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cellulosic biomass to fuels and chemicals offers the high yields to products vital to economic success and the potential for very low costs. Enzymatic hydrolysis that converts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 fermentable sugars may be the most complex step in this process due to substrate-related and enzyme-related eff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lthough enzymatic hydrolysis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higher yields, higher selectivity, lower energy costs and mil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than chemical processes, the mechanism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rious glycosyl hydrolase component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Consequently, limited success has been realized in maximizing sugar yields at very low cost. This review highlights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key substrate and enzyme features that influence performa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fundamental strategies to advanc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ellulosic biomass for biological conversion to fuels and chemicals. Topics are summarize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ose (e.g., crystallinity,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accessible surface area) and soluble and insoluble biomass components (e.g., oligomeric xylan and lignin) released in pretreatment,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We further discuss the diversity,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individual enzymes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s in deconstructing complex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discover and characterize novel enzymes and to improve enzyme characteristics by mutagenesi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selected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s in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re also discussed.

基于酶水解技术基础上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生物质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美国能源部一直积极支持规模以上乙醇生产,并建立独立部门用于管理和支持这项工作。虽然通过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生物质产生的生物燃料和化学产品提供了更高的收益率,较高的

选择性,降低能源成本以及相对化学过程更温和的操作条件等,但是这种技术在那个时代依然被判定为高风险行业[1]。然而新兴生物技术为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降低并使其更具有竞争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改进的稀酸预处理方法和二战时期发现的纤维素酶生产菌Trichoderma reesei是20世纪80年代纤维素乙醇历史性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2-4]。Rutgers University通过经典突变技术和菌种选育获得了来源于野生型T. reesei QM9414的著名纤维素生产菌株Trichoderma reesei Rut30[5]。杰能科公司的纤维素酶150 L非常高效是因为β-葡萄糖苷酶的水平大幅提高[6,501]。最近宣布糖苷水解酶成本显着改善多达20至30[7,8]。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中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具有生产生物质水解酶的能力。纤维素相关微生物进化形成了具有完全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个体以及作为某些微生物群落中生物质水解反应链中某一环节的微生物个体。通过这些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被分类为糖苷水解酶(GHs),其中也包括某些具有木素修饰能力的酶。酶和微生物的结合在不同的生物质水解生态系统中是动态变化的,这依赖于初始的生物质资源和环境影响因子。通过已有的生物技术,发现以及改良新的酶资源,并使这些酶具有新的特性就具有了更大的潜力,这些特性包括平衡协同基础上更高的特异活性,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好的抗抑制能力以及改进的多种组合(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蛋白酶)酶活性以获得低成本前提下的高产量的复合糖。

不幸的是,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尚未被商业化的部分原因至少是因为从具有天然生物结构屏障的纤维素材料中释放糖具有极大的困难[9,10]。其结果是水解时需要大量的酶制剂,根据每g经过预处理的纤维素通常需要使用15 FPU剂量纤维素酶实现经济的糖产量换算,相当于制成1L的生物乙醇需要大约30g纤维素酶。图1说明了酶蛋白的生产成本(美元/千克酶)和包括所需要所有酶种类情况下必须用于乙醇的成本关系(美元/加仑的乙醇),这一数据包括不同的酶达到同样乙醇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数据来源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报告的数据)[11]。因此,为了实现预期的生物乙醇成本目标($0.10/加仑或更低),美国能源部计划将酶的成本控制在低于$ 2/kg,并大幅削减产量高所需的酶负荷即提高酶的效率或者两种战略并行实施[12-14]。此外,酶水解机制以及限制水解效率的因素还不清楚,这也使许多的商业应用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5]。提高对生物

质及其水解酶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将对确定影响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和生物预处理,水解以及酶对生物质转化中的作用以及制定适当的策略以实现高糖得率和低酶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酶的水解效率是由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和酶作用机制决定的。虽然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大量的研究,在酶的结构,酶分子性质以及纤维素超微结构等方面掌握了一些细节的知识,但是由于纤维素底物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酶组分的多样性,纤维素底物的水解机制至今仍然未被完全了解。因此,本文着重对目前预处理生物质的特性以及影响糖释放的糖苷水解酶的主要特点进行综述,并建议进一步推进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显微技术等新兴技术对生物质转化的研究。

底物相关因素

这一节的目标是对新近获得的对生物质结构性质和相关酶的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提供通过改善底物结构影响酶水解的研究视角。生物质具有许多妨碍自身被酶解的结构特点。大多数的生物聚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细胞壁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16]。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形成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17]。最近

的研究显示在草本植物中,聚糖-木质素交联通过阿魏酸连接到阿拉伯木聚糖上。阿魏酸修饰的半纤维素为木质素的增加提供了使木质素锚定在植物细胞壁多糖上的结合位点,这样的结构可能使植物细胞壁具有屏障作用[18–20]。木质素这种结合在纤维素纤维上形成的复杂结构降低了酶接触纤维素的可能性[21],但是这种结构至今还没有被清楚地认识。为了完全的降解这种植物细胞壁中的异质性结构需要多种酶的协同作用,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辅助酶以及木质素修饰酶。我们目前的知识结构不足以使我们理解整个纤维素生物质酶水解的过程,目前获得的大多数实验结果都是来自于:纯酶组分作用于纯底物或者复合酶组分作用于热化学预处理的生物质。

纤维素的特点

酶水解纤维素的主要商业用途是水解纤维素和其他聚糖类物质并产生可发酵糖,这些可发酵糖包括葡萄糖和/或寡糖,这些水解产物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生物或化学方法转换成有价值的产品。虽然由于其他物质以及经预处理后的纤维素衍生物的出现(例如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纤维素酶水解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了解纤维素本身的主要结构特点对酶水解速度和效益的影响仍然是必须的。

由于极小的尺寸,以及与其他基质聚合物(主要是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的紧密交联,要准确的描绘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结构是十分困难的。纤维素可以被视为建立在纳米层次上的微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完成天然状态下对纤维素精确的测量和详细的表面结构研究。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植物细胞壁[22-24]的研究显示,微纤丝的直径约为3-5nm,根据推测的含有36个纤维素合成酶的纤维素酶复合体(玫瑰花样),微纤丝含有36根链(CEF)。从AFM成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原纤维仅存在于初生细胞壁的最外层。大原纤维由一束微纤丝组成,在这束微纤丝末端出现分裂并形成更小的微纤丝束直到最终的单根微纤丝。每根在成熟初生细胞壁中观测到的微纤丝包含一根链,在这根链外层还交联结合了一些半纤维素[25,26]。玉米细胞壁的新鲜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察[27]。图2显示了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原理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至少需要3种纤维素合成酶(CESA亚基,A1,A2和B)通过自发的形成6×6CESA酶才能完成[28]。每个酶复合体合成36根CEF。基于纤维素Iβ结构估测的CEF束的尺度为3 × 5.5 nm,并且这一数值与AFM实测值相同。一定数目的CEFs形成束并称为微纤丝。其他胞壁聚合物的沉积,主要是半纤维素,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完成,这种沉积作用导致大原纤维分裂形成含有表面半纤维素的微纤丝[25,26]。

纤维素酶测定使用的底物要是纯纤维素(如Avicel或者Sigmacell),当然这种纯纤维素不可避免的含有少量其他的聚糖,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无论纤维素制备过程中其自身来源和纯化方法如何要求,纯纤维素的结构特点都随着结晶度,聚合度以及表面结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显著影响酶水解。

结晶度

纯净的纤维素是由纳米级别的微纤丝组成的毫米级别大小的颗粒(图2)。

一般认为纤维素颗粒由结晶区,半结晶区(无序)和无定形区组成。历史上,一些报道证实无定形纤维素能够迅速被纤维素酶降解形成cellobiose,而结晶区纤维素水解过程要慢得多。因此一些学者提出纤维素水解速率取决于纤维素的结晶程度[29-32]。虽然某些研究证明随着结晶度的增加水解速率下降[33-35],而同时其他人却发现了相反的效果[36-38]。根据预测,结晶纤维素水解导致更多半结晶区和无定形纤维素去除[38-40]的结果,从而使结晶度增加。但是在某些研究中纤维素水解过程中结晶度没有显着的变化[41,42]。一些报道认为纤维素的结晶度不影响水解的效率[37,43-49]。

另据报道纤维素的结晶度也影响到酶的吸附作用,这一结果将影响水解速率和可发酵糖产率。增加的水解速率和产率(>100倍)被证明是与较高的无定形区比例相关的[35,39,50-55]。许多实验结果显示酶的吸附作用,包括整个糖苷水解酶系统,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M)以及单一的酶组分都随着纤维素结晶度的提高而下降。最近,Joeh和同事发现结晶度极大地影响了Cel7A(CBHI)吸附,导致水解程度的下降[55]。Hall和同事发现初始酶水解率随结晶度下降而上升,而吸附酶浓度保持恒定[42]。此外,不同纤维素酶组分已被证明有不同的吸附电能力和纤维素酶活性[50,51]。纤维素内切酶(EGI)是一种用于进攻并优先吸附在无定形区纤维素的酶,似乎具有相同的吸附能力,并且在两类纤维素的研究中活性大大高于CBHI。类似的模式在丁,徐[56]的研究中也存在。此外,Banka 和Mishra发现在瑞氏木霉中结晶度上升将导致一种非水解蛋白质的结合能力提高,这种蛋白质命名为纤维形成蛋白[57]。这样的结果表明纤维素的结晶度对非水解酶组分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有效的影响纤维素酶水解。

纤维素结晶度不仅仅影响纤维素酶的吸附,同时还影响了纤维素酶组分的吸附效率。文献报道纤维素的结晶度影响了纤维素酶的协同[42,51,58–66]。Hoshino 等发现瑞氏木霉中EGII和CBH1之间协同作用将随着结晶度的上升而增加,最高的协同作用出现在结晶度达到约1.0时。在另外一项研究中,Igarashi和同事发现天然结晶纤维素聚合区影响CBHI的水解能力[67-69]。另外Mizutani[70]和Gama以及Mota [71]展示表面活性剂对纯纤维素糖化过程的增加是通过影响结晶度实现的。

一些研究针对纤维素酶水解过程和结晶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瑞氏木霉酶系中

的主要酶CBHI的酶解过程受到结晶度的影响。通过对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比例关系间接反应的酶解过程的粗略估计发现,细菌纤维素和无定性纤维素分别有23和14个纤维二糖单元形成[72]。在另一项研究中,CBHI from T. reesei酶解过程分别是88 ± 10, 42 ± 10 and 34 ± 2.0二糖单元分别对应于细菌纤维素(CrI ~88),BMCC(CrI ~92)以及内切酶处理过的纤维素(unknown CrI)[73]。目前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证明结晶度对酶水解过程和酶效率的影响。

聚合度

一些研究和文献讨论在不溶性和可溶性纤维素中改变DP后,底物被一套完整的纤维素酶或纯化的酶组分水解的影响[43,44,51,52,74-80]。然而,对纤维素链长度对水解过程的影响了解仍然有限。Sinistyn等研究表明通过G -辐照降低棉绒聚合度的同时保持结晶度不变时对水解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35]。Zhang and Lynd [81]的动力学研究发现降低聚合度导致的水解速率的提高要大大小于增加β糖苷键可及度所产生的水解速率提高的效果。在不溶性纤维素中Nidetzky 等[82]发现随着聚合度的提高纤维寡糖被CBH1水解的初始速率逐渐提高,到纤维六糖之后基本保持不变[82]。类似的报道在CBHII和EGI作用于纤维糊精时也被发现[51]。此外据报道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会随着DP降低而减少[83,84]。然而并没有可靠的结果证明不溶性底物聚合度在纤维素酶催化效率方面的影响,除了较高的DP可能会导致更高CBHI和EGI [65,81,85,86]之间的协同作用之外。此外,纤维素的聚合度可能影响了酶水解进程的反应数,在短链上的全过程的CBHI水解可能是不准确的[61]。目前仅仅获得极少的数据证明聚合度影响了纤维素酶的吸附。Kaplan等证明随着某些开环棉花纤维素DP降低而导致的减少水解会使纤维素酶的吸附显著下降,然而这一过程中结晶度没有受到影响[87]。考虑到CBHI在全酶系中占有的巨大比例(>65%)以及它的偏好性[82,88-91]可以快速得出结论DP的降低快速提高水解速率的原因是产生大量可供CBHI结合的末端,因此提供了一种通过降低DP的方法提高酶水解效率和产率的方法。

纤维素酶可接触的表面

纤维素酶接触纤维素的能力受限于纳米层次的纤维素微纤丝结构(图2)。

纤维素链之间的交联以及微纤丝被大量的基质多糖和木质素包被的结构赋予天然细胞壁额外的结构抗性,然而同时也使纤维素酶的降解变得更加复杂[92]。虽然在纤维素纯化和制备中结构经过大量修饰,但是细胞壁微纤丝的直径仍然保持在3-5纳米的水平上,与初始状态相同,但是这些微纤丝的长度被降低到几百纳米(图2)。纤维素酶的可及度受到两个因素控制和影响,首先是纤维素酶可以接触到的微晶纤维素的表面,也就是CBHI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只能够接触到具有亲水特性的纤维素面[93-95]。。第二个限制因素是植物细胞壁的解剖结构,这种结构也可以影响纤维素酶的可及度,尤其是植物细胞壁中出现的允许纤维素酶进入植物细胞组织并接触到微纤丝的那些孔洞。预处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可以扩大这些孔的尺度并促进纤维素酶进入生物质。

基于纤维素酶水解反应是一种表面反应的前提,纤维素酶可攻击的纤维素表面应该是对纤维素酶解最有影响的生物质结构特性,这一特性会影响纤维素酶对纤维素表面的吸附以及随后的纤维素酶的水解过程[16,96-101]。许多论文讨论了在这种背景下可用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51,44]。可及度也可以与其他底物结构因素相联系,如纤维素的结晶度和聚合度等。然而一些研究证明孔洞体积[44,101-105]和纤维素颗粒大小[37,103,106-108]也会影响纤维素水解。尽管如此,由于一些细菌纤维素酶如多酶复合体纤维小体具有100倍于真菌纤维素酶的尺寸,但却表现出高于真菌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这样看来微孔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50,109]。此外根据观察,纤维素酶组分并没有渗透到微孔中[110],微孔体积与降解能力并没有任何关系[111]。颗粒大小对纤维素酶吸附[112-114]和水解[47,115]的影响极小,但是随着纤维素片段化的加速伴随的小颗粒纤维素的形成的影响则不能排除。相反,它表明较大的颗粒可以抑制有效的水解[116]。另一方面,各种DP和结晶度对酶解效率影响的研究表明预处理底物的酶解效率不能轻易地根据DP或结晶度差异来预测[37,117],这可能是由于真实纤维素的底物的结构复杂性导致的。然而,纤维素酶可及度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视角,并帮助人们确定预处理的方法,并通过研究确定并改善预处理方法。

纤维素反应以及酶功能的转换

全酶法水解实验中酶的水解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单位数量的酶在水解过程中

可水解生成的可发酵多糖的产量也大幅降低,而且长时间的低效水解不能简单地通过产物抑制作用来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118119]。除了酶相关的因素,如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120-123],产物抑制[120,124-128],酶失活[125,129-135],酶降速/停止[136]外,底物相关因子包括底物转变成不易被水解的形式[137]以及底物结构的异质性[137,138]也与这种现象有关。之前对于反应速率降低的解释是底物中更易于被水解的部分具有被优先利用的可能[137],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报道得出的结论是底物的反应性并不主要由长时间驻留需要纤维素良好的转化导致[136]。

目前通过利用“中断”和“重新启动”实验以确定控制纤维素水解的影响因素[136-141]。重启实验利用蛋白酶移除纤维素酶,之后添加蛋白酶抑制因子用于在纤维素在初始条件下重新开始水解之前解除蛋白酶活性,通过这种技术可用于了解纤维素水解动力学过程中反应能力丧失的原因[142]。吸附于Avicel之上的酶的水解速率在进行这种重启实验后保持不变,但是连续的水解速率下降。因此纤维素连续水解过程中水解速率的降低不能归结于底物反应特性的变化,同时其他酶相关影响,如酶降速是被阻拦或者人为干扰可用于解释这一现象[142,143]。

利用这种酶重启方法,CrI纤维素的纤维素转换在5小时内缓慢增加到80%[144]。中断实验的AFM成像显示随着酶解的进行,Avicel的表面变得光滑和平坦(图3)。新的“重启”方法使获得酶水解过程中酶和纤维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信息变得更容易。

不溶物分布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聚合物,任何影响这些组分结构的修饰或去除过程都可能会影响酶的水解效率。然而,实验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Grohmann等人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去除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的葡萄糖产量之间存在直接关系[111,145-150],但其他研究并不支持去除半纤维素能够改变纤维素水解速率的结论[151-154]。同样,关于木质素去除能否提高纤维素水解速率的讨论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相[102,155-157]。所有植物细胞壁结构及成分在预处理过程中都会被不同程度的改变,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条件,通过微纤丝改变,移除半纤维素,修饰或者移除木质素,或者其他影响底物结构的因素来推断这些因素能够影响酶解效率都是不准确的。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的去除能够显著的提高纤维素的水解速率,这一结果暗示半纤维素是阻碍纤维素酶水解的关键屏障[157]。同时预处理过程中的木质素改变会严重影响半纤维素的作用[102,155,158,159]。从更实用的角度出发,虽然液氨气爆过程中可能会使半纤维素发生一定的程度的修饰,但是像液氨气爆(AFEX)等预处理过程仍然可以在不去除具有影响作用含量的半纤维素的前提下产生大量易降解的纤维素[160-162]。之前的研究极少考虑底物乙酰化程度。在多种类型的生物质中半纤维素都被大范围的进行乙酰化修饰,根据报道去乙酰化将能够使纤维素的水解效率提高3倍以上,不同的报道中对去乙酰化程度影响酶水解速率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差异[163,164]。一项研究表明当去乙酰化程度达到75%时,这种影响似乎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完全移除切除半纤维素将能够持续提高纤维素的水解效率[156,165]。 Grohmann和同事发现移除白杨木和麦秸中的乙酰酯使其的降解效率提高了5至7倍。Kong等观察了在保留木质

素和聚糖的前提下,白杨木中乙酰去除程度对纤维素消化能力的影响[165]。Zhang和Holtzapple应用上述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但结果表明,去除乙酰键对提高降解效率的影响要小于结晶度和/或木质素去除[166]。此外,Weimer等人的研究认为木聚糖和纤维素的紧密联系并不抑制聚糖的生物降解性[167]。移除半纤维素的同时也移除乙酰基将会改变脱离的木质素的形式,这将使确定何种因素影响了水解能力的提高变得困难。不幸的是,半纤维素的去除或者多糖网络的破坏目前仍被看做是可以增强降解效率的生物质预处理手段,并进一步的进行着讨论。

这些研究使我们相信,即使将纤维素变得完全可及,这些纤维素酶也无法有效的水解纤维素,除非包括半纤维素和乙酰化作用的复杂的生物质组分组成的网络被破坏[168-170]。Jeoh和他的同事通过对荧光标记的CBHI分子对纤维素接触能力的观测发现在去除木聚糖后,这种水解能力有了一定提高[55,171]。Pan等认为纸浆中的乙酰基团可能会通过阻碍键的形成影响纤维素酶接触纤维素,这可能是由于纤维素直径的增加以及变化的疏水性所致[168]。然而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通过去除半纤维素和去乙酰化能够影响纤维素酶的吸附。另外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木寡糖是纤维素酶的强抑制剂,在水解过程中的大量释放将降低水解效率,在预处理中移除它们是十分必要的[172,173]。脱乙酰化可能会间接地影响纤维素酶水解生物质的效率,因为移除乙酰基以及其他取代基团之后可能会提高木聚糖被木聚糖酶水解的效率[156,174-178],并导致纤维素的降解效率的提高[179-182]。因此虽然木聚糖移除的作用在增加纤维素降解的过程中是模糊的,但是在经济效益和技术原因指导下预处理中木聚糖的移除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回收率提高的木糖生产,降低木寡糖的抑制作用以及在生物质生产中减少半纤维素降解和相关酶应用的过程[183,185]。。

木质素

木质素与纤维素结合在一起,是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结构,但同时也降低了纤维素酶结合纤维素的能力[21]。虽然在木质素去除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多种报道都证实木质素的移除会显著提高纤维素的水解[44,102,157,186]。木质素种紫丁香基以及愈创木基的比例也明显影响了水解效率[187]但是木质素影响纤

维素水解的重要性仍难以确定。最显著的闲置之一是木质素阻碍纤维素的膨胀以及阻碍纤维素的可及[116,188,189]。人们一直认为在预处理中半纤维素的去除过程伴随着木质素的解聚以及重聚过程,毫无疑问在不同的形态下可能改变木质素对纤维素消化的影响[117,190-192]。去除木质素不经增加了纤维素的可及度,而且增加了更多的纤维素酶作用[157]。木质素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通过价键沉积并连接到蛋白质上[16],也有报道指出木质素可以吸附液体中的蛋白质[193]。由此看来木质素可能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抵抗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攻击。木质素不仅影响着纤维素酶的吸附,同时也作为一个纤维素酶的障碍,限制水解的作用[194]。因此,木质素去除可能同时打开更多的空间用于酶和减少酶非特异性吸附在木质素上[157]。低水平的木质素已被证明能够提高纤维素水解,这是由于物理分离导致微纤丝接触酶的能力的增强以及提高的酶活性[16,55,157]。基因改造的生物生物质中的木质素修饰将导致糖基化水平的下降,以及可发酵糖产量的降低[18]。

我们最近的研究显示纤维素的酶水解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移除相关。比如,经过多次CAFI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显示出相同的酶解能力,虽然不同预处理技术会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程度发生变化[21,195]。木质素在固体底物表面的重新定位和修饰将导致最终木质素的去除程度降低[16]。虽然某些研究显示木质素的去除和纤维素水解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另外的一些研究却证明移除木质素对纤维素的降解并没有影响[196]。比如AFEX预处理固体底物时,底物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非常有限,要取得与稀酸预处理的相同结果所需要的酶的数量很少,稀酸处理的底物中几乎没有半纤维素残留,同时木质素几乎没有去除[160]。总之木质素的去除要比半纤维素的溶解更加重要,而后者可能更多地为表征去除的木质素的含量设定了一个参照,并用于提高纤维素的降解[194].

这些实验结果是我们相信木质素的修饰可以明显的提高纤维素的降解,并且木质素的移除提供了更多的益处[157]。移除木质素会增加纤维素的可及度,并降低无关酶的结合,因此能够提高酶水解的结果[16]。有趣的是,最近的木质素模块技术为打破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可以完全释放易降解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用于酶水解,而不是通过去除木质素及其衍生物

实现相同的目标[16,197]。

虽然这些研究认为木质素在纤维素水解过程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至今人们对木质素在异质化生物质的酶水解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然而,纤维素糖化过程开始水解之前移除木质素在技术和经济角度可能是有益的,因为木质素将导致许多的酶的无效结合,并抑制发酵过程[50],还可能在更大规模的固体装料时产生更多的问题[198,199]。目前并不了解木质素的移除或者打乱它与糖的紧密结合是必须的。Grabber和他的同事证明抑制真菌水解的过程并不是木质素导致的[200]。然而,木质素浓度和它与木聚糖通过阿魏酸的链接将显著的影响细胞壁的水解[201,202]。木质素浓度在烟草茎细胞壁降解过程中的负影响在另一篇报道中由Sewalt等完成[203]。

Ooshima和他的同事观察发现高温下稀酸处理将导致木质素的收缩和聚集,并使纤维素酶能够吸附在纤维素上[134]。其他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种木质素的溶解和重新定位[204,205]。最近的研究中,Selig等解释了木质素液滴在高温稀酸或者水处理时可能仅仅移动到表面并阻碍纤维素酶的吸附[206]。Yuldashev等发现棉花茎(cellulose: 44% and lignin: 26.4%)表面的纤维素酶数量要少于粉碎的棉花茎(cellulose: 92% and lignin: 0.6%),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然而,木质素并不能够使游离的或者结合的酶失活[207]。在另一项研究中,Ishiharaand和同事发现在蒸汽处理的shirakamba wood中木质素降低了酶的吸附但是并没有影响糖的转化[208]。通过氢氧化钠有限的去除麦秆的木质素会增加纤维素酶的吸附[209]。相反的,Mooney研究了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纸浆中木质素含量对纤维素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证明木质素的比例并不影响纤维素酶的吸附[210]。然而,Selig和同事发现木质素液滴沉积在纤维素上之后会与水相互作用并形成一层界面,阻碍纤维素酶的运动[205]。同时,木质素与纤维素的连接会阻碍纤维素酶的运动。虽然木质素可能降低纤维素水解中具有活性酶的数量,但是木质素对酶吸附的有效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说明。

衍生的可溶性物质分布的影响

人们的关注焦点是从固体生物质中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成分形成了明显的物理屏障阻碍纤维素与酶的结合,但是目前仅有极少的工作在理解可溶性

底物(如糖,寡糖,糖降解产物以及木质素衍生物)在预处理过程中如何释放以及它们的酶水解对纤维素的酶水解有何影响。此外,在大多数研究中,预处理的固体纤维素生物质被分离并被水洗来获得预处理对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评价。另一方面,酶水解预处理的全部底物,包括预处理剩余的固体和液体(至少是部分固体)将会极大的降低成本。即使增加水洗的步骤,可溶性物质从预处理固体中释放的浓度在水解时随着固体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根据报道,通过酶水解形成的纤维素转化量会在不进行水洗时有所下降[211],预处理水解物被添加回预处理固体[212]或者全部预处理物(i.e., 预处理固体和水解物)有利于酶水解[213–217]。这些结果显示预处理水解产物对纤维素酶水解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预处理水解产物中的部分成分,通常含有木质素,来自半纤维素的低聚糖,糖,以及木质素降解产物对纤维素酶以及微生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175,218–221]。Kim等发现氨水循环处理的玉米秸秆包含有木寡糖,可溶性木质素,糖和木质素降解物,并且严重阻碍了纤维素酶和微生物的活性[222]。然而,至今为止仍然不知道其中的什么成分影响了酶的水解,或者它们是如何作用的。最近Kumar和Wyman的工作揭示木寡糖严重的抑制了纤维素酶的作用[176],紧接着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木寡糖的抑制作用大大高于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同时木寡糖的链长越长其抑制作用越明显[175]。这项研究也说明可溶性的木寡糖对纤维素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那个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加[175]。同时研究认为来自于木聚糖的可溶性产物,包括木寡糖和木糖强烈抑制了葡聚糖的水解,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高于木聚糖和果胶质[223]。木寡糖强烈的抑制纤维素酶在Avicel中的吸附(Shi et al., Unpublished Data)。其他来自于半纤维素的糖,比如甘露糖和半乳糖可以抑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224]。另外的研究认为预处理水解产物中的糖是酶水解的主要抑制剂,而其他可溶成分,包括乙酸,酚类化合物以及呋喃对纤维素酶水解有轻微的抑制作用[225]。

可溶性木质素衍生物不仅能够影响微生物,而且对包括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酶组分也有强烈的影响[226–238]。Mendels and Reese发现通过取代酚具有一定的抑制纤维素酶的作用[233]。Panagiotou和Olsson试验了多种化合物(包括呋喃,酚和低分子量的酸),认为蚁酸可以使纤维素酶完全失活[239],是最强烈的抑制剂。由于试验中采用的木质素处理物是部分可溶的,因此观察到的对纤维

素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纤维素酶吸附在部分的木质素组分以及溶解的少量木质素上导致[226]。可溶性的酚类物质,包括香兰素,紫丁香醛,反式苯乙烯酸以及羟基苯甲酸,都是纤维素水解的抑制剂[223]。在这项研究中,香草醛对Spezyme CP和Novozyme 188混合物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羟基苯甲酸对单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溶性木质素产物(香草醛,紫丁香醛以及4-羟基苯甲醛)以及羧酸具有较少的纤维素酶抑制作用[221]。

酶相关的因子

酶水解纤维素的典型特征是不溶性底物被可溶性催化剂水解,这一过程不仅仅受不溶性底物结构特征的影响,而且酶的相关因素,包括酶资源,产物抑制,热稳定性,协同过程中的活性平衡,比活力,非特异性结合,酶的可持续性以及酶通用性等等。虽然在酶的结构,酶的分子性质,纤维以及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等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是由于纤维素底物结构和酶系统的复杂性,纤维素水解的机制至今仍没有彻底阐明。至今为止关于酶的相关因素已经有很多文献报道并综述[240–243],因此我们将关注于酶资源,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以及酶的有效协同等提高酶效率的领域。

来自不同微生物的糖苷水解酶特征

为了有效的提高纤维素生物质的酶水解效率和降低成本,利用多种技术开展了寻找强效酶以及更好理解酶与底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完全水解生物质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酶类,比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脱枝酶,酚醛酸酯酶以及木质素酶[244]。然而目前位置还不清楚糖苷水解酶以及他们相关连的酶、蛋白质功能在降解木质生物质时的作用。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能够生产多种多样的糖苷水解酶用于生物质转化和降解。在自然界中,生物质通过不同微生物的多种酶组分共同作用完成降解,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特殊群落,如白蚁消化道,牛瘤胃以及极端环境中。这些厌氧或者好氧菌群落可能只有细菌,真菌或者二者都存在[245]。可用于生产糖苷酶的微生物及其特性列于表1。

这些微生物由不同的环境位分离得到,根据他们的生长环境加以分类。糖苷水解酶有多种不同的性质,比如通常环境下的热,酸,碱的耐受度等。根据他们

的蛋白质结构,糖苷水解酶可以进一部分为4类:多酶复合体系统(纤维小体),非复合纤维素酶系统,以及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系统。20世纪80年代Bayer, Lamed 和他们的同事[246,247]在湿热厌氧菌热纤梭菌分离得到纤维小体,之后的工作认识到纤维小体的蛋白质结构,特性,基因,多样性以及与植物细胞壁的相互作用。直到今天,纤维小体仅仅在厌氧微生物中存在。有很多综述详细介绍了纤维小体[248,253]。纤维小体具有多个特征:高效的纳米机器用于降解细胞多糖,多酶复合体中高效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整合,并通过脚手架蛋白和铆钉蛋白结合在细胞壁上[252]。

相比之下,非复合糖苷酶系统在所有的微生物中都能发现,即使那些含有纤维小体的系统中。在这篇综述中,非复合酶系统的性质及它们与纤维素的相互作用将进行详细的讨论。非复合糖苷酶系统在多种丝状真菌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Trichoderma和Aspergillus是被广泛研究并用于工业生产的微生物。瑞氏木霉能够分泌只少2种外切酶(CBHI and CBHII),5-6种内切酶(EGI, EGII, EGIII, EGIV, EGV, and EGVI)以及β-葡萄糖苷酶(BGL I and II),2种木聚糖酶以及多种半纤维素酶[254]。纤维素酶在不溶性底物,尤其是结晶纤维素上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不同组分的比例,某些协同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比例下才是有效的[60,66]。虽然瑞氏木霉CBHI:EGI的比例在工业纤维素酶生产中为4-5:1,但是最近的研究说明最优的酶比例受到预处理条件,底物来源等等因素的影响[255,256]。虽然很多的研究成果证明CBHI和EGI共享纤维束上的相同结合位点,但是CBHI具有更高的结合和亲和能力,CBHII具有不同于CBH1的结合位点[56,257]。然而,这些组分的摩尔比例在协同作用时的结合比例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Nidetzky等证明在

酶的作用过程中,与位点的结合采用的是竞争的方式[258]。另一方面,Jeoh和同事认为Thermomonospora fusca的Cel5A增加了其他酶的结合能力[259,260]。

对于酶结合能力的强弱关系仍然没有清晰的认识。典型的纤维素含有糖结合结构域(CBMs) [261],用于酶分子有效的结合在底物上,同时个别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并打乱底物结构。来自于不同酶和不同起源的CBMs根据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类。T. reesei的CBH1, CBHII和EGI具有的CBMs含有芳香类氨基酸,可以结合在结晶纤维素上。结构研究显示3个芳香族氨基酸的排布与纤维二糖相吻合。因此认为通过形成范德华力,CBMs上的芳香族氨基酸与暴露在外的葡萄糖吡喃环相互作用并导致酶的与底物的结合[262]。研究报道CBHI-CBM可以与大约10个纤维二糖单位相互作用,它的催化核心大概能够持续36-54个纤维二糖单位[263]。纤维素酶的持续性涉及到纤维素酶的CBM和催化结构域[264,265]。理解单一的纤维素酶组分以及它们的协同机制对于研究纤维素的水解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酶协同在水解过程中的作用

酶的协同现象在纤维素酶的水解过程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不同的形式,包括内切酶与外切酶的协同,外切酶协同,内切酶协同[266],内外切酶与β-葡萄糖苷酶的协同[267,268],催化结构域与CBM协同[269]或者2个催化结构域协同[270],纤维素-酶-微生物的协同[271]以及空间纤维素酶复合体的协同(如热纤梭菌的纤维小体) [241]。这些协同作用的出现决定于纤维素酶的来源或者底物的特征。比如,Cellulomonas fimi的CenA的催化结构域与CBM协同在棉纤维上被发现,但是在细菌微晶纤维素(BMCC)中没有发现[269]。内切酶协同只在真菌纤维素酶Gloeophyllum sepiarium和Gloeophyllum trabeum中有报道[266]。细胞-纤维素酶-纤维素的协同在与细胞紧密相关的水解过程中有报道,如C. thermocellum。

对非复合纤维素酶系的研究显示它们发挥功能时以协同或者合作的方式进行。不同的纤维素酶的协同依赖于不同的因素,包括底物的性质,酶的组成以及浓度,纤维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组分的空间结构以及酶与底物的比例关系。瑞氏木霉中不同的纤维素酶在降解微晶纤维素时具有协同作用,但是随着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272]。内切酶协同以及内切酶外切酶协同受到底物结构如聚合度

的影响[272]。对BMCC和酸溶胀纤维素的研究发现内切酶和外切酶的协同(e.g., purified CenA, CenC and CbhA, and CbhB from C. fimi)随着底物的结构发生变化[273]。

复合纤维素酶系包含多种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降解纤维素时这些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如在热纤梭菌中,纤维小体的亚基包含12种内切酶,2种外切酶,2种外切葡聚糖酶,6种木聚糖酶,1种几丁质酶,1种苔聚糖酶以及1种甘露糖酶[265]。除了纤维小体,非纤维小体纤维素酶在厌氧微生物中也是存在的。然而,对这些非小体酶的关注由于纤维小体微生物产生的小体的影响被忽视了。这些游离的酶能够与纤维素小体协同进行纤维素的降解[240]。

纤维素研究中的一个挑战是阐明单一组分之间协同的机制及相互作用关系[274]。为了确定纤维素酶组分协同的程度,有必要对不同的酶进行纯化分离,但是有外切酶和内切酶组成的酶极为复杂,是很难被分离成单一组分的。这种复杂程度在T. reesei [275]中的纤维素酶的研究中被提到。另一方面,某些纤维素酶组分,比如内切酶是比较难春纯化的。纤维素降解模型的更多细节将依赖于确定底物特异性与单一酶组分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这一领域在引入了低分子量发色基团4-甲基伞形酮-β-葡糖苷以及异源表达技术,如酿酒酵母之后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些技术解决了酶纯化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276–278]。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异源表达系统中产生的蛋白质糖基化问题。更进一步,由于纤维素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受到底物天然结构的影响,如化合物组成,聚合度,结晶度以及可溶性等等,因此对不同研究结果的比较就显得极为困难。因此,建立了一系列的纤维素底物模型,并广泛的将这种底物模型用于研究中,这样将有效的提高实验结果比对的便利性并帮助人们理解纤维素水解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另外,这样的实验结果需要提供实验证据来辅助计算机模拟酶与蛋白质以及与底物之间的协同过程,已经有很多的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成果很好的解决了一些问题[279–284]。

除了纤维素酶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外,降解木质纤维素时不同糖苷酶之间的协同(如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也需要被评估[192,250,268,285–288]。生物质水解的天然协同作用非常普遍,比如昆虫的肠道纤维素酶系统[289–291],瘤胃微生物酶系统[292]以及多种堆肥系统。这些协同系统可以仅有细菌或者真菌组成,或者二者均含有,另外还包括哪些寄生型的系统。宏基因组学以及对白蚁肠道菌

群分析后发现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涉及纤维素和木聚糖水解的酶[293]。Brulc等通过以基因为中心的宏组学对牛瘤胃生物群和白蚁肠道菌群对比分析[294]。这项研究发现不同的糖苷水解酶的组成都是由饮食结构所决定。这些研究说明热纤梭菌的纤维小体极少出现在协同群落中。相对应的,梭菌属是纤维素富集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主要成员,如堆肥[295]。真菌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趣的是编码48家族非小体糖苷酶的celY在小体产生菌中被发现,首先是在Clostridium stercorarium,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和Clostridium clariflavum [296,297]中发现,以及热纤梭菌[298]。Clostridium stercoraium产生的纤维小体含有大量的半纤维素酶,但是只有2种非小体酶,即GH9 内切酶CelZ和GH48外切葡聚糖酶celY,这些酶的协同使其能够降解生物质中的微晶纤维素。这也说明单纯依靠纤维小体不能够有效的降解生物质,其他的糖苷水解酶需要参与生物质的完全降解过程。这种假说被不同的堆肥纤维群落宏基因组学研究加以证实[295,299,300],其中一系列非小体纤维素酶产生菌和小体产生菌同时出现。因此,这项对微生物群落协同的研究会对生物质转化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的获得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糖苷水解酶,蛋白质与酶的协同以及反应物的协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酶协同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酶的反应特性。

实验技术的应用

展望

作为生物质的研究对象,纤维素酶的吸附以及效能不能通过简单的几个底物特征来决定。于是,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移除,去乙酰基化,去晶作用,表面可及度以及不同纤维素酶组分的天然性质都会影响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它们结合之后的效率。然而,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比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我们需要了解底物物理及化学结构特点并分析它们对糖苷酶接触底物以及降低生物质降解效率并形成可发酵糖的综合影响。理解控制和影响底物与糖苷酶的因素,并认真分析阻碍酶解过程的物质来自于水解过程中释放出的成分还是降解形成糖时产生的物质,又或者是上游过程产生的物质,这对于确定确定预处理方法,

蔗糖水解反应 实验报告

一、实验预习(30分) 1.实验装置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2.实验仿真预习(10分)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3.预习报告(10分) 指导教师______(签字)成绩 (1)实验目的 1.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2.了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幷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技术。 (2)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其反应方程式为 C12H22O11 + H2O === C6H12O6 + C6H12O6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反应常常以H+为催化剂,故在酸性介质中进行。由于在较稀的蔗糖溶液中,水是大量的,反应达到终点时,虽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可认为其没有改变。因此,在一定的酸度下,反应速度只与蔗糖的浓度有关,所有本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该反应的速度方程为: -dt/dc=KC 积分后: ln(C0/C)=Kt 或㏑C=-k t+㏑C。式中,C。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C为时间t时

的蔗糖浓度,K为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测定反应物的浓度,并以㏑Ct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然而反应是不断进行的,要快速分析出某一时刻反应物的浓度比较困难。但根据反应物蔗糖及生成物都具有旋光性,且他们的旋光性不同,可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改变来量度反应的进程。 旋光度与浓度呈正比,且溶液的旋光度为各组分的旋光度之和(加和性)。若以α0,αt,α∞分别为时间0,t,∞时溶液的旋光度,则可导出:C0∝(α0-α∞),Ct∝(αt-α∞) 所以可以得出: ㏑(α0-α∞)/(αt-α∞)=k t 即:㏑(αt-α∞)=-k t﹢㏑(α0-α∞) 上式中㏑(αt-α∞)对t作图,从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K。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则用下式求取: 2/1t=㏑2/k=0.693/k (3)简述实验所需测定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1、温度设定与准备 (1)将旋光仪电源开启预热10min。 (2)将超级恒温槽的温度调节到25℃。 2、溶液配制与恒温 称取10g蔗糖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移至50mL容量瓶定容至刻度,

药用高分子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天然高分子材料》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热致凝胶性糊化老化 二、填空题 1.淀粉是天然存在的糖类,它是由两种多糖分子组成,一为,另一 为。 2.淀粉是天然存在的糖类,它是由两种多糖分子组成,它们的结构单元是。 3.淀粉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现象称为。 4.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的沉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淀粉水解是大分子逐步降解为小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总称 为 . 6.甲基纤维素纳是以为原料,与氯甲烷进行醚化而得,反应产物经分离、 洗涤和烘千、粉碎,最后得粉状成品。 7.药用明胶按制法分为和。 8.和是水溶液非离子型衍生物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 聚合物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三、选择题 1.下列剂型中,不能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辅料的是( ) A 、片剂 B 、乳剂 C 、注射剂 D 、混悬剂 2.关于阿拉伯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阿拉伯胶的分子量比较大。 B、阿拉伯胶不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C、阿拉伯胶不溶于乙醇,能溶解于甘油或丙二醇。 D、常用作乳化剂、增稠剂。 3.下列不属于明胶应用范围的是() A、硬胶囊、软胶囊以及微囊的囊材。 B、片剂的崩解剂。 C、片剂包衣的隔离层材料。 D、栓剂的基质。 4.关于淀粉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淀粉为白色结晶粉末,显微镜下观察其颗粒呈球状或多角形 B、糊化后的淀粉又称预胶化淀粉。 C、淀粉常用于片剂的稀释剂、崩解剂。 D、淀粉有较强的吸湿性。 5.羧甲基淀粉钠现广泛用于片剂和胶囊剂的_______辅料 ( ) A 、崩解剂 B 、粘合剂 C 、助悬剂 D 、滑润剂 6.下列高分子中,可用于包肠溶衣材料的是() A 、CMS-Na B 、M C C 、CAP D、HEC 7.在医疗上作为血将代用品的是() A 、海藻酸钠 B 、卵磷脂 C 、白蛋白 D、琼脂 四、判断题 1.在各种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0%-25%,支链淀粉约占75% -85%。() 2.在药剂学中应用的糊精有白糊精和黄糊精()

蔗糖水解反应实验报告

蔗糖水解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蔗糖水解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2、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3、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其反应为: C12H22O11 + H2O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它属于二级反应,在纯水中此反应的速率极慢,通常需要在H+离子催化作用下进行。由于反应时水大量存在,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与反应,仍可近似地认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而且H+是催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转化反应可看作为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由下式表示: — 式中c为时间t时的反应物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 积分可得: Inc=-kt + Inc0 c0为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 t1/2= 从上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不同时间测定反应物的相应浓度,是可以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的。然而反应是在不断进行的,要快速分析出反应物的浓度是困难的。但是,蔗糖及其转化产物,都具有旋光性,而且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进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度量反应进程。 测量物质旋光度所用的仪器称为旋光仪。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及温度等均有关系。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α与反应物浓度c呈线性关系,即 α=Kc 式中比例常数K与物质旋光能力,溶剂性质,样品管长度,温度等有关。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来度量,比旋光度用下式表示: 式中“20”表示实验时温度为20℃,D是指用纳灯光源D线的波长(即589毫微米),α为测得的旋光度,l为样品管长度(dm),c A为浓度(g/100mL)。 作为反应物的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66.6°;生成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52.5°,但果糖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91.9°。由于生成物中果糖的左旋性比葡萄糖右旋性大,所以生成物呈左旋性质。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右旋角不断减小,反应至某一瞬间,体系的旋光度可恰好等于零,而后就变成左旋,直至蔗糖完全转化,这时左旋角达到最大值α∞。 设最初系统的旋光度为 α0=K反c A,0(t=0,蔗糖尚未水 解)(1) 最终系统的旋光度为 α∞=K生c A,0(t=∞,蔗糖已完全水 解)(2) 当时间为t时,蔗糖浓度为c A,此时旋光度为αt αt= K反c A+ K生(c A,0-c A) (3) 联立(1)、(2)、(3)式可得: c A,0==K′(α0-α∞) (4) c A== K′(αt-α∞) (5) 将(4)、(5)两式代入速率方程即得: ln(αt-α∞)=-kt+ln(α0-α∞)我们以In(αt-α∞)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进一步也可求算出t1/2。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旋光仪、秒表、恒温水浴一套、移液管(50ml)、磨口锥形瓶(100ml)、烧杯(100ml)、台秤、洗耳球。 2、药品:蔗糖(AR)、盐酸(3mol/L,AR)。 四、旋光仪原理 光路:起偏镜——石英条——样品管——检偏镜——刻度盘——望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和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和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纤维素酶在植物提取和饲料中的功能是其他产品所无法替代的。然而纤维素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对其进行研究,纤维素酶的水解过程才逐渐被人们掌握。下面详细介绍纤维素酶的研究过程和其水解机制。 1 纤维素酶的研究过程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纤维素是由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来进行降解的。早在l850年,Mifscherlich己经观察到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现象。但纤维素酶的研究则是从1906年Seilliere在蜗牛消化液中发现了分解天然纤维素的酶,以后才逐渐开始的。1912年 Pringsheim 从耐热性纤维素细菌中分离出纤维素酶。1933年Grassman分辨出了一种真菌纤维素酶的两个组分。1954年,美国陆军 Natick实验室开始研究军用纤维素材料微生物降解的防护问题,后来发现纤维素经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经济、丰富的生产原料,并且有望解决自然界不断产生的固体废物问题,于是纤维素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 关于纤维素酶水解的机制至今仍无完全统一的认识,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主要为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纤维素的酶水解过程是由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系统作用的结果,水解过程为:先是Cx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非结晶区内部的β-1, 4糖苷键,形成短链的β-寡聚糖;C1酶作用于β-寡聚糖分子的非还原末端,以二糖为单位进行切割产生纤维二糖;接着,部分降解的纤维素进一步由C1酶和 Cx酶协同作用,分解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等低聚糖;最后由β-葡萄糖苷酶作用分解为葡萄糖。纤维二糖对CBH和EG有强烈抑制作用,β-葡萄糖苷酶 BG将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水解为葡萄糖,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抑制。

教学实验报告——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 (20 级化学一班第实验小组)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演示实验中纤维素水解的操作步骤; 2. 初步学会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催化剂 (C6H10O5)n+n H2O n C6H12O6 2. 葡萄糖的检验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如下: C6H12O6+2C u(O 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C6H12O6+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1. 实验仪器及材料:烧杯(50mL,250mL)﹑石棉网﹑三角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滤纸或脱脂棉。 2. 实验试剂:浓H2SO4、NaOH固体、NaOH溶液(5%)、pH试纸、无水Na2CO3、AgNO3溶液(2%)、CuSO4溶液(5%)、氨水(2%)、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1. 纤维素的水解: (1)操作过程: ①配制H2SO4溶液:按浓H2SO4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2SO4溶液20mL于50mL的小烧杯中。 ②配制酸性纤维素溶液并加热水解:取圆形滤纸的一片的四分之一撕碎,加入装有H2SO4溶液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约60℃)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变成棕色为止。 ③调整纤维素水解溶液至碱性: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倒入另一个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2mL该溶液注入一支大试管中,用NaOH固体中和至pH≈3,再用提前配好的饱和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9。 (2)现象:纤维素水解液慢慢变为浅棕色。

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的水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纤维素水解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2.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3.熟练掌握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以及安全问题。 4.复习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纤维素在一定温度和浓硫酸提供的酸性环境条件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C 6H 10O 5)n +nH 2O n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因此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得的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Cu 2O 沉淀;能和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下发生银镜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C 6H 12O 6+Cu(OH)2 (C 5H 11O 5COO)2Cu+Cu 2O ↓+H 2O C 6H 12O 6+2Ag(NH 3)2OH C 5H 11O 5COONH 4+3NH 3+2Ag↓+H 2O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烧杯(50mL 、250mL )、石棉网、三脚架、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 滤纸、浓H 2SO 4、NaOH 、5% NaOH 溶液、pH 试纸、无水Na 2CO 3、2% AgNO 3溶液、5% CuSO 4溶液、2% 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按浓硫酸与水7: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H 2SO 4溶液20mL 于50mL 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 2.取圆形滤纸半片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成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 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 ,直到溶液显棕色为止。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棕色溶液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用移液管取该溶液1mL 注入一大试管中。用固体NaOH 中和溶液,直至溶液变为黄色,再加无水Na 2CO 3调节溶液的pH 至9。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将溶液稀释为约10mL 。 4.洗干净试管(加入少量碱液加热,而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配置银氨溶液。取3mL2% AgNO 3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2% 氨水至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将3中溶液取3mL 滴加到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里,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壁上有光亮的银镜生成。将反应后液体倒入废液缸,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HNO 3溶解银镜,回收。 5.取一只洁净试管,加入少量5% CuSO 4溶液,而后滴加5% NaOH 溶液,加热 加热 浓硫酸

盐类的水解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盐类的水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盐的分类与其相应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2、练习PH试纸 PH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3、体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二、实验用品 PH试纸 PH计、酸碱指示剂、玻璃棒、试管、烧杯、蒸馏水、酒精灯,Na 2CO 3 NH 4 Cl Al 2 (SO 4 ) 3 CH 3COONa NaCl KNO 3 Fe 2 (SO 4 ) 3 H 2 SO 4 溶液 实验步 骤 现象结论或反应方程式 1、认识PH计 2、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测定几种溶液的酸碱性,并将结果记录在右表中。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归纳盐的类型与盐溶液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并试着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加以解释。溶 液 Na 2 CO 3 CH 3 COON a NaC l KNO 3 NH 4 C l Al 2 (SO 4 ) 3 酸 碱 性 盐 的 类 型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或反应方程式

三、问题和讨论: 1、教材上选取的六种盐具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强 酸强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同时六种盐的酸根和阳离子都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便于学生理解。 2、如果条件允许各种类型的盐可以相应的增加几种,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让学生理解信服。 3、切忌用自来水配制溶液,因为自来水显酸性,应该用蒸馏水配制。 4、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 0.1 mol·L -1 FeCl 3 溶液,用PH 计测 量该溶液的PH 。 5、在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5mL 0.1 mol·L -1 FeCl 3 溶液,加水稀释到50 mL ,用PH 计测量该溶液的PH 。 6、 在A.B.C 三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1 Fe 2(SO 4) 3溶液。 将A 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溶液沸腾,向B 试管中加3滴6 mol·L -1 H 2SO 4溶液。 观察A 、B 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并和C 试管中溶液颜色比较。 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药用高分子考试资料

Chap.2 高分子化学 ■介绍常见的聚合反应及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了解高分子反应的类型,特征 聚合反应 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 1. 按单体和聚合物在元素组成和结构上的变化 ●加聚反应(Additive Polymerization) ---单体经过加成聚合起来的反应 ?特征: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氯乙烯、丙烯腈等含不饱和键的物质。 (2)加聚反应发生在不饱和键上。 (3)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副产物产生,得到的高聚物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4)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分子质量为单体整数倍。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单体间通过聚合,脱去小分子(如水、氨、卤化氢等),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特征: (1)单体不一定含有不饱和键,但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基团(如—OH、—COOH、—NH2、—X等) (2)缩聚反应的结果,不仅生成高聚物,而且还有副产物分子生成。 (3)所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2. 按照聚合物机理的不同 ●链锁聚合(chain reaction polymerization) ---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 特征: (1)瞬间形成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 (2)反应需要活性中心 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 聚合反应 ●逐步聚合(step reaction polymerization) ---大分子的形成是逐步进行的 特征: (1)反应早期, 单体很快转变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中间产物,以后反应在这些低聚体之间进行(2)聚合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中间产物所组成 (3)大部分的缩聚反应(应含有低分子副产物生成)都属于逐步聚合, (4)单体通常是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 ●另外:开环聚合,异构化聚合,氢转移聚合,成环聚合 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的产生:光,热,高能辐射(α,β,γ),引发剂 引发剂的种类 a,在聚合条件下引发自由基,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 b,在聚合条件下分解出阴离子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进行阴离子或阳离子聚合 热解型引发剂 ?由于受热在弱键处均裂而生成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 偶氮类:

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含量研究实验报告

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含量研究 木材化学的木素研究是研究木材及其内含物和树皮等组织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性质、分布规律和利用途径的技术基础学科。以木材解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基础,也是木材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林产化学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木材的主要成分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些可溶性抽提物。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 0%以上。木质素是由四种醇单体(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木质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具有使细胞相连的作用。木质素是一种含许多负电集团的多环高分子有机物,对土壤中的高价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亲和力。 本次实验就是通过一些常用的化学方法对这些主要成分进行提取和定量测定,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本次实验所用的原料为两种,分别是试样一麻杆上部(Ⅰ-10-9)、试样二木质板(Ⅱ-10-6)。原料都是按照GB2677.1标准准备的。该实验共分八个小实验,分别是试样的制备、水分的测定、灰分的测定、1%氢氧化钠溶液抽提物的测定、有机溶剂抽提物的测定、纤维素的测定、聚戊糖的测定、木素的测定。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试样的制备(木材原料磨粉) 1.使用工具: 剥皮刀、手锯、标签纸、粉碎机、40目及60目标准铜丝网筛、具有磨砂玻璃塞的广口瓶2个 2.试样的采取:

采取同一产地,同一树种的原木3-4根,标明原木的的树种、树龄、产地、砍伐年月、外观品级等,用剥皮刀将所取得的原木表皮全都剥净。 用手锯在每根原木箱部,腰部底部,各锯2-3块或厚约2-3cm原木,风干后,切成小薄片,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500g。然后置入粉碎机中磨至全部能通过40目筛的细末。过筛,截取能通40目筛但不能通过60目筛的部分细末,风干,贮于具有磨砂玻璃筛的广口瓶中,留供分析使用。 最终准备两个试样的粉末,分别将对应试样的广口瓶贴上标签:试样一(Ⅰ-10-9)、试样二(Ⅱ-10-6)。 二.水分的测定(干燥法GB2677.2—81) 1.仪器设备: 带有温度调节器的恒温烘箱、干燥器、扁形称量瓶6个、分析天平。 2.实验步骤: 精确称取1g(准确称量至0.0001g)粉碎试样一和试样二,分别放置于洁净的已烘干并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置于烘箱中,于105±3℃烘干4小时,之后取出将称量瓶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半小时后称重,再移入烘箱,继续烘干1小时,冷却称重。如此重复施行,直至恒重为止。 根据实验步骤平行做3次,得到3份数据,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三次测定计算值间误差不应超过0.20%。 3.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果计算:

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木质纤维素的酶水解 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cellulosic biomass to fuels and chemicals offers the high yields to products vital to economic success and the potential for very low costs. Enzymatic hydrolysis that converts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to fermentable sugars may be the most complex step in this process due to substrate-related and enzyme-related eff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lthough enzymatic hydrolysis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higher yields, higher selectivity, lower energy costs and mil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than chemical processes, the mechanism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rious glycosyl hydrolase component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Consequently, limited success has been realized in maximizing sugar yields at very low cost. This review highlights literature on the impact of key substrate and enzyme features that influence performa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fundamental strategies to advanc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ellulosic biomass for biological conversion to fuels and chemicals. Topics are summarized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nclu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ose (e.g., crystallinity,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accessible surface area) and soluble and insoluble biomass components (e.g., oligomeric xylan and lignin) released in pretreatment,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We further discuss the diversity,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individual enzymes and their synergistic effects in deconstructing complex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discover and characterize novel enzymes and to improve enzyme characteristics by mutagenesis,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selected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s in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are also discussed. 基于酶水解技术基础上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生物质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美国能源部一直积极支持规模以上乙醇生产,并建立独立部门用于管理和支持这项工作。虽然通过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生物质产生的生物燃料和化学产品提供了更高的收益率,较高的

蔗糖水解实验报告

蔗糖水解 一、实验目的 1、用旋光法测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率常数。 2、掌握旋光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蔗糖水溶液在有氢离子存在时将发生水解反应: C12H22O11 (蔗糖)+H2O→C6H12O6 (葡萄糖)+ C6H12O6 (果糖) 蔗糖、葡萄糖、果糖都是旋光性物质,它们的比旋光度为: [α蔗]D=, [α葡]D=, [α果]D= 式中:表示在20℃用钠黄光作光源测得的比旋光度。正值表示右旋,负值表示左旋。由于蔗糖的水解是能进行到底的,并且果糖的左旋远大于葡萄糖的右旋性,因此在反应进程中,将逐渐从右旋变为左旋。当氢离子浓度一定,蔗糖溶液较稀时,蔗糖水解为假一级反应,其速率方程式可写成: (1) 式中:CA0——蔗糖初浓度;CA——反应t时刻蔗糖浓度。 当某物理量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成正比,则可导出用物理量代替浓度的速率方程。 对本实验而言,以旋光度代入(1)式,得一级反应速度方程式:

(2) 以ln(α-α∞)/对t作图,直线斜率即为-k。 通常有两种方法测定α∞。一是将反应液放置48小时以上,让其反应完全后测;一是将反应液在50—60℃水浴中加热半小时以上再冷到实验温度测。前一种方法时间太长,而后一种方法容易产生副反应,使溶液颜色变黄。本实验采用Guggenheim法处理数据,可以不必测α∞。 把在t和t+△(△代表一定的时间间隔)测得的分别用αt 和αt+△表示,则有 (3) (4) (3)式—(4)式: 取对数: (5) 从(5)式可看出,只要△保持不变,右端第一项为常数,从ln(αt-αt+△) 对t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k。△可选为半衰期的2-3倍,或反应接近完成的时间之半。本实验可取△=30min,每隔5min取一次读数。 仪器与试剂旋光仪全套;25ml容量瓶1个;25ml移液管1支;

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macromolecular material,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了解过了高分子材料,我们再来了解下什么是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polymers for pharmaceuticals)具有生物相容性、经过安全评价且应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类高分子辅料。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涌现出大量纳米级微粒负载药物的新型制剂,极大地推进了新型药用高分子的研究与发展。在制药领域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具有久远的历史。药用高分子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用药方式,开辟了药物制剂学的新领域,丰富了药物的类型,而且对制剂学与药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进入药剂领域,推动了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发展。这些高分子材料以不同方式组合到制剂中,起到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释放时间以及释放部位的作用。 那么,它的作用原理又是什么呢?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药物缓释技术,就是通过医用高分子材料包覆在药物表面,当然药物不是成块状的,而是很小的。有高分子材料的保护,药物在短时间内不会被身体吸收,而是随血液流动到特定区域,当到达之后药物表面的高分子材料已经溶解到血液中,最终随体液排出。而药物能够有针对性的治疗病患处。 那么,目前的药用高分子材料有哪些呢? 首先,是淀粉及其衍生物 其中包括:淀粉、糊精、预胶化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等 然后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醚的酯类 已列入一些国家法定典籍中的要用纤维素有粉状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两种。 纤维素衍生物有:纤维素酯类、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 纤维素醚的酯类有: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最后是一些其他的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 其中包括:阿拉伯胶、明胶、瓜尔豆胶、壳多糖和脱乙酰壳多糖、西黄蓍胶、黄原胶、透明质酸、琼脂、海藻酸钠、白蛋和聚麦芽三糖。 而药用高分子对材料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第一,要有利于成品的加工; 第二,要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或病人的适应性; 第三,要有助于从外观鉴别药物制剂; 第四,要有助于增强制剂在贮存或应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药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主要作为辅料应用,是药物制剂不可缺

蔗糖水解反应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 实验预习(30分) (1) 实验目的 1.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研究蔗糖水解反应,测定其反应率度常数。 2.了解自动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与果糖的反应为: C 12H 22O 11 + H 2O H C 6H 12O 6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反应常常以H 3O +为催化剂,故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中,水是大量的,反应达终点时,虽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与溶质浓度相比可认为它的浓度没有改变,故此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kc dt dc =- (1) 或 c c t k 0lg 303.2= (2) 式中: c 0 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 c 为时间t 时蔗糖的浓度。 当021c c =时,t 可用k t 2ln 2/1=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 上式说明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度常数 k ,而与起始浓度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为旋光物质,当反应进行时,如以一束偏振光通过溶液,则可观察到偏振面的转移。蔗糖是右旋的,水解的混合物中有左旋的,所以偏振面将由右边旋向左边。偏振面的转移角度称之为旋光度,以α表示。因此可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改变来量度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液层厚度、光源的波长以及反应时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比旋光度 ][α 这一概念,并以下式表示: ][t D ?=c l ?α (3) 式中:t 为实验时的温度;D 为所用光源的波长;α为旋光度;l 为液层厚度(常以10cm 为单位);c 为浓度(常用100 mL 溶液中溶有m 克物质来表示),

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MCC)在药剂上的应用

企业名称:阿华生物药业 该企业的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公司主导产业基因工程药物纳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享受上市公司、省级技术开发中心、GMP认证厂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公司所在地占地面积大,周围无污染,适宜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而且人力、生产成本低,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在与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联合建立了负责基因工程药物上游技术开发的阿华生物技术研究所,该所共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10人,硕士、博士8人,留美、英、日人员5人,在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领先水平,留美归国博士、所长田志刚先后主持完成了19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司在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建立了负责基因工程药物下游技术研究的阿华生物工程研究所,该所共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硕士以上的8人,该所在EPO工业生产工艺、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体治疗用单抗、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所长元兴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863专家组成员,多次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公司法人代表章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在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和企业管理方面颇有建树。母公司驰名中外,有着极高的企业及品牌信誉,在全国设有40多个营销分公司,其中具有医学专业学历的高级营销人员68人,形成了功能齐全、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两所、一基地、一网形成了符合科研和市场规律的基因工程产业链。

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MCC)在药剂上的应用 1阿华制药,聊城252000 一、前言 药用辅料(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广义上指的是能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物制剂的各种添加剂。国际药用辅料协会(IPEC)的定义是:药用辅料是药品制剂成型时,以保持稳定性、安全性或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的特性以促进溶解、缓释等为目的而添加的物质。它的作用有:(1)在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成品的加工;(2)加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病人的顺应性;(3)有助于从外观鉴别药物制剂;(4)增加药物制剂在贮存或应用时的安全性或有效性。 近年来国外对药物制剂的要求,不仅有药物的纯度、均匀溶出度(释放度)和稳定性等,而且要求药物在体达到所需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为此,应用新型的辅料,研究新工艺和新剂型,已成为国外制剂工作者的重要手段。随着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制剂新辅料正在不断涌现。 微晶纤维素(MCC)是由天然纤维经强酸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后除去其中无定形纤维而得到的棒状或颗粒状的晶体。微晶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受压时氢键缔合,故具有高度的可压性,常被用作于粘合剂;压制的片剂遇到体液后,水分迅速进入含有微晶纤维素的片剂部,氢键即刻断裂,因此可作为崩解剂。此外,微晶纤维素的密度较低,比容积较大,粒度分布较宽,又常被用于作稀释剂。因此它是片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辅料。目前在国外.根据微晶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巳形成多种规格品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轻化工、农业等各生产部门。由于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和优良性能,国外需求日益增长,且新用途正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某些药用微晶纤维素品种巳形成系列化。 MCC目前进入国市场的有德国JRS公司、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等,其中德国JRS公司规格较齐全,质量较佳,受到市场欢迎。最常用有PH102、103、301、112、200等可直接压片,PROSOLV技术的应用,使MCC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亲水性,对药物有较大的吸附力,加速了片剂的崩解,增加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国阿华制药等生产的MCC,其质量可与德国JRS公司的产品相媲美,在国市场供不应求。 二.MCC在制剂上应用 医药行业中MCC主要被用作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它在水中强力搅拌下易于形成凝胶的特性,而用于制备膏状或悬浮状类药物;二是利用其成型作用,而用于医药压片的赋型剂。目前,医药行业中压片赋型剂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方法,使用淀粉赋型剂;第二类是使用新型的纤维素赋型剂。使用淀粉的工艺必须经过造粒阶段。而使用MCC则因为其流动性好,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合性而能直接压片.因此能使工艺简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另外.使用MCC,还有服用后崩解力好、药效快、分散好等优点,因而使MCC在压片赋型剂上得以广泛应用。

纤维素水解方案

磺酸树脂NKC-9催化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的降解 小组成员:应化0901:周凯、白晓鹏日期:2012/9/6 应化0903:王成武、康靖 一丶实验原理: 1固体酸水解原理 固体酸水解原理不同于传统的酸水解原理,固体酸与纤维素的作用发生在固体酸表面,而不是酸溶液中。固体酸水解可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葡聚糖; 第二步:可溶性葡聚糖的糖苷键吸附在固体酸的活性位上; 第三步:葡聚糖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并且释放于液相中。 2还原糖测定原理 还原糖的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还原糖一般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多糖和双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麦芽糖和乳糖是还原糖,淀粉和蔗糖是非还原糖。利用溶解度不同可将单糖、双糖与多糖区分开来。对于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以用酸水解的方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进行测定。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中的硝基还原成氨基,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吸光度控制在0.2到0.8之间)。 二丶实验器材: 水浴锅,电子天平,圆底烧瓶,20ml试管,移液枪,具塞刻度试管,紫外分光光度计 蒸馏水,微晶纤维素,咪唑氯离子液体,DNS试剂,葡萄糖标样 三丶实验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1)溶液的制备 葡萄糖标准溶液的制备:取约0.1g葡萄糖标样,80oC真空干燥3-4h,然后准确称量0.05g 左右的干燥样品,加少量的蒸馏水溶解,转移到50ml的棕色容量瓶中,摇匀,定容,计算溶液的准确浓度,备用。 咪唑氯离子液体的合成:6mlN-甲基咪唑和9.5ml1-氯丁烷混合,加热干燥,80-85oC,反应10-20分钟,然后升温至100-105oC反应24小时,再升温至115oC反应8小时,直至最终体系无明显分层。用10ml乙酸乙酯洗涤萃取三次。剧烈混合乙酸乙酯和离子液体产物,分液,蒸馏除去残留乙酸乙酯,产物在90oC真空干燥6-8小时,称重,计算产率。 DNS试剂的制备:取3.15克DNS样品和131ml 2mol/L NaOH 溶液,加入250ml含有92.5克酒石酸钠的热水溶液中,加2.5克亚硫酸钠和2.5克苯酚,搅拌溶解,冷却,定容至500ml,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备用。(配制显色剂过程中加入苯酚可增加试剂的显色作用,亚硫酸钠可进一步增强试剂的稳定性。样品测试液的制备过程中,水解时间要严格控制,时间短则多糖水解不完全,时间长则单糖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糖醛,不能和3,5-二硝基水杨酸发

蔗糖水解反应实验报告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指导教师签字 批改日期 年 月 日 一、 实验预习(30分) (1) 实验目的 1.根据物质的光学性质研究蔗糖水解反应,测定其反应率度常数。 2.了解自动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与果糖的反应为: C 12H 22O 11 + H 2O H C 6H 12O 6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反应常常以H 3O +为催化剂,故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中,水是大量的,反应达终点时,虽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与溶质浓度相比可认为它的浓度没有改变,故此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kc dt dc =- (1) 或 c c t k 0 lg 303.2= (2) 式中: c 0 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 c 为时间t 时蔗糖的浓度。 当021c c =时,t 可用k t 2ln 2/1=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 上式说明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度常数 k ,而与起始浓度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为旋光物质,当反应进行时,如以一束偏振光通过溶液,则可观察到偏振面的转移。蔗糖是右旋的,水解的混合物中有左旋的,所以偏振面将由右边旋向左边。偏振面的转移角度称之为旋光度,以α表示。因此可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改变来量度反应的进程。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种类、浓度、液层厚度、光源的波长以及反应时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旋光能力。引入比旋光度 ][α 这一概念,并以下式表示: ][t D ?=c l ?α (3) 式中:t 为实验时的温度;D 为所用光源的波长;α为旋光度;l 为液层厚度(常以10cm 为单位);c 为浓度(常用100 mL 溶液中溶有m 克物质来表示),(3)式可写成: 100][m l a a t D ?= (4) 或 c l a a t D ?=][ (5) 由(5)式可以看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旋光度a 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即 c K a ' = (6) 式中:' K 是与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层厚度、溶剂性质、光源的波长、反应时的温度等有关的常数。 蔗糖是右旋性物质(比旋光度0 206.66][=D a ),产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 性物质(比旋光度0205.52][=D a ),果糖是左旋性物质(比旋光度 0 209.91][-=D a )。因此当水解反应进行时,右旋角不断减小,当反应终了时 体系将经过零变成左旋。 因为上述蔗糖水解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具有旋光性。旋光度与

纤维素的水解

实验四纤维素的水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演示方法; 2.掌握銀氨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3.熟练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并巩固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复习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纤维素是一种常见的多糖,在一定温度和酸性催化剂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C 6H 10 O 5 )n + nH 2 O === nC 6 H 12 O 6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能将新制氢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还能和銀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通过这两个反应可以验证纤维素已水解为葡萄糖了。 C 5H 11 O 5 CHO + 2Cu(OH) 2 + NaOH → C 5 H 11 O 5 COONa + Cu 2 O↓ + 3H 2 O C 5H 11 O 5 CHO + 2Ag(NH 3 ) 2 OH → C 5 H 11 O 5 COONH 4 + 2Ag↓ + 3NH 3 + H 2 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 滤纸,浓H 2SO 4 ,NaOH,5%NaOH溶液,pH试纸,无水Na 2 CO 3 ,2%AgNO 3 溶 液,5%CuSO 4 溶液,2%氨水,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一)纤维素的水解: 1.按浓H 2SO 4 与水7:3的体积比配制H 2 SO 4 溶液20mL于50mL的烧杯中,放 置一会儿,使其稍微冷却。 2.取半张滤纸,撕碎,向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变为无色粘稠状的液体,然后将烧杯放入水浴(用250mL烧杯代替水浴锅)中加热约10min,直到溶液显棕黄色为止。 3.取出小烧杯,冷却后将该棕黄色液体倾入另一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取1mL混合液,注入一大试管中,加入适量固体NaOH,直到溶液pH 在3-5之间,再加Na 2CO 3 调节溶液的pH至9。 (二)纤维素水解产物葡萄糖的检验: 4.洗干净试管,配制銀氨溶液。(如果试管很脏,洗不干净,可先用沸腾的碱液洗去油污,再用沸腾的酸液洗去无机盐,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銀氨溶液的配制是本次实验的难点。取3胶头滴管的2%AgNO 3 溶液滴入试管, 将2%氨水逐滴加入AgNO 3 溶液中,现象是先出现棕黄色沉淀(生成的AgOH 不稳定分解成Ag 2O的颜色),后来沉淀逐渐消失。当沉淀正好消失时,就是 纤维素葡萄糖 葡萄糖水浴加热 △ 葡萄糖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