于60年代的机助地图制图系统”,“从地图数据库脱胎出来”,由地图学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是科学的发展规律。

相比较而言,GIS的数据源多,数据量大;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能保证信息传输的现势性;数据查询、检索方式灵活多样,信息传输的可选择性极强;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可为用户提供大量派生信息;计算机图形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传输方式。

把地图学和GIS加以比较可以看出,GIS是地图学理论、方法与功能的延伸。

地图学与GIS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空间信息处理的科学,只不过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说GIS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2.理论地图学的认识与探讨2.1理论地图学的提出20 世纪60年代以前,对地图及其生产过程的研究都是从生产和技术的观点出发,因而把地图学称作研究地图编制的技术和方法的科学,60年代之后有的学者开始把地图学分成“理论地图学”和“实用地图学”。

把地图学分成“理论地图学”和“实用地图学”使得地图学探索的范围向前推进了一步。

尽管学术界对理论地图学的含义仍存在着分歧,但有一点得到公认,那便是必须引进和应用横断学科一些理论和概念与地图学嫁接,发展和建立理论地图学。

因为每一门学科都需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没有先进技术支持的理论是落后的理论,地图学也不例外。

理论地图学的提出扩展了地图学探索的范围,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使地图学的研究不致局限于技术的范畴,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共性与个性,理解信息时代的地图制作与应用特点,都具有重要作用。

自理论地图学提出以来,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为止,比较成形的理论有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输论、地图模型理论、地图认知理论、地图可视化、综合制图理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理论等。

2.2数字时代地图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地图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学的发展,许多过去传统地图学中不曾有过的问题被发现或许多过去传统地图学未重视的问题提上研究日程,主要有以下几点:(1) GIS的认知局限性(2)地理信息本体论(3)地理信息可视化(4) 3D认知(5)地图语言学理论2.3数字时代理论地图学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理论地图学的应用也相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影响最主要表现为地图生产过程的全数字化、地图产品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产品分发方式的多样化等几个方面。

(1)地图生产过程的全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地图的生产技术支撑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