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药学巨著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1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件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1 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件2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总结李时珍的研究动机和方法以及经过,分析他
是怎样写出《本草纲目》这一巨著的。 答案提示 动机:纠正以往药物书籍的错误,重新编纂一部 本草书籍,纠正这些错误。 方法:亲自采集、细致观察。 过程:略。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本草纲目》在日本为什么会有如此 大的影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世界各国对李时珍的评 价。 答案提示 《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纠正前人很多错误。日 本文化、医学深受中国影响。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 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 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 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 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 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 究中国文化史中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 知识源泉。”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角度2】《本草纲目》有着怎样的影响? 提示 ①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就, 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药物品种,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 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 作用。②被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 字,流传到世界各地,被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3.你认为文学与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提示 材料指出李时珍自幼爱好文学,长期受屈原等人 的影响。《本草纲目》中解释禽、鱼、花、果的许多部分, 摘下来就是一篇美丽的散文。这是文学与科学关系的一个方 面。还可以从想像能力、净入分析能力等方面思考。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医学类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欢迎参考阅读!《本草纲目》简介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

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

当他一眼看到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

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

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

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

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还有服器部。

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

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

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有关中药的典籍

有关中药的典籍

有关中药的典籍古代中医学术传承甚广,许多重要的中医典籍记载了丰富的中药知识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几部重要的中医典籍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中关于中药的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其中的典籍部分称为《灵枢》,下分九十·九篇。

《灵枢》记载了许多与中药有关的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功效、药用方法等。

例如,在《灵枢·五运行大论》中提到了中药分为五味,并阐述了各种味道对人体的作用。

《灵枢·本神》则详细介绍了中药药性的分类,如苦味药、辛味药等,并指出了它们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可以说,《灵枢》为后世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另一部重要典籍是《本草纲目》,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中编著。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的巨著,收录了大量中草药的信息,总计达1892种。

它以药物的药材名称为主线,按照草、木、植、虫、矿等分类方式,对每种药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药材的经济价值、生长地区、外形特征、药理作用等方面内容。

《本草纲目》的问世为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中药资料,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的医药巨著,也是中医药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详细记录了许多中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治疗方案。

在《千金方》中,孙思邈分类整理了大量的药方,并对药名、配伍、用量等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这些药方包含了许多中药的应用,如黄连、柴胡等,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中。

《千金方》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总结,丰富了中药的应用范畴,为后世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医典籍也对中药有所记载,如《伤寒杂病论》、《名医别录》等,它们对中药的分类、性味、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叙述。

这些典籍不仅保存了古代医学的智慧,也为今天的中医药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中药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试卷二(精选题)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冲刺试卷二(精选题)

[单选题]1.专卷收载民族药的药物专著是A.(江南博哥)《普济方》B.《本草纲目》C.《太平圣惠方》D.《中华本草》E.《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献。

D选项,《中华本草》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划时代巨著。

全书共35卷,前30卷为中药。

5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苗药各1卷。

”A选项,《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为研究复方用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B选项,《本草纲目》可谓中药学巨著,内容广博,收罗繁富。

书中共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96首,附有药物图谱1109幅。

问世后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朝、英、法、意、俄等多种文字。

C选项,《太平圣惠方》以临床实用为目的,首详诊脉辨阴阳法,次叙处方用药法则,然后按科分叙各科病证和病因、病理以及方药的适应证和药物剂量。

因证设方,药随方施,理法方药兼收并蓄。

E选项,《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是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础上,参考各省市、自治区提供的中药资源名录及国内外有关文献和部分科研成果编撰而成。

全书共收载了全国药用植物1296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1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1208个),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

[单选题]2.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气与血关系的理解。

气能摄血,是指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气能摄血主要体现在脾主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单选题]3.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心主血脉功能B.肾主骨的功能C.肝主筋的功能D.脾主运化功能E.肺主气的功能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脾与体的关系。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主肌肉,是指肌肉的营养来自脾所吸收转输的水谷精微。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2)各论按自然属性,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3)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4)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简称《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清代,赵学敏
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2)总结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
3)保存了大量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2)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3)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载药850种
隋唐时期唐代,长孙无忌、李勛、苏敬等21人
1)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例子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全面总结了唐代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4)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经史证类备急草》,简称《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
宋金元时期宋代,唐慎微
1)该书图文并茂,方药并收,资料详实,医药结合
2)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3)使大量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简称《纲目》,载药1892种
明代,李时珍
1)序列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全面、系统、渗入的总结和发挥
《中华本草》,载药8980
当代,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
全面总结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及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药基本理论,研究中药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应用方式、质量控制、安全性与有效性、生产经营、合理用药与管理等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

历代本草名著简介历代本草名著简介一、《神农本草经》春秋战国时期,临床中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临床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至秦汉,国家得到了统一,医药学本身的发展也要求对药物学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神农本草经》遂应需而生。

该书为秦汉以来多位医药学家不断搜集整理,由政府征集,大约至东汉初年成书。

全书载药365种,依据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系统、全面、可靠地总结了秦汉以前医学界和民间的用药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专著,成为魏晋以下历代研究本草学的必备参考书和经典钻研对象。

本书辑选尚志钧、尚元胜校注《中医八大经典全注·神农本草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7月)中有关内容,但对一些神仙、道教思想内容,如“紫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类进行了删减。

二、《名医别录》梁·陶弘景撰写了《本草经集注》,该书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新增补药物三百余种,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有药物,共计七百三十作种,广泛收集了汉魏晋以来诸名医在多种《神农本草经》传本中新增药物及(或)新的临床功效。

多部早已失传的汉晋时期本草学名著,如的华佗弟子吴普、李当之的《吴普本草》、《李当之药录》中(部分)内容即可见诸本书。

陶氏将其全面收集整理,名之曰《名医别录》。

该书以其疗效确切、内容丰富的价值挤身于经典著作之列,仅次于《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影响广泛而深远。

本书辑录了由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6月)中人关药物及论述。

限于篇幅,对临床功效以外的内容适当进行了节删。

三、《药性论》唐·甄权著。

甄氏为隋末唐初人,曾仕隋,至唐太宗时年已一百二十岁,以医药名世。

该书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议论药物性味主治,所论甚详,尤以君、臣、佐、使、使用禁忌等资料收罗较多,并多举方剂印证,对临床指导很大,对后世药学家及临床家都有较深刻影响。

四、《唐新修本草》唐·苏敬、李勣等编篡。

李时珍两下太仓成就《本草纲目》金陵本

李时珍两下太仓成就《本草纲目》金陵本

…★刘心媛*(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摘要:着重阐述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与坎坷历程,陵本)在国内外的版本流传及后续影响力。

关键词: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本;影响力中图分类号:R-092……文献标识码:A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明代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的卓越贡献主要反映在撰著《本草纲目》这一药物学巨著上。

《本草纲目》为中国古代本草史上一部综述性的本草专著,是我国历代最完整的本草巨著、最丰富的药学宝库。

《本草纲目》的初刻本金陵本在中国医学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力。

1…李时珍撰著《本草纲目》金陵本的缘由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乡试”之前,李时珍由于忙于寒窗苦读,使得自己的身体更加虚弱,患咳嗽,转为骨蒸病(肺结核),卧床数月,几乎病危。

幸得父亲李言闻投以黄岑汤精心治疗,才转危为安。

由此,李时珍愈发深佩中药知识的奥妙,也促使其人生道路的根本转折。

青年时代的李时珍除跟父亲学习医学外,还拜蕲州知名学者、中进士第的顾日岩为师。

顾日岩家中藏有大量书籍文献,李时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1]这都为他后来撰著《本草纲目》金陵版打下坚实基础。

李时珍躬身实践,足迹遍及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

由于医术高明,有“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之誉。

李时珍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以往的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错误、重复和遗漏,“舛谬差讹、遗漏不曾以驱虫药治愈楚王朱厚焜孙子的嗜食灯花癖,1559年明嘉靖帝下诏招揽天下名医,被楚王府推荐入太医院担任院判,使他获得了出入寿药房和御药库学习的机会,实地观察了许多名贵药材,大大开阔了眼界。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李时珍在父亲《四诊发明》和前人《脉诀》的基础上,“撮粹精华”参入己见,编成《濒湖脉学》1卷。

1572年所著《奇经八脉考》1卷,则推动了中医经络穴位学说的规范化。

他还梳理归纳民间医案、总结名医治疗经验,著成《濒湖医案》一书,并勤于搜集简易有效的单验方,集为《濒湖集简方》。

夸奖中医的诗句

夸奖中医的诗句

夸奖中医的诗句【篇一:夸奖中医的诗句】1.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

”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2. 外国人对中国的“食文化”赞叹不已,惊叹中国人精湛的厨房十八般武艺,却不可浪费时间学习。

对于中医学,老外瞪大眼睛,翘起大拇指:中医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细细银针轻轻一扎,腰酸背痛无影无踪;司空见惯的茎叶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酽酽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医学的经验,除了拜师以外,认真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古典,本是在师徒相授时的教材,最适合于在临床上讲和学。

因为,很多讲的是“所当然”,讲的是“是什么”,所以,在临床上抓实例,识证认方,尤为适宜。

经验性强,也使中医学变得内容十分丰富。

各家的学说,各家的经验,有的用药峻重,有的处方平正,有的擅用寒凉,有的则擅用温热。

这无疑给中医学平添了几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实践经验的产物。

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

”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

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

5. 近几十年来,中医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发展迅猛。

从某种角度看,这显示了传统医学与占主流的西方医学的一次互补,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

实际上,中医与西医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几百年了;奇妙的是,我们这一历史中,始终可以感觉到隐含在中医里的那种柔和似水的力量。

6.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

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