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兵学第一部作品 [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

合集下载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鼻祖”,历史悠久,精髓极为深厚,是中国装有地位举足轻重的军事著作。

那么,为什么《孙子兵法》能够被誉为“兵学鼻祖”?一、历史地位极为显著《孙子兵法》作者孙武,被列入中国历史上的妖孽中的一位,是先进的科技创新者,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军事家。

由于他的功绩,以及他写下的兵法思想,《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孙子精神深入民心《孙子兵法》以孙子为编写者,他在写作中消除了虚构和权威的思想,为战争学和军事理论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他力图将军事艺术从武力转变为智力,将斗争表现为技术和艺术。

孙子精神深入中国民间,人们常以孙子为楷模,他的作品也在影响着庞大的中国民族。

三、作品极具参考价值《孙子兵法》书中涵盖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军事活动影响深远。

它主要包括军事运用学、谋略学、战略学、群体行为学和领导学等,是数千年来中国战术和战争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启发思考有横向拓展作为一部全面梳理思维与军事战略的作品,《孙子兵法》对现今学术界以及军事团体提供了丰富的洞见和思路。

从战略思维、计谋思想、战略把握,甚至操作现代管理理论与策略等都可以从中获得灵感。

五、旷古烁今影响挥发自古以来,无数读者研读《孙子兵法》,并把孙子的思想系统性地概括、涵盖和总结形成自己对军事科学的独特理解。

由此,不能否认《孙子兵法》一直以来在影响着中国军事理论性思想的发展,是数千年来军事理论研究及军事哲学产物的特征之一,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总结而言,被誉为“兵学鼻祖”的《孙子兵法》历史地位极为显著,孙子精神深入民心,作品极具参考价值,启发思考有横向拓展,旷古烁今影响挥发,是中国装有地位举足轻重的军事著作。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十大兵法奇书素材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 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十大兵法奇书素材

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十大兵法奇书:中国十大奇书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指的是哪几本书?兵书,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

《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

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NO。

1 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

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NO.2 堪称《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

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

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

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

古代军事百科性兵书《武经总要》

古代军事百科性兵书《武经总要》

古代军事百科性兵书《武经总要》曾公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与丁度等人合作编著的《武经总要》,开创了兵书编著的新体例,成为现存最早由官方编修的第一部综合性兵书,或者称百科性兵书,对此后兵书的编纂和兵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知文通武的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生,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中进士。

初知会稽县,因治理镜湖水患有方而深得民心。

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公元1040—1044年),他奉命采集古兵法和本朝计谋方略,编成《武经总要》。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曾公亮升任天章阁待制,知郑州,知开封府事,政绩甚佳,民有夜不闭户之安。

之后,又担任过参知政事、吏部大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等职。

仁宗末年,即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契丹人入扰河界,曾公亮力主禁除,消除边害。

后又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等职,晋封鲁国公。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曾公亮因年迈退位。

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九月,又任河阳三城节度使等职,治军有功。

不久,以太傅致仕。

致仕前曾荐王安石为相。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去世,神宗赠以太师、中书令,谥号“宣靖”,配享英宗庙庭,并御篆“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他为北宋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曾公亮共同组织编纂《武经总要》的丁度,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生于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曾任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等职。

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去世,谥号“文简”。

除《武经总要》外,还有《备边要览》、《庆历兵录》、《赡边录》、《迩英圣览》10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总录》八卷等论著。

(2) 我国官修的第一部综合性兵书《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各20卷。

前集有各种军事制度15卷、边防五卷。

后集有历史故事15卷、阴阳占候五卷。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首刊本和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重刻本至今未见。

现存较早的是明弘治至正德年间(公元1488—1521年)据绍定本重刻本,中华书局于1959年将此本前集影印出版。

古典文学知识

古典文学知识

古典文学知识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古典文学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古典文学知识一:1、最早的类书——《皇览》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5、最早的政书——《政典》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10、最早有内容提要的书目——《别录》11、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12、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13、最早的四部分类法目录——《中经新簿》14、第一部正式作用“经、史、子、集”名称区分部属的书目——《隋书·经籍志》15、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郡斋读书志》16、现存最早着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17、现存第一部详记版本的书目——《读书敏求记》18、最早的丛书目录——《汇刻书目》19、最早的专录佛教译经的书目——《汉录》20、现存最早的佛经书目——《出三藏记集》21、现存最翔实的佛典目录——《开元释教录》22、第一部道经总目录——《灵宝经目》23、现在最大的一部经籍目录——《经义考》24、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医藏目录》25、最大的一部史籍目录——《史籍考》26、最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27、最早的书后索引——《本草万方针线》28、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29、第一部有体系的学术思想史专着——《明儒学案》30、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31、现存最早的佛学论文集——《弘明集》32、第一部刻印的佛经总集——《开宝藏》33、现存最早的道教总集——《太平经》34、现存最早的道教经书总辑——《正统道藏》35、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36、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竹书纪年》37、最早的国别史——《国语》38、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39、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40、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古典文学知识二:41、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42、第一部历史学评论专着——《史通》43、第一部科学家传记汇编——《畴人传》44、第一部最大的藏书家传记汇编——《藏书纪事诗》45、现存最早研究金石文字的专着——《集古录》46、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专书——《考古图》47、现存最早集古器物大成的专书——《宣和博古图》48、现存最早钱币学专着——《泉志》49、最早的地理专着——《禹贡》50、第一部河道水系专着——《水经》51、第一部潮汐学史专着——《海潮辑说》52、现存最早的完整古地方志——《华阳国志》53、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地方志专书——《元和郡县志》54、最早的地名辞典——《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55、现存最早的纸写书——(晋抄)《三国志》56、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书——(唐刻)《金刚经》57、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唐刻)《陀罗尼经咒》58、现存最早的雕版历书——(唐乾符四年)历书59、现存最早泥活字印书——《泥版试印初编》60、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61、现存最早的铜活字本——《宋诸臣奏议》62、现存最早的套印绘画——《南无释迦牟尼佛像》63、现存最早的有文字的套印本——(元资福寺刻)《金刚经注解》64、第一部论述图书馆活动的专着——《藏书纪要》65、现存最早的写本围棋着作——《棋经》66、现存最早的刻本围棋着作——《忘忧清乐集》67、现存最早的象棋谱专书——《梦入神机》68、最早的字书——《史籀》69、第一部辑录甲骨文字的专书——《铁云藏龟》70、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专书——《契文举要》71、第一部词典——《尔雅》72、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73、最早的韵书——《声类》74、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75、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76、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77、最早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78、现存最早的神话小说集——《搜神记》7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80、现存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81、现存最早且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82、现存最早刊刻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83、第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84、最早的小说丛书——《古今说海》85、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86、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单篇——《典论论文》87、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着——《文心雕龙》。

[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八大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八大名著

[中国古典小说十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八大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八大名著篇(1):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001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002 《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3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侠名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4 《七剑十三侠》唐芸洲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5 《人中画》风月主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6 《八仙全传》无后道人著三青出版社 1988年007 《八贤传》落魄道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8 《儿女英雄传》文康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09 《三侠五义》石玉昆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0 《三刻拍案惊奇》幻觉道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011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2 《三逐平妖传》罗贯中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013 《三教偶抬》主静书屋梓行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4 《千字文》佚名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5 《小王义》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6 《女仙外传》 (上) 吕熊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年017 《女仙外传》 (下) 吕熊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5年018 《天妓娘妈传》吴还初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19 《天豹图》无名氏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20 《五美缘》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21 《比目鱼》松竹草庐爱月主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22 《长生殿》洪升著人民文艺出版社 1983年023 《水浒传》施耐庵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24 《水浒后传》陈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025 《孔子演义》丁寅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5年026 《玉楼春》白云道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27 《石头记》 (第一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28 《石头记》 (第二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29 《石头记》 (第三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30 《石头记》 (第四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31 《石头记》 (第五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32 《石头记》 (第六册) 曹雪芹著中华书局出版 1986年033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37 《老残游记》刘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038 《西游记》吴承恩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39 《再生缘》秦纪文著中国曲艺出版社 1981年040 《争春园》佚名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41 《红绡密约》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 I242.4/80042 《红楼梦》曹雪芹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43 《初刻拍案惊奇》凌蒙初著青海人民出版社044 《杜十娘》冯梦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045 《杜骗新书》张应俞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046 《杨家将演义》秦淮墨客校订北京出版社 1981047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48 《诗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49 《诗经》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50 《武松》 (上) 王少堂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51 《武松》 (下) 王少堂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52 《英雄大八义》无名氏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53 《明代小品文六十家》陆云龙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 054 《金屋梦》紫阳道人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8055 《济公全传》 (上) 花城出版社 1985056 《济公全传》 (下) 花城出版社 1985057 《施公案》 (上下) 尹明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4058 《说岳全传》钱彩著华夏出版社 1997059 《春秋配》无名氏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0 《封神演义》许仲琳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1 《荡寇志》俞万春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2 《俗话倾谈》邵彬儒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3 《海公案》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4 《客斋随笔》洪迈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5 《唐祝文周四杰传》(上) 程瞻庐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066 《唐祝文周四杰传》(下) 程瞻庐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067 《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68 《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069 《铁花仙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70 《狸猫换太子》无名氏著黄山书社出版 1992071 《清宫十三朝》(上) 王浩沅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072 《清宫十三朝》(下) 王浩沅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073 《章召柳》佚名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74 《惊梦啼》天花主人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75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8076 《隋宫两朝演义》张子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077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小说八大名著篇(2):中国经典古籍中国十大经典古籍《诗经》《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 “兵学鼻祖”

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学鼻祖”,其影响深远,为后世军事理论和实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许多人对这本书的研究和讨论一直不断,其原因在于,它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本文将就《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的原因进行梳理。

一、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将军,曾为吴王夫差征战多年,后因一次战役失败被贬为阴山太守。

在此期间,他将自己的战争经验和对社会政治现实的看法整理成书,即《孙子兵法》。

在当时,战争和政治是统一在一起的。

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各国之间的联盟、分裂、争霸甚至灭亡就有着很大的政治因素。

《孙子兵法》的出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它以战争为主要内容,但又针对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对政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很多理论思想和策略性建议。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孙子兵法》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二、孙子兵法核心思想1.以智胜之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胜利不是靠武力和硬实力,而是通过智谋、策略和计谋。

只有在理解和运用智胜之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2.以攻为守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即通过主动攻击来达到保卫的目的。

孙子认为,进攻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提高战争的主动性和主动能动性,从而充分利用优势,消除劣势。

3.埋伏战术埋伏战术是孙子兵法中的又一个重要思想,古时候军队的兵力总是稀少的,通过埋伏敌人可以使已经充分准备的军队取得先机,从而取得最终胜利。

4.乘势而转孙子兵法强调不要固步自封,而应该根据局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只有在恰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行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也是“以快击之,以不测之”的思想所在。

三、孙子兵法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对中国历史及战争思想的影响《孙子兵法》的思想高度精辟,以智胜之、攻守有度、兵不厌诈等核心思想对中国战争思想、兵法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这些核心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实际战争中,不断推动战争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每日50道

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每日50道
8.“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歌颂的是什么 精神? 心底无私、天下为公
9.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 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 地,该贡院位于。南京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 李清照
11.花某是骨科知名医师,被广大患者称为“华佗在世",某医院未经花某同意,将其作为医院的骨科专家在医院的宣传栏上使用花某的名字和照片,而且还将花某的名字错误地安在了其他专家的照片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医院侵犯了花某的姓名权)
4.除病毒外,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5.人类的大脑有五大方面的功能:感觉的功能、控制运动的功能、记忆的功能、情感和情绪、认知功能.目前的神经科学研究对四种功能已有相当 深入的了解.
6.我国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2016年
7.被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 然地理考察著作”的是。《尚书·禹贡》
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诗作《月夜》,诗作反映的节气是。惊蛰
26.除了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 比邻星
27.毛泽东同志的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上句是 为有牺牲多壮志
28.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途径传播。磁盘与网络
29.比宋时期官至中书侍郎的主持制造水 运仪象台,并撰有《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苏颂
12.“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音乐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 补偿
14.刘禹锡诗“千淘万漉虽辛苦"的下一句是 吹尽狂沙始到金
1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中国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华夏族,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将领。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被后世誉为“兵圣”《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有“兵圣”的美誉。

《孙子兵法》共13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计篇火攻篇: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计篇: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作战篇作战篇: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武备志》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明朝茅元仪辑,240卷,文200 余万字,图738幅,有明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

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武备志》作者简介
茅元仪(1594~1644?),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自幼"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边关塞,曾任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

崇祯二年(1629),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治舟师戍守觉华岛(即菊花岛,今辽宁兴城南),获罪遣戍漳浦(今属福建),忧愤国事,郁郁而死。

他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

《武备志》体例
《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

兵诀评18卷
收录了《武经七书》,并选录《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加以评点。

认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武备志》天启元年本,下同),学兵诀不可不读《孙子》。

战略考33卷
以时间为序,从《武备志》战略的高度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有参考价值的六百余个战例。

所选注重奇略,"足益人意志"。

如,吴越争霸,勾践的卧薪尝胆、乘虚捣隙;马陵之战,孙膑的减灶示弱,诱敌入伏;赤壁之战,孙刘的联合破曹,巧用火攻;淝水之战,苻坚的分兵冒进,谢玄的以战为守;虎牢之战,李世民的据险扼要,疲敌制胜;蔡州之战,李愬的乘虚奇袭等等战法。

又如诸葛亮的据荆益、和诸戎、结孙权、向宛洛、出秦川的隆中决策;岳飞的行营田,连河朔、捣中原、以复故土的计划;成吉思汗的避潼关、假宋道、下唐邓、捣大梁的谋略,等等。

其所录战例大都是以奇谋伟略取胜的,在紧要之处均有所评点。

阵练制41卷
分阵和练两部分。

阵,载西周至明代各种阵法,配以319幅阵图,所收较《续武经总要》为多,以诸葛亮的八阵、李靖的六花阵、戚继光的鸳鸯阵为详。

阵有说记,有辩证。

"记"载"圣王贤将"所立之阵,予以广扬;"辩"言唐宋伪托附会之阵,予以廓清。


古阵图,"举而合之"又"陈异同之说",其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然废之适足以惑世",此亦"鲜所删铲,陈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

练,详记选士练卒之法,包括选士、编伍、悬令赏罚、教旗、教艺五方面内容,选自唐、宋、明有关兵书中的律令,尤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重。

如编伍,推戚氏编步、编骑、编车、编水之法;悬令赏罚,采自《行军需知》、《练兵实纪》中的作战、训练条约。

认为"士不选,则不可练","士不练,则不可以阵,不可以攻,不可以守,不可以营,不可以战",所以"练为最要"。

茅元仪认为,古代阵法失传,后人便胡编乱造。

他把这些图绘制下来,目的就是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练"又分选士、编伍、悬令教旗,教艺五个部分,详细地记载了士卒的选练方法,其中包括士卒的选拔淘汰,车、步、骑、北兵的编伍,赏罚赏律例,教兵方法,兵器训练等。

内容多采自《太白阴经》、《虎钤经》、《行军需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

军资乘55卷
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下设65项细目,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旌旗号令、审时料敌、攻守城池、配制火药、造用火器、河海运输、战船军马、屯田开矿、粮饷供应、人马医护等事项,颇为详备。

如收录的攻守器具、战车舰、船、各种兵器就达600种。

其中火器180多种,有陆战用、有水战用、有飞镖式,也有地雷式,在中国古代的兵书中是最多的。

占度载93卷
分占和度两部分。

占即占天,主要记载天文气象。

子目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云、占风雨、占风、占蒙雾、占红霓、占霞、占雨雹、占雷电、占霜露、占冰雪、占五行等。

这部分内容是把自然与人事联一起,认为某种天象往往就是某种人事即将发生的征兆。

如"天色惨白,风声凄切,大兵起"。

度即度地,记载兵要地志,分方舆、镇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六类,图文并举地叙述了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

指出,兵家谈地理或无方舆之概、户口兵马之数,或缺关塞险要,"非所以言武备也,故我志武备,经之以度"。

记载了明代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州府及卫所设置,兵马驻防督抚监司、镇守将领、钱粮兵额等。

清代各刻本的区别:
1 清初复刻本
这是《武备志》传世较多的刻本,看起来很象明刻本,所以一些图书馆便据
序言时间,著录为明天启元年刻本。

实际上此本是清代据明本复刻本。

对明代本做了如下改动:
(1)为避清讳对原序言进行了改动,如:茅元仪自序第2页前半页第4行"东胡" 改刻为"兵戈";郎文唤序第2页后半页第1行"辛酋东师败绩" 改刻为"岁时边师败绩",第3页前半面第2行"胡元"改刻为"前元";张师绎序第2页前半页第3行"建夷匪茹"改刻为"边陲告警",第2页前半页第4行"躏抚顺,逼沈阳" 改刻为"踞要津,奇粮糇",第7页前半页第5行"满奴" 改刻为"满敌"。

并且抽掉了李维祯序。

(2)6篇序言连续计算页数,其版式亦相同,四周单栏,无界行,与明天启刻本(据《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本)迥异。

另外,有的图书馆所藏此本,只有茅元仪1篇自序。

自序版式为四周双栏,有界行,版心有鱼尾。

第2页前半页第4行"东胡" 改刻为"干戈"。

此序与现存各本均不相同,很可能是书肆为了售书的需要而单刻的序言。

(3)字体与明刻本有别;断版情况与明刻本完全不同。

(4)正文中凡对清"违碍之语" 均缺字,刻成墨围"口",如第205卷第1页后半页第5行"东北有口口口口口口等"缺"建州毛怜女真"6字,第2页后半页第5行"东北口口口国",缺"夷女真"3字,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