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

合集下载

中医药冷知识

中医药冷知识

中医药冷知识
1. 中医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而且在
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也有一些类似的传统医学体系。

2.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这些
理论与现代科学的解释方式不同,但在中医药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3. 中医药注重平衡人体内外的阴阳关系,认为健康是人体各个方面的
平衡状态,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4.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
功疗法等,旨在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促进自愈能力。

5. 草药疗法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同的草药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6. 中医药的草药疗法中,有些药物会使用动物、矿物等非植物性材料,这些材料被称为“珍贵药材”,通常用来制作特定的中药配方。

7. 中医药也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即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病因来
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8. 中医药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一些严重病症
的治疗上通常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9. 在中国,中医药是与现代医学并存的两种医学体系,许多人会在生
病时同时就医于中医师和西医师。

10.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也逐渐增加,许多国家开始重
视研究和推广中医药,并将其纳入国家的医疗体系。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中医药健康小知识
一、中药分类与功效
中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类。

其中,植物药是最常见的中药,如人参、黄芪、枸杞等,具有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

动物药如鹿茸、蛇胆等,具有强筋壮骨、清热解毒等作用。

矿物药如石膏、炉甘石等,具有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效果。

二、经络穴位与养生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反应点。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各脏腑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按摩涌泉穴可以补肾壮阳。

三、食疗与养生
食疗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身体。

例如,苦瓜性寒味苦,归心、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心经,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四、季节性与时令养生
中医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时令调整作息和饮食。

例如,春季宜养肝,多吃绿色蔬菜;夏季宜养心,多吃清淡食物;秋季宜养肺,多吃滋润食品;冬季宜养肾,多吃温热食物。

五、常见疾病与中药治疗
中药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感冒可用感冒清热颗粒治疗;咳嗽可用止咳橘红丸治疗;消化不良可用保和丸治疗。

六、针灸推拿与健康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独特的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来治疗疾病。

针灸可调和阴阳平衡,推拿可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

七、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中药煎煮前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时需用文火慢炖,避免使用铁器或铝器。

服药时间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而定。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03
中药材与方剂
中药材分类与特点
中药材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的特点: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与保管方法
中药方剂组成与功效
中药方剂的组成:介绍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包括主药、辅药、佐药 等,以及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功效:详细阐述中药方剂的功效,包括治疗作用、调理 作用、预防作用等,以及不同方剂之间的功效差异。
中医药的 适应症和 禁忌症
中医药的 常用药物 和治疗方 法
中医药的 养生保健 作用
中医药误区澄清与辨析
误区一:中医药只适用于慢性病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可以随意使用 误区三:中医药治疗见效慢,不如西医效果好 误区四: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中医药健康生活指导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常识答疑解惑 中医药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的应用与价 值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发展: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推动中医药的现 代化研究与应用
国际化发展: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中医药 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培 育中医药产业集 群,推动中医药 的产业化发展
标准化发展:制 定和完善中医药 标准体系,推动 中医药的标准化 发展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 的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达到舒筋活 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过拔罐器具 吸附在皮肤表面,产生负 压刺激,达到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的目的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产 生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 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桂枝汤:用于 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等病 症,主要成分 有桂枝、芍药、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

中药学理论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它基于中草药作为药材的研究和开发。

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等。

一、中药的分类中药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不同的类别。

其中,植物药是指用整株或部分植物作为药材的药物;动物药是指用动物或动物部分作为药材的药物;矿物药则是指用矿物或矿石作为药材的药物。

植物药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材,其中包括草本药、木本药和菌类药等不同的类型。

二、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的性味归经是指中药的性质、味道和归属的经络。

中药的性味主要包括寒、凉、温、热、平五种,分别表示药物的性质。

中药的味道主要包括辛、酸、苦、甘、咸五种,表示药物的味觉特征。

中药的归经则是指药物对应的经络系统,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

了解中药的性味归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中药的合理运用和配伍。

三、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毒性、药效和药物代谢等。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了解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药物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方式。

药理作用的研究可以为中药的药效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品质稳定和药效安全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包括药材质量控制和制剂质量控制。

药材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药材的鉴定、贮藏和加工等环节的监控;制剂质量控制则是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疗效评价的科学性。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一、中医药基础知识1.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剂组成、药物性能、诊法辨证、预防保健等内容。

2.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

3.中药配伍原则:中药配伍原则包括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十八反十九畏等内容,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

二、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1.顺应四时: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调整饮食起居,如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等。

2.精神调养: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3.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疾病的食物,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4.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5.按摩针灸:通过按摩针灸可以调整气血,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

6.中药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选择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枸杞子、人参等。

三、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1.感冒: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也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2.咳嗽:咳嗽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炎药物治疗,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

中药如止咳化痰颗粒、杏仁止咳糖浆等也有很好的止咳作用。

3.腹泻:腹泻主要由肠道感染引起,可采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等。

中药如健脾止泻颗粒、肠炎宁片等也有很好的止泻作用。

4.失眠:失眠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可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中药如养心安神丸、枣仁安神胶囊等也有很好的安神作用。

5.高血压:高血压主要由血管收缩引起,可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胶囊等。

中药如复方罗布麻片、牛黄降压片等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6.糖尿病: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可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如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

中药如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等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

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

中医药健康服务知识涵盖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的知识点:
1. 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药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相互联系,阴阳平衡,气血津液运行通畅,才能保持健康。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药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脉象)四诊,以及辨证论治。

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确定病因、病机、病位、病势,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3. 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中药治疗是通过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养生保健包括食疗、运动、情志调摄、起居调养等方面。

食疗是通过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运动保健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情志调摄是通过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起居调养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以维护身体健康。

5.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以及传授摩腹、捏脊、按揉穴位等方法。

通过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药知识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
1. 饮食调养:中医重视饮食调养,认为饮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建议选择新鲜、自然、健康的食材,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适当限制盐、糖、油的摄入。

2. 睡眠调节:中医认为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并提倡午休的习惯。

3. 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

4. 起居调摄:中医认为合理的起居对于身体健康很重要。

建议保持适度的锻炼,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适当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 运动锻炼: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调节心理状态有益。

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散步、跑步、太极拳、气功等。

6. 中药调理:中医药认为很多常见的不适和小病可以通过调理中药来缓解。

建议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草药,避免滥用和误用。

以上仅为中医药基本养生知识的一部分,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
概念,还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养生方法选择。

中医必背知识大全

中医必背知识大全

中医必背知识大全中医必背知识大全一、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2. 中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六经辨证法;3. 中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二、中医病证诊断1. 中医常见病:感冒、发热、腹泻、咳嗽、头痛等;2. 中医常见病证:风寒感冒、暑湿伤食、中暑等;3. 中医重点病证: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等。

三、中药学知识1. 中药基本知识:中药分类、药材采集、药物炮制等;2. 中药治疗方法:方剂选取、煎药制剂等;3. 中药药理学:药物性状、药理作用、药物毒性等;4. 主要中药:人参、陈皮、桂枝、阿胶等。

四、针灸按摩1. 针灸基础知识:针刺定位、穴位分布,针灸操作规范等;2. 针灸应用:针灸治疗常见病证;3. 按摩基础知识:穴位按摩手法、常见的按摩调理方法等;4. 按摩应用:按摩治疗常见病证。

五、营养调理1.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养生的四季保健、五味调理、五谷杂粮等;2. 中医保健: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六、中医与现代医学1.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中西医整合、中医适应症等;2. 中医现代化:中医药规范化、现代化设备等。

七、医德医风1. 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医患沟通等;2. 医德医风:医德道德要求、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等。

八、中医药文化1. 中医历史:中医发展历史、中医名家等;2. 中医文化:中医文化底蕴、中药文化等。

以上就是中医必背知识大全,领会其中的精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同时,我们在学习和传承中医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苹果
央视国际2004年03月15日13:55
有一句谚语,说的是:“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那接下来我就和您聊聊有关苹果的好处。

据荷兰医学家研究证明,每天吃1~2个苹果,患心脏病的危险可以减少一半。

此外,苹果中的苹果酸可以代谢热量,防止下半身肥胖;苹果中的可溶性纤维果胶可以解决便秘问题;而苹果的香气则可以使人变得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并且有助于失眠患者较快地安静入睡。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您,吃苹果时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因为如果一个苹果能够15分钟以上吃完的话,苹果中的有机酸和果酸就可以把口腔中的细菌杀死了。

中医药知识:西红柿
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8日15:17
提起西红柿,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西红柿又叫番茄,它既是蔬菜也是水果,生吃或烹调味道都很不错,由于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因此西红柿又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

中医认为西红柿具有凉血养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的功效;而现代研究还表明:西红柿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因此它还是一种天然的防癌食品。

另外,西红柿因为营养高、热量低,也是渴望身材苗条女性的最爱。

每天吃一个西红柿,不仅可以抗衰老,还会使您的面色红润而有光泽。

中医药知识:荸荠
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1日16:43
冬春时节,在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有新鲜的荸荠出售,一个个荸荠去皮后玲珑剔透,清甜爽口,很惹人喜爱,那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荸荠。

荸荠,俗称“马蹄”,它肉质鲜嫩,可与水果媲美。

除此之外,荸荠还是一味天然良药。

中医认为,荸荠属寒性,有生津、润肺、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疗肺热咳嗽等病症。

在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的春季,吃鲜荸荠还有利于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

所以说在干燥的春天,吃些荸荠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由于荸荠性寒,脾胃虚寒以及腹胀的人还要谨慎食用。

中医药知识:大白菜
央视国际2004年02月23日11:51
中医认为大白菜性味甘平,可以化痰止咳、退烧解毒。

此外大白菜中富含的大量纤维素,还具有通导大便的功效。

相传慈禧太后在年龄大了患病以后就一直靠白菜汤维持生命。

她曾经有一次高烧不退,呼吸困难,但深懂药食同源的慈禧在了解到将大白菜熬汤内服,能止咳而且对高热不退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之后,立刻就让宫廷的大师傅为她熬了一碗白菜汤,结果服用后效果很好,慈禧太后从此也就对大白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

中医药知识:洋葱
央视国际2004年02月08日23:37
据研究,洋葱是蔬菜中惟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而前列腺素A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和降血压的作用,它还能降低血液粘度,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洋葱中的一些化合物还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奇特功效。

因此,常吃洋葱还能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管病。

难怪欧美一些国家把洋葱誉为“菜中皇后”。

中医药知识:黑木耳
央视国际2004年02月02日09:17
我们就给您介绍一种可以降低血脂的食品——黑木耳。

黑木耳因其营养丰富,又有”素中之荤,菜中之肉”的美名。

黑木耳中的胶质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可以将残留在消化道中的杂质、废物吸附后排出体外,起到”清道夫”的作用。

此外,黑木耳中含有的类核酸物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患者很有好处。

在中国,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令吃木耳滋补的习惯,所以现在这个季节,您不妨多吃一些这种健康的黑色食品。

中医药知识:燕麦
央视国际2004年01月08日09:09
现在,很多人都把燕麦粥当作了早餐,超市里的燕麦片也卖的很好,那么吃燕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下面就来说说燕麦。

研究表明,燕麦含有多种营养物质,食用后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喝燕麦粥不仅利于减肥,还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好处。

另外,燕麦粥还能通大便,因此便秘的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可以多喝些燕麦粥,这样既能通便,又可以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谓一举多得。

中医药知识:甘薯
央视国际2003年12月19日17:36
观众朋友,提起甘薯,我们并不陌生,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薯。

此外像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等也是它的别称。

中医认为,甘薯性味甘平,具有补脾胃、养心神、清热解毒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甘薯还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中,甘薯名列榜首;此外,在追求健美和长寿的热潮中,甘薯还被视为理想的减肥益寿保健食品。

所以喜欢甘薯的朋友,您不妨多食用一些。

中医药知识:辣椒
央视国际2003年12月12日17:20
观众朋友,在寒冷的冬季,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喜欢吃一些辣的东西,什么麻辣火锅、辣子鸡、香辣蟹等等都曾风行一时。

其实辣椒不仅可以抵御严寒,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

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
素B1、B2以及胡萝卜素、矿物质等。

人在食欲不振的时候,适当吃一点辣椒能够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此外,辣椒中还含有“内啡肽”类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消除人精神不振的症状。

但是,辣椒虽好,也不宜吃得过多,吃得过多会引起口干、咽痛、腹部不
适、大便干燥等症状,另外,食管炎、肠胃炎、胃溃疡及痔疮病的患者也应少吃或忌食辣椒。

中医药知识:山楂
央视国际2003年12月09日10:14
在北方的冬天,用山楂做成的冰糖葫芦更是一种深受大家喜爱的食品,那红彤彤的山楂裹上亮晶晶的蜜糖,想起来真是让人向往。

山楂不仅好吃好看,而且营养成分还很丰富,它的维生素B2和钙的含量,在水果中是居于首位的。

祖国医学认为,山楂具有健脾开胃、帮助消化的功效。

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楂还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血压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在生活中,像山楂茶、山楂糕等食品,既美味又健康,您不妨多食用一些。

中医药知识:核桃
央视国际2003年11月21日18:31
提起核桃,大家都会想到它独具特色的外形与香甜可口的果仁。

其实核桃不但好吃,而且还是一种滋养强壮佳品。

中医认为核桃不仅具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的功效,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还可以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因而核桃有"长寿果"之称。

另外,吃核桃仁还对大脑神经有益,具有补脑增智的功效。

核桃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还能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因此,繁忙的上班族时常吃一些核桃,身体就不会过度疲劳,自然也就容光焕发而且朝气十足了。

中医药知识:香蕉
央视国际2003年11月17日12:29
香蕉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但是您知道吗,香蕉几乎含有所有的维他命和矿物质,因此从香蕉中可以很容易地摄取各种营养素。

多吃香蕉,不仅可以防止血压上升、肌肉痉挛、消除疲劳,还可以达到清热生津、润肠和减肥的功效;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香蕉还具有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的效果。

看来,这价廉、易食、携带又方便的香蕉,是维持健康很好的营养素,可以称做是“神奇的水果”。

中药知识:黄豆
央视国际2003年11月10日12:57
提起黄豆,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您知道吗,这普通的黄豆因为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有着“豆中之王”、“营养之花”的美誉。

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可以和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相媲美,所以黄豆又有“植物肉”之称。

祖国医学认为,黄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开中、润燥消水、排脓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另外,常吃黄豆,还可以起到养颜、益寿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专家发现,常吃黄豆对癌症病人很有好处,它能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所以黄豆还是很好的化疗或放疗的辅助治疗食品。

中医药知识:草莓
央视国际2004年04月12日17:07
现在又到了草莓上市的季节。

一个个草莓鲜红欲滴,非常惹人喜爱。

中医认为,草莓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止咳、健脾和胃、滋养补血等功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溢血等有很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草莓所含有的活性物质还具有较高的防癌抗癌作用。

您可以将新鲜的草莓洗净后,用榨汁机绞成糊状,调入蜂蜜,拌匀,再加入5至6倍的冷开水冲泡,当茶饮服就可以了。

这种草莓汁不仅有养血,润肺,解毒的功效,而且对鼻咽癌、肺癌等患者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的调养也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