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文化 第二讲 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地图

第二讲 地图
C.示坡线:指向坡度降低方向
在凸坡的A点上不能观测到B点,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 而在凹坡上的A´点则能观测到B´点。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等高线地形图
4、地表形态分析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鞍部 山顶
4、地表形态分析
(1)山顶\山峰
【注意】 ①一幅地图往往用两种以上形式表示比例尺
②三种形式的互换

170° 180° 170°


A
50°的Biblioteka 计B60°

练习1:若图中A、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1:5000000。0
东亚地图
北京
图 A
北京地图
图 B
0 1000km
0 100km
【思考】 两图图幅相等,哪幅地图的比例尺大? 图B 哪幅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 图A 哪幅地图的内容详细? 图B
盆 地
四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中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低
5、地形类型判读
丘 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较稀, 弯折部分较和缓
5、地形类型判读
山 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密集,河 谷转折呈V字形为
5、地形类型判读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顶部明显稀疏
1500m
500m
500m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绘 制 原 理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 (4)等高线决不相交,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地图制作到现代的地球科学,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向您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地理学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都有自己的地理学传统。

例如,埃及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巴比伦人记录了天文和地理观测数据,中国人创造了风水学等传统。

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形、气候和资源等方面,为农业、贸易和军事活动提供了基础信息。

2. 古希腊地理学古希腊是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

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如赫罗多图斯、托勒密和埃拉托斯特尼。

赫罗多图斯的《地理》是古代地理学的里程碑之一,他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描述了许多地理特征。

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则成为了中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基础。

3.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探险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开始研究未知的地区。

马可·波罗的东方旅行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美洲发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地理学成为探险家们的必备知识。

同时,地图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地图的精确度和详细程度得到了提高。

4.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18世纪的启蒙时代,地理学家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地球表面的现象。

亚历山大·冯·洪堡被认为是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地理调查和测量工作。

此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地貌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等也逐渐形成。

5. 现代地理学20世纪以来,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发展。

地球科学的兴起促进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学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使得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便捷。

此外,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地图发展史

地图发展史

一、地图发展史.(1)地图学史是研究地图和地图学的产生、历史发展及其历史作用的地图学分支学科。

主要根据保存下来的地图作品、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地图科学内容、编制技术与表现形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地图学理论方法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总结历史规律,促进现代地图学发展。

据苏联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即出现用线画与符号表示事物的原始地图。

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公元前25世纪巴比伦陶片地图。

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的“兆域图”。

《管子·地图篇》最早论述了地图对军事决策指挥的重要性。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3幅地图说明距今2100年前中国地图绘制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古希腊著名天文、地理与地图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是最早的地图学著作,他还创造了地图投影方法并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著名地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是关于地图编制原理的精辟论述。

唐代贾耽、元代朱思本、明代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学家都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今保存的1136年石刻《禹迹图》与《华夷图》也是重要的古代地图代表作。

世界著名地图学家墨卡托所创作的墨卡托投影至今仍为航海图、航空图与宇航图所采用。

17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罗盘仪与望远镜结合的测绘技术发展,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加上探险、考察的大力加强,促进了专题制图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航空摄影的出现又使地形测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加速了各种专题制图的发展。

同时地图投影、地图概括、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的理论也逐步形成。

70年代遥感、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引进,遥感制图与机助制图技术迅速发展,不到20年时间已从实验探索进入广泛应用。

新技术的引进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导致地图信息论、地图传输论、地图模型论、地图感受论与地图符号学等新理论的提出,不断充实和发展着地图学的理论体系。

地图学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前的产生与兴起、17~19世纪的全面奠定基础和20世纪以后的不断飞跃等几个大的历史阶段。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

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 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

《地图发展简史》课件

《地图发展简史》课件

地理发现时代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开辟新 世界,地图开始不断更新。
科学测量技术
测量科学的进步为地图制作带 来了更准确的数据和绘制方法。
空间信息科学
卫星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 使得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更加便 捷和准确。
地图制作的技术进步
1
印刷时代
2
地图制作进入印刷时代,大规模生产使地图
更加普及。
3
手绘时代
结论和总结
地图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地图不断演变和创新。
人工手绘的地图,精美的细节,但制作速度 慢。
电子制图时代
电脑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地图制 作更加高效和精确。
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导航与交通规划 • 城市发展与规划 • 地质勘探与资源管理 • 旅游与地理教育
地图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图将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增强现实和虚拟 现实技术将为地图带来全新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图发展简史》PPT课 件
地图的起源 了解地图最早的起源,追溯最原始的人类绘制的地图。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
巴比伦时期的世界地图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人就制作了世界地图,展现 了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地理学》中的地图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地理学家莫培尼乌斯·梅拉在其著 作中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
地图的发展历程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

《地图的发展》地图投影:地球变平面当我们打开一张地图,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或许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它是如何从那个巨大而又立体的地球变成我们手中这平整的一页。

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一门神奇的技术——地图投影。

要理解地图投影,我们首先得明白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可我们日常使用的地图却是平面的,要将一个三维的球体准确无误地展示在二维平面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要把一个橙子的表皮完整且准确地展开成一个平面,几乎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变形的。

同样,把地球这个“大橙子”变成地图,也必然会存在某种程度的变形。

地图投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其中一种常见的投影方法是墨卡托投影。

在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经线是相互平行的直线,纬线也是平行的直线,而且纬线之间的距离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这种投影的优点是能保持方向和角度的准确性,这对于航海来说极为重要。

在海上航行时,方向的准确性关乎生死存亡,而墨卡托投影地图能够让航海家们轻松地画出直线航线,并保持方向不变。

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在高纬度地区,地图的变形会非常大,面积被极度夸大。

比如,格陵兰岛看起来和非洲差不多大,但实际上格陵兰岛要小得多。

再来说说高斯克吕格投影。

这种投影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色,广泛应用于大比例尺的地图,比如城市地图、工程地图等。

它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地理区域的形状和面积,对于测量和规划等工作非常有帮助。

还有一种圆锥投影,它就像是把地球装进一个圆锥里,然后展开。

圆锥投影在绘制中纬度地区的地图时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如绘制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图。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费尽心思去研究这些地图投影呢?这是因为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旅行者来说,地图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指南。

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中寻找一家特色小店,还是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辨别方向,一张准确的地图都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而不同的地图投影会影响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如果投影不当,可能会导致旅行者迷路或者对距离产生错误的判断。

分析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

分析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

分析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对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包括其发展的历史背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等方面。

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历程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处理。

但是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都非常落后,制图技术还停留在纸质地图和手绘地图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图制图技术开始逐步由传统的平面地图向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转变,数字化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始崭露头角。

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GIS技术的出现为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提供了支撑平台,它提供了空间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使得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是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影像和地理信息数据,使得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最后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GPS技术可以精确获取地理位置信息,使得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地理定位和导航功能。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创新上,还体现在应用领域的扩展上。

在技术的创新方面,数字地图制图技术不断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比如三维地图制图技术、虚拟现实地图技术、大数据地图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比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需求。

在应用领域的扩展方面,数字地图制图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传统的地图制作和导航应用外,数字地图制图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公共安全等领域。

地理科学发展历程

地理科学发展历程

地理科学发展历程地理科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表面的研究学科,起源于古代人类对于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探索。

然而,它的发展历程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地理观念的形成,到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梳理出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观念的形成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尤其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进行河流的测量、地图的制作等工作,探索了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征。

希腊地理学家爱拉托逊尼斯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念,并且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成为刻度,打下了地理学的基础。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也出现了地理现象的描述,对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而在古罗马时期,伟大的地理学家托勒密开创了天文地理学,并提出了世界地图的投影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地理学的兴起现代地理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这个时期,随着欧洲各国对于殖民地的探索和征服,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1720年,德国合恩斯·倍克提出了地理学的定义,并将其划分为物理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

同时,地理学在测量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测绘学的发展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地图和数据。

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为地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地理学家开始研究地貌和地质历史。

同时,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也使地理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

地理学的综合发展20世纪,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的进步使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更加精确和高效。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地理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加方便,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地理学家能够远程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引起了地理学家的关注,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使地理学家研究全球问题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地理学联合会的成立为不同国家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

结语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
由清康熙帝主持,中西方测绘人员合作,历经十 年测制的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采用经纬差各一 度的梯形经纬网格,详细地表示了地形、水系、居民 地间相对集团及其汉字名称,并在边疆地区加注满文。 该图具有较高的精度,公元1717年成图(康熙五 十六年),公元1719年制成铜版(康熙五十八年), 52.5×77cm 共41幅,比例尺 1:1 400 000,现藏于 北京图书馆。
真正能够称得上地图的,应该是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幅帛地图和公元2 世纪时古希腊地理和地图学家托勒密 在《地理学导言》一书中所绘的地图, 后者在时间上比马王堆出土的《帛地 图》和平山县出土的《兆域图》晚三 至五百年。
1973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 进行古墓发掘,其中在马王堆的三号汉墓中发掘出 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 这三幅地图各是一幅地形 图、驻军图与城邑图。 这三幅地图的出现,给中国的地图史提供了最早的 宝贵实物资料。 由于三幅地图出于西汉文帝12年 (公元168年)下葬的马王堆三号墓中,因此其制 作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早制作的地图,也是三幅当今世界上无比珍贵的 中国古地图。
填补了先秦战国时代实物地图的空白
中西方古代地图科学先驱 及其在地图学史上的贡献
古代杰出的地图学者为地图制图理论和制 图方法的创立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为 地图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早期地图科学的先驱—托勒密和裴秀 · 16世纪地图学两位巨匠—墨卡托和罗洪先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
地图的起源
4000年前,中国《左传》上记载有夏代的《九 鼎图》。 夏禹时代所铸的“九鼎”是在九个鼎上铭 刻九州的山川、草木、禽兽的图像,后人称为 “九鼎图”。根据《左传》记载其内容和作用, “九鼎图”春秋战国时期尚存,后来因秦攻周 而下落不明。 “九鼎图”虽失传,由“九鼎图”图像派 生出来的《山海经》图则流传下来,后来也经 存图亡。
地图文化
第二讲 地图科学发展历程
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当代地图学的发展
一. 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地图,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对环 境空间认知的结果,又是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从事各种活动的有力 工具。 “人类在信息传播方面有三项重大 发明,即语言、音乐和地图,而其中 最古老的是地图”。
古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地图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一直寻找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 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市 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 都离不开空间信息,长期以来最普通的工具就 是地图。
在中国,地图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广泛应 用,在内容选取和表示方法上都积累了不少经 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地图的需求量进一 步加大。
郑和航海图
1. 从方便使用出发,从起点开始至终点,图幅呈一字排列展开的连续 拼接。 2. 采用“对景图”的画法,绘制山形形象与有方位意义的地物,可把 图与实地一一对景,尽快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 绘出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海岛等航海用的地物要素与居民 地、山地等。
西方大航海时期
15世纪后期,东方贸易被土耳其人所垄断, 从红海以外其它航线走进印度洋,成为非常 诱人的愿望。 1538年,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绘制的世界 地图中特地用拉丁文标出“未知南方大陆”。 墨卡托地图堪称地理大发现初期人类认识世 界的出色总结,确切说是麦哲伦首次环球航 行世界以后不久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古地图-汉代古地图
驻军图上绘制出相当于现代东经 111度至112度30分, 北纬23度 至26度之间,1度30分经差与3度 纬差的广大区域,跨越了当今湖 南、广西与广东的一部分。 驻军图
地形图
西方现存古代实物地图——托勒密地图
西汉天水放马滩纸地图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此地图用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纸 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 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是 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 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魏晋时期裴秀的著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序》,标志着我国古代地图学的辉煌成就,奠定 了我国地图学的最初基石,裴秀因此被后人称为 中国地图学之父。 裴秀担任过司空、地官,专管国家的户籍、 土地、税收和地图,后任宰相。他以当时的《禹 贡》为依据,进行了核查,绘制了18幅《禹贡地 域图》。
裴秀与制图六体
中世纪西方地图学的倒退 中世纪是指从希腊、罗马古文化衰落至文艺复兴前 这一段时期,这是地图学史上的一个漫长而黑暗的年代。 中世纪初期在西方世界叫做蒙昧时代,由于宗教占 支配地位,地球是球形的概念遭到排斥,地图不再是反 映地球的地理知识的表现形式,而成为神学著作中的插 图。这类地图几乎千篇一律地把世界画成一个圆盘,既 无经纬网格,又无比例尺,完全失去了科学和实用价值。 这个时代一直持续到公元1000年,启蒙思想才开始 在地图学和地理学领域表现出来。
《泰晤士世界地图集》[The Times Atlas of the World] 英国伦敦泰晤士图 书公司出版的世界普通地 图集。 1895 — 1985(7th Ed.)
第十一版地图集于2003年出版,对于这部有百多年历史、 但只曾改版11次的地图集而言,相隔4年后的2007就要 发行新版,显示地球面貌正急剧改变。 地图需要修改的地方包括: 中国因天气日益干旱以及人口增长导致用水过量,令黄河河 口地形改变; 海平面上升令孟加拉国更多土地被海水淹没,海岸线需重画; 中东名胜死海的水位下降了25米; 非洲乍得湖不断萎缩,比1963年时缩小了95%; 中亚洲的咸海较40年前缩小了四分之三。 除了地貌变化,地图集也记录了人类的人文活动和变化。 地图集指出,人类城市化的速度令人忧虑,估计今年内城 市人数目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到2030年每5个人就有3个 住在城市。阿什沃斯说,超级城市主要是在亚洲出现,若 趋势进一步加剧,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物流问题,包括水源 和环境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裴秀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制 图经验,创立了新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制图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 ,就是比例尺、 方位和距离,以及因地形起伏、偏斜和曲折 而带来的距离误差如何加以改正的方法。
托勒密与《地理学导言》
在《地理学导言》中托勒密阐述了应如何编制 地图的问题,并对将地球曲面表示为平面的问 题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他承认在此过程中 产生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并且用许多其它方法 阐述当时已经掌握的地图学知识。托勒密还进 一步考虑了地图投影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世界 地图投影方法:简单的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 。 公元90~168年托勒密《地理学指南》27幅地图 并沿用至16世纪。
——
清代的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
这是我国第一部实测的地图。全图按省分幅,共计41幅。 其特点: 1. 采用了伪圆柱投影,以经纬度制图法绘制。 2. 以汉、满文共注地名,其中满文用以边疆,汉文用以内 地。 3. 第一次实测了台湾省地图。
(4)专题地图的兴起与发展 从19世纪开始,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与深化,普 通地图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产生了地质、气候、水 文、地貌、土壤、植被等各种专题地图。 我国专题地图的编制主要表现在历史地图方面。 杨守敬(公元1839~1915年)集前人之大成,经过15年 的努力,编制了《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70幅,是我 国历史沿革地图史上旷世绝学的一部历史沿革地图集。 该图为后代研究郡县变化、水道迁移等方面的科学问 题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
1405-1431年间,中国著名的航海 家郑和,先后7次航行在南洋和印 度洋上,揭开了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幕。 郑和航海图具有两方面的特征:山水画地图 的特征和航海图的特征。该图所包含的内容 要素及其绘法亦受到上述两方面特征的影响。 这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古海图,也是15世纪以 前最详的亚洲地图。
欧洲的“T-O地 图”
古代欧洲人绘制的地图
洛阳元父墓星象图(公元 386-534年)北魏
本图突出表示了银河和恒星 等天体系统,银河贯穿南北, 恒星表示有三百多颗,并均 用朱色绘出,还以不同的符 号区分恒星大小。
它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星图 之一 。
洱海图 →(899年)唐
系根据神话传说绘制,用颜色形象逼真的绘出了双蛇,其内又绘有 一鱼一螺,在洱海周围还注出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江河 的名称。现藏于大理市博物馆。
墨卡托世界地图
—— 探险时代最著名的 地图学家荷兰的墨卡托 (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于1538年绘 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这 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 而成。贴在他拥有的托勒 密地图集内。
(3)17世纪后大规模三角测量与地形图测 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航海、贸易、军事及工程 建设越来越需要精确、详细的更大比例尺地图。 加之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新 的、高精度的测绘仪器相继发明,如平板仪及其它 测量仪器,使测绘精度大为提高,三角测量成为大 地测量的基本方法,很多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全国性 三角测量,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奠定了基础。
敦煌星图 (618-907年) 唐
是用红、黑两色绘 出,并用符号以圆 圈和实点两种形式 共绘出1350多颗恒 星。现藏于伦敦大 英博物馆。
近代地图测绘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近代地图学的发展是14世纪以后欧洲新兴 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期地图学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1)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地理大发现为地图制图学家提供的资料 和数据,被迅速吸收和反映在地图集和地球 仪上。从我国郑和揭开15世纪海上探险的序 幕,到哥伦布、达· 伽马和麦哲伦等的地理大 发现,基本上奠定了世界地图的地理轮廓。
地图的起源
《山海经》中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 地图等,都是当时史料中众多关于地图的记述 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