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统一和分裂问题 ppt课件

第一种观点:方国瑜认为:“统一的概念,主要指政治而言,即 由一个政权统治时期谓之统一;由几个政权统治时期谓之不统一。” 萧君和等:“作为政治概念,作为国家价值取向意义上的政治概念, ‘统一’的含义就是:国家政权是统一的,只有一个政令统一的中央 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搞分裂活动,脱离中央闹独立或半 独立,更不允许割裂国土、破坏领土的完整。”(萧君和等《中华 统一史》)。
统一和分裂问题
第五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以及中华一体问题
第二种观点:白寿彝认为“统一”是一个历史范畴, 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历史行程,他在一次讲话中提出统一有 三种模式:一种是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例如秦的统一, 成吉思汗对蒙古的统一,努尔哈赤对满族的统一;其二是 地方性的多民族统一,例如在南北朝分裂时期中,北朝是 由原来的汉族同北方的一些南下民族的统一,南朝也是汉 族同南方各族联合起来的政权;其三是全国性的多民族统 一,如汉、唐、元、明、清(《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几点体会》)。曾以“南北朝时期”为例,分析了统一 与分裂的辩证关系:“南北朝“从全国看,是‘分裂’, 但它们各自统一了南、北,‘分裂’酝酿了‘统一’, ‘分裂’为‘统一’铺平了道路”,“南朝的宋齐梁陈、 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是矛盾统一体的组成部分,互为存在 的条件,同为迟早走向统统一一和的分裂原问题料”(武尚清《白寿彝先
北齐、北周承魏水为木,隋继北周木 为火,唐继隋火为土。宋以后唐承唐运建 土德,后晋承后唐土为金,后汉承后晋金 为水,后周承后汉水为木,宋承后周木为 火。
统一和分裂问题
六关于运用平等原则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问题
辽自称承晋金德为水德。
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更定德运为 土,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复议。主要有 以下几种意见:1、不论所继只为金;2、继 唐土德为金德;3、继宋土德为金德:穆颜乌 登以为,唐朝土德,后梁叛唐置于闰位,后 唐金、石晋水、刘汉木、后周火、北宋土, 金继北宋土德为金德;4、继辽水德为木德; 5、继宋火为土;6、继刘豫土德为金德(宋火 之后加进一个刘豫土统一,和分裂即问题为金了)。
14分裂与统一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1)三次政治上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
2)四次大统一朝代:秦;西晋;隋;元。
3)农民起义后的统一朝代:西汉、东汉、唐、明、清。
4)若干问题:春秋战国分裂的原因;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三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西晋统一与灭亡后分裂的原因;随统一的条件;五代十国局面出现的原因。
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主要体现在:1)从空间上看: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延伸。
2)从时间上看: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分裂的时间,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0年的历史,国家统一逾千年,分裂时间不过数百年。
3)从朝代来看:秦、两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统治均在二百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
4)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5)从程度上看:统一的稳定性和可能性越来越大。
6)从地位和作用来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与隋唐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统一王朝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古代统一之所以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历史上多数重大的政治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内向性;二是如马克思所说,亚洲的大河流域需要有中央集权的机构来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
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文化传统,如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利作用。
4)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为国家的统一奠基、巩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民族融合,民族间的关系愈发密切,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历史文化认同不断强化,从而形成统一的历史潮流。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历程中,国家曾经出现过几次分裂局面,但更多的仍是统一时期,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和统一1、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概况政治分裂时期四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九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秦朝、西晋、隋朝、元朝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注意:北宋的统一是局部性统一,只是完成了中原汉族地区的统一。
在中国范围内,还存在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2、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的原因和王朝统一的条件分裂时期分裂原因统一王朝统一条件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加上周王室东迁以后,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秦朝(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制定出正确地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发展;少数民族南下,民族政权之间长期混战不休隋朝(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的条件成熟(2)北方经济的恢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3)隋文帝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并且加强军队建设,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4)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元朝(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3)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4)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3、中国古代史上四个大一统王朝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代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①秦王赢政灭六国,统一全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共同愿望,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例证。
古代中国的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

古代中国的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中国历史上,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是一个很常见但也很矛盾的现象。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曾经多次发生,这个现象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中国的困境。
这篇文章将从历史发展和文化观念角度上分析古代中国的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
一、历史发展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的现象十分明显。
就以唐朝为例,唐朝时期,中原地区达到了整个唐朝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达到了不平凡的成就。
唐朝时期由统一的强大中央政府和稳定的政治、经济体系。
唐朝时期,各地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浪潮风靡全国,制定了唐律法、唐经制和唐六典等政治法律制度,从而达到了文化统一的效果。
但唐朝末期,唐政府的衰落就逐渐显示了出来,淮南、铜山、大中原、山东等地进入了农民起义时期,政治分裂显然。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体系更加动荡。
这也显示了政治分裂的局面,各地政治、经济独立掌握,文化的拥有不再由中央政府去规定,形成了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有人认为政治分裂导致了文化繁荣,但还是难以回避这种对全国性文化的影响效果。
同时,也是因为政治分裂的局面,导致了北方和南方文化渐行渐远。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即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在历史发展中的复杂性。
二、文化观念古代中国文化观念中,强调个人的社会地位,认为不同的等级代表不同的文化。
在古代的士人阶层中,文化方面的兴盛形成了共识,试图统一文化观念,掌握对社会的掌控。
不过,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人们的文化观念会受到冲击。
在确保统一文化的同时,又不能让社会民众接触和接受不同的文化,这又是一个矛盾的体系。
这就表明,文化统一和政治分裂两个方面需要在取舍中平衡。
古代中国文化观念的特点是保守、传统。
不同的地方会因为文化习俗不同而产生冲突甚至战争。
就拿各朝代的行政区域来说,看似起始是实行了统一的体制,但在文化传统上的影响下,却造成了文化地带化。
这也是文化统一在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

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高三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
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封建国家的统一趋势能力目标1.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既要进行一般性的掌握,又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加以掌握。
2.认识到分裂时期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包括一些局部统一的王朝,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3.系统归纳历代封建王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促进民族融合的民族交流与往来等。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一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秦晋隋元]的局面。
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春秋战国:560余年,秦至东汉末:400多年;东汉至隋:273年,隋唐:300年;五代至元:370年,元至清:560年];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整个封建社会,统一是国家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
期间有9个统一王朝:秦15年,西汉210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隋37年,唐289年,元97年,明276年,清268年。
200年以上的有汉唐明清四朝。
而且即使是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
如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各政权的局部统一;还有曹魏、前秦、北魏、北周、五代、金等政权都曾统一过北部黄河流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的局面:①全国大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ppt 通用

7.(32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自古 ( 2)在材料二的争论之后,康熙帝最终采纳了那一派的观点?为 3 )在材料二中,众大臣与姚启圣、施琅等在对台湾处置问题上 以来,中国历届政府都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开发和守卫。阅读下列 的观点有何差异?并归纳出姚、施二人的理由。( 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由此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 10分)8分) 材料,回答关于我国政府对台湾宝岛和西北新疆地区的加强管理的 相关问题。 差异:众大臣主张放弃台湾而迁其居民。姚、施主张留守台湾。 最终采纳姚、施等人的观点。(1分)措施:1684年设立台湾府, 材料一 郑经(郑成功之子)拥兵自重。他在与清政府的使臣谈 ( 2分) 理由:弃其地容易被分裂势力占据,成为“贼巢”;台湾 隶属于福建省,管理台湾。( 1分)影响: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 判中多次提出“世守台湾,照琉球、朝鲜等小国例,称臣进贡”。 物产丰富;迁徙居民则容易造成人民流离失所、耗费巨大等社会问 系;促进台湾的经济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6分) 但康熙帝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可任从其便。至于 题;也容易被外国侵略者占据为基地,在国防上有重要地位。( 8 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之认。朝鲜当未所有之外国, 分) 正经乃中国之人。断然拒绝其要求。 材料二 1683年,郑经之子降清。在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上,众大 臣认为: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弃其地。但闽桂总督 姚启圣则认为“台湾若弃而不守,势必仍做贼巢”。福建水师提督 史实:建成新藏公路、兰新铁路; 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机构: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唐代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清代设立 施琅上书《陈台湾弃留利害疏》:“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 原因:台湾自古以来即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设立澎湖巡检 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伊犁将军。(2分,答出其中2个即可。)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 野沃土膏,特产利博。 ……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一行徙弃, 司管理台湾。( 2分) 实质:清政府与台湾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 的原则。( 4分) 新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 安土重迁,失业流离,但费经营。……彼红毛性狡黠, ……重以夹 关系,还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 2分) 和和国家统一;有利于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5)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 板船只,制作精坚。 ……若再得此地,比倡合党伙,窃窥边 ( 1 )请以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种康熙帝断然拒绝郑氏势力要求的 请列出具体的史实。由此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政策?( 4分) (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次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过程。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
一、统一与分裂的周期律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往往呈现出一种周期律。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历史上出现了多次大一统王朝,如汉朝、唐朝和明朝。
这些统一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中国社会得以繁荣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衰弱,各地开始出现分裂和割据的现象。
这种周期性的统一与分裂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政治权力的流转和社会变迁的规律。
二、分裂的原因与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往往源于政治、经济和民族等多种因素的交织。
在政治方面,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皇位继承问题常常导致分裂的发生。
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就是由于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的建立而造成的。
在经济方面,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分裂的重要原因。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就是由于南方经济发达,而北方经济相对落后所致。
此外,民族因素也是导致分裂的重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地区经常出现分裂和割据的现象,如南诏、吐蕃等。
这些分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发展的阻碍。
三、统一的方式与策略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往往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实现。
战争是统一的常见手段,通过武力征服和统治其他地区来实现国家的统一。
例如,秦朝通过灭六国而统一中国,统一后的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时期。
除了战争,外交手段也是实现统一的重要手段。
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王朝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政权建立联盟或婚姻关系,以达到统一的目的。
例如,唐朝通过与吐蕃的联姻来维护边疆稳定,实现了对西部地区的统一。
四、历史的启示与反思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与分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与反思。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一、中国历史上的分合大势及其特点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发展历程:一是从春秋战国走向秦汉大统一;二是从魏晋南北朝走向隋唐大统一;三是从五代十国走向元、明、清(前期)持续三代的大统一。
这种历史的发展进程除表现出鲜明而旺盛的统一趋势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尽管发生过多次割据、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如秦、西汉、新、东汉四代共441年,其中统一年代为273年,隋、唐两代共327年,统一年代为215年,元、明和清前期三代共570年,而统一达465年,呈直线上升趋势。
而与此相应,大分裂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则越来越短,如春秋战国历经549年(前770~前221),汉末魏晋南北朝经历了405年(184~589),唐末五代十国仅经历了86年(874~960)。
(二)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夏、商时的集中在中原地区到西周时扩展至长江以南。
而秦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汉通西域。
唐朝其地东极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陁界。
到明、清其疆域东极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葱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三)统一的程度越来越坚实中国早期王朝夏、商、周的统一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非王朝的直接统治上。
如实行分封制。
秦统一后,确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又修驰道、凿灵渠、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把全国各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后,历代又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上多有发展和创造,如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王国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隋唐开凿运河;元代创立行省制度等。
同时,为保证政令畅通和国家的巩固统一,逐渐形成了健全的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
二、分裂的代价与统一的意义(一)分裂的代价其一,分裂就意味着天下大乱、兵连祸接、百姓涂炭,都往往会造成百姓的流离失所,甚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乐深远影响
三、在中国古代史上,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的原因: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的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了两方面影响:一是历史上多数重大工程的政治活动都具有内向性;二是如马克思所说的,亚洲的大河流域需要中央集权的机构来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
这种地理条件的整体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作用
3、文化传统。
古老的中国文化中,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历经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
《春秋》提倡大一统,董仲舒发挥了这种观点。
这种思想对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
4、民族的融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与统一国家的发展至为密切。
由于民族融合,民族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历史文化认同不断扩大和深化。
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5、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6、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为国家的统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规律认识
(一)国家统一的规律
1、从原因上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民族融合和凝聚力的逐步加强是其基本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统治阶级注意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分裂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失衡,都是实现国家统一和维持国家统一的原因
2、从过程上看,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是在克服了各种分裂割据因素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统一的
3、从影响上看,封建国家统一保持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加强了民族融合和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抵御外来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长期的统一局面也孕育着各种矛盾,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土地兼并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政府财政困难引发了统治危机等
(二)国家分裂的规律
1、从原因上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统治政策的失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民族矛盾加剧;民族融合不稳定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够发达;外国势力的策动等,都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
2、从过程上来看,每次分裂时期都充满了战争,其中有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的内战;在分裂后期都崛起一个强大的王朝;分裂中都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3、从影响上看,长期的分裂割据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影响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国弱民穷等。
但分裂时期历史也在发展,如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扩展等,而且分裂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因此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大加强
对我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的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的加以肯定或否定。
而应作具体的分析,既要分析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对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要给予充分肯定。
中华民族先后相承、绵延不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以及科技文化的繁荣等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注意:要指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封建社会的统一与分裂形成的原因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
国古代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因素;民族融合、内部凝聚力的逐步加强也是国家统一的基本因素;具体看,秦汉以来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代以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些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巩固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而国家分裂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当然也与中央权威下降、中央集权削弱有关;另外民族融合不够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是造成分裂的因素。
因此,充分发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是消除分裂割据的根本措施;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抬头,也是消除分裂割据的重要手段
五、在中国历史上看,国家能够实现统一的条件主要有:(1)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2)人民渴望实现统一;(3)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统治者推行的有利于统一的政策和策略;(5)有利的外部环境;(6)民族融合的加强
六、中国古代史上三个大一统王朝的对比
1、秦朝和隋朝的相同点:都是在经过长期的分裂后完成国家统一;都是由于实行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推翻的;统治时间较短,都是二世而亡;其统治的经验教训被后世所推翻,开创了盛世局面;开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被后世所沿用,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都修筑了闻名世界的巨大工程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在民族交往方面,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2、秦朝、隋朝、元朝的对比
(1)相同点:都是在长期分裂以后完成了国家统一;在制度上都有创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都进行了著名的工程建设;统治时间比较短暂,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2)不同点:与秦朝、隋朝所不同的是,元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秦朝、隋朝灭亡的原因相比,元朝灭亡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以外,民族矛盾的激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朝奉行文化专制政策,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隋朝实行科举制,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六、知识链接—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分裂和统一问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近代史上的军阀割据,从清末以来,出现了国家分裂局面,其具体表现如下:帝国主义分割侵略中国领土;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长期的军阀割据局面。
面对这种局面,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各阶级和各政党都曾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度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在近代后期,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荡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各种军阀割据势力。
1951年10月,西藏地区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地区的完全解放和统一。
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及少数沿海岛屿还尚未实现统一。
其中,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内政问题。
为实现国家统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导,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
当前台湾问题仍未解决,主要是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严重阻碍了和平统一的进程。
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随着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