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样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

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作业指导书1 目的规范公共场所现场检测采样的方法,保证现场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工作顺利进行。

2 合用范围合用于公卫科公共场所现场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

3 引用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GB/T17220-19984 职责4.1 现场检测人员按规范进行仪器检测和微生物采样,做好检测及采样记录,并按时送检。

4.2 复核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查审核、签名。

4.3 现场检测负责人将资料归档。

5 工作程序5.1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1.1 采样前应根据公共场所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制定检测方案。

检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地址、检测项目、空气质量检测点数目、公共用具样本量、样品采集方法、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样品保存和运送等。

5.1.2 检测采样前应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熟悉仪器性能及合用范围,能正确使用检测仪器。

5.1.3 在工作开展前,应对检测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出发前检查所带的仪器电源和性能是否正常,采样工具是否齐全。

5.2 现场检测5.2.1 现场检测至少2人,并持有效采(抽)样员证,由被检单位人员陪同进行检测。

5.2.2 检测点的选择5.2.2.1 空气质量(包括物理因素)的检测点(以下简称检测点)应选择公共场所人群时常活动,且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且不能影响人群的正常活动。

5.2.2.2 检测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

通常情况下应按平面布局检测出三个数据,取其平均值。

5.2.2.3 检测点应避开人流通风道和通风口,并距离墙壁0.5-1m远,高度0.8-1.2m。

5.2.2.4 确定检测点时可用交叉布点,斜线布点或者梅花腔布点的方法。

5.2.3 检测点数目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时,应按照公共场所不同性质、规模大小、人群时常停留场所分别设置数量不等的检测点。

5.2.3.1 旅店业表1 旅店业客房采样客房间数≤100>100采样点数(个)客房数5~10% 客房数1~5% 采样高度(米)0.8~1.2 0.8~1.2检测项目物体表面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空气检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温度、湿度(三星级及以上需检测)、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照度、噪声(A)、新风量。

采样作业指导书模板

采样作业指导书模板

篇一: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水貭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hj/t92-2002、hj/t91-2002、hj/t52-1999)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2·一般事项: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国家环保总局标准hj/t 52-199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3·器具a .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b .样品容器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4. 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采样的准备??现场采样的实施??样品的交接a 接受采样任务单根据贵州博联检测公司《质量手册》2013年版的规定,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b.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从样品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的样品容器和现场固定剂等用品。

并逐一清点。

c.现场采样的实施d.样品的采集: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cr、bod5、硫化物、油类、悬浮物、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采样,只能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5’采样方法:不同水体的采样方法a. 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从管道、水渠等落水口处取样,直接用容器或聚乙烯桶,要注意悬浮物质分取均匀。

b. 从排污管道中取样:在排污管道中采样,由于管道壁的滞留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流速有差异,污染物分布不均匀,浓度相差颇大。

因此当排污管道水深大于1m时,可由表层起向下到1/4深度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的废水样。

如果小于或等于1m时,可只取1/2深度的废水样即可。

现场采样记录填写作业指导书

现场采样记录填写作业指导书

现场采样记录填写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3年04月12日1. 目的规范现场采样记录填写的格式及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水、气、声、固、振等现场采样记录。

3. 要求3.1 使用的现场采样记录必须是本公司现行受控的版本,禁止使用非受控的现场采样记录。

3.2 现场采样记录必须在采样现场填写,不能记在草稿纸上或回来后凭记忆填写;监测点位示意图也要现场绘制,如果委托方提供有平面布置图,可直接在图上标注监测点位。

3.3 陆地上的现场采样记录使用蓝黑水性签字笔或钢笔填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填写;海洋监测的采样记录使用硬质铅笔填写,以避免被海水沾糊。

3.4 各种原始记录不准涂改或涂擦,有误时使用杠改方式改正,即在错误的地方划一横线,在其上方填写纠正的数字或字符,画杠处盖上私章或在画杠下方签名。

3.5 监测点位图中的监测点位统一使用如下标识符:废水★、环境水质☆、废气◎、环境空气○、厂(场)界等噪声▲、敏感点噪声△、振动和固体■;标识符应标在实际监测位置,在流程图中标注监测点位的,标识符应置于横线上,并在标识符边注明监测点名称或者编号。

3.6 正确描述样品状态,所用术语尽量规范化和专业化,优先采用监测分析方法中的术语。

对样品描述,颜色可采用双名法,主色在前,副色在后,如黄棕、灰棕等;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深、淡/浅等形容词,如浅黄、深蓝等。

气味按强烈程度可以用无味、稍有异味、有异味、有强烈异味等词分级描述,其中“有异味”、“有强烈异味”等级描述时,还应尽量具体指明是何种异味(如鱼腥味、臭鸡蛋味等)。

透明度可用透明、微浑、浑浊等词分级描述。

3.7 环境水样采样前,应对所采水体水域状况进行了解,采样记录要详细记录水体的状况。

现场采样记录填写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3年04月12日3.8 污染源采样前,应对企业生产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现场采样点位进行了解,确认后如实记录。

如废水采样中对企业名称、企业生产负荷、企业污水处理流程、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内容要一一弄清并认真填写。

现场废气采样检测作业指导书

现场废气采样检测作业指导书

废气现场采样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准确、高效、规范的完成现场采样、检测任务,便于采样人员获取、理解检测标准与规范,结合本公司仪器设备等实际情况,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检测业务的废气现场采样、检测工作。

3.工作程序3.1 采样流程3.1.1仔细阅读检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种类、频次等必要信息,第一时间与客户取得联系。

3.1.2确认各检测项目采样方法。

3.1.3准备所用仪器,试剂及其他物品。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试剂、物品是否准备齐全。

3.1.4准时到达监测地点,与客户取得联系,确定监测点具体位置,了解监测点周边环境。

3.1.5按照标准要求采集样品,采样结束后,样品用标签标注。

环境空气和废气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查。

3.1.6按照监测方案,完成各频次的采样。

3.1.7按要求填写采样记录。

3.1.8采样结束,存放好样品,整理、清点、检查仪器,确定无误后装车返回。

3.1.9 将样品及时送回实验室,连同采样现场记录等,交接给质控人员。

3.2 大气监测因子监测基本要求3.2.1 采样频次3.2.1.1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4个样品并计算平均值。

3.2.1.2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a.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b.若浓度偏低/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c.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根据方法的要求执行),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3.2.1.3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a.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b.若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行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按照3.2.1.1的要求采样。

【注】污染事故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不适用。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2024

水质采样作业指导书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采样前准备1.确定采样目的:明确水质采样的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

2.调查相关信息:了解采样区域的水文地形背景、水质特点、环境污染源等相关信息,为采样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准备采样工具和设备:根据采样目的和方法,准备适当的采样瓶、采样器具、采样车辆等工具和设备,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4.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样目的和要求,合理制定采样计划,包括采样时间、频次、点位等,确保采样全面、连续。

二、采样现场操作1.现场勘测:到达采样点位后,首先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周边环境、采样点位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等,为采样工作做好准备。

2.采样点位确定:根据采样计划和勘测结果,确定具体的采样点位,并标示出来,便于后续采样工作的进行。

3.采样器具清洁:在进行实际采样前,对采样瓶、采样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数据失真。

4.采样方式选择:根据采样的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当的采样方式,包括表层采样、剖面采样、底泥采样等,以保证采样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5.采样操作规范:在进行采样操作时,严格按照采样方法和流程进行,注意避免二次污染和样品损失,保证采样质量和结果可靠。

三、采样后处理1.样品保存:采样后,样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和保存,避免样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数据的失真。

2.样品处理:根据采样目的和分析要求,对采样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过滤、提取、保存等,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样品标识和记录:对采样样品进行标识,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人员等信息,并建立详细的记录,方便后期数据查找和分析。

4.样品运输:在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保护措施,避免样品破损、泄漏等情况发生,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性。

5.样品登记和交接:将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应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样品登记和交接手续,确保样品流转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整理和存储:将采样得到的原始数据整理成规范格式,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或数据存储系统,以便后期数据分析和应用。

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
采样作业指导书
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1. 指导原则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现场采样的基本指导原则。

2. 采样设备
在进行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采样时,以下设备是必需的:
- 空气采样罐
- 样品袋
- 采样勺
- 塑料手套
- 安全眼镜
- 呼吸防护装置
3. 采样步骤
以下步骤应遵循进行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采样:
1. 戴上塑料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装置。

2. 使用采样勺将土壤或废土样品收集到样品袋中,确保避免与外界其他物质的污染。

3. 确保使用干净的空气采样罐,并在采样过程中避免罐体与任何其他表面触摸。

4. 将空气采样罐打开并放入样品袋中,在空气采样罐内充满样品后,立即关闭罐盖确保密封。

5. 根据现场要求的标签要求,标记好样品袋和空气采样罐,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采样日期、地点和采样人员。

6. 将样品和空气采样罐送至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现场采样时,务必遵循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 穿戴防护装备,如塑料手套、安全眼镜和呼吸防护装置。

- 避免与样品外界物质的污染,使用干净的采样设备。

- 注意采样现场周围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气体或易燃物质。

-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标记和记录。

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土壤和废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现场采样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步骤,但请确保在采样过程中遵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指南。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讲解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讲解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氟化物》
(GBZ/T 160.36-2004)
23
氟化氢
粉尘采样器
玻璃纤维滤 膜
定点、15分 钟、5L/ni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氟化物》
(GBZ/T 160.36-2004)
24
氯气
双气路大气 采样器
—只装有5.0ml吸收 液的大型气
泡吸收管
定点、10分 钟、0.5L/min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
序号
检测 项目
采样(测量) 仪器
吸收器
采样方法、 流量
检测(测量)依据
1
锯酸盐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 钟、5L/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锯及其化合物》
(GBZ/T 160.7-2004)
2
铜尘、
铜烟
粉尘采样器
微孔滤膜
定点、15分 钟、5L7min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样夹
定点、以lL/min流量 采集5min空气样品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
物》(GBZ/T
160.29-2004)
序号
检测 项目
采样(测量) 仪器
吸收器
采样方法、 流量
检测(测量)依据
12
氤化氢
双气路大气 采样
串联两只装 有2.0ml吸 收液的小型 气泡吸收管
定点、以200ml/min流量采集lOmin空气 样品
定点、1L/min直到吸收液 呈现淡黄色 为止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 质测定氧化物》
(GBZ/T 160.32-2004)
18
二氧化 硫

03-E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

03-E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发放号:嘉怡德环保科技采样和现场监测作业指导书JYDJC/WI(E)-2015版本号:A/0编制:审核:批准:2015年06月15发布 2015年07月01实施嘉怡德环保科技发布修订页目录01.水质采样操作规程 (1)02.水质流速流量的监测 (10)0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监测操作规程 (12)0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 (16)0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操作规程 (21)06.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26)01.水质采样操作规程1目的为使采样员规正确地进行水质采样,给实验室分析提供代表性样品,特制定本规程。

2容与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水质样品的现场采集工作。

本指导书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HJ/T 52-199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493-200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于管理技术规定、HJ/T494-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

3 职责采样人员负责依据本规程进行水质样品的采样。

4器具4.1 采样设备水质采样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样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或自制的其它采样工具和设备。

场合适宜时也可以用样品容器手工直接灌装。

4.2 样品容器使用硬质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制的带磨口盖(或)塞瓶,原则上有机类监测项目选用玻璃材质,无机类监测项目可用聚乙烯容器。

5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包括以下步骤:①接受采样任务单②采样的准备③现场采样的实施④样品的交接5.1 接受采样任务单根据本公司《质量手册》的规定,采样人员从业务室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容。

5.2 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容,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计划应包括采样方案的制定、采样前物品的准备和采样时间安排,采样方案的制定应尽可能规、详尽、有弹性。

采样方案完成后,从采样室领取合适的采样工具、足够多加入适当保存剂的样品容器,逐一清点并作详细记录(样品容器应首先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中的规定进行清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不同类型职业接触限值的有毒物质的采样要求
6.1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有毒物质的采样
a.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b.在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c.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时,
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
d.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按式(2)计算:
c·v
CMAC=――――……(2)
F·t
式中:C-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mg/m3;
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毒物质的浓度,μg/ml;
v-样品溶液体积,ml;
F-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4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c·v
STEL=――――……(3)
F·15
式中: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
c-测得样品溶液中有毒物质的浓度,μg/ml;
v-样品溶液体积,ml;
F-采样流量,L/min;
15-采样时间,min。
采样时间不足15min,进行1次以上采样时,按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C1T1+C2T2+…+CnTn
3.3采样的准备
3.3.1实验室根据“现场检测检验采样方案”的要求,准备空气收集器及相应的吸收液、吸附剂、滤料等,并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将标识清楚的空气收集器交现场采样人员。
3.3.2现场采样人员根据项目负责人的要求准备现场采样仪器,采样动力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类抽气泵或气体采样器、粉尘采样器等。
c.这些区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生产过程中经常工作和活动的地点和范围;d.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人离开)。
4)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原则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地方、行业标准执行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3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6.3.1.工人个体长时间采样:
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空气中有毒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式(6)计算;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空气中有毒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参照表1进行计算。
c·v
TWA=―――――χ1000……(6)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1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3年10月14日
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1.目的
为了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保证采样
工作质量和样品符合检测工作要求。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现场采样方案的编制。
3.2.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
3.2.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毒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3.2.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3.2.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表2流动作业TWA换算记录表
作业地点
样品编号
接触时间
T (min)
接触浓度
C(mg/m3)
浓度*时间
合计接触浓度*时间
计算结果TWA(mg/m3)
地点1
T1
C1
C1*T1
C1T1+C2T2+C3T3+…. Cn*Tn
地点2
T2
C2
C2*T2
地点3
T3
C3
C3*T3
地点n
Tn
Cn
Cn*Tn
参考公式
C1T1+C2T2+…+CnTn
表1非流动作业TWA换算记录表
工作时段
样品编号
接触时间
T (min)
接触浓度
C(mg/m3)
浓度*时间
合计接触浓度*时间
计算结果TWA(mg/m3)
时段1
T1
C1
C1*T1
C1T1+C2T2+C3T3+…. Cn*Tn
时段2
T2
C2
C2*T2
时段3
T3
C3
C3*T3
时段n
Tn
Cn
Cn*Tn
参考公式
C1T1+C2T2+…+CnTn
d.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2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3年10月14日
4.2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
1)粉尘测试点:
a.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工作地点;
颁布日期:2013年10月14日
5.采样数目及采样时段的选择
5.1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a.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毒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b.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6.3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毒物质的采样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TWA样品的采集主要分为工人个体长时间采样、工人非流动工作—分时段采样、工人流动工作—分地点采样。
TWA=————————————
8
7.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生产情况、工人在此停留时间以及工人个体防护措施、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8.注意事项
1、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TWA=————————————
8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6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年月日
6.3.3工人流动工作—分地点采样:
对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的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每个采样点,应在劳动者工作时,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空气中有毒物质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参照表2进行计算。
4.检测点的设置
4.1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a.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b.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c.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C•T
STEL=——————……(5)
15式中:STEL-短源自间接触浓度,mg/m3;C-测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mg/m3;
T-劳动者在相应的有毒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P -2013
第5页共6页
文件名称:职业卫生现场采样方案编制
作业指导书
第1版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3年10月14日
2、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3、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4、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5、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
6、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
f.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5.2采样时段的选择
a.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b.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
c.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d.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STEL=————————————……(4)
15
式中: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
C1、C2、Cn-测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mg/m3;
T1、T2、Tn-劳动者在相应的有毒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min;
15-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规定的15min。
劳动者接触时间不足15min,按15min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
c.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毒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毒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毒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毒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上款确定。
d.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e.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7、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8、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
F·480
式中:TWA-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m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