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建设管理与工程进展
宝泉下水库优化报告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工程优化报告1概述1.1工程概况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乡大王庙以上 2km 的峪河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1200kw,年发电量为 20.1 亿千瓦(H ,年抽水耗电量为 26.42 亿千瓦(H ,电站综合效率为 0.761 。
电站建成后并入河南电网,担任调峰、填谷及事故备用任务。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以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上水库修建在峪河支流东沟内,大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 93.5m,坝顶高程 791.90 m 。
下水库利用已建的宝泉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改建而成。
宝泉下水库大坝上游控制流域面积 538.4 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 1.01 亿 m3 。
原有工程是 1973 年开工兴建, 1982 年因调整基建计划停建。
现有工程为 1989 年 10 月开工复建, 1994 年 6 月竣工。
宝泉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现有挡水坝坝顶高程为252.10m,坝顶总长 411.00m,最大坝高 91.10m,总库容 4458.00 万m3 ,是一座以 "灌溉为主,结合发电 , 兼顾防洪" 的中型水库。
宝泉水库溢流坝的堰顶高程为 244.0m,溢流坝段宽 109m,溢流坝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形式,挑流鼻坎坎顶高程为 185m。
经多方案比选后,确定宝泉水库作为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进行大坝加高加固,其任务改为:“在确保抽水蓄能电站正常发电的前提下统筹兼顾灌溉、防洪等”。
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在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兴利库容。
通过对宝泉水库大坝坝体材料、坝基以及稳定等方面综合计算分析,坝体总体良好。
因此改扩建时大坝仍采用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溢流面采用混凝土面层。
水库大坝加高加固后,挡水坝坝顶高程为268.50m,溢流坝堰顶高程为257.50m,维持原溢流堰宽109m 不变。
经审核批准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定为一级,按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安装施工技术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安装施工技术文章整体介绍了宝泉抽水蓄能水电站水泵水轮机除埋件外的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对于施工步骤作了详细的讲解,关键工序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
标签:水泵水轮机安装施工技术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安装四台单机容量为300MW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MW。
水泵水轮机由埋入部分(尾水管、蜗壳/座环、底环、机坑里衬等)、转轮、顶盖、主轴、导叶及连臂、水导轴承、主轴密封及检修密封、接力器、环形吊车等组成。
1 水泵水轮机设备主要特性①型式: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②转轮高压侧直径:约○/ 3860mm,低压侧直径:约○/ 2008.6mm;③水轮机额定出力:306MW;④额定转速:n=500r/min;⑤水轮机额定工况流量:Q=68.8m3/s;⑥水泵工况最小扬程—最大扬程时,运行流量55.2m3/s—43.2m3/s;⑦导叶中心安装高程:▽150.00m;⑧蜗壳型式:金属蜗壳;⑨尾水管型式:立式弯肘型;⑩旋转方向:俯视水泵工况顺时针,水轮机工况逆时针;■水泵水轮机单重:约510t。
2 水泵水轮机安装本水泵水轮机安装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底环、转轮、导叶、顶盖及水轮机和中间轴安装;密封装置、水导轴承等附属设备正式安装,应在盘车轴线检查调整后进行;其中顶盖、底环等部件通过水轮机专用运输轨道,利用运送车拖运到机坑内,再用桥机吊起安装。
2.1 结构特点①顶盖为整体结构型式,与座环之间用螺栓把合;②底环为整体结构,就位后四周用砼填实;③活动导叶每台机设计有20个,并配有20个单导叶接力器,导叶与操作机构之间用拐臂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导叶由镍铬不锈钢铸造而成;导叶轴承采用自润滑材料,不需要另设润滑系统;④水泵水轮机的转轮为不锈钢焊接整体结构(叶片数为9个),水泵水轮机主轴、中间轴均采用法兰螺栓连接。
2.2 底环二期混凝土完成后,机组主要控制数据的复测检查①机组中心的测量:在发电机机坑上口放置测量横梁,以座环为基础,用钢琴线-耳机测量法测定机组中心线,检查座环上内镗口(上口约○/ 5008+0.54/-0mm)与底环迷宫环立面(约○/ 3908+0.3/-0mm)、尾水肘管、机坑里衬中心同心度和圆度情况,发现存在超差部分应进行处理。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摘要: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利用已建大坝改建而成,改建后最大坝高107.5m,为国内最高的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大坝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因此采用三维有限元对坝体进行静动力分析计算。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坝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静、动力计算参数的选取以及各种工况下大坝位移和应力水平计算的成果分析。
关键词: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静力;动力;振型分解反应谱引言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境内,电站由上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下水库大坝利用已建的原宝泉水库大坝加高、加固改建而成,坝型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
改建后坝顶高程268.5m,坝顶长度508.3m,最大坝高107.5m,为国内最高的浆砌石重力坝。
下水库大坝为1级建筑物,原坝体已经过三次加高,存在新老坝体材料不同、弹性模量不同但共同受力等问题,且坝型为整体式重力坝,设计烈度为8度,因此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大坝的静、动力分析,以验证大坝的结构特性和抗震能力。
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1.1计算模型下水库大坝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左、右岸挡水坝段长度分别为219.8m、179.5m,中部溢流坝段长109.0m,溢流堰顶高程257.5m,顶部设3.0m高的橡胶坝。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原坝体(含基础)以及改建后坝体(含基础)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
模型选取范围在基础部分建基面以下取180.0m;坝踵、坝趾分别向上、下游各取150.0m;左右坝端向外各取150.0m,基岩顶部高出坝顶高程10.0m。
坝基底面及四周竖向岩面取为固端约束,并只考虑坝基的弹性作用,采用无质量地基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模型坐标系中x轴为顺水流方向、指向下游为正,y轴为铅垂方向、向上为正,z轴为沿坝轴线方向、指向右岸为正;计算结果中正值表示拉应力,负值表示压应力。
坝体及基础采用空间8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进行剖分,坝体单元网格最大边长不超过5.0m,新老坝体以及混凝土面板与坝体的结合部设置了0.5m厚的夹层单元进行模拟。
抽水蓄能电站概论

1概论ι.ι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历史概况从最早的原始装置算起,抽水蓄能电站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具有近代工程意义的设施,则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
抽水蓄能建设早期的发展是以蓄水为目的,在西欧一些多山的国家里,利用工业多余电能把汛期的河水抽到山上的水库储存起来,到枯水季节再放下来发电。
这些是季调节型的抽水蓄能工程。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始于欧洲I。
1882年瑞士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抽水蓄能电站一一苏黎世奈特拉抽水蓄能电站,功率515kW,扬程153m,1909年又建成了沙夫豪森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2000kW,扬程154m。
随后意大利于1912年利用两个天然湖泊之间的156m落差建成维罗尼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7600kW0时隔12年法国建成贝尔维尔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8000kW,水头达542m。
接着德国于1926年建成施瓦森巴克沃克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增加到4300OkW,扬程为340m。
1931年日本建成了小口川第三电站,该电站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其蓄能装机14000kW,额定水头621.2mo此后西方发达国家又相继修建了一批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装机规模逐渐增大,其中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43年建成投产的维茨瑙抽水蓄能电站装机220MW为最大。
根据《WaterPower&DamConstruction》2001年年刊所载《世界抽水蓄能电站调查表》统计到1950年,全世界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8座,投产容量约1994.01MW。
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法国等发达国家加快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稍后发展中国家,例如南非、印度、巴西、哥伦比亚等也开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全球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抽水蓄能电站,到2004年投入运行的抽水蓄能电站317座,装机总容量为122078.81MWo其中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其次是美国,第三位是俄罗斯,中国名列第七位。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现状和展望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现状和展望赵士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从抽水蓄能电站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所在地区经济和电力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世界各国是这样,我国也是这样。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已建成岗南(2×11MW)、密云(2×13MW)、潘家口(3×90MW)和台湾明湖(4×250MW)抽水蓄能电站,进入90年代以来,相继建成广州(8×300MW)、十三陵(4×200MW)、天荒坪(6×300MW)和台湾明潭(6×267MW)四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以及溪口(2×40MW)、响洪甸(2×40MW)、羊湖(4×22.5MW)、天堂(2×35MW)和沙河(2×50MW)等中型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因为能够顶尖峰,填低谷,并有调频、调相、旋转备用、紧急事故备用和黑起动等功能,尤其是它具有负荷跟踪速度快的特点,故一经投入使用,就会对改善电网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起了很大作用,显示出其在现代电网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势头,正由沿海向内地,东部往中、西部地区逐步扩展,在各地都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兴建中,如浙江桐柏(4×300MW)、江苏宜兴(4×250MW)、山东泰安(4×250MW)、安徽琅琊山(4×150MW)、河北张河湾(4×250MW)、吉林白山(2×150MW)、河南宝泉(4×300MW)和回龙(2×60MW)、以及山西西龙池(4×300MW)等。
湖北白莲河(4×300MW)和广东惠州(8×3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议书已获批准。
许多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工作,如浙江的天荒坪二期(2100MW)、乌龙山(2400MW)和仙居(1500MW),江苏溧阳(1500MW)和无锡马山(700MW),山东文登(1800MW)、河北丰宁(3600MW)、辽宁蒲石河(1200MW)、湖南黑麇峰(1200MW)、重庆盘龙(1200MW)、四川木格措(210MW)、福建仙游(1200MW)和广东深圳(2400MW)等。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是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的宝泉乡所建设的水电站,其总投资达80亿元人民币。
该项目的建设意义在于将抽水和蓄能这两种不同的能源型态结合起来,提高发电效率和使用效益,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然而,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它涉及到了工程建设、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所以风险极高。
为了确保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安全和成功建设,需要进行一项严谨的风险管理。
二、研究目的针对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实际情况,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适合该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安全风险的全面管理,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工程建设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建设项目的平稳、有序开展。
同时,通过对该体系的构建和实验,总结出一套适合其他大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经验。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与比较法、案例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数学模型等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是收集和整理有关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以及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历史资料,以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参考;调研与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类似项目的案例进行调研和比较,了解其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为宝泉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案例分析法则是通过对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因素;专家咨询法则是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了解他们对于宝泉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看法和建议;数学模型则是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动态评估,为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供可靠的数学模型。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的努力,我们预计可以构建出一套适合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项目中的各种危险源和风险因素,从而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出适合其他大型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经验,为下一步类似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宝泉工程施工用电的建设与运行

水 力 发 电
第3 卷第 1 期 4 O
20 0 8年1 0月
文章 编 号 :5 9 9 4 2 0 ) 0 0 7 — 2 0 5 — 3 2(0 8 1 - 0 8 0
宝 泉工程施 工 用电的建 设 与运行
杨 志锋 , 清娟 , 隆 飞 胡 李
( 河南 国 网宝泉 抽水 蓄能有 限公 司, 南 新 乡4 3 3 ) 河 5 6 6
t ec n t cin a do ea in whc r vd s h f r n efr h o sr ci no o e p l u n o s ci np ro f h o s u t n p rt , ih p o i e er e e c ec n t t f w r u p yd r gc n t t e do r o o t e ot u o p s i u r o i p mp d s r g o e ai n u e t a ep w r t t . o s o
分区名称 设备容量
表 1 各 区供 电 负荷
k W
计 算 和砂 石 系 统施 工 区 。根 据 电 站 地 形 条 件 、 纽 布 置 特 点 枢 和 施 工 布 置 分 区 . 保 证 施 工 供 电 的 可 靠 性 和经 济 性 . 整 为 将
个 工程 分 为 7个 区域 供 电 施 工设 备 总 容 量 为 1 .2MW . 91 最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浆砌石重力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地震 设计烈度为 8 度 ,因此 采用三维有限元 对坝体进行静动 力分析计 算。文章详细介绍 了大坝整体三维有 限元模 型的建立 ,静、动
力计 算参数 的选取 以及各种 工况下大坝位移和应力水平计算的成果分析。 关键 :整 体式浆砌石 重力坝;三维有 限元 ;静 力;动 力;振型分解反应谱
水 库特 征 水位 如 下 :正 常 蓄水 位 2 6 0 . 0 0 m,设计 洪 水 位 2 6 4 . 7 2 m,设计尾水位 1 7 3 . 0 2 m,校核洪水位 2 6 8 . 1 6 m,校核 尾 水位 1 7 5 . 3 7 m,淤沙高程 1 9 9 . 6 0 m,原坝体最 高水位 2 5 2 . 1 0 m, 原坝体前淤沙高程 1 7 9 . 5 0 m。 静 、动力分析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见表 2 。 表 2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表
中图分类 号:V4 . 2 T 6 1 3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3 3 6 2( 2 0 1 3)0 卜0 1 4 6 — 0 3
引 言
1 . 2计算参数 坝址 区基岩 主要 为花 岗片麻岩 ,基 岩及 坝体材 料物理 力 学参 数指标选取见表 1 。淤 沙浮容重取 9 . 0 k N / m。 ,内摩 擦角为 1 5 。 ,库水容重取 9 . 8 k N / m 。 动力计算时 ,混凝 土动态强度和 动态 弹性模量考虑在静态 基础上提高 3 0 %,动态抗拉强度 取动态抗压强度 的 1 0 %。 表 1基岩及坝体材料参数指标表
物理 量
容重 ( K N / m )
宝 泉抽水 蓄能电站位 于河南省辉县市境 内, 电站 由上水库 、 输水发 电系统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下水库大坝利用 已建 的 原宝泉水库 大坝加高 、加 固改建 而成 ,坝型为整体式浆砌石重 力坝 。改建 后坝 顶高程 2 6 8 . 5 m,坝 顶长度 5 0 8 . 3 m,最 大坝 高 1 0 7 . 5 m,为国内最高的浆砌 石重力坝。 下水库大坝为 1 级建 筑物 , 原 坝体 已经过 三次加 高 , 存在 新老坝体材料不 同 、弹性模量不 同但共 同受力等 问题 ,且 坝型 为整体式重力 坝 ,设计烈 度为 8 度 ,因此采用 三维有 限元法进 行大坝 的静 、动力分析 ,以验证大坝的结构特性和抗震能力。 1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1 . 1 计算模型 下水库大坝为整体式浆砌石重力坝 ,左 、右岸挡 水坝段长 度 分别 为 2 1 9 . 8 m、1 7 9 . 5 m,中部 溢流 坝段长 1 0 9 . 0 m,溢流堰 顶 高程 2 5 7 . 5 m,顶部设 3 . 0 m高的橡胶坝 。结 合工 程的实 际情 况 ,分别对原坝体 ( 含基础 )以及 改建后坝体 ( 含基础 ) 建立 三维有 限元计算模 型。模 型选 取范围在 基础 部分 建基 面以下取 1 8 0 . 0 m;坝 踵 、坝趾 分别 向上 、下 游各 取 1 5 0 . 0 m;左 右坝端 向外各 取 1 5 0 . 0 m, 基 岩顶部高出坝顶高程 1 0 . 0 m 。坝基底 面及 四周竖 向岩 面取 为固端 约束 ,并 只考虑 坝基 的弹性作用 ,采用 无质量 地基 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模型坐标系 中 x 轴为顺水 流方 向 、指 向下 游为 正 ,y 轴为铅 垂方 向、 向上 为正 ,z 轴为沿 坝 轴 线方 向、指向右岸为正 ;计 算结果中正值 表示 拉应力 , . 负值 表示压 应力 。 坝 体及基 础采用 空 间 8 节点六 面体 实体 单元进 行剖 分 , 坝 体单元 网格 最大边 长不超 过 5 . 0 m,新老坝 体 以及 混凝土 面 板 与坝 体 的结 合部 设 置 了 0 . 5 m厚 的夹 层 单元 进 行模 拟 。剖 分 后 原 坝体 ( 含基 础 )整个 模 型单 元数 为 9 4 8 9 8 ,节 点数 为 1 0 4 4 9 1 ;改建 后 大坝整 体模 型 ( 含基 础 ) 单 元数 为 1 0 5 4 5 4 , 节点数 为 1 1 4 8 3 0 ,整体网格剖分见图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建设管理与工程进展吴毅王洪玉河南宝泉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概况、公司组成情况和电站建设管理模式,并对目前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管理进度1 工程概况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大王庙以上2.4km的峪河上,距新乡市45km,距焦作市约30km,与郑州市直线距离约80km,是一座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装机容量1200MW,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
电站建成后以二回500kV出线接入电网,担任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以及事故备用等任务。
1.1 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电网负荷中心,处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交叉点和支撑点上,电站的建设对于缓解用电紧张局面,优化河南电网、华中电网乃至华北电网电力结构,促进全国联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河南电网位于华中电网北部,电源结构以燃煤火电为主,电网运行的调峰问题非常突出。
目前为满足电网的调峰要求,被迫采用中小煤电机组两班制和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荷运行等非常规措施进行调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负荷将越来越高,峰谷差将越来越大,对电网的调峰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0MW,其承担的调峰容量是同规模启停调峰火电机组的2倍,宝泉电站的投运可使网内火电机组避免启停调峰并保持火电机组高效稳定运行,不仅可降低电网耗煤量,还能减少火电机组事故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此外,由于抽水蓄能机组启停和升降负荷快速、方便、灵活的特点,在为电网提供调频、调相、旋转备用以及事故备用等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
1.2 电站建设条件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地处河南省负荷中心,周围有焦作、鹤壁、新乡等煤电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较好。
电站建成后,以500kV一级电压2回出线接入新乡500kV变电站。
电站区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山区和平原交接部位。
海拔高程140~1300m,相对高差达1000m,属强烈切割的中山区,东南部平原地形平坦,海拔仅100m左右。
电站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登封群(Ar)、中元古界汝阳群(P2t2ry)、下古生界寒武系(Є)及新生界第四系(Q)。
太古界、中元古界、下古生界三个不同时代的基岩构造层中,由于它们所经历的构造运动不同,其节理构造发育规律也存在差异,总体看共有5组高倾角构造节理,一般延伸不长,总体属不发育——中等发育类型。
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枢纽建筑物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群和开关站等。
整个工程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特点是:电站区山高谷深,多悬崖绝壁,具备修建大型蓄能电站的地形条件;上水库成库的地形条件较好,但库区存在厚度不均的冲洪积层,库盆寒武系岩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引水发电系统线路区的线路短、高差大、山体厚,地形地貌条件优越。
下水库由现有的宝泉水库改建而成。
下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上游坝面采用厚1.0m的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
按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宝泉电站场地基本烈度为7度(50年超越概率10%)。
国家地震局同意将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定为7度。
1.3 电站建设规模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电站最大毛水头570.40m,最小毛水头494.00m,额定水头510m,机组额定转速500r/min,属大容量、高水头、高转速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
电站属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I级建筑物设计。
上水库位于宝泉村东1.0km东沟内,由主坝、副坝、库盆和排水洞等组成。
主坝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长388m,坝顶高程791.9m,坝高92.5m;副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长168.0m,坝高36.9m。
库岸周边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库盆底部采用粘土铺盖防渗。
总库容798.4万m3,有效发电库容634.8万m3。
输水系统由上游引水系统和下游尾水系统组成。
引水系统为两洞四机布置,由上库进/出水口、进口事故闸门井、上平洞、中平洞、上、下斜井、下平洞、岔管和引水高压支管等组成,两条输水道的中心间距为41.35m,内径6.5m,高压支管内径3.5m。
引水系统中除高压支管采用钢衬外,其余洞段均为钢筋混凝土衬砌。
尾水系统采用四机两洞的布置形式,主要由尾水支管、尾水岔管、尾闸洞、尾水调压室、尾水隧洞、尾水闸门井和下库进/出水口等组成,尾水支管内径 4.4m,尾水隧洞内径7.0m,除尾水支管采用钢衬外,其余洞段亦为钢筋混凝土衬砌。
电站采用中部开挖方式,地下厂房布置于上、下库之间的山体内,主要由主厂房、副厂房、母线洞、主变室、尾闸室、电缆出线洞、地面开关站、进厂交通洞、排水廊道及通风洞等建筑物组成。
主、副厂房(包括安装场)的开挖尺寸为143.5×22.0×47.30m(长×宽×高)。
下水库利用已建成的宝泉水库扩建而成,为浆砌石重力坝。
改造后坝顶高程268米,坝高107m,在原大坝的基础上加高了15.9m。
大坝由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组成。
下库大坝加高后总库容6750万m3。
2 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特点是:规模大,投资大,工期长;政策处理难度大,社会关系复杂;地质条件和地下洞室错综复杂;设备和建筑产品为非标产品,不可预见因素多以及安全质量风险大。
因此整个工程建设中必须严格实行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水电工程项目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一直是政府、社会和项目投资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依靠传统的管理观念、方式和手段,既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难以实现创精品工程、创一流项目的目标。
宝泉公司从成立开始,就积极进行调研,收集资料,力求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及手段,结合宝泉工程的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力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期实现理想的管理目标。
宝泉工程按照“小业主、大监理”的模式进行建设管理。
公司成立后,按照人员编制方案和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原则,进行了人才引进,目前公司有员工22人,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共设置了以下部门:总经理工作部、计划部、财务部、工程部、设备部、安检部。
同时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宝泉工程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公司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并狠抓了制度的执行落实,强调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公司明确把“安全、环保、达标、投产”作为工程建设期的工作目标,所有工作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开展。
目前已建立了公司计算机局域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正在积极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本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公司成立后工程进展顺利,得到了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2.1 安全至关重要“安全”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工程建设中施工、交通运输车辆以及财务等一系列的安全,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宝泉电站顺利建设的基础。
宝泉电站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地下洞室多,爆破作业多而且地形复杂,场地狭窄,施工布置困难。
因此施工阶段的危险点相对较多,安全施工管理的难度大。
公司结合上述施工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在工程投资的安全控制方面,施工和采购实行公开招标,促进和支持设计优化,实现投资的源头控制。
通过制定的结算管理制度,明确参建各方的责任和权限,实行费用结算分级控制程序,严把计量关、支付关、索赔关,以实现有效的投资控制。
根据宝泉电站工程项目的网络计划和里程碑计划编制了投资计划,并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进行资本金注入和融资。
公司参照省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财务工作制度,对公司财务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化管理。
全面灌输安全意识,认真落实安全措施,是宝泉工程建设全过程常抓不懈的主题。
2.2 环保不容忽视“环保”是国家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建设清洁能源的目的之一。
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干一番事业,建秀美山川”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把宝泉电站建成“高科技生态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建设初期我们对“环保”就提出了具体而细致的要求,并随着工程的建设逐步落实。
宝泉电站环保的重点一是水土保持,2002年6月21日,中国水电顾问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宝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预审会。
2003年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以水函〔2003〕10号下发了《关于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目前参建各方都能按照有关意见严格执行。
二是要减少施工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对废渣和建筑材料的堆放、施工场地和生活区的布置,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规划,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并认真执行。
三是在征用土地时精打细算,实现了能不占的坚决不占,能少占的不多占,能用荒地不占耕地的目标。
在建设中,尽可能减少林木砍伐,并做到边建设边绿化。
另外还考虑了风景区规划对电站建设的要求,在设计中,地面建筑物采用美观合理的形式,建筑材料与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2.3 工程质量达标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宝泉公司是工程项目的业主单位,比其他各方更加关心项目的质量。
从法律责任角度看,宝泉公司是政府监督的对象。
所以工程项目质量对公司利益重大,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宝泉公司通过与监理公司、承包商签订合同,依靠合同关系协调、完成整个项目及其管理过程。
这也是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
宝泉公司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以下任务:首先明确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工程项目质量是指满足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对工程项目质量特性的综合要求的能力,包括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质量及其相应的工作质量。
宝泉电站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就是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均要达到相关标准。
其次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宝泉公司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质量出现问题,即使根据合同要求索赔,也无法完全补偿时间和费用的损失。
因此,宝泉公司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是全过程的,把工程质量和工程款的支付联系起来,形成严格的支付机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2.4 确保按期投产宝泉抽水蓄能电站计划于2008年12月1日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2009年12月1日四台机组全部投运。
根据目前排定的工程总进度计划和确定的关键线路,对主体工程均衡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平衡资源投入。
为了达到均衡施工的目的,对总进度计划特别是关键线路按时间和工程划分进行层层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措施,通过监督和检查,协调和调整各项分解进度计划,利用月进度款支付措施,确保进度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