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名词解释

配伍禁忌名词解释配伍禁忌(Drug Interaction)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而导致它们相互干扰或合并作用,引起药效增强或降低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的现象。
配伍禁忌存在于各个药物领域,是临床医生必须重视和防范的问题。
以下是配伍禁忌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供医护人员参考:1.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多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些影响会改变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并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包括药物代谢互相影响、药物吸收与分布受到影响等。
2. 药物合并使用药物合并使用是指患者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是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但由于药物的药效不同,如果药物合并使用时不注意,可能会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或毒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在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之前,医生应该对药物的成分、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充分了解。
3. 禁忌症禁忌症是指某些药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使用是有害或不安全的。
例如,某些药物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易受伤害的人群禁用;某些药物对有肝肾功能损害、贫血、心血管疾病或过敏体质等症状的患者使用也是禁忌的。
4. 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是指患者使用药物时所需的最小有效剂量。
不同药物的剂量是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而决定的。
药物剂量不当可能会导致药效不佳或毒副作用等问题。
5. 老年人药物使用老年人药物使用是指老年人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所使用的药物。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等因素,因此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特别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等问题。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药物复查。
总之,医方在选药上要特别注意,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如果发现可能会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应该尽快停止药物的使用,并及时咨询医生。
第5章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增强作用
药物合用后药理作用大于个药单独应用
时所产生的作用的总和。 例:双异丙吡胺与β受体拮抗药均有负
性肌力、减慢心率作用,合用作用增强,
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
导致心跳骤停。
9
表1 联合用药的相加或协同作用
A药 抗胆碱药 降血压药 中枢神经抑制药 甲氨蝶呤 肾毒性药 N-M拮抗药 B药 相互作用后果 吩噻嗪类、抗帕金森药物、 抗胆碱作用增强、麻 三环类抗抑郁药 痹性肠梗阻 抗心绞痛药、血管扩张药 乙醇、镇吐药、抗组胺药 复方新诺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降压作用增强 呼吸抑制、昏迷 骨髓巨幼红细胞症 增强肾毒性 增强N-M阻滞、延 长窒息时间
水杨酸类、萘啶酸、链霉素 酸性 吗啡、哌替啶抗组胺药、美加明、 氨茶碱、氯喹奎尼丁,阿米替林
44
药物效应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药理效应相同或相似 的药物,如合用可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
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
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药物效应相反,或发
生竞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的药物合用,
两者之一的沉淀;
例2:肝素与阿米卡星、胺碘酮、红霉素、
吗啡、异丙嗪在注射器内混合时,5~10min
内可出现沉淀。
20
有些药物的溶解度小,制成注射剂时需 加特殊的增溶剂,这些药物的注射剂加 到任何一种静脉输注液体中时,可因增 溶剂被稀释而析出药物结晶, 如氢化可的松注射剂是50%乙醇溶液,
与其他的水溶性注射剂混合时,发生沉淀
18
配伍禁忌
理化禁忌 :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 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 分开使用药物。
药理禁忌: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拮抗 的作用。药理禁忌不管分开还是合起来 都不能应用。
配伍禁忌的名词解释

配伍禁忌的名词解释配伍禁忌是指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的情况。
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往往与药物之间的化学性质、药理作用、代谢途径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了解和避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非常重要,以确保药物治疗取得最佳的效果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药物配伍禁忌的原因1. 化学反应原因:某些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的活性发生改变或产生毒性物质。
例如,某些药物在与酸性药物一起使用时,可能发生酸碱反应,导致药物分解或失去活性。
2. 相互作用原因:药物在体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的方式,改变其药理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参数。
当某些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改变其药效,增加药物浓度,导致过量或中毒。
3. 代谢酶互相影响原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依赖于肝脏的代谢酶系统。
当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影响代谢酶的活性,导致药物代谢速度发生改变。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积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4. 药物互相竞争原因:某些药物可能与其他药物竞争蛋白结合位点,使其他药物的药效发生改变。
这种情况下,药物的疗效可能降低或失去作用。
二、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1. 阿司匹林与氨基酚:阿司匹林与氨基酚同时使用可能导致氨基酚的清除减慢,从而增加氨基酚中毒的风险。
2. 抗生素和乳制品: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与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
因此,在服用这些抗生素期间,应避免同时食用乳制品,以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
3.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胺碘酮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而利多卡因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但是,这两种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相互作用,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4. 口服避孕药和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可以影响口服避孕药的药效,从而导致避孕失败。
因此,在口服避孕药期间使用抗生素时,应采取其他避孕方法。
5.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然而,它们的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的风险。
第四和五章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作用和其他药物副作用相加
协同或相加作用 药物之间的协同或相加作用既有好的一面--疗效 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毒性,不良反应方面。 疗效方面
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
原理: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快速杀菌剂), 氨基糖甙类为静止期杀菌剂(慢效杀菌剂)。两 者合用有互补作用。
协同或相加作用 疗效方面 左旋多巴与多巴胺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 合用后疗效↑,副作用↓。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 原理:磺胺类药物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 啶作用于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因 此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 ,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较单药的耐药菌株减少。
拮抗作用 其他拮抗作用 青霉素与四环素类 原理: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快速杀菌剂), 四环素类为快速抑菌剂,联用后细菌被快速的抑 制,成为了静止期,使得青霉素不能发挥其最大 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与利尿剂
原理:NSAID抑制了肾脏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弱了 排钠和抗高血压作用。
拮抗作用 其他拮抗作用 磺胺类与对氨基甲苯酸PABA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与ACSI类,ARB类 镁盐(注射)与钙盐(注射) (神经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 胃复安与阿托品
如巴比妥类中毒解救的方法之一,就是给予 NaHC03,使尿液碱化,巴比妥类解离增多, 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3.改变肾脏的血流量
肾脏的血流量部分受到肾组织中扩血管的 前列腺素生成量的调控,有报道指出,如 果这些前列腺素的合成被非甾体抗炎药抑 制,则锂的排泄量会降低并伴有血清锂水 平的升高
能用一种药物就不要用
二、常见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原因
1.沉淀 形成络合物: 头孢菌素类与钙、镁等金属形 成难络合物析出沉淀
药物配伍和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 讲师 段京莉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 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作用受影响的药物称为目标药, 其它药物则为相互作用药,如两药互相影响,各自都兼具“目标药”和“相互作用药”的性 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双向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虽然有多种表现,但其结果只有两种可 能,作用加强或作用减弱。临床多药合用时,应力求避免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其中某药 的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作到合并用药带来疗效提高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有三种作用方式: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药物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相互 作用;药物在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
生配伍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输液的组成:常用的输液有 5%葡萄糖注射液,等渗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及各种含乳酸钠的制剂等,这些单糖、 盐、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一般都比较稳定,常与注射液配伍。有些输液由于它的特殊性质, 而不适于某些注射液的配伍。如: 血液、甘露醇、静脉注射用脂肪油乳等。
2.3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种注射液混合后的药物浓度比与输混合者大,因而更容易出 问题。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部分是由于 pH 改变的影响。由于两种注射液的 pH 稳定范围 差较大,所以在混合容易产生配伍变化
2.4 影响配伍变化的其它因素: 2.4.1 配合量:配合量的多少影响到浓度,药物在一定浓度下才出现沉淀。如阿拉明注射液 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在等渗氯化钠或 5%葡萄糖注射液中各为 100mg/L 时,观察 不到变化。但浓度为 300mg/L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与 200mg/L 阿拉明时则出现沉淀。 2.4.2 反应时间:许多药物在溶液中的反应有时很慢,个别注射液混合数小时才出现沉淀, 所以在短时间内使用完是可以的。输液一般在 4 小时内应输完。如需要的量较大时,可分为 几次输入,每次重新配合,这样还可减少液被污染的机会。 2.4.3 温度: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每升高 10℃反应速度增加 2~3 倍。所以如将粉 末或冻干的粉针剂制成贮备溶液时,此浓溶液应贮存于冷暗处,以防止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 长而变质。 2.4.4 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有些药物制成注射液须在安瓿内充填惰性气体(如N2等),以 防止药物被氧化。 2.4.5 光敏感性:有些药物对光是敏感的,如两性霉素 B、呋喃妥因钠、磺胺嘧啶钠、核黄 素,四环素等药物。两性霉素 B 的液体应以黑纸遮好,避免强光照射。 2.4.6 混合的顺序:有些药物混合时产生沉淀现象可用改变混合顺序的方法来克服。如有些 药物混合时可先稀释在混合,则不会析出沉淀。 2.4.7 成份的纯度:有些制剂在配伍时发生的异常现象,并不是由于成份本身而是由于原辅 料含有杂质所引起。此外注射剂中常常加有各种附加剂,如缓冲剂,助溶剂、抗氧剂等,它 们之间或它们与药物之间往往会发生反应而出现配伍变化。注射液中有极小一部分为油性溶 液混悬液,由于油水不相混溶,所以这些注射液与水性溶液配合伍后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均匀 的分散体系,通常不宜配伍使用。
5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五章药物相互作用

机制:溶剂改变、pH值改变、生成新的化合物、 混合顺序的影响、离子作用的影响。
(一)药剂学相互作用机制
1、溶剂改变
注射液的溶剂多用注射用水,但有些非水溶性药 物常用乙醇、丙二醇或甘油。如
氢化可的松溶液 + KCl溶液 → 氢化可的松沉淀 红霉素粉针剂 + NaCl或GNS → 沉淀。 (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与上述液体混合不沉淀)
2、pH值改变
pH值相差较大的注射液混合时易发生变化,如:
硫喷妥钠(偏碱)+ GS(偏酸)→沉淀
VitC + 氨茶碱 → 沉淀,疗效↓
琥珀胆碱(pH 3.0-4.5)+ 硫喷妥钠(碱性)
→琥珀胆碱水解、失效
3、生成新的化合物
如: CaCl2 + NaHCO3 → CaCO3↓ 4、药物混合的顺序
第二气体效应(second gas effect):同时吸入高浓度 气体(如N2O)和低浓度气体(如氟烷)时,低浓度 气体的肺泡浓度及血中浓度迅速提高,较单独使用相 等的低浓度气体时快;高浓度气体称为第一气体,低 浓度气体称为第二气体,故称第二气体效应。
(7)吸入给药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机制:高浓度气体使低浓度气体在肺泡产生浓缩效应。
机制:
①两种药物作用于相同靶点\受体,且作用相似。如2种中 枢抑制药或α激动药合用 ②两种药物作用于不同靶点\受体,但作用相似。如 SMZ+TMP ③某药使组织\受体对另一种药物敏感性增高:如氟烷使心 脏对CA敏感性↑ ④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如三环类抑制CA再摄取 →Adr升压作用↑ ⑤通过改变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排钾利尿药\钙剂+强心苷
二、药物相互作用分类
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大全(药师必备)!

1、克林霉素不可以静脉推注,可以静脉滴注和深部肌肉注射!2、外用制剂注意事项3、1.硼酸粉:一袋硼酸粉为50g,一次的用量为5g,每5g硼酸粉用1000ml温水水稀释,避免硼酸溶液浓度过高。
4、2.碳酸氢钠粉:一袋碳酸氢钠粉为100g,一次用量为10g,每10g碳酸氢钠粉用100ml 温水稀释,达到浓度10%比较适宜。
5、3.高锰酸钾外用片:应按1:5000比例配成水溶液外用,不能口服,同时还应交待患者避免水溶液浓度过高而灼伤,一般为淡红色即可。
6、4.康复新液:既可以口服,又可以外用。
因此需要具体根据临床诊断或与患者沟通交流来判断用药是否合理。
7、5.万托林/舒利迭吸入剂(β2 受体激动剂):易出现恶心、头晕、心悸。
高血压和甲亢患者慎用,长期用药可形成耐药性,药效降低。
8、6.辅舒良/伯克纳/布地奈德吸入剂(糖皮质激素):为防止呼吸道真菌或病毒感染及产生声音嘶哑,每次用药后,应及时漱口,不使药液残留于咽喉部。
9、7.异丙托溴胺吸入剂(M受体阻断剂):有青光眼倾向,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少数患者有口干和口苦感。
10、口服药物注意事项11、1.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服药后不能驾车、从事高空作业或进行其他精细与危险性操作。
12、2.磺胺类药:因磺胺类药主要经肾排泄,易形成结晶使尿路刺激和阻塞。
大量饮水可以冲走尿结晶,要交待患者多喝水并碱化尿液,较少结晶对尿道的损害。
13、3.抗痛风药(别嘌醇、苯溴马隆):应用排尿酸药治疗痛风时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达2000ml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尿道形成结石。
14、4.降糖药物:15、●格列美脲:早餐前或第一次主餐前即刻给药;16、●格列齐特:餐前半小时;17、●格列吡嗪:餐前半小时;18、●瑞格列奈:主餐前0-30分钟内服,多在餐前15分钟;19、●二甲双胍:进餐时服用,如有胃部不适可以改为饭后服药;20、●阿卡波糖: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21、●吡格列酮:服药与进食无关,空腹或餐后服药均可;22、●罗格列酮:服药与进食无关,空腹或餐后服药均可;23、5.消化科药物:24、●西米替丁:餐后服比餐前服效果更佳,一般提倡睡前服用H2受体阻断药(抑制夜间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

中药材的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中药作为我国深厚的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疗效。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存在着一些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
了解和遵守这些禁忌和作用规律,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一、配伍禁忌1. 药物性质相反的禁忌配伍有些药物具有对立或相反的药性,如寒热、温凉、收敛、发散等,如果不按正确的配伍规则搭配,可能导致相互抵消或产生副作用。
例如,寒凉药与温热药共同使用,容易引发不适反应,如腹痛、腹泻等。
因此,在配伍中要注意避免这类药物的搭配使用。
2. 药物药理相同或相似的禁忌配伍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同或相似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两种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增强降压效果,引发低血压的风险。
因此,在配伍中要避免相同或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
3. 药物产生化学反应的禁忌配伍一些中药材中含有具有化学反应性的成分,当与其他药物接触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成分变化、疗效下降或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在配伍中要避免药物之间产生化学反应的风险。
二、相互作用1. 药物相互增强作用某些组合可以增强中药材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黄芪和人参具有互补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
然而,这种增强作用也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增加,因此需谨慎使用。
2. 药物相互拮抗作用一些组合可能会产生相互拮抗的效果,影响疗效。
例如,当理气药物和止血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逆行气血运行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降低。
3. 药物相互中和或减弱作用某些中药材具有相互中和或减弱作用,可以减轻或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降脂药物和木瓜搭配使用,可以减弱降脂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对于中药的疗效和使用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使用中药时,我们应该了解和遵守相应的配伍规则,以确保中药的疗效最大化,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我们也需要依靠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合理搭配使用中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氢钠对四环素吸收的影响
pH升高,四环素溶解度下降
pH2-3
pH5-6 四环素溶解度下降到1/100
3)离子的作用 四环素类+二,三价金属离子
四环素
难溶解 络合物
四环素
铁剂对四环素胃肠道吸收的影响
4)吸附作用 活性炭减少乙酰氨基酚的吸收
5,小肠转运蛋白的影响
小肠粘膜存在MDR1(p-gp),使被吸收药物向肠管分泌功能
定性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名
PH范围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备注
含Ca2+ 含Ca2+ 含Ca2+
化学性配伍变化
B.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
药效学
第二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一、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到机体之
前),两种或多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 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 有时沉淀不易察觉
案例: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9.5~11.0)与10%葡萄糖 注射液(pH3.2~5.5)混合后,pH值改变,磺胺嘧啶结晶析 出,进入微血管后引起栓塞,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A
B
靶
位
受体
游离药物
游离药物
血 浆
A
白蛋白
药物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单独给甲药 B 甲药+乙药
2,竞争组织蛋白结合位点 仅有少数药物竞争组织蛋白结合位点
奎尼丁+地高辛 地高辛血中浓度增加
奎尼丁置换与心肌组织蛋白结合的地高辛
血
中
地
高
辛
浓
度
奎尼丁合用后
(ng/ml)
奎尼丁合用前
(二)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量
在联合用药中,引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 药物
2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
药物在体外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 用
❖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属药剂学
(Pharmaceutics)或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的研究范畴
❖ 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属临床药理学
(Clinical pharmacology)和临床药 学(Clinical pharmacy)的研究范畴
❖ 减慢房室传导
有潜在洋地黄中毒的病人,对普萘洛尔更敏感, 合用易导致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阻滞
正确对待药物相互作用
有益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矛盾统一
根据
➢病情变化 ➢治疗需要 ➢药物剂量 ➢用药方法 ➢个体差异等因素
将有益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矛盾转化
二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A.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物理性配伍变化
相关概念
❖ 相互作用对(interaction pair)
能够引起药物效应变化的两个药物
❖ 目标药物(object drug, or index drug)
在联合用药中,药效发生变化的药物
❖ 相 互 作 用 药 物 , 促 发 药 物 (interaction
drug, or precipitating drug)
7.光敏感性
两性霉素B、硝普钠、阿霉素、氟罗沙星 等与溶媒配伍后遇光不稳定,在强光下极 不稳定,易分解而疗效降低。如两性霉素 B的输液应避光输注(以黑纸遮好后进行 输注),避免强光照射。
四、注射剂配伍变化预防措施
配伍前查询说明书 熟悉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合理安排药物的输入顺序 注射剂尽可能现配现用 遇光易分解的药物配伍后要避光保存,给
药物配伍禁忌
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 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 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 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 异常的现象。
后果:增强或减弱
❖物理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时发生了物理性质的改变
❖分离 ❖沉淀
案例:维生素E注射剂、黄体酮注射剂(油溶性)
新鲜配制后静滴,溶液变 黄后不可注射。
以注射用水溶解后,5%葡萄糖液 稀 释 , 一 般 浓 度 为 0.1mg/ml 供 静 滴(不能以生理盐水稀释,因易 产生沉淀)
24h内使用。滴注时应避光 。 在 PH3~11 , 至 少 24h 稳 定
万古霉素
先以10ml注射用水溶解,再以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缓慢 静滴
以注射用水4ml溶解后深部肌注。稀释成10ml缓 慢静脉注射。再以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液100ml 稀释后静滴,20分钟内滴完。
在37℃ ,5h,PH 4,保持88.5%效价;PH 5保 持95.4%效价;PH 6保持95%的效价。宜尽早使 用。 水溶液稳定性较差,5℃时5d后效价降低10%
立即使用。
硝酸甘油溶解
局麻药+缩血管药 局麻药吸收延缓,疗效延长
二、 分布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一)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置换作用
置换作用仅对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临床意义
华法令蛋白结合率97%,游离型3%
用蛋白结合率99.8%的药物置换华法令,若置换出3% 华法令的抗凝作用则加倍
置换作用对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临床意义不大
氨茶碱与维生素C:二者配伍易析出茶碱使溶液浑浊, 又促进维生素C氧化分解,内酯环水解后,聚合呈 色,混合液颜色加深;
氨茶碱与多巴胺:前者的二乙胺使后者氧化变色; 氨茶碱与尼可刹米:前者的二乙胺使后者水解为烟
酸和二乙胺,而浑浊。
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
4.电解质作用
例如 两性霉素B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浓
度<1mg/ml),不可用含有电解质的输 液(如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因本品在溶 液中呈胶态,遇电解质可凝固导致不溶。
5.离子作用
乳酸根离子能加速青霉素G的分解,pH为 6.4时青霉素G的分解速度与乳酸根离子浓 度(在0.1M-0.5M之间)成正比。
6 温度
注意注射液混合后注射(输入)前这段时 间要短,以防止因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而 变质。
NA+利多卡因
NA减少肝血流量
利多卡因肝分布减少
肝代谢利多卡因减少
利多卡因血浓度升高
异丙肾上腺素与NA相反
三、 代谢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
诱导
药物
抑制
原形药 药效减弱
代谢物 原形药 药效增强
代谢物
血 中 他 克 莫 司 浓 度
(ng/ ml)
酮康唑抑制CYP 他克莫司 酮康唑连给药7日 酮康唑连给药3日
血浆蛋白高结合率 化学性:鱼精蛋白(阳电荷)-肝素(阴电荷)
普洛萘尔(受体阻断剂)+地高辛 (强心苷类低心肌收缩力
❖ 加强心肌收缩力
❖ 降低心输出量
❖ 增加心输出量
❖ 降低心肌耗氧量
❖ 降低心肌耗氧量
❖ 减合慢窦用房对结心自衰律性具有良❖好减的慢治窦房疗结作自用律性
❖ 减慢房室传导
4、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
排泄是指血液循环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被转运到体外的过程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 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 等过程
肾小管 肾小管管腔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 皮细胞
血
液
血 液
药物在肾脏的转运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主动再吸收 肾小管被动再吸收 尿中排泻
依托泊苷吸收后经MDR1向肠管分泌
血
奎尼丁抑制MDR1
中 依
奎尼丁2mg
托
泊 苷
奎尼丁1mg
浓
度
奎尼丁0mg
奎尼丁对依托泊苷血药浓度的影响
5,胃肠道运动的影响
抗胆碱药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延缓 胃排空,使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减慢
6,肠吸收功能下降
机制:损害肠粘膜的吸收功能
新霉素+地高辛
地高辛吸收
7,其他 抗胆碱药+硝酸甘油 口干
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供肌注或静滴
室温时,3h内使用.
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供肌注,或溶于 100ml输液,供静注。
室温时,12h内使用;
以注射用水、生理盐水20ml溶解,供静注;以附 带的特定的溶剂3ml(内含0.5%局麻药)溶解, 供肌注。
以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溶解供肌注,以生理盐水 或5%~10%葡萄糖液20~30ml溶解后,缓慢肌注或 静滴,以药厂附带的的助溶剂溶解则仅供肌注( 因内含利多卡因)(现少用)
❖ 化学配伍变化
药物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药物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质变化而失效。
1.变色 2.产气 3.沉淀 4.水解 5.燃烧或爆炸
三、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溶媒变化 PH的改变 直接反应 电解作用 离子作用 温度 光敏性 其他
1.溶 媒 的 选 择
常用溶媒的PH值 常用抗菌药物溶媒的选择和稳
更易被人忽略;
❖ 盲目杂乱地并用药物越多,不良反应
的几率越高;
❖ 病人自行添用药物或同时接受几位互
不联系的医生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 的机会增加
即使合并应用的各药的剂量均为治 疗量,由于单种药物固有不良反应的累 加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相应增 加,必然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高血压药 强心苷类 抗心律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 抗凝血药…
室温中在酸性及中性溶液 中稳定.
2.PH的改变
如青霉素G钠在PH6.5~7.0之间较为稳定, 在低或高PH下分解迅速,尤其在碱性条件 下破坏更快,因此青霉素G钠常用0.9% 氯化钠注射液(pH约6.45)作为溶媒, 而不用葡萄糖注射液(弱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