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人美版美术6年级(上册)19课_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人美版美术6年级(上册)19课_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单位:管城回族区东关小学姓名:徐静教材分析;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

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

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学生自主组合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

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家乡在变化1.住房的变化(1)同学们,想知道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出示自图片),再来看看现在我们的住房。

(出示图片)放在一起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将课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说课稿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特别是河南地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河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教材以河南地区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河南地区的历史和发展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家乡的感情较为浓厚,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河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河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家乡历史和发展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河南地区的美景、美食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河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课堂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深入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人美小学美术六上《第18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word教案

人美小学美术六上《第18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word教案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学校: 重庆市沙坪坝区汉渝路小学
执教: 陈柯
年级:六年级(十一册第十九课)
教材版本:人美版
课时:二课时(本课为二课时——《城市名片》)
教学思路:本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十一册十九课,本课是“家乡”系列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

前三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心在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探究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则注重学生对重庆城市雕塑的关注,所以课题为《城市名片》,领略曾经的辉煌,关注现在的发展,他不仅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重庆的地理、历史、文化,了解重庆的发展,将重庆文化带
入城市雕塑中。

②情感目标:让“红岩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将爱祖国、爱家乡与重庆
建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振兴家乡的情感。

③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从而认识当代重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1.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体会城市雕塑中融入的重庆文化。

②难点: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

2.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_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_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学科教课设计教课内容第十八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备课教师知识(1)经过学习本课,初步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与能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此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力(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记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过程变化。

与方(2)可以与同学合作,收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教课目的法查活动。

感情态度经过认识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与价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值观1.收集资料,走访检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教课要点2.经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教课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剖析与总结。

观光、观察、沟通会谈会、博览会、教课方法编写手抄小报、编写资料夹、学生作课时第 1 课时品展等多种形式展开综合探究活动教课手段课型新讲课教学过程设计企图故事导入:《模式口的传说》。

及改正建议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听完故过后你能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我们的家乡?今日让我们师生一同走进我们的家乡——石景山模式口。

我们的家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她有哪些风土风俗,又有哪些人文逸闻呢?下边我们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组认识家乡的一个方面。

课件展现:龙形古道要点介绍古道上的过街楼。

名胜遗迹要点放在法海寺壁画和田义墓园中的精巧石刻上。

风情风俗要点放在民居中的砖雕艺术上。

人文逸闻要点介绍《老舍和模式口》《冯玉祥视察模式口小学》。

自学后,同学之间互相沟通,说一说最感兴趣的和最感感人的事情。

现此刻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石景隐士的勤劳创建下,发生了排山倒海的变化,请看模式口新貌。

课件展现:指引学生谈感觉。

你们希望我们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的?集体商议一下,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描述我们家乡的未来。

现此刻,我们家乡以她悠长的古道风云、迷人的名胜古迹、古朴的风土人情和漂亮的传说故事吸引着八方来客,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家乡必定会更为美好板书设计教课反省。

人美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8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word教案

人美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8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word教案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学校:
执教:
年级:六年级(十一册第十九课)
教材版本:人美版
课时:二课时(本课为二课时——《城市名片》)
教学思路:本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十一册十九课,本课是“家乡”系列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

前三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心在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探究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则注重学生对重庆城市雕塑的关注,所以课题为《城市名片》,领略曾经的辉煌,关注现在的发展,他不仅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重庆的地理、历史、文化,了解重庆的发展,将重庆文化带
入城市雕塑中。

②情感目标:让“红岩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将爱祖国、爱家乡与重庆
建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振兴家乡的情感。

③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从而认识当代重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1.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体会城市雕塑中融入的重庆文化。

②难点: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

2.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1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1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分析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体会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搜集多种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以明信片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宣传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详细了解家乡各种特色事物,感知历史和发展。

教学难点
用线条展示家乡的特色事物,明信片染色(水彩点染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发展,体会家乡的变化。

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家乡的文化,从小懂得热爱家乡和人民,同时涵养其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资料分享,动手实践等多种方法,感受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家乡的文化,从小懂得热爱家乡和人民,同时涵养其人文精神。

材料准备
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透明胶、剪刀、白卡、家乡特色事物资料搜集。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教案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教案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上《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教案1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河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河南省的历史变迁、地理特色以及经济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河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经济发展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知识,但对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变迁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地域文化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变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生动展示河南的历史和发展。

2.资料:搜集关于河南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河南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河南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文化遗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河南历史和发展知识,互相交流学习。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2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六年级上册《十八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
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②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
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③过程与方法: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
发展这一主题。

②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一、课件展示天津新旧城乡变化的照片小组交流
1、住房的变化
2、街道的变化
3、环境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案
教学思路:
本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十一册十九课,本课是“家乡”系列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

前三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心在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探究未来建筑的设计理念,将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则注重学生对重庆城市雕塑的关注,所以课题为《城市名片》,领略曾经的辉煌,关注现在的发展,他不仅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重庆的地理、历史、文化,了解重庆的发展,将重庆文化带入城市雕塑中。

②情感目标:让“红岩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将爱祖国、爱家乡与重庆建设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振兴家乡的情感。

③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认识当代重庆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体会城市雕塑中融入的重庆文化。

②难点: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城市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生:略,
师:请你将下面的雕塑作品与城市或国家联系起来?
多媒体放出《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狮子》、《五羊》、《狮身人面像》。

生:略
师:真是不简单,聪明的人们竟然利用一座小小的雕塑让世界人民记住他们的国家,记住这座城市,比任何解说词更有用。

一个城市的雕塑作品很多,可要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它应该拥有什么?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请你先回答是什么让你将《哥本哈根的美
人鱼》与丹麦联系起来?是什么让你将《狮身人面像》与埃及相联系?
生:略
师:丹麦人正是利用世界人民对安徒生的喜爱使自己的国家走进世界,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文化的传播使者,一句话:国家的标志性雕塑必须拥有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也不例外。

我们重庆是一座历史名城,正努力与世界接轨,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也应该拥有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重庆的风采,作为重庆的小主人,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智慧参与其中?
生:略
二、展示课题、讲授新课
师:要为我们重庆设计标志性雕塑,必须得先了解自己,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一下咱重庆人的特点?
生:热情、泼辣、勤劳……
1.悠久的历史
师:我们重庆人的历史文化算算可以追溯到2万年左右,说到悠久的历史不得不提到“巴渝文化”,先来听听介绍。

多媒体播放:公元前11世纪四川东部的古老民族“巴”以重庆为首府,在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巴文化,巴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

师:在这短短的介绍中,告诉我们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你了解吗?
生:略
师:重庆地处两江汇合处,依山滂水,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条件并不优越,可以算得上险恶,在这种条件下重庆发展为近代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既然我们重庆有这样引以为豪的历史,在我们重庆母城区内一定有它的缩影,寻找用雕塑作品表现的“巴渝文化”,这个任务早已交给了第一组的同学,请将你们眼中的“巴渝文化”告诉大家!
(可以用摄像、图片资料进行介绍)
生:略
师:从雕塑表现的古老的巴渝文化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重庆人什么精神?
生:表现了重庆人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

2.悲壮的一页
师:从巴国的建立一直到抗日战争成为抗战陪都,其间重庆人经历了无数抗争,写下一页页悲壮的历史,练就了重庆人不一样的性格,丰富的抗战文化遗迹更是不胜枚举,而今都成为了教育基地,在我们沙坪坝就有这样一处教育基地在全国影响颇深,先后在80多个城市巡回展览,其中两下广州,五进北京,接待观众数千万人次,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你知道哪一处教育基地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它讲述的是怎样一部斗争史?
生:略
师:我们用什么方式缅怀烈士?
生:略
师:那么站在烈士雕像前,你懂得它们传达出来的是什么?请第二组的同学将你们眼中的烈士形象告诉大家。

可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的行程,也可在展示台上放拍摄的照片。

师:是什么信念让烈士们献出宝贵生命?他们具有什么品质?
生:略
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生:略
师:从古至今,重庆涌现的英雄志士数不胜数,请你介绍你所知道的英雄和有关他们的雕塑。

生:略
3.崭新的乐章
师:告别昨天,迎来今天,重庆作为年青的直辖市,重庆人不断开拓创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谱写出一曲曲新的乐章。

三峡工程是世界瞩目的一项水力工程,它的成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重庆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出现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请看看第三组同学的三峡广场之行。

多媒体播放,学生叙述
生:略
师:同学们,他们将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临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舍得远离故土?
生:略
师:表现了我们当代重庆人的什么精神?
生:顾全大局的精神……
师:重庆文化源远流长,远远不至于此,仔细观察,在你身边就有答案,你在大街小巷中你还找到了哪些雕塑,从它们身上你看到什么?
生:略
三.总结
师:了解了重庆的历史文化,你对咱重庆、咱重庆人有没有新的认识?请你再次总结新时代的重庆人应该具有什么品质?
生:略
师:时代的车轮不停向前,但无数志士仁人的伟大贡献与惊人业绩将永远珍藏在后世人记忆的百宝箱中。

新时代的中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向上力,重庆也正在大踏步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名片”所要传递的精神,老师将它总结为爱国、团结、奉献、奋进、就是我们重
庆人的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红岩精神”。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城市名片的探究,请同学们在课后加深对重庆文化的认识,找找其它城市的标志性雕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