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防护标准801
防紫外线检测标准

防紫外线检测标准1.1 测试原理目前对防紫外线性能的检测所采纳的分光光度计法,是用单色或多色的UV射线辐射试样,搜集总的光谱透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透射比,并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
可采纳平行光束照耀试样,用一个积分球搜集全部透射光线,也可采纳光线半球照耀试样,搜集平行的透射光线。
各国进行防紫外线性能评定的标准都以UPF值为主,适当考虑UVA〔波长315nm~400nm〕或UVB(波长280nm~315nm)的平均透射率。
依据我国国家标准〔18830—2022〕,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即可理解为当使用防护织物后,紫外线辐射使皮肤到达某一损伤〔如黑斑、红斑、致癌等〕所需要的时间与不使用防护织物到达该种损害的时间之比,也就是说,如果布料的UPF值是40,承受紫外线辐射量是没有防护时的1/40。
UPF值愈大,紫外线平均透射率愈低,织物防紫外线性能愈强。
1.2 检测标准防紫外线纺织品出现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首先推出了防紫外线防护服测试方法标准,随后中国、欧洲、美国等国家或团体也推出了相关标准。
现行的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主要有:AATCC 183—2022(织物抗紫外辐射性能); 18830—2022(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EN 13758-1:2001+A1:2022 (E)(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第 1 局部:外衣织物试验方法);AS/NZS 4399:1996(防晒服装——评价与分类);Japan Garment Association Standard (日本服装协会标准)。
1.3 差异比拟表1详细比拟了澳洲/新西兰、欧盟、中国、美国标准的差异。
由表1可知,欧盟与中国标准根本完全一致,与其他标准不尽相同。
各标准主要差异表达在四个方面:试样打算、测试时样品放置、参照的日光光谱辐照度和防紫外线评定要求。
抗紫外线整理

350
400
450
波 长 /nm
正交实验
因素 粉体用量(g) 浸渍时间(min) 压力(kpa) 粘合剂用量(g) 实验结果 (UPF)
实验1
实验2
0.05
0.05
30
60
1
2
0.05
0.05
23.44
21.04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0.05 0.20
0.20
90 30
60
3 2
3
1.00 1.00
包括紫外线强度累计法、紫外线法和分光光度计法。
欧盟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英国标准、美 国AATCC标准和中国标准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 该法主要是通过稳定的UV光源产生波长为290- 400 nm的紫外线射线,通过单色器照射试样,收 集总的光谱投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投射比,并 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护系数UPF值
测试的样品分为匀质和非匀质两类,匀质面料需要测试四块, 非匀质面料则根据颜色或结构的不同分别测试两块,分别测 得UVA、UVB紫外线透射率平均值和UPF值,该标准特别说 明,拉伸状态以及湿态下会降低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
美国标准
增加了样品模拟实际应用的预处理和湿态 测试内容 整个标准体系由预处理、测试和分级标签 三个标准组成 纺织品预处理标准“ASTM D 6544 紫外线 传输测试前纺织品制备规程”(Standard Practice for Preparation of Textiles Prior to Ultraviolet Transmission Testing)
4.1 ~2.6
≤ 2.5
防护等级
防护效果良好
防护效果很好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是用来衡量某种物质能够抵抗紫外线的一种标准。
它可以用来测量一种物质在暴露在阳光下时,能够抵抗紫外线的能力。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通常是用来测试某种化学制品,比如涂料,油漆,塑料,塑料纤维和其他各种材料。
这种标准也可以用来测量太阳镜,护肤品和其他各种防护措施的效果。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不仅仅可以用来测试物质的性能,还可以用来预测物质的抗UV能力。
它可以预测某种物质在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受到多少紫外线伤害。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拉斯维加斯法,它可以测量一种物质在暴露在紫外线下时发生变化的程度。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尼克森指数测量物质的抗UV能力,它可以用来衡量物质在暴露在阳光下时是否会受到UV伤害。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测试出许多化学产品的性能。
抗UV紫外线测试标准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在暴露在阳光下时会受到多少紫外线伤害,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家人。
【防紫外线标准UV,Standard,801解读】防紫外线等级UV30

【防紫外线标准UV,Standard,801解读】防紫外线等级UV30【防紫外线标准UV,Standard,801解读】防紫外线等级UV30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大量排放,臭氧层遭破坏,导致紫外线透过率增大,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增大。
因此研究抗紫外线辐射的防护产品对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可以从纺丝、后整理、染色等主要环节入手,考虑提高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方法。
如何有效测试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是评价其抗紫外线性能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关于纺织品的各类抗紫外线测试标准众多,这些标准的适用范围、试样要求、测试程序等各有差异,最严格的要数美国标准和国际防紫外线测试协会标准UV Standard 801,它模拟了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况,更具有实际意义。
1防紫外线测试1.1适用范围UV Standard 801标准适用于以任何形式帮助人们抵抗紫外线辐射的消费品,例如纺织品、衣服、鞋子、凉蓬、遮阳物、皮革、床单等等,但它不适用于化学品、助剂和染料。
1.2被测样品要求1.2.1样品的分类测试样品可分为2 类:一类是服装和面料,需在未处理、摩擦后、洗涤(水洗或干洗)后3 种状态下分别对样品进行拉伸后的UPF值测试,通常需要6 ~8 个样品(每种状态测试2 个试样,分别是经干态拉伸和湿态拉伸的);另一类是遮阳纺织品(表 1 中的2*,如阳篷、阳伞和窗帘等),样品需在未处理、日晒处理 2 种状态下进行拉伸(包括干态和湿态)后的UPF值测试,一般需要4 个样品。
1.2.2样品的筛查所有提交测试的样品都必须要进行筛查,被提交测试的一组不同颜色的样品,在织物结构、克重、纤维成分等参数上必须是相同的。
如果测试的UPF值范围较大,在进行进一步测试和对样品施加外力前需与者进行协商。
筛查后,可进行进一步测试和认证的对照样品的数量取决于所提交的样品的颜色的种类,具体取样要求。
1.2.3取样要求测试时需将距样品边5 cm部分舍去,样品干燥、不扭曲(即干态下未经拉伸的未处理织物),大小应充分覆盖仪器孔眼,衬里和面料一起测试。
抗uv等级标准

抗uv等级标准UV等级标准是指对于防晒产品的防护能力进行评定的一种标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UV等级的概念,比如SPF值、PA值等等。
那么,这些值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系统地介绍一下UV等级标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SPF值。
SPF值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防晒指数”。
它是用来衡量防晒产品抵御紫外线B(UVB)的能力的。
SPF值越高,代表着产品对UVB的防护能力越强。
通常来说,SPF值越高,产品的防护时间就越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SPF值并不代表着产品对紫外线A(UVA)的防护能力,因此在购买防晒产品时,还需要留意其他指标。
其次,我们要了解的是PA值。
PA值是Protection Grade of UVA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紫外线A防护等级”。
它是用来衡量防晒产品对紫外线A的防护能力的。
PA值分为+、++、+++三个级别,+代表最低防护能力,+++代表最高防护能力。
一般来说,我们建议选择PA值至少为+++的防晒产品,以获得更全面的防护。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防晒产品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防晒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防晒产品;其次,要在出门前30分钟就开始涂抹防晒产品,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需要每隔2-3小时重新涂抹一次,以保持持续的防护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关于UV等级标准的误区。
有些人认为只有在夏天或者阳光强烈的时候才需要使用防晒产品,其实不然。
紫外线是一年四季都存在的,即使在阴天、雨天或者冬天,也需要做好防晒工作。
另外,有些人认为涂抹一次防晒产品就可以持续一整天,这也是错误的观念。
防晒产品需要定期补涂,以保持其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UV等级标准是对防晒产品的防护能力进行评定的一种标准,其中SPF值和PA值是我们在选择防晒产品时需要留意的重要指标。
在使用防晒产品时,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并且要注意定期补涂,以保持其防护效果。
紫外线剂量分级及应用

紫外线剂量分级及应用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可以分为UVA、UVB和UVC三个波段。
根据紫外线剂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级。
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所制定的紫外线剂量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EPA的标准,紫外线剂量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
具体划分如下:1.低(Low):紫外线指数在0-2之间。
此时紫外线辐射较弱,对一般人群一般没有危害。
但是仍需注意防晒,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2.中低(Moderate Low):紫外线指数在3-5之间。
此时紫外线辐射适中,对一般人群可能有轻微的损害。
建议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等防护措施。
3.中等(Moderate):紫外线指数在6-7之间。
此时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引起晒伤。
建议外出时必须做好防晒措施,包括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佩戴太阳镜等。
4.中高(High):紫外线指数在8-10之间。
此时紫外线辐射很强,容易导致晒伤和皮肤癌。
外出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选择室内活动或者在阴凉处遮阳。
5.高(Very High):紫外线指数在11及以上。
此时紫外线辐射极强,极易引起晒伤和皮肤癌。
外出时必须全面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免暴晒。
根据紫外线的特性和剂量分级,可以对不同波段的紫外线进行不同的应用。
1.UVA(长波紫外线):UVA紫外线波长在315-400纳米之间,能够穿透云层和玻璃,对皮肤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UVA主要应用在医疗美容领域,如光疗治疗、蓝光照射等。
2.UVB(中波紫外线):UVB紫外线波长在280-315纳米之间,主要能量集中在表皮层,是导致晒伤和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UVB紫外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光疗中,如银屑病、湿疹、皮癣等。
3.UVC(短波紫外线):UVC紫外线波长在200-280纳米之间,由于其高能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食品消毒等领域。
uv的防护要求

uv的防护要求随着夏季的到来,外出活动的频率也不断增加。
人们需要在户外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骑车、游泳等。
此时,紫外线的危害就变得十分明显。
紫外线(UV)是太阳光中的一种辐射。
在短波紫外线(UV-C)和长波紫外线(UV-A)之间,中波紫外线(UV-B)对皮肤的危害最大。
皮肤曝露在强紫外线下,易受损于皮肤癌、皮炎和皮肤老化等,因此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防护要求,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1.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规划户外活动时间紫外线最强烈的时间是在早晨九点到下午三点之间,因此在这段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要特别注意防护。
在这段时间之外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被紫外线曝露的风险,让你能够更好地享受户外活动。
2.穿戴防护服装穿戴透气但具有滤光作用的服装是防护紫外线的有效方法。
一般推荐选择密度高、漂亮的棉质衬衫,因为棉质的服装可以使身体保持干燥和凉爽的同时防护紫外线的侵害,以保护皮肤的健康。
如果在户外需要长时间活动,还可以挑选带有防晒效果的服装。
帽子、带宽边的帽子或遮阳帽等也可以有效地保护面部、耳朵和颈部的皮肤不被紫外线伤害。
3.使用防晒霜根据皮肤类型、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制定不同的方案,以选择不同倍数的防晒霜,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每两小时重涂一次防晒霜,以保证防护的有效性。
化妆品护肤品市场上也存在能够提供防晒的产品,买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让你在外面的时间更长。
4.注意眼部保护紫外线会对眼部肌肤、眼球和视网膜产生损伤。
选择具有紫外线防护的太阳镜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要注意选购合格的太阳镜产品。
太阳镜的颜色选择一般是浅灰色或淡棕色的,这些颜色能够过滤在紫外线中最危险的一部分。
5.其他注意事项内容有争议,这里暂停。
事实上,防晒的最好方式还是尽量避免在高浓度紫外线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活动。
对于人们来说,紫外线对我们的伤害实在是难以避免。
但是,只要注意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我们就可以减少自身的紫外线伤害,保证我们的皮肤和身体能够在户外成比例的休息和活动。
紫外线照度的标准值

紫外线照度的标准值
根据国际标准,紫外线照度的测量单位为瓦特/平方米
(W/m²)。
以下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对紫外线照度的标准值进行分类:
1. 低照度(低危险):紫外线照度小于
2.5 W/m²。
2. 中等照度(中等危险):紫外线照度在2.5-5 W/m²之间。
3. 高照度(高危险):紫外线照度在5-10 W/m²之间。
4. 非常高照度(非常高危险):紫外线照度大于10 W/m²。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类仅作为一般指导,实际照射人体皮肤和眼睛的紫外线量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时间、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等)的影响,因此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