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空气-水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测试实验

空气-水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属于设计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标,给定实验设备,对整个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等进行全部实验设计;2.熟悉气-水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3.掌握气-水翅片管、光管换热器,在顺排、叉排、逆流、顺流各种情况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二、实验装置简介(参见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一、实验装置示意图1.循环水泵2.转子流量计3.过冷器4.换热器5.实验台支架6.吸入段7.整流栅8.加热前空气温度9. 换热器前静压10.U形差压计11. 换热器后静压12.加热后空气温度13.流量测试段14笛形管15. 笛形管校正安装孔16.风量调节盘17.引风机18.风机支架19.倾斜管压力计20.控制测试仪表盘21.水箱气-水换热器实验装置由水箱、电加热器、循环水泵、水流量测量、水温度控制调节阀、压差测量、阀门、换热器、风管、整流栅、热电偶测温装置、空气流量测量、空气阻力测量、.风量调节盘、引风机等组成。
换热器型式有翅片管、光管两种,有顺流、逆流两种流动方式、布置方式有顺排、叉排两种。
1.换热器为表冷器,表冷器几何尺寸如下表:2.水箱电加热器总功率为9KW,分六档控制,六档功率分别为1.5KW。
3.空气温度、热水温度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
4.空气流量用笛形管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
5.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前后的风管上设静压测嘴,配倾斜式微压计测量;热水通过换热器的流通阻力,在换热器进出口处设测阻力测嘴,配用压差计测量。
6.热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三、实验目标通过气--水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测定并计算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平均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绘制传热性能曲线,并作比较:(1)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热水流量或空气流量为横坐标绘制传热性能曲线;并就不同换热器,两种不同流动方式、两种不同布置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实验设计内容:1.根据实验目标和气--水换热器实验装置,编写出实验工作原理和实验数据计算处理公式;2.实验方案设计,包括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工况点的选择、热水进口温度大小选取(建议取60-80℃);3验操作步骤设计,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步骤、注意事项编写出来。
传热综合实验

6.6 实验注意事项
(1)检查热水箱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 行下一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 (2)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两个空气支路控 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必须全开。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 和关闭支路阀。 (3)调节流量后,应至少稳定 3~8 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 (4)热水箱温度不要调节过高,以免损坏设备。建议热水箱温度在 60-80℃ 范围。
度。t1,t2,T1,T2, Vm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6.4 实验装置
1. 实验装置面板图
图-1 传热过程综合实验面板图
3
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图-2
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套管换热器空气进口温度;2-套管换热器空气进口阀;3-列管换热器热水出口温度; 4-列管换热器空气入口阀;5-列管换热器空气入口温度;6-空气流量;7-空气旁路调节阀; 8-套管换热器;9-列管换热器;10-列管换热器壁面温度;11-套管换热器空气出口温度; 12-套管换热器热水进口阀;13-列管换热器空气出口温度;14-列管换热器热水进口温度; 15-热水流量;16-列管换热器热水进口阀;17-热水调节阀;18-离心泵;19-风机; 20-热水箱内温度;21-加热器;22-热水箱;23-排水阀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6-12)
Wm
Vm m 3600
(6-13)
式中: Vm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3 / h; ℃); Cpm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m ——冷流体的密度,kg /m3。
Cpm 和 m 可根据定性温度 tm 查得, t m
涂抹式表面蒸发冷却换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V 1 5No 2 b . . 2
Apr 2 1 1 . 01 .07~ 1 11
文章 编号 : 1 7.6 2 ( 0 1 2170 6 16 1 2 1 )0 -0 -5
[ y r s S a- p ; vp rt e o l g E pr na rsac Kewod ] me t e E a oai oi ; x ei t e h ry vC n me le r
O 引言
末 端排 热 装 置作 为 空调 系 统 中不 可 或 缺 的 一 环 ,在整 个 系统 中扮 演着 重 要角 色 。目前广 泛用 于 工业 、商业 及 民用 中 , 空调系 统 中冷 却水 进行 热 对 处理 的方 法 主要有 空 冷和 水冷 ,开 、闭式冷 却塔 是 其 中的代 表 设备之 一 。 空冷 即将 空 调冷 却水 直接 喷 淋 冷 却 ,该方 式效 率较 低 ,水耗 和 能耗 较 高 ,破 坏 水 质 ,并 且受 环境 影 响较大 ,使 用 受 限;水 冷又 可
Re e r h o m e r t eS r a eEv p r t eCo l rPe f r a c s s a c fS a - p u f c a o a i o e r o m n eTe t y v T n n h o Xio Yi n a gXi s a a mi
wa e o a d mo su e c n e to i E p r n a e u t h w h tt e mo su e c n e to i r e e y 1 i c e s .h a t rf w n i r o t n fa r x e i l t . me tlr s l s o t a i r o t n fa r f v r % n r a e e t s h t o ta se e n t e e r a e b u % . e ec r id o t v x e i n sd ai g wi t r o c mp e t e i e e t r f r ru i a a d c e d a o t n p r s 2 W r a re u ee p rme t e l t wa e w o a d wi t ed f r n i f n h l f r h h r sz s f e x h n e s o t z t n i g v n f r e h a r d c in a dwo k f w p cfc t n . i e a e c a g r, p i a i s i e e t o u t r o s e i ai s o ht mi o o t h p o n l i o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实验研究与预测

卜—冷水箱;2、10、15、23一阀门;3一冷水泵:4、1】、17一电磁阀门;5、18—流量计;6、19—快速加热器; 7、20—热电偶;8、21—压力计:9、22—差压计:12一冷却换热器;13一油箱;14-动Ⅱ热器; 16一油泵; 24一油膨胀箱;25—冷却塔回路水箱;26、28一阀门;27—水泵:29—冷却塔;30_嘲4试换热器
ABSTRACm Perfornlances of heat tr蛐sfer肌d pressure drop
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介质管侧为水,壳 侧为油;同时基于壳侧传热实验数据;应用遗传算法预测了 换热器的总换热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壳侧流量下,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要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正进 正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阻力高于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 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换热系数高于弓型折流板换热 器,侧进侧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于正进正出螺旋折流板换 热器,而且流量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预测结果表明通过遗 传算法得到的传热关联式所得的换热量比采用线性回归所 得的更加接近实验数据,表明遗传算法可应用于工程中换热 设备性能的预测。 关键词:换热;压降;管壳式换热器;实验研究;连续螺旋 折流板;预测;遗传算法 0
1
1.1
实验系统及实验元件
传热与阻力性能实验系统 实验系统的简单示意图见图1(详见文献【12】)。
生产、运筹学、电力系纠6。7】等学科,近几年来应用
到能源动力系统[8。01。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在自然 环境中的遗传和进化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自适应全
实验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油路循环系统、水路 循环系统以及冷却塔回路系统,可以实现油水换热 的实验功能。
曲Dugh
and me
shell-side
实验一换热器性能实验

实验一换热器性能实验1、水-水换热器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加深学生对水-水换热器的认识,了解对该类型的换热器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的主要内容本实验通过测量数据:1)冷、热流体的体积流量;2)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冷、热流体的进出口压力降。
计算传热系数,分析水-水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水换热器,涡轮流量计,水泵,冷媒泵,恒温器,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四、实验原理右图表示通过平壁的传热方式,平壁左侧的高温流体经平壁把热量传递给平壁右侧的低温流体。
一般来说,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传热方程式表示:Q = K F - :t W式中Q ----- 单位时间通过平壁的传热量,W ;2F——传热面积,m ;•迸一一冷、热流体间的温差,C;K __传热系数,W(m2 ©)2 2当F=1m ,^t=「c时,Q=K,表明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C,面积为1m时的传热率。
传热系数是热交换设备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热系数愈大,传热过程愈激烈。
本实验原理图如图所示:五、实验方法和步骤怜测71)-------- [5] TI21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前,应检查设备、管线及测量仪表的可靠性。
开始运行后,应及时排净设备内的气体,使设备在完全充满实验流体的条件下运行并调节至试验工况(或指定工况),即需要调节换热器两侧流体的进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这两个参数允许的偏差范围按如下规定:实验中,冷侧流体进口温度通过恒温器2电加热器控制,热侧流体进口温度通过恒温器1电加热器控制。
在每个测定工况(或指定工况)下,均应稳定运行30min后,方可测定数据。
在每个测定工况(或指定工况)下,热平衡的相对误差均不得大于5%。
热侧流体换热量为:Q i =Cp i G i T i(t 13)i式中,Q i――换热器热侧换热量(kW);Cp i——热侧流体的比热容(kJ (kg K));G i――由涡轮流量计i测得的热侧流体体积流量(m3J s);;?i ――热侧流体密度(kg / m);T|3 ――热侧流体进口温度(C);T4 ――热侧流体出口温度(C)。
传热实验(化工原理实验)

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及操作方法;2、通过对套管换热器空气-水蒸汽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3、确定套管传热管强化前后内管中空气的强制湍流换热关联式,并比较强化传热前后的效果;4、通过对列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掌握总传热系数K 的测定方法,并对变换面积前后换热性能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测定及准数关联式的确定:(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通过实验来测定。
i i i mQ S t α=⨯⨯∆(1)i i m iQ t S α=∆⨯(2)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i Q —管内传热速率,W ;i S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壁面与主流体间的温度差,℃。
平均温度差由下式确定:m w t t t∆=-(3)式中:t —冷流体的入口、出口平均温度,℃;w t —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w t 用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所以w t 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S d L π=(4)式中:i d —内管管内径,m ;i L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21()i i pi i i Q W c t t =-(5)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 i i V W ρ=(6)式中:i V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h ;pi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kg·℃);i ρ—冷流体的密度,kg/m 3;pi c 和i ρ可根据定性温度查得,122i i m t t t +=为m 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1i t 、2i t 、w t 、i V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2)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m ni i i Nu ARe Pr =(7)其中:i i i i d Nu αλ=,i i i i i u d Re ρμ=,pi i i ic Pr μλ=。
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

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紧凑的热交换设备,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独特的板片结构和优良的传热性能使其成为许多工业领域的首选设备,如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制药以及能源等行业。
然而,随着能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传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传热传质机理,优化其性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为板式换热器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板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传热传质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板式换热器的传热传质性能,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文章总结了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实验与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板式换热器传热传质过程的理解,还能为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板式换热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板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板式换热器,也称为板式热交换器,是一种高效、紧凑且适应性强的热交换设备。
其结构独特,由一系列薄金属板片堆叠而成,这些板片之间形成了一系列通道,用于传递热量。
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部分由板片、密封垫、压紧装置和框架组成。
板片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元件,通常采用不锈钢、钛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制成。
板片之间设计有波纹形状,这不仅能增加传热面积,还能提供必要的刚性,保证板片之间的间距。
密封垫则放置在相邻板片之间,以防止流体泄漏。
压紧装置通常由螺栓和螺母组成,用于将板片和密封垫紧密地压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框架则用于支撑整个换热器,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原理主要基于热传导和对流。
传热综合实验

页脚内容1实验五 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1. 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
3.同一流量下,按实验1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 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 0。
三、实验原理(一)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i α<<o α ,所以: (W/m 2·℃)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换热器传热速率,W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 mi t ∆—对数平均温差,℃。
()i mi i i i S t Q K ⨯∆=≈/α页脚内容2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 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 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管外为蒸汽冷凝,因此,将壁面平均温度近似视为蒸汽的温度,且保持不变。
传热面积(内):i i i L d S π= 式中:d i —传热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第一节系统概述一、装置概述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3.装置容量:<4kVA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一、换热器的形式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
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用途也很广泛。
诸如为高炉炼铁提供热风的热风炉,就是一座大型蓄热式陶土换热器;热电厂锅炉上的高温过热器是以辐射为主的高温换热器,而省煤器是以对流为主的交叉流换热器;冶金工厂安装在高温烟道中的热回收装置常用片状管式、波纹管式、插件式等型式换热器;制冷系统上的冷凝器、蒸发器属于有相变流体的换热器,这类换热器无所谓顺流或逆流;内燃机的冷却水箱属于交叉流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
二、几种主要的换热器1.列管式换热器(图1)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
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
列管式换热器可以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进行制作。
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在管道中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常见的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及U型管式换热器。
2.螺旋板式换热器(图2)螺旋板式换热器(SHE)结构简单而精密,它由两块或四块长金属薄板绕同一个中心卷制而成,板与板之间焊有定距柱,形成了两条或四条间距相同又各自完全独立的螺旋形流道。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流道呈同心状,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定距柱。
流体在雷诺数较低时,也可以产生湍流。
通过这种优化的流动方式,流体的热交换能力得到了提高,颗粒沉积的可能性下降。
由于流道的几何形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根据已有的条件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比较长的单独流道,可以为许多不易处理的流体提供足够长的热交换距离,这样,流体可以在一个设备中进行完全处理,并且避免了由于流体的突然转向而产生的堵塞问题。
螺旋板式换热器采用单流道结构设计,因此采用化学方法对流道内部进行清洗具有很好的效果。
有盖板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盖板一般都配有钩头螺栓,以便于打开盖板,用机械方式对流道内部进行清洗。
而在处理污泥和泥浆的设备上,盖板一般都安装有脚轮或者吊架,这样可以更快捷的打开盖板。
3.套管式换热器(图3)套管式换热器以同心套管中的内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
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
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
通常,热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则由下部引入。
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增减。
每程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取4~7m,这种换热器传热面积最高达18m2,故适用于小容量换热。
当内外管壁温差较大时,可在外管设置U形膨胀节或内外管间采用填料函滑动密封,以减小温差应力。
管子可用钢、铸铁、陶瓷和玻璃等制成,若选材得当,它可用于腐蚀性介质的换热。
这种换热器具有若干突出的优点,所以至今仍被广泛用于石油、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
4.板式换热器(图4)板式换热器属于高效换热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一种是旋压法制造的伞板式换热器,另一种是冲压法制造的平板换热器。
其结构特点如下: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传热效率高;3、组装灵活;4、金属消耗量低;5、热损失小;6、拆卸、清洗、检修方便;7、使用安全可靠;8、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9、冷却水量小;10、阻力损失少;11、投资效率高。
图1 列管式换热器原理图图2 螺旋板式换热器图3 套管式换热器原理图4板式换热器原理第二章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一 、 实验目的1.熟悉板式、套管式、螺旋板式、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掌握其传热性能及测量计算方法;2.了解和掌握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了解和认识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的产别。
4.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掌握换热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原理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四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
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装置上的板式、套管式、螺旋板式、列管式换热器都属于间壁式金属换热器,热交换介质为冷热水。
通过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测定并计算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平均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绘制传热性能曲线,并作比较:(1)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冷水(热水)流速(或流量)为横坐标绘制传热性能曲线;并就不同换热器,两种不同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1) 换热器的传热方程为m t KF Q ∆=(2)热水和冷水热交换平衡方程式为cold heat Q Q =即 ,12,21()()h p h h h c p c c c G c t t G c t t -=- 式中 Q ―换热器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 W K ―总传热系数 )/(2C m W⋅ F ―总传热面积 2mm t ∆―换热器的平均温差或平均温压 ℃ heat Q ―热水放热量 W cold Q ―冷水放热量 Wheat G 、cold G -热、冷水的质量流量 s kg / h p c ,、c p c ,―热、冷水的定压比热 )/(C kg kJ⋅ 1h t 、2h t ―热水的进、出口温度 ℃ 1c t 、2c t ―冷水的进、出口温度 ℃(3)换热器的平均温差,不论顺流、逆流都可以采用对数平均温差的形式 minmax minmax lnt t t t t m ∆∆∆∆=∆-(e=2.71828) 式中m ax t ∆―冷、热水在换热器某一端最大的温差 ℃min t ∆―冷、热水在换热器某一端最小的温差 ℃(4)以热水放热量为基准,设热水放热量和冷水吸热量之和的平均值为换热器的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则有2coldheat Q Q Q +=(5)热平衡误差Q Q Q coldheat -=δ⨯100%(6)总传热系数 mt F QK ∆=(7)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heat G 、cold G 是根据浮子流量计读数转换而来的,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换算s kg h l 000278.0=三 、 实验设备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如工作原理图5所示。
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式。
图5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原理图1.热水泵2.热水泵3.热水流量计4.冷水箱5.冷水泵6.冷水流量计7.冷水顺逆流换向阀门组8.列管式换热器9. 套管式换热器 10.板式换热器 11.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实验台有关结构参数见表1。
表1 换热器的结构参数换热器总传热面积(m2)电加热器功率(kW)热水泵板式列管式螺旋管式套管式自动功率W 允许水温℃0.144 0.5 1 0.14 3 90 <100四、实验设计内容:1.根据实验目标和换热器综合实验台,编写出实验工作原理和实验数据计算处理公式。
2.实验方案设计,包括实验思路、实验工况点的选择、热水进口温度大小选取、冷热水流量大小选择等。
3.实验操作步骤设计,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步骤、注意事项编写出来。
4.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5.提交实验设计报告书。
五、实验步骤及记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熟悉实验台的工作流程和各个仪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2) 更换并安装好需要测量的换热器;(3) 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好冷水换向阀门;(4) 热水箱充水至水箱容积的3/4左右,冷水箱充满,或连接好自来水进水管。
2.实验步骤(1) 接通电源,将热水箱的手动和自动电加热器全部投入使用;(2) 调整控温仪,使加热水温被控制在75℃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3) 当自动电加热器第一次动作以后,可切断手动电加热器开关。
这时水箱加热系统就进入自动控制温度的状态;(4) 启动冷水泵,并调整到合适流量。
经过一段时间,冷热水热交换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所谓稳定状态,是指利用琴键开关和温度数字显示表观测换热器冷热水的进出口温度,其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注意测定传热性能曲线时要改变几个冷热水的流量参数。
3.原始数据记录当状态稳定后,参考表2的模式记录相关参数。
表2 实验数据记录 换热器型式 热交换形式 测量 次数 热流体冷流体 进水1h t ℃出水2h t ℃流量heat G h l进水1c t ℃ 出水2c t ℃流量cold G h l1 2 31 2 3六 数据处理结果1 .以换热器入口和出口位置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换热器顺逆流温度分布简图;2 .以冷水流量为横坐标,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3 .以热水流量为横坐标,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
七、测量校核曲线1.换热器热水进出口温度曲线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6468换热器热水进口温度 换热器热水出口温度Y 实际摄氏温度 (℃)X 测量摄氏温度 (℃)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0102030405060708090换热器水箱温度Y 实际摄氏温度 (℃)X 测量摄氏温度 (℃)2040608010012014016002040608010012014016002040608010012014016020406080100120140160换热器热水转子流量计 换热器冷水转子流量计Y 实际流量 (L /h )X 测量流量 (L/h )八、 思考题1.你曾接触过哪些换热器,它们的结构和性能有什么区别?2.增强传热的方法有哪些?九、注意事项1.由于热水泵的性能限制,热水箱内的加热水温一般不要超过70℃;2.启动冷水泵后,当切换冷水阀门顺逆流时,要注意先打开某一对阀门通路然后再关闭另一对阀门通路,否则会使水泵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