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鲍鱼养殖调研报告

鲍鱼养殖调研报告

鲍鱼养殖调研报告鲍鱼养殖调研报告一、概述鲍鱼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海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鲍鱼的养殖业发展迅速,其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鲍鱼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鲍鱼养殖技术1. 养殖水质管理:鲍鱼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等。

水温通常在18℃-25℃之间,盐度在32‰-35‰,pH值在7.8-8.4之间。

养殖者需要通过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保持水质稳定。

2. 饲料管理:鲍鱼喜食藻类和底栖生物。

常用的饲料包括海藻粉、鲜贝粉和细菌酵素等。

养殖者需要根据鲍鱼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水质条件,合理制定饲料配比和投喂时间,以保证鲍鱼的健康生长。

3. 疾病防控:鲍鱼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如背足顶端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

养殖者需要定期对鲍鱼进行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三、鲍鱼养殖的发展趋势1. 水质环境监控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质环境监控技术日渐成熟,为鲍鱼养殖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

养殖者可以凭借这些技术更好地掌握水质状况,提高养殖效益。

2. 养殖设备的创新:现代化的养殖设备,如自动投饲机、水质循环系统和智能控制装置等,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养殖者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产出。

3. 鲍鱼养殖的生态环境保护:鲍鱼养殖对周围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鲍鱼养殖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养殖品种的丰富和深加工技术进步:目前,鲍鱼养殖主要以鲍鱼幼苗和黑鲍为主。

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将有更多品种的鲍鱼被开发和养殖。

同时,鲍鱼的深加工技术也将不断提升,推出更多种类的鲍鱼产品。

四、结论鲍鱼养殖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鲍鱼的养殖效益和质量。

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环境意识的增强,鲍鱼养殖有望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

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

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鲍鱼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海产品,其养殖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饲养管理、水质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

一、选址鲍鱼的适宜生长环境是温暖、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洋水域。

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水质状况:鲍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清澈、透明度高、富含氧气的海域是鲍鱼生长的理想环境。

2.水温:鲍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5℃-20℃,因此选址时要选择水温稳定、适宜的地方。

3.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于鲍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选址时要考虑到后期养殖密度的调节空间。

二、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鲍鱼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点:1.饲料供应:鲍鱼的饲料多样,包括藻类、贝母等。

合理的饲料供应可以促进鲍鱼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2.定期清理:鲍鱼养殖池需要定期清理,清除底泥和残留物,保持水质清洁。

3.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及时调整养殖环境,避免水质污染。

三、水质控制良好的水质是鲍鱼健康生长的基础,以下是水质控制的关键要点:1.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对鲍鱼的伤害。

2.水循环系统:建立循环水系统,通过水泵和过滤装置循环水体,保持水质清洁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3.水温控制: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对鲍鱼的影响。

四、疾病预防鲍鱼容易受到一些疾病和寄生虫的影响,以下是疾病预防的关键要点:1.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应,提高鲍鱼的免疫力,预防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

2.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鲍鱼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隔离检疫:引种和增殖时进行隔离检疫,防止疾病传播。

总结: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饲养管理、水质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些关键要点,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鲍鱼养殖,并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者还需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养殖技术,不断总结和改进,提升鲍鱼养殖的成功率和盈利能力。

鲍鱼养殖技术资料科学养殖

鲍鱼养殖技术资料科学养殖

三农书屋目录鲍鱼养殖技术 (1)(一)鲍的主要种类与形态 (3)1.鲍的种类 (3)2.鲍的形态结构 (3)3.引进品种的形态特征 (5)(二)鲍的内部构造 (7)1.消化系统 (7)2.呼吸系统 (7)3.循环系统 (7)4.排泄系统 (7)5.生殖系统 (8)6.神经系统 (8)7.感觉器官 (8)(三)鲍的生态习性 (8)1.分布 (8)2.栖息环境 (9)3.活动习性 (10)4.摄食习性 (11)5.生长 (15)6.繁殖 (19)7.鲍的生活史 (27)(四)鲍的苗种生产 (30)1.育苗场址的选择 (30)2.育苗设施的设计要求 (33)3.育苗生产需要的设备与仪器 (35)4.亲鲍的选择 (36)5.亲鲍的人工促熟方法 (36)6.亲鲍的诱导催产 (38)7.人工孵化 (41)8.采苗 (41)9.底栖硅藻的培养 (42)10.采苗后的日常管理 (44)11.底栖硅藻和其他饵料的补充 (45)12.稚鲍的剥离 (46)13.鲍的中间育成 (46)14.鲍的杂交育苗 (48)(五)鲍的养殖 (48)1.养殖方法 (48)2.鲍养殖采用的饵料 (52)3.鲍的筏式养殖技术要点 (55)4.岩礁潮下带沉箱养鲍技术要点 (65)5.岩礁潮间带围池养鲍技术要点 (68)6.潮下带垒石蒙网养鲍技术要点 (71)7.陆上工厂化养鲍技术要点 (73)8.鲍底播放流增殖技术要点 (80)9.鲍的收获和运输 (83)(六)鲍的病害防治 (84)1.细菌病 (84)2.真菌病 (84)3.派金虫病 (85)4.寄生虫病 (85)5.气泡病 (85)6.脓疱病 (86)第 2 页共90 页三农书屋三农书屋鲍鱼养殖技术鲍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称为“海产八珍”之一。

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鲜品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质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鲍鱼养殖新技术 - 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新技术 - 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新技术-养殖技术鲍鱼,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最常用的是指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一种名贵的食物,而且它的口感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鲍鱼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经济价值。

鲍鱼养殖新技术,具体来了解一下:鲍鱼养殖新技术一、养殖环境选择其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潮流通畅、交通便利的区域。

养殖池大小以20~32米2的长方形水泥池为宜,根据养殖规模可多个并联,独立进、排水。

池底部略向排水口倾斜,每池中间有一浅排水沟,以供排水清池。

平面单层式养殖池高0.6米,以30厘米X30厘米的水泥四脚(或五脚)砖为附着物。

主要的养殖设施为多层式养鲍笼和框架。

养鲍笼为深色聚乙烯或元毒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箱,分为六层,每层规格40厘米X30厘米X13厘米。

框架与海水养鱼小箱框架类似,规格为2.5米×;3.6米,10个框为一台,每三台通过废旧轮胎相互连接成一区,框架材料为松木,每台框架四周使用浮力达75千克/个的泡沫浮球15个。

鲍鱼喜暗怕光,所以应注意养殖池的光线不可太强,可以采取搭设黑色盖等措施。

二、苗种放养选择本地培育并检疫的健康种苗,鲍苗壳长应大于1.5厘米,体形完整,外形饱满,无畸形,活力强,吸附力强。

放苗要避开大风、暴雨及高温天气。

放苗时注意育苗池与养殖区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将温差和盐度差分别控制在2℃和0.2%以内。

放苗密度为100只/层(壳长1.5厘米)。

鲍笼吊养的水层控制在3~5米。

三、养殖管理(一)饲料投喂一般2厘米以下的幼鲍全部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并辅助以人工培养的底栖硅藻。

2厘米以上幼鲍主要投喂海带、裙带菜等海藻,同时混合投喂人工饵料。

9~1l月海藻匮乏时,可以重新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者将干海带经海水泡开后投喂。

技喂人工配合饵料,每日投饵量占鲍鱼体重的2%~5%;若投喂海带等藻类,投饵量要适当增加,保证鲍鱼有足够的摄食机会。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鲍鱼是一种珍贵且美味的海鲜,因其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海鲜需求的增加,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鲍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地点选择:选择水质清洁、水温适宜、水流平稳的区域作为养殖场地。

避免选择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2. 水池准备:建造适宜的养殖水池,确保水池的容量足够,同时要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计。

二、鲍鱼品种选择1. 开放式养殖:选用适应当地环境和水质条件的鲍鱼品种,如青鲍、红鲍等。

考虑水质要求,以及市场需求为基准。

2. 封闭式养殖:选择体形壮实、抗病能力强的鲍鱼品种,如日本黄鲍等。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提供鲍鱼所需的高质量饲料。

常用的鲍鱼饲料主要有干贝粉、螺旋藻、蛤蜊肉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饲料配比。

2. 定时喂食: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喂食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饲料用量。

四、水质管理1. 确保水质清洁:对养殖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净化。

适当使用水质调节剂,以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温控制:合理控制水温,根据鲍鱼的生长需求进行调节。

通常,水温在15-25摄氏度为宜。

五、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具体品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鲍鱼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 病害监测:定期检查鲍鱼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治疗或其他矫治措施。

六、养殖技巧1. 密度控制:根据鲍鱼的生长状况和养殖水池的尺寸,合理控制鲍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2. 经营与销售: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和销售方向。

选择适宜的销售渠道,确保鲍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鲍鱼养殖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饲料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鲍鱼的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技术

鲍鱼养殖技术简介鲍鱼(Scientific name: Haliotis)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被广泛用于美食和中药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滋味和药用价值,鲍鱼的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鲍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选址、设施建设、养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选址在养殖鲍鱼之前,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选址的要点:1.温度和盐度:鲍鱼适应温度在10-27摄氏度之间,盐度在30-35‰之间。

因此,选址时应确保场地温度适中且盐度稳定。

2.水质:鲍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选择水质清洁、富含养分的水域进行养殖。

3.富含海藻的海岸线:海藻是鲍鱼的主要食物之一,选择富含海藻的海域有助于鲍鱼的生长发育。

4.避免污染源: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区域进行养殖,以保证鲍鱼的生长环境。

设施建设鲍鱼的养殖需要一定的设施建设,包括养殖池、水循环系统等。

1.养殖池:养殖池的选择应考虑鲍鱼的大小和生长环境要求。

通常使用混凝土水池或塑料水池作为养殖池,保证池壁光滑以避免伤害鲍鱼。

2.水循环系统:鲍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建立水循环系统可以保持水质清洁。

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过滤器、氧气增氧装置等设备。

3.养殖底料:养殖底料应选择富含养分的海藻和沙粒,以提供鲍鱼生长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繁殖和育苗鲍鱼的繁殖和育苗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天然繁殖:鲍鱼通过自然交配进行繁殖,繁殖季节通常为春季,需要有一定的触发条件,如水温、月相等。

2.人工繁殖:为了提高繁殖效率,可以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常见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控制水温和光照条件、刺激鲍鱼产生性腺和孕迷香等。

3.育苗:育苗是鲍鱼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收集野生苗稚、人工产苗等方式进行育苗。

优质的育苗需要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合理的饲料和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成功的养殖需要定期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水质管理、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1.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池的水质清洁是鲍鱼养殖的关键。

定期测试水质,根据需要进行换水、添加水质调节剂等。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中的养殖水质调整方法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中的养殖水质调整方法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中的养殖水质调整方法鲍鱼是一种高档海鲜,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但要想成功养殖健康的鲍鱼,控制和调整养殖水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鲍鱼海鲜养殖技术中常用的水质调整方法,以帮助养殖户有效管理水质,提升鲍鱼的养殖效益。

一、鲍鱼生长需要的水质条件鲍鱼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溶解氧和盐度等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水温为15-20摄氏度,PH值在7.5-8.5之间,溶解氧含量在6-8毫克/升,盐度在28-32‰左右。

这些水质条件对于鲍鱼的生长和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二、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鲍鱼的饲料投喂量应根据水质条件和养殖密度进行合理控制。

饲料过多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鲍鱼的生长和健康;饲料过少则会影响鲍鱼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

在投喂饲料时,应根据鲍鱼的摄食量和水质条件进行调整,实现合理的饲料投喂管理。

三、保持水质清洁清洁的水质是鲍鱼养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定期清理底泥和污染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度。

可以使用混合滤网和生物滤系统来过滤和处理水质,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确保鲍鱼的生长环境稳定和卫生。

四、增氧和通风鲍鱼对氧气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增氧是鲍鱼养殖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可以通过喷水增氧、使用曝气管或增氧机等设备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促进鲍鱼的生长和代谢。

五、控制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在鲍鱼养殖中,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包括铜、铅、氨氮等。

这些物质如果超出一定的标准,会对鲍鱼的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养殖户应定期监测水质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去除,确保水质稳定。

养殖水质调整是鲍鱼养殖中的关键环节,正确控制水温、PH值、溶解氧和盐度等因素,合理控制饲料投喂,保持水体清洁,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控制水质中的有害物质,都能有效提升鲍鱼养殖的效益。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需关注鲍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水质,以保证养殖水质的稳定和鲍鱼的健康生长。

总之,通过合理的养殖水质调整方法,可以提高鲍鱼的养殖效益,保证鲍鱼的产量和质量。

鲍鱼怎么养殖喂什么长得好

鲍鱼怎么养殖喂什么长得好

鲍鱼怎么养殖喂什么长得好?鲍鱼怎么养殖?1、饲喂管理对于刚投放进养殖海域中的鲍鱼幼苗,主要以海藻为主,还可以结合实际饲养需求,向鲍鱼幼苗投喂龙须菜石莼等所饵料。

同时,还要混合饲喂人工饵料。

在9~11月三个季节中,海藻类饵料一般比较缺乏,这时主要以人工饵料为主,同时还可以将晒干后的海带经过充分浸泡粉碎之后投喂鲍鱼。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投喂的饵料以海藻为主,那么饵料投喂量应该适当增加,保证鲍鱼有充足的饵料食用。

一般情况下,鲍鱼幼苗每隔4~6天投喂一次,饵料投放应该根据鲍鱼总量的90~120%的比例投入,将残饵控制在15%~20%之间。

在鲍鱼饲养管理过程中,饵料投放是否科学,投喂量是否充足是决定鲍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保证饵料的新鲜性,对促进鲍鱼健康生长有着很大帮助。

新鲜饵料能够保证鲍鱼喂养质量,从而更好提升鲍鱼的抗病能力,提高幼苗的成活质量。

在具体饲养过程中应该结合鲍鱼个体大小和海水温度,科学调整饵料的投喂量。

2、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检查笼架,木橛、根绳、吊绳、浮漂及吊坠石。

如发现有缠绳现象要及时解决,特别是台风来临之前要详细检查各种养鲍设施是否牢固。

要随时清除笼壁或笼内贝类和杂藻浮泥,特别是固着在鲍鱼壳上的牡蛎、贻贝、藤壶、海鞘、苔藓虫及海葵等。

这些敌害生物大多能固着在网笼和鲍壳上,造成鲍鱼笼透水性下降,影响鲍鱼的行动和生长,致使鲍鱼难以摄食,瘦弱而死亡。

目前对这些敌害生物,主要采取以预防和人工清除为主。

防是在掌握其繁殖规律的基础上避开它们的附着盛期,也可用药物涂料进行防除。

人工清除是用橡胶棒轻打鲍笼上的杂藻和贝类,橡胶棒不损伤网笼,剩下打不掉的固着在鲍鱼壳上的贝类用小铁铲清除干净,此外每次出海后要突击清洗笼内浮泥,以防浮泥堵塞导致死亡。

鲍鱼育苗时饵料尤为重要,且必须提前准备,在幼虫采集前需将采集器预先附上底栖硅藻或置于扁薄培养池内浸泡数天,然后将这些带有附着性硅藻和单胞藻的采集器移入幼虫培养池中采集面盘后期的幼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鱼养殖技术
防治:预防: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

治疗:1)用氯霉素25-50ppm海水溶液浸洗0.5-1小时,或用复方新诺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

2)用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

上述药物处理方法都需将鲍鱼放在空气中10-15分钟,使药液充分的渗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饲养。

另外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三、鲍鱼养成技术
1、养成条件
太平洋牡蛎养殖海区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其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地势养殖区应选择滩涂较为平坦,底质泥沙为宜,便于棚架、浮筏的设置。

并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围垦区的深水位置较为理想。

(2)水流养殖区的潮流要求畅通,海水交流条件好,风浪平静或不易受大风大浪的袭击。

(3)水质海水温度应是太平洋牡蛎适宜的范围5-30度;海水比重应在1.005-1.025左右。

(4)饵料养殖区必须是肥区,便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保证牡蛎生长所需丰富饵料生物。

(5)污染养殖海区应没有严重的工农业污染。

2、养成生产工艺流程
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成方式的确定→养成器材的准备→养成设施的设置→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收获加工
3、主要养成方式简介
(1)直接养成法
传统的养殖方法如投石养殖、桥式养殖、立桩养殖和插竹养殖等。

这些养成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采苗器兼作养成器。

(2)分苗养成法
包括滩涂播养、浮筏或延绳垂下式养殖及单体养殖等多种方法,与直接养成相比,这些养殖方法可人为控制养殖密度,有效利用养殖水域,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是牡蛎养殖的先进方式。

4、滩涂播养:是目前滩涂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较简便的方法。

将蛎苗按照一定密度直接播撒在泥滩或泥沙底质的滩涂上进行养成。

垂下式养殖又分:
1)棚架式:在养殖区内用竹、木或水泥桩等搭设棚架,将附苗器械垂挂在棚架上进行养成。

2)浮筏式:在浅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构成,将附苗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殖。

3)延绳式:在浅海区设置浮绠,将附苗器器挂在浮绠上进行养殖。

4)吊笼式:单层圆笼式养殖扇贝用的多层网笼都可用来吊养牡蛎。

除此而外,太平洋牡蛎还可与对虾混养,与海带、裙带菜等藻类间养。

饵料完全依靠自然海区的天然饵料生物,以单胞藻为主。

病害防治
太平洋牡蛎的养成生产中,发生的疾病较少,国外报道的有卡诺氏菌病,国内养成主要危害来自敌害生物,一类是竞争生物如褶牡蛎、藤壶、苔鲜虫、石灰虫等与其争附着基、争食、争氧;另一类是残食生物如螺类、蟹类、凿贝美女虫、扇贝蚤等,尤以**后一种危害**严重,目前尚无有有效防治办法。

四、鲍鱼收获与加工
1、收获方法
鲍鱼笼养、工厂化养殖收获方法简便,从养殖条约中或养殖皱纹板上直接拔离即可,自然海区养殖的鲍鱼的采捕一般安排在夏秋期间的水温较高季节,便于潜水作业。

鲍鱼采取的标准一般掌握在规格达9厘米左右,每20个可达1公斤重。

2、加工技术
鲍鱼因其营养丰富、细嫩可口、丰富畅销,目前多以外销为主,即洗净后即可烹调,此外也可加工成干品或制成罐头。

干品加工:先将鲜品去壳及内脏块,置于缸中加盐7-8%,隔夜取出后,搓洗去足周边的黑色素和粘液,洗净后入釜中加水煮熟,捞起用线穿起放于席上晒干即成。

罐头制作:我国常用的是作水煮罐,并将鲍鱼去壳,头及内脏刷洗干净后封罐即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