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知识点和综合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夜雨寄北》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和朋友,学会珍惜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2. 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夜雨寄北》的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教案: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3. 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夜雨寄北》的题目和诗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夜雨寄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5. 诗歌品鉴:引导学生欣赏《夜雨寄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知识拓展:讲解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8.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夜雨寄北》,做好习题,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习题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夜雨寄北》的情况,以及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夜雨寄北》的主题思想,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A.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B. 诗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C.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D. 诗歌讲述了诗人旅途中的奇遇答案:A2. 在“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中,“君”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是什么?A. 感激B. 怀疑C. 期待D. 无奈答案:C二、填空题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______诗,它通过______和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抒情,问答,想象2. 在诗中,“______夜雨涨秋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______。

答案:巴山,孤寂与愁绪三、实词虚词意义1.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归期”是______词,在这里指的是______。

答案:实词,回家的具体日期2.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何当”是______词,它在句中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不确定的时间四、句子翻译1. 请将“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句话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巴山地区连绵的夜雨使得秋天的池塘水位不断上升。

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内心因思念而波涛汹涌的情感。

五、内容理解概括1.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开头“君问归期未有期”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何影响?答案:这句开头设置了问答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六、描写手法分析1. 在“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中,诗人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如何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答案:诗人运用了设想未来场景的描写手法。

这种手法通过设想与亲友团聚的温馨场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中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和现实中的无奈。

七、人物环境分析1. 诗中的“君”这一角色,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桥梁作用?答案:诗中的“君”代表了诗人思念的亲友,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交流对象。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05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05.中考必背古诗词之《夜雨寄北》原文诗意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②〔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却话]回头说,追述。

2.文题解读《夜雨寄北》,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夜雨寄北”就是在雨夜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3.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二、主题思想《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也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回信,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将眼前景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2.运用想象。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运用想象,使“(魂)预飞到归家后”(《李义山诗集笺》),然后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一个来回。

七上10《夜雨寄北》-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七上10《夜雨寄北》-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1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解释:①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内容描述: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秋雨涨满水池。

什么时候能和你一同在西窗下剪烛谈心,再叙今夜在雨中对你的深深思念。

全诗赏析: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绵绵夜雨,设想相逢之日与家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语的温馨情景,虚实相生,包含苦涩与无奈,感到孤独凄凉,抒发了思归的愁苦与漂泊的寂寥之情。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巴山夜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感情的美好心愿。

写作特色: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考点精练: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平明:黎明②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③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题组一1.【内容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在做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1分)2.【思想感情分析】《夜雨寄北》中有两处“巴山夜雨”,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题组二3.【内容筛选】请分别找出这两诗中描绘“雨”的句子。

(2分)4.【思想感情分析】这两首诗都表达的思念亲友之情,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写出。

(2分)题组三5.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2分)6.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2分)7.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

(2分)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夜雨寄北》精品习题

《夜雨寄北》精品习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一、理解性默写: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赏析选择题: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解析】D最后两句是想象,是虚写。

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解析】B第二句是真实的景象,是实写。

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解析】D 并不是累赘。

4、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
答案)
《夜雨寄北》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何时还家,我无法说准归期,巴山夜雨连绵,秋水涨满了池塘。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你在家中的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再说起我独居巴山的客栈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时离愁别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有何妙处?
“涨”字用字准确,富于动态感,即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在不眠之夜对亲友深重绵绵的愁思。

3. 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是虚写。

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地描绘出一幅良宵美景图。

表达了作者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

4.“秋”字作用: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5.“何当”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体现了诗人急切的回家见妻子(或友人)的心情,突出今夜心境的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夜雨寄北》知识点解析

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1.1 诗歌背景夜雨寄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歌,写于公元760年。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贬谪到草堂时写的,当时他身处草堂,与家人分离,心情孤寂。

诗中的夜雨象征着他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北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眷恋,以及他在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示例:1.1.1夜雨寄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草堂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的开头就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被贬谪到巴山,而夜雨涨秋池则象征着他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示例:1.1.2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待。

他希望能有英雄出现,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不让胡马越过阴山。

这里的龙城和胡马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国家的命运和外来的侵略。

通过这样的对比,杜甫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杜甫在被贬谪期间的心情和思想。

他通过描写夜雨和秋池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无奈。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1.2 作者简介1.2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自小聪明好学,酷爱文学。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成功,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各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激昂、慷慨激昂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创作以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为题材,他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夜雨寄北》练习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练习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赏析选择题: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解析】D最后两句是想象,是虚写。

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解析】B第二句是真实的景象,是实写。

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
知识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内容:写眼前景象。

有问有答,景中含情。

炼字: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愁思深重。

“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表现手法:设想未来相聚的情景,用反衬手法来表现孤寂心情。

相聚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

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

《夜雨寄北》体裁为七言绝句。

【本诗主旨】描写了秋雨连绵的巴山夜景,抒发了诗人思念亲朋、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写作特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2018年中考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直接默写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默写:
(1)《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6.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7.请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所展示的画面。

8、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018年中考综合训练题答案
1、李商隐;
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君问归期未有
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5.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
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6.“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缠绵的愁思。

7.几年后,诗人和妻子(朋友)终于重逢,在西窗前秉烛夜谈,一边剪着烛花,一边回忆当年在巴山雨夜的所见所感,倾诉浓浓的思念之情。

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