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鬼谷子翻译详解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捭(bǎi)阖(hé)第一粤(yuè)若稽(jī)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duó)权量(liàng)能,校(jiào)其伎(jì)巧短长。
【译文】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
古代那些存于世间的大智大勇的圣者,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
所以圣人把握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
权衡对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然后借物举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鬼谷子》全文译文及翻译

《鬼谷子》全文译文及翻译《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第一捭阖第二反应第三内揵第四抵巇第五飞箝第六忤合第七揣篇第八摩篇第九权篇第十谋篇第十一决篇第十二符言本经阴符七篇本,事物的根本,经,常见的原则。
阴,暗中。
符,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
阴符,指外界事物的发生与内心所谋暗中契合。
“阴符者,私志于内,物应于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
由本以经末,故曰本经。
”本篇分为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七种修养方法,指导人们培养内在的神气、意志,以调动自身因素解决外在问题,每一部分阐述了一个问题,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来看,又有一定逻辑关系。
文中有明显与道教相通的说法。
《本经阴符》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说是本书的主体和根本,它阐明了纵横家运用谋略时的基本理论问题,如纵横家的自身修养,运用谋略的原则和方法。
并强调以人的内在修养为根本去治理外物,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根本。
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持枢中经------------------------------------------简介《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战国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一部谋略学著作,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鬼谷子》书中以道家老子观点为主,渗透出儒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家学说的思想内涵,集诸子百家学说之大成。
《鬼谷子》用大量篇幅讲述了洞察心理、权谋策略和口才技巧,是一部入世成事的心机妙典。
《鬼谷子》一书,据传是由鬼谷先生的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此书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
《鬼谷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
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
《鬼谷子》译文

《鬼谷子》译文鬼谷子,又被称为《鬼谷子异言识鬼》、《鬼谷子无活》,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所写,全书共分为十二篇。
下面是对《鬼谷子》的译文。
第一篇:全体篇鬼谷子曰:“俗再者,天下之大矣。
贤者虽在之,为俗所蔑也。
”译文:鬼谷子说:“俗人多,天下之众也。
贤者尽管存在其中,却被俗人所轻视。
”第二篇:至精篇鬼谷子曰:“治大困席,焦利之门,不看全体,受之者多亡。
”译文:鬼谷子说:“执政者面临巨大困境时,不要只着眼于个人利益,忽视全局,否则会导致许多人的死亡。
”第三篇:必胜篇鬼谷子曰:“毋多问者,必胜;少问者,勿亡。
”译文:鬼谷子说:“不要问太多问题,这样才能获得胜利;问得少的人,也不容易失败。
”第四篇:治军篇鬼谷子曰:“取之于地形者胜,因变以应敌者存。
”译文:鬼谷子说:“能够利用地形的人会获得胜利,能够随机应变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第五篇:言费篇鬼谷子曰:“学者不出,军民必安;而胜如疾风,扶摇而上也。
”译文:鬼谷子说:“学者不出征,百姓会得到安宁;而且胜利如同疾风一般,能够飞扬而起。
”第六篇:计量篇鬼谷子曰:“惩错肃,褒有功,示众以德音。
”译文:鬼谷子说:“对于犯错者要惩戒严肃,对于有功者要表彰奖励,这样才能以德音感化众人。
”第七篇:将巧篇鬼谷子曰:“谓司命者,无小庙宇、无轻刑杀戮。
”译文:鬼谷子说:“所谓司命者,不兴建小庙宇,不轻易刑杀他人。
”第八篇:预篇鬼谷子曰:“疑者不待节,需者明以俟之。
”译文:鬼谷子说:“对于疑点,不要拖延,对于需求,要明确并等待。
”第九篇:不声篇鬼谷子曰:“此非道术之教,按俗不具,非智勇不能立其身。
”译文:鬼谷子说:“这并非是普通的道术教导,按照社会规范是不合适的,只有智慧和勇气才能使自己获得立身之法。
”第十篇:食阳篇鬼谷子曰:“食阳主公,食阴主敌,故谓之食。
”译文:鬼谷子说:“食阳者主宰君主,食阴者主宰敌军,所以称之为食。
”总结:《鬼谷子》是一本兵法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治国安邦、谋略战争的智慧。
《鬼谷子》原文译文对照版

《鬼谷子》原文译文对照版第一卷第一章《鬼谷子》序言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
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
」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此电子文本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符号代之。
《鬼谷子》捭阖第一捭阖第一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
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终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驰,或者紧张。
鬼谷子全集原文及白话解说

鬼谷子全集原文及白话解说鬼谷子全集共分三个部分:1. 鬼谷子简介2.《鬼谷子》原文及【注释】3.《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一、鬼谷子简介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
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
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
」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符号代之。
二、《鬼谷子》原文及【注释】《鬼谷子》捭阖第一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阖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鬼谷子捭阖第一【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①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②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③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④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⑤。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⑥。
【注释】①众生:使有生命者生存,也就是人民大众。
②阖:闭的意思。
③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
这里指谋划。
④见:发现。
⑤门户:即上文所说'存亡之门户'。
⑥阴、阳、柔、刚、开、闭、弛、张:分别指事物所处的不同状态及表现,因此,应采用相应行动。
【译文】考察过去的历史,生存在天地之间的圣人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通过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的开合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进一步了解事物存在和死亡的途径,筹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过程,揭示人们思想变化的规律,预测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世上的作用,从古至今,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一致的。
虽然事物的变化没有止境,然而他们最终都各有自己的归宿。
或者是阴气,或者是阳气;或者是柔弱,或者是刚强;或者是开启,或者是闭合;或者是松弛,或者是紧张。
【原文】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①,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②。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③,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④。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⑤。
【注释】①度权量能:推测权变、能力之大小优劣。
②差:差别。
③实虚:实情与表面现象。
④阖而闭之:闭合并表示不同意见,以观察其诚意。
⑤先从其志:先顺从对方的意思。
【译文】因此,圣人要一以贯之把握住事物变化的关键,审视体察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推测对方的能力,预估对方的技巧。
《鬼谷子》白话译文

《鬼谷子》白话译文
《鬼谷子》白话译文
第一章捭阖(白话译文)
第二章反应(白话译文)
第三章内楗(白话译文)
第四章抵巇(白话译文)
第五章飞箝(白话译文)
第六章忤合(白话译文)
第七章揣篇(白话译文)
第八章摩篇(白话译文)
第九章权篇(白话译文)
第十章谋篇(白话译文)
第十一章决篇(白话译文)
第十二章符言(白话译文)
第十三章转丸(亡)
第十四章却乱(亡)
《本经阴符七术》
第一章盛神法五龙(白话译文)
第二章养志法灵龟(白话译文)
第三章实意法腾蛇(白话译文)
第四章分威法伏熊(白话译文)
第五章散势法鸷鸟(白话译文)
第六章转圆法猛兽(白话译文)
第七章损兑法灵蓍(白话译文)
《持枢》(白话译文)
《中经》(白话译文)—《END》—
来源:网络资源,仅供学习,侵删。
《鬼谷子》注释译文

《鬼谷子》注释译文以兵家视点演绎鬼谷子传奇作为古代著名军事家的鬼谷子再度成为许多读者关注的焦点和军事爱好者探究的热点。
这部出自善于构架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作家孙方友之手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如同置身于玄机百出、险象环生、车马喧嚣的古战场之境……鬼谷子,姓名不详,以一度隐居之地“鬼谷”为名,又被尊为“子”,故名鬼谷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有《鬼谷子13章》传世,被后人奉为“智圣”。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庞涓;外交家苏秦;为秦统一打下基础的张仪以及危难之际自荐出使楚国的毛遂等都出自鬼谷子门下。
虽然鬼谷子的一生与他生活的那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剧变总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但史书上真正关于他本人的记载却只有《太平广记》和《史记》上区区50多字的介绍。
面对少而又少的资料、线索,如何为鬼谷子这一传奇人物所生活的历史年代及活动空间定位,近而切中要义地塑造主人公在金戈铁马岁月中的艺术形象,成了摆在孙方友面前的现实问题。
为此,作者多次前往传说中鬼谷子隐居的云梦山和鬼谷子的家乡大王庄寻访主人公的踪迹,细心倾听和搜索当地流传的关于鬼谷子的故事、传说、谚语、话本,广闻博取,披沙拣金,积累了10万字的文字素材。
在《鬼谷子》的创作中,孙方友既注重多角度运用驾轻就熟的传奇笔调,更注重将兵家谋略楔入军事故事、营造历史传奇,在唇枪舌剑、刀光戟影中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军事斗争状态,交织推进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
小说从鬼谷子以胸怀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开始匡扶天下的行程,到暗用智谋脱离一个又一个阴谋险境;从他为平息战争不得已将母亲作为人质巧妙退敌,到他在地牢8年中发奋图强写出传世兵书;从他归隐云梦山广收门徒,到建立天下第一所军校,都写得兴味盎然,起伏跌宕,于大开大阖中凸现了鬼谷子作为一代军事家的大智慧、大计谋、大胸怀。
孙方友认为:“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鬼谷子智慧和谋略的理解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他作为兵谋大师一直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在军事科技和军事谋略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很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精准的鬼谷子翻译(一)捭阖第一【原文】粤若稽古1,圣人2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3。
观阴阳4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5万类6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7焉,而守司8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9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10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11,即欲阖之贵密12。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
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13,为大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捭阖【读音】bail he【释义】开合,阴阳,开关。
1).纵横家分化、拉拢的游说之术。
泛指分化、拉拢,在与人交谈时,或者拨动、鼓动游说,或者闭藏观变。
游说时拨动对方,即捭之,是为了让对方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正确的估量和判断对方,了解实情,据以说理而服之;有时要适当闭藏,即阖之,这是为进一步说服对方而施展的手段。
2).捭阖之道也是一种阴阳关系,捭是动是开,阖是静是闭。
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对这种基本规律的认识正确,才能用它来思考,来设计新方法,应对新情境,从而实现自己的诉求。
3).捭阖是一种术、手段,志在培养将相之才工具;1.粤若稽古【读音】[yuè ruò jī gǔ]【翻译】助词是指顺考古代之道理。
【释义】粤:助词,与“曰”通;若:顺;稽:考。
意在强调捭阖是历史经验的遗留,借托古以自用。
2.圣人【释义】1).在《鬼谷子》理论体系中圣人指掌握纵横之术、洞悉阴阳变化之道、掌握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并善于利用予盾,从事政治斗争的人。
2). 在《鬼谷子》里的”圣人”与儒家里的”圣人”有异,儒家里的”圣人是指具有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的且有德艺双馨的圣贤;也与道家之“圣人”有异,除像道家一样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外,还特别强调“圣人”须要应善于观察社会,擅长政治斗争;3).儒家之“圣人”把道德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鬼谷子》则更加重视能力,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观念。
由于与中国古代主流文化“儒学”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因此,也就不会得到古代统治者们的推崇。
3.为众生之先【释义】按,“道”产生”圣人”、”圣人”产生” 万物”,故墨人为众生先。
这里实际上揭示了《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道——圣人——万物众生。
4.阴阳【释义】 1).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
《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皆由阴阳二者联合而创生,非独阳或独阴能生成万物也。
2).其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释义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3). 在《鬼谷子》一书中,明确标注了阴阳属性及阴阳观的事物,主要体现在“捭与阖”的阴阳道理、“阳言与阴言”的阴阳道理、“谋划与成事”的阴阳道理、以及“公开与暗地”的阴阳道理等四个方面上。
它所谓阴阳的定义是从人和人的活动出发的;以“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始”;以“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终”。
它不同于周易里的阴阳,鬼谷子以阴阳理论而发展谋略重在谋略,重在其方案和方法;方法是鬼谷子最基本的落脚点,而方案则处更高层次。
5.筹策【释义】原指古代计算用具,这里引申为谋划;6.万类【释义】万物7.朕【释义】征兆,迹象,预兆,痕迹8.守司【释义】守司、监守9.牧【读音】[mù ]【释义】掌握,统治,主管无为以牧之:即根据对象之阴阳,而施以阴阳,顺其自然,即能成功。
无为,道家的哲学概念,意即顺应自然。
牧,驾驭。
10.嗜欲【读音】[shì yù]【释义】嗜好与欲望11.周【释义】周详无遗漏12.密【释义】周密无泄露13.内【释义】接纳【译文】纵观古今历史,可以看出圣人生活于世,成为众人的先导;在于他们通过观察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规律来对事物作出研判,并把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加以整合成为知识;撑握其事物兴盛、衰亡的规律,根据万事万物的展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洞悉人的内心思想。
把握其人的思想变化,研判事态发展;从而始终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来引导事物变化方向和进程。
这里的“门户”就是“自然规律”。
所以,从古至今的先圣们都撑握这一原则。
而事物变化无穷,各有所宿:或阴、或阳;或柔、或弱,或刚、或强;或开、或合,或驰,或张。
故圣人始终要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周密地审查事态发展变化的先后次序,相宜而动。
对于用人之道则要评估所用之人的谋能与优劣,择才而用;并不断校正自己操作驾驭(管理)技巧。
然人有贤能与昏庸,聪明与愚蠢,勇敢与怯懦,仁德与信义的差别。
(而这些差异则是深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法门。
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差异,则能更好的利用这些差异则切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的人要放手去用,有的人要拒绝不用;有的人要提拔他,有的人要斥退;有的人要轻贱对待,有的人要使他显贵;在选择用人的时候,要注意对方的思想活动,根据具体情况,不动声色、顺理成章按其个人的特点来驾驭(管理)。
要想考察一个人“有无”、“虚实”的真实情况,(先不要宣扬自己的主张)要顺着别人的嗜好,不断地满足他的欲望(使其心满意足,忘形于外),这样他真实的志向和思想就会显现出来。
这时,我们可以用试探性的语言反驳他的言论,让他辩驳,然后再对其进行反复地反驳、探察,从而探寻到对方内心的真实意图,重要的是了解到他的志向、主张;自己则要保持封闭(意图、谋略、主张不流露),从而激发对方进一步开放,以了解他追求什么样的利益、目标。
时而开放、张扬,时而封闭、收敛,不断地反复试探应用。
当确定对方和自己志同道合,就开放自己,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体现出和对方志同道合诚意。
若对方的思想、志向和自己的不同,那就保持沉默,隐藏自己,以进一步观察对方,考察对方的诚意。
不管对方是不是赞同我们的观点,都一定要审察、明确对方的意图、谋略、主张,以弄清楚双方观点同意的根源。
不管双方意见是背离或者是相合,都要把握住一个基本要点,那就是要先掌握对方的思想(意图、谋略、主张)。
要打开对方的心扉,关键在于计划周全;要封闭自己蒙蔽对方,关键在于计划严密。
周全与严密关键在于计划的细致入微,一切要体现得顺其自然、顺理成章。
如果出现和对方志同道合的征兆,就开放自己的心扉。
开放自己的目的是要体现出和对方志同道合诚意。
如果出现和对方意见南辕北辙的征兆,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让对方摸不透自己。
封闭自己的目的是隐瞒自己和对方的不同想法;这些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权衡轻重缓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恰如其分的对策。
这些分寸、尺度都是非常难以拿捏的,都是要用大智重点考虑的。
如果发现与所 (权衡轻重利利弊而制定的)制定的策略与预期的不相符合时,就不能再继续了,要想法终止谋略实施,重新考虑新制定新的谋略。
所以,开放、张扬、开诚布公为的要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或者把别人的观点吸纳进来。
封闭收敛静听别人的言论,则是要吸收别人的好的意见,去除别人不好的理念。
“捭阖”之道既是万事万物阴阳的变化之道,事物运行的规律之道。
运用捭阖的人目的在于根据事物的阴阳变化及其运行规律来事物进行研判或谋划。
能够做到随心所欲、收发自如。
阴阳是相对统一两种属性、纵横则是一个运变过程,正反则是两个对立面的发展趋势(就是变化过程),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对立面,都会顺着不同的方面发展。
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最终会达到平衡,这就是统一过程,统一的结果就是事物向其相反的方面发展变化达到平衡的过程,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这一规律。
这就是“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的深刻内涵所在。
正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领悟“捭阖”之术的人,就能够成大道有大造化的人,把这种理论运用到游说,就可以用一张嘴说变任何人、任何事。
不断审视事物的变化随机应变,就可以主宰吉凶祸福。
口是心灵的门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都是由口说体现出来的。
所以就要利用“捭阖”之术,严格控制口说的内容。
“捭”就是开放,就是口说,就是阳。
“阖”就是封闭,就是沉默,就是阴。
阴阳协调就能善始善终。
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的属性,叫做“始”。
反之: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的属性,叫做“终”。
各种语言技巧按照以上“阳”分类的,都叫做“始”,这种语言技巧都是用良好的语言按照有利的方面阐述的(用这种方法作为游说的开始非常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