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纤维素水解是利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纤维素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的一种
过程。
纤维素水解的水解产物包括单糖、二聚糖、三聚糖、水解淀粉、水
解糊精、聚乙二醇、水解糊液等。
单糖是水解后纤维素主要产物,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木糖、樟脑糖等,它们分子量很小,易溶于水,是最理想的制糖原料之一。
二聚糖主要有淀粉、硫酸淀粉等,它们具有提升表面特性、增强粘合性、调节均匀性和改善物料塑化性等优良功能,可用于食品、饮料、医药
和化妆品等行业。
三聚糖主要有凝胶糖和糊精,其分子量比二聚糖大,但也比纤维素小,它们具有很高的粘合性,可以在某些产品中用作凝胶剂。
聚乙二醇是水解纤维素后的另一种重要产物,它有着优良的体外稳定性,抗氧化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个人护理等行业。
最后,水解糊液是纤维素水解过程中重要的一种产物,它可以发挥物
料的凝胶、润滑、抗氧化、制粒和保湿等功能,用于胶体的制备等行业。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及其产物性质学号:姓名:班级:化三 实验小组:第二组 E-mail一、实验教学目标掌握演示实验中纤维素[(C 6H 10O 5)n ]水解的操作步骤;初步学会“纤维素水解及其产物性质”的实验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1.(C 6H 10O 5)n 的水解(C 6H 10O 5)n 12O 6(纤维素) (葡萄糖)的检验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 2O 3)2OH 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 6H 12O 6+2Cu(OH)22OH(CHOH)4COOH + Cu 2O↓+2H 2OC 6H 12O 6+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纤维素(cellulose )是由不等长度的分子链组成的高聚物,平均聚合度n=10000,其结构是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化学组成中含C %、H %、O %。
常温下很稳定,这是因为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的缘故。
在加热和强酸性条件下,纤维素结构中的氧桥断裂,同时水分子加入,纤维素由长链分子变成短链分子,直至氧桥全部断裂,变成葡萄糖。
葡萄糖(C 6H 12O 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多羟基醛单糖。
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葡萄糖分子含有5个羟基,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1个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与新制的Cu(OH)2浑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三、实验用品仪器:烧杯(50mL ,250mL )、温度计、石棉网、三角架、大试管、试管与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移液管试剂:98%浓H 2SO 4、稀HNO 3、NaOH (.)、5%NaOH 、pH 试纸、无水Na 2CO 3(.)、2%AgNO 3、2%CuSO 4、2%氨水、蒸馏水、滤纸或脱脂棉四、实验内容1.纤维素的水解(1)配制70%H 2SO 4(aq )①实验内容取一烧杯,按VH 2SO 4:VH 2O =7:3的比例配制H 2SO 4溶液20mL 于50ml 烧杯中。
实验四 纤维素的水解

实验4 纤维素的水解一、目的与要求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61262n5106O H nC O H n O H C (∆−−−→−+催化剂)OH NH3Ag 2 COONH O H C OH NH 2Ag O H C 2345115236126++↓+−−→−+水浴)(O 3H O Cu COONa O H C NaOH O H C OH 2Cu 22511561262+↓+−−→−++加热)(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O Cu 2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三、实验装置四、主要仪器与药品烧杯(50mL ,250mL)﹑石棉网﹑三角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滤纸、pH 试纸浓42SO H 、无水32CO Na 、NaOH 固体、2%3AgNO 溶液、2%氨水、5%4CuSO 溶液、5%NaOH 溶液、蒸馏水、稀3HNO 溶液五、实验内容1.按浓硫酸与水7∶3的体积比,配制42SO H 溶液20mL 于50mL 的烧杯中。
2.取一片滤纸,取1/4撕碎,等42SO H 溶液稍凉时,向小烧杯中边加滤纸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 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直到溶液显浅棕色为止。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棕色。
反应实质: 61262n 5106O H nC O H n O H C (∆−−−→−+催化剂),纤维素被碳化。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取该溶液1mL 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H 中和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32CO Na 调节溶液的pH 至9。
4.洗干净试管,配制银氨溶液。
将3中溶液取2~3mL 滴加到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里,摇匀,分别水浴加热和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
介绍
纤维素是全球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其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由于它的高含量和广泛分布,纤维素的水解一直是生物提取可用能源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纤维素的水解过程,包括水解的机制、水解产物的利用以及当前纤维素水解技术的发展。
机制
纤维素的水解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多个酶的协同作用。
主要的水解酶包括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
这些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较小的糖分子,如葡萄糖和木糖。
其中,纤维素酶主要作用于纤维素的纤维部分,将其切断为纤维素微观晶体,使其易于水解。
水解产物的利用
纤维素水解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木糖等单糖,以及纤维素微晶胶、纤维素纳米晶等纤维素改性产物。
这些产物在能源生产、食品工业、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能源生产
葡萄糖是纤维素水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它可以通过发酵过程转化为乙醇、生物气体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生物质乙醇已成为替代传统石油燃料的重要产物之一,而纤维素水解是生物质乙醇生产的关键步骤。
食品工业
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和木糖可以用于食品工业中的糖化和发酵过程。
例如,在酿酒过程中,。
纤维素的水解

实验四纤维素的水解一、实验目的1.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2.掌握銀氨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3.熟练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并巩固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4.复习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是一种常见的多糖,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6H10O5)n + nH2O === nC6H12O6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还能和銀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通过这两个反应可以验证纤维素已水解为葡萄糖了。
C 5H11O5CHO + 2Cu(OH)2+ NaOH → C5H11O5COONa + Cu2O↓ + 3H2OC 5H11O5CHO + 2Ag(NH3)2OH → C5H11O5COONH4+ 2Ag↓ + 3NH3+ H2O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滤纸,浓H2SO4,NaOH,5%NaOH溶液,pH试纸,无水Na2CO3,2%AgNO3溶液,5%CuSO4溶液,2%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一)纤维素的水解:1.按浓H2SO4与水7:3的体积比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的烧杯中,放置一会儿,使其稍微冷却。
2.取半张滤纸,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为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黄色为止。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该棕黄色液体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
取1mL混合液,注入一大试管中,加入适量固体NaOH,直到溶液pH在3-5之间,再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9。
(二)纤维素水解产物葡萄糖的检验:4.洗干净试管,配制銀氨溶液。
(如果试管很脏,洗不干净,可先用沸腾的碱液洗去油污,再用沸腾的酸液洗去无机盐,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銀氨溶液的配制是本次实验的难点。
浓硫酸水解纤维素的方程式

浓硫酸水解纤维素的方程式
浓硫酸可以水解纤维素,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水解
纤维素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
(C6H10O5)n + nH2SO4 → nC6H12O6 + n(CH2O)。
这个方程式显示了纤维素(C6H10O5)n)在浓硫酸(H2SO4)的
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6H12O6)和甲醛(CH2O)。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化
学方程式,实际的水解反应可能涉及到更多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浓硫酸水解纤维素的过程是一个酸催化的
裂解过程。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能够在高温下促使纤维素的链断裂,产生葡萄糖等单糖。
这个过程是纤维素生产纤维素衍生产品的重要
步骤,比如纸张和纤维素乙醇等。
总的来说,浓硫酸水解纤维素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简化的方式
表示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和甲醛的反应,但实际的反应过程可能更
加复杂,涉及到多个中间产物和副产物。
这个过程在工业上具有重
要意义,对于生产纤维素衍生产品具有重要的应用。
纤维素水解

CH2OH C HO H H C C C OH H H O
CH2OH C C C C O O H OH
CH2OH C O OH OH H H C C H OH
+H2O
C
CH2OH
CH2OH
CH2OH
烯醇式结构
酮式结构
COOH OH H H C C C CH2OH H OH CH2OH
同碳二元醇
COOH C C C OH H OH
1 纤维素的酸水解
浓酸水解纤维素 的过程如下:
浓酸 纤维素 膨胀和溶 解
浓酸水分较少, 纤维素分解生成 的是寡糖,其中 主要是纤四糖
部分水解 生成低分 子多糖和 少量单糖
加水稀释 加热
进一步水解 生成单糖
单糖进一 步分解
100~200℃ 1~3h
缺点:酸必须回收,而且回用要经济上能过关,回收过程通常是高 成本的,要求防腐蚀的容器,体积也要较大。
2、主水解阶段,将纤维素水解成寡糖和葡萄糖单体的阶段;
3、后水解阶段,它是保证寡糖水解的阶段,而寡糖中主要是纤维四糖
寡糖和葡萄糖之间的比例则决定于所用酸的浓度
1 纤维素的酸水解
1.5 酸水解纤维素性质变化
1、DP降为200左右,成粉末状; 2、吸湿能力改变,先下降后上升; 3、碱溶能力增加, 4、还原性增强; 5、机械强度下降。
1 纤维素的酸水解
小结:酸水解整体成线理解 • 浓酸水解
纤维素 酸复合物 低聚糖 葡萄糖
• 稀酸水解
纤维素 水解纤维素 可溶性多糖 葡萄糖
纤维素多相水解所得残渣为水解
纤维素,所得溶液为低聚糖和单糖 溶液。在高温作用下,降解后的单 糖分解,成为有机酸,使得溶液显 酸性。
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报告

纤维素的水解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纤维素水解的原理,理解运用银镜实验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原理。
2. 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二、实验原理1.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C6H10O5)n+n H2O===n C6H12O62.葡萄糖的检验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C6H12O6+2Cu(O H)2△CH2OH(CHOH)4COOH+Cu2O+2H2OC6H12O6+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三、主要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及材料烧杯(50mL,250mL)﹑石棉网﹑三角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滤纸或脱脂棉。
2. 实验药品浓H2SO4、NaOH、5% NaOH溶液、pH试纸、无水Na2CO3、2% AgNO3溶液、5% CuSO4溶液、2%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1. 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的烧杯中。
2. 取圆形滤纸一片的四分之一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溶液显棕色是因为纤维素部分炭化的结果)水解方程为:(C6H10O5)n+n H2O===n C6H12O63. 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移液管取该溶液1mL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H中和溶液(加固体NaOH时,要一粒一粒加,待前一粒溶解后再加后一粒),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Na2CO3调节溶液的pH至9。
4. 洗干净试管,配制银氨溶液。
在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刚开始看到土色沉淀生成并迅速消失,等到褐色沉淀出现不消失,再滴加一滴氨水溶液沉淀消失,停止滴加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的水解一、实验目的1.了解纤维素水解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2.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3.熟练掌握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以及安全问题。
4.复习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浓硫酸提供的酸性环境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C 6H 10O 5)n +nH 2O nC 6H 12O 6纤维素 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因此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 2O 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下发生银镜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C 6H 12O 6+Cu(OH)2 (C 5H 11O 5COO)2Cu+Cu 2O ↓+H 2O C 6H 12O 6+2Ag(NH 3)2OH C 5H 11O 5COONH 4+3NH 3+2Ag↓+H 2O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50mL 、250mL )、石棉网、三脚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
滤纸、浓H 2SO 4、NaOH 、5% NaOH 溶液、pH 试纸、无水Na 2CO 3、2% AgNO 3溶液、5% CuSO 4溶液、2% 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 2SO 4溶液20mL 于50mL 的烧杯中。
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
2.取圆形滤纸半片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 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 ,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用移液管取该溶液1mL 注入一大试管中。
用固体NaOH 中和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无水Na 2CO 3调节溶液的pH 至9。
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将溶液稀释为约10mL 。
4.洗干净试管(加入少量碱液加热,而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配置银氨溶液。
取3mL2% AgNO 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2% 氨水至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
将3中溶液取3mL 滴加到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里,水浴加热。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壁上有光亮的银镜生成。
将反应后液体倒入废液缸,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HNO 3溶解银镜,回收。
5.取一只洁净试管,加入少量5% CuSO 4溶液,而后滴加5% NaOH 溶液,至溶液pH 为12。
将3中溶液取3mL 滴加到试管中,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加热 加热 浓硫酸可观察到试管中蓝色的沉淀变为绿色,而后又变为砖红色。
五、关键技术1.配制H2SO4溶液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将纤维素碳化;浓度也不可以过低,否则纤维素无法水解。
2.加入碎纸片时,H2SO4溶液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也会发生碳化。
3.做银镜实验时,试管要洁净(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否则,只得到黑色疏松的银沉淀,没有银镜产生或产生的银镜不光亮。
4.溶液混合后,振荡要充分(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二)。
加入最后一种溶液时,振荡要快,否则会出现黑斑或产生银镜不均匀。
5.加入的氨水要适量(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三)。
氨水的浓度不能太大,滴加氨水的速度一定要缓慢,否则氨水容易过量。
氨水过量会降低试剂的灵敏度,且容易生成爆炸性物质(叠氮化银)。
6.Cu(OH)2一定要是新配置的,否则会影响实验现象,得不到砖红色沉淀或得到很少的沉淀。
六、安全性分析1.银氨溶液只能临时配制,不能久置。
如果久置会析出氮化银、亚氨基化银等爆炸性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即使用玻璃棒摩擦也会分解而发生猛烈爆炸。
所以,实验完毕应立即将试管内的废液倾去,用稀硝酸溶解管壁上的银镜,然后用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2.浓硫酸易腐蚀,所以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带手套。
七、注意事项1.脱脂棉和浓硫酸放在小烧杯中搅拌是因为烧杯比试管散热快,能保证纤维素充分溶解,又不会脱水炭化。
2.在溶有纤维素的硫酸粘液中加水时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能促使纤维素水解。
如果温度不够高,要用灯焰稍加热,使它水解较彻底。
温度升高也容易产生炭化现象,所以稀释后的加热温度要控制好,一旦颜色变得稍深、溶液变透明时,就要及时冷却。
3.在稀释后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是为了中和硫酸,同时可以根据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泡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纤维素水解得到的葡萄糖时,硫酸铜溶液要稀,用量要少,否则由于溶液中可能存在未还原的氢氧化铜,加热后会变成黑色的氧化铜而干扰观察。
另外,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浓一些,用量应过量,使氢氧化铜跟过量氢氧化钠作用而变成铜酸钠(Na2[Cu(OH)4])(天蓝色)。
八、现象分析1.实验步骤2当中“溶液显棕色”原因是纤维素水解基本完全,硫酸浓度逐渐变浓使其碳化。
2.步骤4中在试管壁上可看到一层光亮的银镜。
3.步骤5中可看到溶液里蓝色沉淀变成砖红色沉淀即Cu2O九、文献综述1.题目《纤维素水解的实验改进》⑴作者:王钏(四川省宜宾学院实验中心)⑵实验内容:现行高二化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淀粉、纤维素的演示实验7-5(纤维素的水解)中,是用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放入试管,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
小火微热,使成亮棕色溶液。
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煮沸。
按教材上的实验方案操作,前部分水解操作没有问题,后面部分,向亮棕色的溶液中加入CuS04溶液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观察不到蓝色Cu(OH)2沉淀,却看到黑褐色悬浊液(棕色和蓝色混合后成为黑褐色),让学生产生误会。
对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能很好地解决这个不足。
实验步骤如下:①亮棕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6mol/LNaOH中和,使溶液的pH=11~12。
②蒸馏水将中和后的溶液稀释至透明的浅棕色。
③向溶液中滴加几滴2%CuS04溶液,看到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煮沸后蓝色Cu(OH)2沉淀变成红色Cu2O沉淀。
2.题目《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改进》⑴作者:陈红(浙江省天台中学)⑵实验内容:现行高级中学课本(选修)中,第87页[实验3一4]需时近20分钟,且成功率低。
实际上,作为演示实验是不适宜的。
有关实验书及杂志,虽然对此实验已进行了多种改进,但加热时间均不少于5分钟。
作为演示实验仍不够理想。
笔者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把少许脱脂棉或数片滤纸,放入试管底部。
小心地滴加约10滴浓硫酸,迅速用玻璃棒搅拌成无色粘稠液体(若不能全部溶解成液体.可再加适量浓硫酸)再加入5滴蒸馏水,把试管放入沸水、玩中,边加热.边摇动约30秒钟气此时可能呈无色或亮棕色。
取出试管,加入5滴10%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30%NaOH溶液中和,可观察到颜色先变浅,后又突然变深。
继续加少许Na0H。
加热后,即可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
⑶改进的特点:①加热时间缩短至30秒,时间利用率大为提高,更适合于作演示实验。
②硫酸铜起到了酸碱指示剂及制取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原料的双重作用,减少了试剂的种数,操作方便。
③成功率高,且现象明显。
④本方法也可作课本第123页学生实验的改进方法。
⑷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①不搓捻的棉花更容易与浓硫酸一起搅成糊状。
②把开水倒入烧杯即可代替沸水浴。
③若冬天做此实验,加热1分钟更好些。
④亮棕色是因部分纤维素碳化造成,无色或亮棕色都不影响实验结果。
⑤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⑥碱性环境有利于氧化亚铜的生成。
⑸参考文献:[1]茅树国等主编.中学化学实验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69[2]金立藩主编.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8[3]化学教育,1995,(7):313.题目《“纤维素水解”实验最佳条件的确定》⑴作者:张忠云(福建龙岩四中)⑵实验内容:人教版选修课本中的演示实验(3-4)步骤中请注意这样几个地方:少许、70%H2SO43~4mL、无色粘稠液体、水浴加热15min、20mL水、用NaOH溶液中和(应用试纸检验)。
①实验条件欠妥当a、为了保证最终能得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需要有足够的葡萄糖也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棉花或碎滤纸,但上述用量偏多。
3~4mL的70%H2SO4、20mL 的稀释水是否过多。
b、水浴的温度如何?加热15min,时间太长,不符合演示实验的要求。
c、用NaOH溶液中和,没有具体浓度,缺乏指导作用。
d、用试纸来检验混合液是否呈碱性,中和过程要边中和边检验,操作时间长。
②对实验条件的讨论已定条件:a、水浴停止时间,以试管内混合物呈浅黄色粘稠液体为准;b、中和所用NaOH溶液,浓度用30%和10%;c、70%H2SO41mL(加稀释用水3mL)(使棉花或滤纸不炭化);d、纤维素水解的产物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药品用量:10%NaOH溶液2mL、10%CuSO4溶液4~5滴、中和后溶液取1mL。
待定条件:a、水浴温度为80℃、70℃、60℃;b、本实验选用1cm2的滤纸片3片、5片、7片;c、用pH试纸或用酚酞为指示剂。
③对实验过程的探讨水浴温度的选定:70℃水解时间为2min,不会炭化,因此水浴温度定为70℃左右为好。
滤纸用量的选定:从药品用量和演示实验要求明显的实验现象,以及用品用量的角度看,取5片较合适。
反应后混合液的中和处理:用酚酞为指示剂向水浴稀释后的混合液中滴加2滴酚酞,然后再用30%的NaOH溶液中和,边加边振荡,当滴加过程中混合液开始出现红色,稍振荡,红色褪去时,可放慢滴加速度,并改用10%NaOH溶液中和至溶液出现红色为止。
此法由于先加指示剂,用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不需要检验,所以中和的速度较快。
这种实验方法较前一种简捷,且符合实验用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演示时间短的要求。
十、文献评价1.该实验主要改进了测定纤维素性质中与Cu(OH)2的反应,为了让学生能明白这个试验过程,不产生误会,作者将这个小的细节进行了改进,可以在课堂中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试验。
2.作者主要将水解部分的加热问题进行了改进,是本身作为一个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时间大为缩短,并且也同时提高了该实验的成功率,这对于进行实验演示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改进方案。
3.该实验改进方案与第二个实验方案的出发点相同:这是一个演示实验。
所以做这也从实验的时间进行了探讨,并且还将温度这一与水解过程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着重的将中和的步骤进行了一个较大的改进,用酚酞来作指示剂,这样可以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比较准确,还能大大的缩短时间,所以作者的改进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