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2讲_翻译概论

原文:A government of and by and for the exploiting class cannot possibly survive.
在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 已经很难了,但是,如果正确理解 了原文但不用通顺的译文“表达” 出来,那就等于没有翻译,因此这 时就要重视“表达”。
“信、达、雅” 之内涵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在内容上、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译文通达流畅,易于理解; 雅——古雅,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典文字。
雅,就是典雅,与俚俗相反
关于“雅”的非议
原文是句骂人的话如何雅? 用古文翻译今文就能称为雅? 混淆了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界限。
我们应当用批判的意识。真理的反面也是真 理。雅俗之分并非简单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雅是耐看,俗是好看。
鲁迅:信和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 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在《拟投翻译书院议》提出 “善译”的 标准
第一,译者要熟知两种语言及其不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语气,把
它传达出来; 第三,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译文与原文
毫无出入。
严复:翻译标准之“信、达、雅”
《天演论》译例言: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 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 矣,则达尚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2、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翻译要求和要领

翻译要求和要领1. 翻译要领翻译是一项非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做好翻译要求个人的素质非常高,作好专业资料的翻译,需要有外语、母语和专业方面的雄厚的功底,还要有缜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做过翻译工作的同志,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即使做了大量翻译工作的同志也未必做得很到位。
为了更好地合作,请各位兼职翻译仔细领会以下的翻译要领,这是翻译专家总结多年翻译工作经验的结晶。
(1)翻译的本质,翻译的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透彻地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标准的汉语表述出来”可见这是一个学习和再加工的过程。
首先自己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要反复推敲,直到真正弄懂,然后再用标准的中文把思想再现出来。
(2)翻译质量有两个基本标准:第一个标准是符合原文的本来意思,就是要忠实原文,既不能随意增加原文中没有的意思,不能添枝加叶,也不能缺斤短两,随意删减,既要透过字面意思揭示出作者的本意,又要避免东拉西扯,脱离正题。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第二个标准是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也就是所谓的“达”,句子要通顺流畅,不能生造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所谓的文笔。
应保证任何业内人士都能够看懂,不能象有的人翻出来后连自己都看不懂。
这两个标准也代表翻译的两个步骤,重要性上各占50%,耗费译者的时间也是各占50%。
(3)翻译界通用的质量标准是“信、达、雅”,对于技术、学术和商务资料来说,只要求“信”和“达”不要求“雅”,(因为“雅”和“华丽”主要适用于文学等材料),但是我们对前两者的要求比较高,译者应该追求“平实”和“通顺”。
这是由商务和技术类资料所具有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决定的。
(4)直译和意译的辨证关系。
有的句子只需直译就很明白了,如“I like cat”等比较浅显的句子,不需要变换语序就翻译得很好。
而有的句子由于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性,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来的语序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需要透过字面意思,用重新组织的汉语句子将原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表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意译。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to gild the lily
画蛇添足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辱骂、谩骂
to eat one’s words 收回前言、认错道歉
食言
to pull one’s leg 拉后腿
取笑、戏弄
A good translator should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 style of writing
5、 了解背景知识
• 在很多情况下,译者尽管能够顺利 地辨析句子结构,认清语法关系, 但仍然不能准确透彻地理解原文内 容。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译者缺 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一定的专 业知识,因而无法确切地理解原文 中的某些词语,致使译文出现错误, 令读者不知所云。
South Africa leopard-spot policy came under fierce black fire …
的主要目的或最重要的方面。
游Har戏d w的ork名is称the是na控me制of 人the口gam。e if you want 问to s题ucc的ee关d in键bu在sin于ess控. 制人口。
•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 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 过程。 -Peter Newmark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对翻译的定义: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

第一节 翻译的标准
一、中国十大传统翻译思想
• 发展线索: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发展线索:案本→求信→神似→ • 文质说、信达雅、信顺说、翻译创作论、
翻译美学论、翻译艺术论、意境论、神似 说、化境论、全局论
• 实质:翻译的标准,出发点不同(作者、
读者、美学艺术)
表征意义指话语中揭示说话人身份及其地 表征意义指话语中揭示说话人身份及其地 理、历史和阶级背景、性别、年龄等的成 分。Eg. 分。Eg. He walk home./He running to the store. 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的情感内容及说话人 表达意义指语言符号的情感内容及说话人 的个性。Eg. 的个性。Eg. you’ve come so early. 联想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 联想意义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 暗示的概念和印象。Eg. 暗示的概念和印象。Eg.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as stubborn as a mule.
• 忠实于风格:
风格还原位成语义:作品的音韵节奏、选 风格还原位成语义:作品的音韵节奏、选 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段的种类和使用 特征。只要正确译出原文的意义,风格会无 声无息的融入译文。 • 意义分布的不均衡(文体不同) 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 指称意义、言内意义、语用意义
• 问题:???……! 问题:???……!
二、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
• 忠实、通顺的含义: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文符合规范, 通顺易懂。 • 忠实、通顺的关系:相辅相成的有机体
Hale Waihona Puke 三、对忠实、通顺标准的深入思考
• 问题:似乎很可笑的问题,如何忠实、通顺? • 忠实于内容
第二章 翻译标准

第二章翻译标准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
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总的说来,翻译标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们看待翻译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翻译标准。
概括起来,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
例如把the Milky Way(银河)直译为"牛奶路",把the apple of my 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贝)直译成"我眼的苹果";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译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法应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
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为数不少,如中国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家竺法护(约230-309)、15世纪德国翻译家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 von Wyle,生卒年不祥)、近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 1892-1973);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则是一味以译文读者的口味为准绳,完全采用归化的译法。
或是完全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译作"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正确译法应为"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把Solomon(所罗门,古以色列国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著称)意译成"诸葛亮",把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意译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
unit 2 翻译的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

------ It
[意译] 俗话说家家户户至少 有一桩家丑。
20
直译的可取之处:
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 一方面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 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 我们的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现在中文中常用的“一石双鸟”、“掉 鳄鱼眼泪”、“连锁反应”就是分别从 英语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to shed crocodile tears;chain reaction直译 过来的。
10
4、 理顺逻辑关系
匈牙利的一位翻译家说过:翻译是
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 产物。当用语法手段无法来理解句 子,尤其是一些歧异结构的句子的 意义时,就必须借助逻辑手段。通 过理顺话语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 理解话语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11
He bought a picture of the house which
7
理解英语习语时,还有一点值得
注意。英语中有些习语表面上看 来同汉语中的某些说法十分相似, 但意义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 异。因此,翻译时要高度警惕这 类“假朋友”(false friends), 切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造成误 译。
8
to gild the lily
锦上添花 to call the names 点名
Unit 2
翻译过程及 对译者的要求
1
一、 翻译过程
*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 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 原文的过程。
* 翻译过程是一个解码和重 编码的过程。
2
* 理解阶段 * 表达阶段 * 校核阶段
3
I. 理解阶段
1. 弄清词义 2. 确切理解习语 3. 分析语法结构和句子 结构 4. 理顺逻辑关系 5. 了解背景知识
2翻译的标准及过程

翻译的标准与过程一、翻译的标准1.过去翻译标准探讨的回顾自翻译活动出现以来,人们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也提出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翻译标准。
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一条或几条标准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一方面说明了确立翻译标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翻译范围的扩大,翻译目的的多样化,要找到一条评判所有翻译的标准是不可能的。
我们先看看传统的翻译标准,然后分析多元翻译标准论。
1.1.信、达、雅严又陵先生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的影响之大,令人惊叹,以至于迄今为止仍然为许多翻译工作者所推崇。
然而“严复的…信、达、雅‟主要是针对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难以推而广之。
”(程永生, 2000:4)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严复的三字标准受到越来越多的译界人士的质疑,而且尤以“雅”字为甚。
王佐良教授(1997)认为,译文雅与不雅要看原文,并指出,原文不雅译文又有何雅之可言?程永生教授认为,不但“雅”字标准问题很多,就是“信”字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他从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文以及后人对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中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证了“信”字标准的局限性。
例1. I‟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例2. “I kep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said Mr.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 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1.2. 忠实、通顺张培基教授等提出的“忠实、通顺”。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何增减的现象。
Chapter2 翻译的标准,原则

(4)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 A:需要是发明之母。 B:因为需要才会有发明。 (5) Grand Opening 开业大吉 (6) Come to see me whenever you need my help. 有事只管来找我。
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 鲁迅:宁信而不顺---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
梁实秋、赵景深:宁顺而不信---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 交流。
翻译的原则(三要素)
The secretary and accountant of the company was present. 公司的秘书兼会计刚才还在。
Byron's father, by his first marriage, had a daughter, Augusta, Byron's half-sister. Byron的爸爸第一次结婚的时候生了个女儿, 叫Augusta,也就是byron的同父异母的姐 姐。
(9)太贵了。 A: That’s very expensive B: That’s too much (10)(快来买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 店了。 So it is now or never
3. 相似性 3.1 相同还是相似? (1) compare : Mr· Wang 王先生 (2) Sorry, your book is out. 很抱歉,你要借的书(你的书)借出去了
1. 传意性 1.1 语义三角
thought(思想) symbol(符号) referent(所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
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
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
翻译标准的确立,
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复的三字标准
中国清末思想家严复的三字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
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后来一般就把“信、达、雅”当作翻
译的标准。
用今天的话来说,“信”就是忠实准确,“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文字
古雅。
严复的“信、达、雅”被公认为翻译标准,其影响深远。
它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同样指
导作用,商务英语要求语言严谨、准确就要做到“信”,同时在“信”的基础上追求“达、
雅”。
严复的三字标准在中国翻译界讨论翻译标准时,几乎无不提及。
正是在三字标准的基础上,
许多学者和翻译家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翻译研究和实践。
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了“所
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重要观点;60年代初,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了“化
境”之说。
“神似”论和“化境”说,同“信、达、雅”三字标准一样,都是具有中国特色
的翻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