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

e v r n n so h i . e tt s t ed fe — n io me t ft e c t Th n i sa e h if r y t
e nce of c t unc i ore a i iy f ton i nt ton and f uncton i c a sfc ton t er ai ns p i s aea un — l si a i , h elto hi ofct c l ndf c i y
用定性方法” 2 -1而后 周一星 、 许学强等应用定量
的方 法[ 4 3 】 - ,将 比较 优 势 区 位 商 等 理 论 引入 城 市 主 导 产 业 的 确 定 .随 后 诸 多学 者 对 此进 行 了 大 量 的 实证 研 究 睛 此 外 . 才 斌 用 断裂 点 和 交 通 朱
确 定 城 市 功 能 定 位 [。杨 莹 等 重 点 研 究 城 市 历 史 9 】
文脉 ,得 出区域发展方 向[] 1。上述研究针对具体 O
问题 从 不 同角 度 —— 或 通 过 产 业 或 通 过 交 通 联
系 ,或从历史 角度进行研究 ,能够很好地利用原 有产 业基础 ,并很好地考虑 了与周边地区的协 调
e b did. er g o fe sfo t i e lnd m o e Th e i ndif r r m t ci hntra , he y whih i ton y as ta o e tbu lo ha o c sno l pai lc nc p ta s spr — f und m e n n . nore tng t t u ton ,a— o a i gs I i n i heciy f nc i s t
的 内涵。在城 市功能定位过程 中,要 注意现状 区
城市定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缺陷

1 城市定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城市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城市总体规划要研究的头等大事。
在我国,大部分规划教科书上都有这样的表述:从客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定性、定向,这是城市宏观决策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如果在定位、定性、定向的问题上不花大力气去深入研究,即使总体规划做得再细、再具体,也将因目标和结构不合理,给城市发展带来全局性的问题,犯历史性的错误。
这几乎已经成为无庸置疑的经典结论。
我们将为城市寻找准确定位的战略行为称之为定位理论。
城市定位理论是假设城市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不确定性很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及组织结构都处于稳定状态。
在一个可以持久的、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环境中有利可图的准确定位,这就是定位理论追求的均衡状态。
但这种因“准确定位”所获得的城市竞争力优势持续的时间,取决于选择的市场定位多大程度上是稳定不变的。
因此,从城市定位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定位理论在当今这个时代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存在着某些缺陷。
城市定位理论的缺陷之一,就在于由于城市定位的理论注重研究与城市原有主导产业、自然资源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对城市内部的因素分析仅局限于针对“定位”而展开的协调安排(这不能充分体现城市在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本质意义上的竞争能力)。
因此,定位理论虽然能够明确什么样的城市定位是有利的,但由于现代的城市外部环境、科学技术及产品(尤其是对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替代用品)更新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围绕既定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往往不得要领。
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朝阳行业的转移,都会使定位理论苦心经营的城市竞争力失去目标。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英国曼彻斯特仍然按照纺织业来定位,美国的圣何塞仍然追求杏子栽培与加工,尤他市、华盛顿市顽固地坚持原来的城市定位,人类社会将会减少出色的经贸中心、硅谷和仿生学集聚的高科技领地。
这样的话,这些地区要么仍然是田园风光,要么早已因贫困潦倒而衰落。
简析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要点

简析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要点一、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理论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引发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引领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越来越体现在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对鸡西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更为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二、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一)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1、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探讨建立专项奖励和扶持资金,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的先进技术,并在我市转化落地,同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专项奖励扶持资金。
2、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切实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改进企业研发費用计核方法、合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加大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国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力度,探讨建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的奖励政策。
3、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自主研发、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能力。
探讨对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政策。
(二)要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产品和产业结构。
1、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紧紧围绕我市六大重点产业和"两黑一绿"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建立政府搭台、院所创新和企业转化三位一体的螺旋上升架构,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强化对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加速一批石墨产业、煤化工产业、生物产业、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塑造城市品牌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
.
历 l熊宗教 他形成城市赫 。
象教 。 旅游与宗教的关 系十分密 切, 着 2 随 l世 纪 文 他 旅 游 灞 动 唧
趋广涎深 赛教建他与旅游 椰 显示出棚互 避的态势 , . 枸戚旅游
文 化 生 活 I‘ 有 极 嗳 0 的 }寓 { } I 力 酃分。 凶l 的 乐 山l 有 世 界 最 大 的 川
舟发城_之一。 市 傀越的地 位置使 称。此外 还 科晦大教堂闻名 臀如 以 大红灯笼商高挂 ” 厕 连云港戚 为中国城市搜资环境 的德 科隆 。 伊新坦布尔的盛色清 著名 的山西乔家大院所在地 凿 中 优城 市之 一 。 真 寺也 为城 市增 加 一 硒牌效 益 。
涵, 弘扬历史特色。 市 就以咧清鼹唇建筑作为树立 自
.
自然风景形成城市品牌。
知 名 企业 、 名 产 晶提 高 城 . 知
已城市 形象的品牌定位。 杭州凭借着傀美的 自然风景 市 知名 度 。 其 有典型 q 传 统特 色的苏 被 , b I 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 马可 渡 青 岛拥 有 q 国名 牌 产 品 b I
和社会 的认知 喜爱 和追逐时 , 品 米 兰 国的 曼联 、 英 西班 牙 的皇 马。
牌 就 会 使 商 品 在 原 有 价 值 的 基 础
上 , 加 附加 值 , 就 产 生 了品 牌 增 这 由 此 引 申 , 景 名 胜 市 也 应 该 风 城 有 品牌 。美 斟杜克 大 学富 奎商 学 院
维普资讯
盛童:
一
城市扁牌的内涵
商 品 的 占牌 可 以 延 伸 到 其 他 占
外具 有 知名 度 , 高 生命 力 和竞 争 提 力 。一个 城市 的 品牌包 含着 城 r 的 } 『 内涵 、 个性 、 色与 形象 , 市 的 晶 特 城 牌 越突 出 个 城 市存 人 们 心 日中 这 的形 象 也就越 清 晰 , 城 市 价值 就 其 越高 , 城市 的综 合竞 争 实 力 也 就越
城市创新与城市竞争力

城市创新与城市竞争力在当今社会,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城市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持续发展。
一、城市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城市创新是指城市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必须通过创新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提高竞争力。
城市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2.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吸引外部资源以推动其发展。
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企业进驻。
3.优化城市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城市必须不断优化其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创新的形式和途径城市创新的形式和途径有多种,具体如下:1.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企业、产业和城市的发展。
科技创新可以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2.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指通过创业活动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在创业创新活动中,创业者可以发挥自身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产品推向市场,进而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3.文化创意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为创意源泉的创业活动,包括艺术、设计、传媒和娱乐等领域。
文化创意活动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品味,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是指通过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服务的提供。
新形势下城市核心竞争力探析——基于城市竞争机制的视角

体化背景下 . 与其他城市比较 . 在
资源要素流动过程 中所具有的抗衡 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 .
以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 . 最终实现城
市价值的系统合力。 史及伟 (0 3 [ 20 )】 5 认为城市核心竞
卜j
济: 工业资本 主义的原动力> 1 9 ) (9 9
提出组织能力是现代大型企业竞争 优势的来源 。 2 世纪9年代以来 . O O 伴随经济全
优势最直接的来源 . 但只有关键资源
才能带来城市的竞争优势 城市竞争
市恶性竞争、 城建千城一面 () 3 以竞
的关键资源就是指那些城市拥有 、 控 制和可 以获得并为建立竞争 力提供 基础的资产 。 a e 的观点 . 按Br y n 关键资
源有3 个评判标准:1 有价值 。 () 只有 有价值 的资源才能够给城市带来潜 在竞争优势。2稀缺性。 () 只有有价值 而且稀缺 的资源才能给企业带来真 正的竞争优势 。3 异质性。 () 拥有有价 值而且稀缺 的资源的城市必然拥有 这种竞争优势 . 一直持续到其竞争对
层 次 . 是 城 市 独 具 的能 力 即 差 异 一
身; 于涛方等 (0 4 认为城市 内部 20 ) 的某项关键资源和资源整合 能力互
动作 用的合力. 就构成城市的核心竞 争力(r nC r C pc y 核心竞争 Ub o aai ) a e t 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构成 .
专家普拉哈拉 (・ ・ aa d 和哈默 C KP hl ) c a 尔 (a a e 首次提出的[ 他们指 Gr Hm ) y 5 】 。 出. 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 合了的知识技术 .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 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 知识和技能。 同年 . 艾尔弗雷德 ・ ・ D 钱 德勒出版< 企业规模经济 与范 围经
城市竞争力名词解释

城市竞争力指的是城市社会及经济所具有的能力和潜力,其目标是实
现城市经济中增长和营商环境提高。
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竞争力的因素有: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备、城市环境、教育资源、城
市安全等。
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因为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创新
型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必须根据城市的自身条件和实
际情况,制定和实施准确的发展战略。
企业要在不同的城市建立营商环境,必须扎根当地,了解城市所具有
的资源,包括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及社会资源等。
它们在城市竞争
力方面的发挥作用也很重要,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关键因素,如市场条件、环境政策、投资环境、工作环境等,而这些因素又称之为“城市竞
争力”。
此外,适应环境主义,实践经济分工,提高城市质量是一个城市实现
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抓住新型城市化、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提高城市
管理水平,无数次变更和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工作质量和优势。
最后,要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积极营造创新激励环境,改善城市环境,培养城市发展人才等方法,从而使城市拥有持续经济发展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力,从而发挥
城市竞争力。
总之,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涉及了经济发展、创业,以及实现一个城市
发展的挑战,它可以帮助一个城市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把它推向发展
的未来。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概述:城市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竞争优势。
它是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吸引人才、资本和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城市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因素。
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的交通网络、水电供应、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城市的产业发展和创新提供支持。
二、产业结构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城市需要拥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优势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而且,城市的产业结构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的变化。
三、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能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城市管理能力能够为城市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治理环境。
城市管理能力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安全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努力。
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城市更具吸引力,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城市需要具备创新的环境和能力,才能够在全球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等多个方面。
城市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素质的人才,以及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政策支持。
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五、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优势。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活动等方面。
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人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1 城市定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缺陷长期以来,“城市的准确定位”被认为是城市总体规划要研究的头等大事。
在我国,大部分规划教科书上都有这样的表述:从客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定性、定向,这是城市宏观决策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如果在定位、定性、定向的问题上不花大力气去深入研究,即使总体规划做得再细、再具体,也将因目标和结构不合理,给城市发展带来全局性的问题,犯历史性的错误。
这几乎已经成为无庸置疑的经典结论。
我们将为城市寻找准确定位的战略行为称之为定位理论。
城市定位理论是假设城市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不确定性很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及组织结构都处于稳定状态。
在一个可以持久的、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环境中有利可图的准确定位,这就是定位理论追求的均衡状态。
但这种因“准确定位”所获得的城市竞争力优势持续的时间,取决于选择的市场定位多大程度上是稳定不变的。
因此,从城市定位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定位理论在当今这个时代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存在着某些缺陷。
城市定位理论的缺陷之一,就在于由于城市定位的理论注重研究与城市原有主导产业、自然资源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对城市内部的因素分析仅局限于针对“定位”而展开的协调安排(这不能充分体现城市在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本质意义上的竞争能力)。
因此,定位理论虽然能够明确什么样的城市定位是有利的,但由于现代的城市外部环境、科学技术及产品(尤其是对以自然资源为原材料的替代用品)更新变化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围绕既定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往往不得要领。
消费者的口味变化,朝阳行业的转移,都会使定位理论苦心经营的城市竞争力失去目标。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英国曼彻斯特仍然按照纺织业来定位,美国的圣何塞仍然追求杏子栽培与加工,尤他市、华盛顿市顽固地坚持原来的城市定位,人类社会将会减少出色的经贸中心、硅谷和仿生学集聚的高科技领地。
这样的话,这些地区要么仍然是田园风光,要么早已因贫困潦倒而衰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定位理论”假设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的专家和官员们能把握未来变化的全部信息,从而准确地让城市“定位”在未来变化有利的位置上。
这在“信息爆炸”、竞争环境迅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可能的,这里列举的成功变化城市并不是以出色的规划定位而成功的。
城市定位理论缺陷之二,是由于大部分城市都在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追求几乎相同的目标定位。
其结果是造成各个城市产业严重同构、重复建设盛行、大量产能过剩、区域城市之间恶性竞争、城市建设千城一面(表1)。
表1 九五期间中国部分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支柱产业选择(注:参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5期,第14页。
)城市定位第二产业支柱产业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计算机及软件、通信、电子及基础元器件、机电一体化、视听、轻工、能源广州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汽车、摩托车、电子通信、家电、石化、医药、食品、冶金哈尔滨国际经贸城机械(含汽车)、电子、仪器医药、化工长春国际化大都市汽车、食品医药、建筑建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沈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机械、汽车、制药石化、电子信息业大连社会主义北方香港机械、电子、石化、(含医药)、汽车及零邯件、冶金、建材济南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经机电仪一体化的机械制造、重型汽济强市车、摩托车为龙头的运输机械、家电、化工青岛现代化国际城市机械电子、化工橡胶、饮料食品、纺织服装、海洋业、医药、新型建材、家电杭州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大型设备及成套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通信设备、精细化工和医药、化纤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石化、机械、电子、轻纺、建筑建材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家电、汽车摩托车、石化及精细化工、建筑建材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长江中钢铁、汽车机械及汽车制造、冶金、游、华中地区经济中心食品、医药、化工、建筑成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机械及汽车制造、冶金、食品、医药、化工、建筑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汽车摩托车、重大机械设备、冶金、化工建筑建材西安我国北方西部中心城市汽车、电子、轻工、电力机械制造国际旅游城市业、制冷设备制造业厦门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机械、电子、化工、电力、建材北京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汽车、电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冶金、轻工、建材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机械(汽车、机械装备),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化工(石化、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冶金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汽车、通信设备制造业、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家电、石化及精细化工、钢铁、集成电路与计算机、现代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新材料城市定位理论缺陷之三,表现为定位理论往往以邻近的竞争对手城市为参照构思的战略,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
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对现有的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威胁,并不仅仅来自已经存在的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于拥有崭新思维的“创业型城市”。
以竞争对手为参照,忽略现代科技创新的特性的结果,往往是与原来的竞争对手一起被“创业型城市”的迅速崛起而取代之。
2 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高权威。
国与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成败,都取决于城市竞争力。
世界上许多城市无可奈何地衰落和“莫名其妙”的兴起,皆是因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同所致的。
城市竞争力,是以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潜力来衡量其获得外界发展机遇和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强调的是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是动态的,是相比较而起伏的,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表达的是城市发展的后劲。
但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很难准确界定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每个城市所体现的城市竞争力也是不同的。
如农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剩余产品交易范围及数量的大小(这也与是否交通便利及周边土地肥沃与否有关)、以及对外敌入侵的抗御能力等方面;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资本、劳动力、工业原料的集聚、加工和交换的能力、交通便利的程度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力,则是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转化人才资源以创造价值和占领市场的能力。
一个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竞争力。
城市同样也如此。
在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引进核心竞争力(注: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基础是基于资源(知识)的理论和能力理论,基于资源的理论是对美国多元化的大纷纷收缩战线的现象反思的结果。
美国多元化经营的大对各种产品市场无孔不入,但是各种产品之间往往没有内在,产品生产范围过大曾经使得欧美的大在日本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
与定位战略研究内部因素时以涉及产品的各种活动为主不同,核心竞争力理论试图深入到内部活动背后的逻辑性,从各种能力中寻找凝聚竞争力的药方。
)的概念,可以突出不同城市独具的竞争力要素以及抓住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3 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涵首先,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城市的环境变化较快,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存在的时间始终有明显的限制。
环境不仅正在经历着明显的变化,而且还不时会被剧烈的质变所突破。
因此,该理论认为,应通过培养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城市在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重心在于研究城市内部的因素,力求合理地组织城市内部的各种资源,以形成别的城市不易模仿的独特的竞争能力。
解决竞争力问题的中心策略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城市竞争力?”进一步的探讨,将研究重心置于城市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面上,兼顾城市内外各种主要因素,使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成为可能,成为一个对发展机遇时刻有准备的城市。
最后,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讲求的是努力超越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发展历程。
这对于我国正在经历体制转轨的大多数内地城市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因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下,城市职能被扭曲了,其基本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城市自身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而不是为周边甚至更广阔的地理空间提供商品交易服务的平台,城市更多地表述为“生活型”和“生产配套型”的职能。
对这样一些因国家定点而形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相伴而生的城市,如果不从战略上超越自身成功的“跑部钱进”项目定位的经历,无疑会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竞争而急剧衰落。
4 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区别(表2)表2 城市定位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比较城市定位理论城市核心竞争力理论理论来源城市组织经济学基于资源(知识)的竞争力理论理论假设城市内外环境不确定性低,城市内外环境变化快,偶组成环境和城市的单元之尔还有质变,不同的单元间差异性小。
单元的变化是异质的,这种异质性可节奏基本相似同步持续较长时间中心战略问题定位在什么发展目标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城市组织应变能力战略目标明确定位形成独特的竞争力战略参照物竞争力城市自身(过去成功模式)战略步骤识别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确立一个战略意愿或蓝图,选择一个有利的定位;采积累战略资源和培养核心用相应的保护性策略能力;在不同的环境和机遇情况下,运用独特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争夺竞争优势来源独特而准确的目标定位独特、不易模仿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内在风险很难随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培养战略资源和竞争力对变目标定位环境变化应有的适应性5 城市核心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区别当前比较流行的称谓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法,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相比较,有以下区别:(1)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一种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它同时应该包括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自身的解放与完善。
城市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包括精神文明、信息、道德、价值观等等,都应是发展的应有之义。
这些观念应该说都是正确合理的,但如果我们将城市竞争力的探讨与关于“发展”这样的大课题混同起来,其结果只能使城市竞争力成为“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箩筐,”内涵过于复杂,体系十分庞杂。
自然就难以抓住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矛盾。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不否定社会、政治、人文等范畴对竞争力的影响,而是将它们的作用抽象归纳到那些对城市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以及对城市捕捉发展机遇有直接影响的“人才资源”这样的子系统之中了。
(2)城市综合竞争力概念提出,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因创造经济价值、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而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文化还能塑造城市形象,成为体现城市竞争力的外在标志(注:参见:蒯大富:《一流文化塑一流城市》,文汇报,20XX 年11月12日第5版。
)。
这些提法无疑是正确的。
但文化自身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如果将其单独列出来成为对城市竞争力独立贡献的分工或单一作用因子,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因为,就一个城市而论,其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市民的创新热情、制度安排以及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等等,都无疑已经包含了文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