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蚯蚓_冀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求必然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自然事物是彼此联系的。
培养先生热爱生命,爱护保重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厉控制变量,并留意搜集实验数据用现实说话。
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蚯蚓。
)教师板书。
是啊,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同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土壤里)(渔具店里)(河边)……3.奥,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说说它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阴暗)教师板书。
4:它是否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今天进一步来研讨。
【设计意图:1、经过说话引退学习,激发先生学习兴味。
2、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很多先生课前可能经过各种渠道,曾经了解了不少。
可以让先生根据已有经验来说一说。
然后引出后面课的重点,即设计对比实验,来证明结论。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1、我们先来研讨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先生考虑后交流,大家的想法可能最初集中在把蚯蚓放在一个盒子里。
一边是黑暗的,一边是光亮的,放在两头,看蚯蚓往哪个方向爬。
2、对于这个实验,大家还有甚么要说的,或是实验中有甚么要改进、留意的地方呢?在先生汇报中,逐渐引导他们完善对比实验的设计,特别留意控制条件。
比如:实验中蚯蚓的条数、实验的次数等。
3、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两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利用其他3条蚯蚓反复实验。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先生实验,教师巡回指点。
5、你们在实验中看到了甚么景象?组织先生汇报交流。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难点: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土壤样本、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形态特征和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2. 观察蚯蚓模型:学生观察蚯蚓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等。
3. 蚯蚓的呼吸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的呼吸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理解蚯蚓的呼吸方式。
4. 蚯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等。
5.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6.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完成观察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蚯蚓形态特征: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生活习性: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呼吸过程: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改良土壤: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富含有机物生态系统:蚯蚓是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蚯蚓的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
它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动物3精品PPT教学课件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1/29
19
• 生活环境:
•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 生活习性:
•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有利于运动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 氧进行呼吸。
2020/11/29
16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2020/11/29
• 疏松土壤。 •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 处理垃圾。 • 做饲料。 •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 有药用(中药地龙)
2020/11/29
1
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什么?
2020/11/29
2
我们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经常在地下
钻洞,把土壤蚯翻蚓得疏生松活,在使阴水暗分潮和湿肥料、易富于含 进入而提有高机土物壤的的肥环力境,中改,良1土5℃壤-,2有5℃利为于 植物的生最长佳,温促度进农,业土增壤产的。含世水界量上的一我般们在
三、思考蚯蚓有“脚”吗?
我逗蜘蛛笑, • 他笑得太厉害了, • 结果从树上掉下来。 • 谁说一定要有脚呢?
2020/11/29
8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 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2020/11/29
9
看短片,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
•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提供运动的动力,与来自 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17
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于不同
蜗牛
生活在地面 用腹足爬行 有两对触角 有壳 吃新鲜叶片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 境中,需要食物维持生 命, 会排泄废物, 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会生长发育, 会繁殖后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二 动物 蚯蚓》教学设计_39

《蚯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适合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重点:经历蚯蚓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理解,及蚯蚓的运动、反应。
难点:蚯蚓身体结构的理解。
二、课前准备:(教师)一杯水学生8组:(培养皿筷子蚯蚓放进有土壤的纸盒)放在一个大盒子里(所有的放大镜,每小组2个)放在一个盒子里,(装水的盒子,一组1盒)放在大盒子里三、教学过程(一)说蜗牛(5)同学们,你么观察过蜗牛,养过蜗牛吗?说说自己对蜗牛的理解。
【这个环节让听课者,误以为是上蜗牛。
所以能够改为: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蜗牛,请大家说说对蜗牛的理解。
】【上课时,这里花的时间较多,大概有8分钟左右,学生对蜗牛有些陌生了。
本来准备好了课件让学生看图说的,不过一紧张没有出示图片,让学生回忆。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把蜗牛和蚯蚓的共同点写在中间,蜗牛独特的特点写在左边)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蜗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小动物,板书:蚯蚓(二)、画蚯蚓(10)①你们见过蚯蚓吗?记得蚯蚓的样子吗?把它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课件出示:画蚯蚓)②师巡视,选几张有代表性的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这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蚯蚓图【教师课堂教学时,不够放,虽然请学生上来了,但是还是自己问,学生答。
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自己介绍,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体现出来】③对这几个同学的蚯蚓图,你们有什么看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给以肯定或否定,教师不要渗透任何概念)评价语能够为:恩,这是你的看法,恩,有可能是这样的当学生讲到环带时,师质疑:环带的位置接近头部,在中间,还是接近尾部?你怎么认出来那个是环带?环带是特别突出一点还是和身体一样大小?【预设的还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图出现了有无眼睛,有无环节,环带位置不一,所以课堂中强调孩子等会儿观察时,一定要弄清楚】④老师先把大家公认的蚯蚓画在黑板上。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16页PPT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Aspose Pty Ltd.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创新教案】

《蚯蚓》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由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蚯蚓》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学习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3.能用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不随意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蚯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的方案。
评价任务1.学会运用科学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并能够正确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蚯蚓1 条。
学生准备:每组 4 条蚯蚓、放大镜、手电筒、天平、绳子、直尺、玻璃、纸板、水、抹布、土壤、喷雾器、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师:上节课咱们在校园观察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我昨天上网找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看你们上节课的发现中有没有这种小动物。
(课件出示: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生:蚯蚓。
师:那大家看下面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课件出示: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蚯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4.蚯蚓科学概念: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装有蚯蚓的培养皿,装有少量水的培养皿、放大镜实验记录单(可以画蚯蚓)、湿巾教师:学生的仪器一份,一个稍大的透明的可以观察的塑料盒、磁铁一、导入出示大蜗牛,还记得它吗?(引导学生讲后面维恩图的内容,不能超过1分钟)出示蚯蚓的图片:认识吗?在哪里见过蚯蚓?(请3-4个同学说,强调话讲完整)小结:原来蚯蚓喜欢草地、菜园、花坛这样的环境。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1.蚯蚓长什么样,谁来说一说?2.看来要仔细观察才能更清楚,等下老师给大家几条蚯蚓,你想怎么观察?温馨提示:1.爱护蚯蚓,轻拿轻放。
2.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必要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稍介绍一下放大镜)3.实验观察蚯蚓的特征,4.汇报交流,引出环带、口和肛门,有机会的话,引出刚毛。
(展示)三、蚯蚓的运动和反应1.刚才大家用手去抓蚯蚓时,蚯蚓有什么反应?这说明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中(安静的地方)2.当我们把蚯蚓放在纸上时,它是怎样反应的(慢慢地爬)。
观察蚯蚓的运动。
3.你觉得它喜欢纸上吗?那么你觉得它喜欢怎样的环境(引出潮湿)4.实验:蚯蚓喜欢水吗?实验该怎么做?温馨提示:觉得蚯蚓不喜欢水的话马上把蚯蚓拿出来。
5.说明蚯蚓喜欢环境是潮湿而不是水(板书:潮湿)6.你能解释为什么一场暴雨过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呢。
(课件图片)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不同利用维恩图来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点。
刚才我们复习到的蜗牛的特点是(),那么蚯蚓的特点是(),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呢?五、延伸科学观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的持之以恒地观察,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装有蚯蚓的盒子,放在教室里,大家继续研究观察,看看蚯蚓还有哪些生活习性,它对大自然又有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潮湿的环 境,身体柔软、 都会爬行,吃 食物,会排泄, 对外界刺激有 反应,会繁殖 后代。
蚯蚓的特点
生活在地下, 身体有环节,伸 缩前进,吃落叶 等。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它的作用有: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猜一猜: 蚯蚓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 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想一想:
你最想知道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1、蚯蚓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2、蚯蚓是怎么运动的? 3、蚯蚓生活在哪里? 4、蚯蚓吃什么?它是怎样进食和 排泄的?
1、蚯蚓的身体
环带(繁殖器官) 口(吃食物)
肛门
(排除粪便)
说明:
1: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 经索。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 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3、蚯蚓的生活环境
根据蚯蚓的类便
找到蚯蚓的踪迹。
蚯蚓生活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
4、蚯蚓吃什么?它是怎么进食排泄的?
蚯蚓以土壤中的虫卵、树叶及死动 物等为食物,先由咽肌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口 腔脱出,将食物吸入。
5、实验:蚯蚓对水的反应
发现:把蚯蚓放入水 中,蚯蚓会拼命向盘 子的边沿爬行,试图 脱离水中的环境。 说明:蚯蚓不能适应 水生的环境。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坐中药,“地龙”。 5、做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做成轻化工产品如: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 加剂。
3: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 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 它都能感觉到。
蚯蚓的呼吸
•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 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 土壤表面的摩擦)
2、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行, 身体是伸缩前进。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 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 合完成运动。
6:讨论: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 呼吸。 讨论: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 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 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 害较少,适合它生存。
7、比较蜗牛和蚯蚓(相同、不同)
蜗牛的特点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