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上科学《蚯蚓》课件PPT

三年级上科学《蚯蚓》课件PPT
蚯蚓没有耳朵, 却有感觉能力。 蚯蚓没有眼睛, 却有感光能力。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 外表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 样。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 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合 完成运动。
三、观察蚯蚓的反应
把蚯蚓放入常 温的水中,它会有 什么反应呢?
拼命沿着杯壁爬行, 试图脱离水中环境。
蚯蚓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不然, 蚯蚓可能会被淹死。
无头有尾
无头无尾
生活环境:
潮湿的土壤。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食腐败性有机物。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由口、环节、肛门构成,有分节。 有利于运动 2、体表有刚毛。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 的氧进行呼吸。
为什么夏天暴雨后, 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呢?
你明白了吗?
我是靠皮肤呼吸的。平时土壤缝 隙中的氧气溶于我皮肤表面的粘液里。 但是下过大雨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 隙,我无法呼吸了,只能钻出地面。
如果一个蚯蚓切成三段, 甚至更多,还能活吗?
蚯蚓从头至尾都具有再生能力,有 头无尾、无头无尾的体段再生速度比无 头有尾的要快。无头无尾的体段,尾部 再生速度显著高于头部。
猜谜语
细细长长一条龙,
们以今一天条天让蚯我天蚓 躲在泥土中,
的日记,来走
近 更它多的们了的它生解是他活,庄稼好朋友,
们。
钻来钻去把土松。
土壤里的小动物 ——蚯蚓
一、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花坛里 草地 菜园 墙角的土壤中 砖块下
很久很久 以前……
这些地方的环境的 共同特点是什么?
如何更容易地找到蚯蚓呢?
如果我们看见 园地上有蚯蚓的粪 便,证明这里有蚯 蚓的活动,我们就 更容易找到它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 版(共11 张PPT)
自助实验,分组探究
自由选择两项任务进行研究,自助选择实验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时间为20分钟,并完成好学习卡。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 版(共11 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 版(共11 张PPT)
汇报交流,全班总结
蚯蚓
香洲
谜语
细细长长一条龙 天天躲在泥土中 它是庄稼好朋友 钻来钻去把土松
(打一动物)
自主学习,翻转课堂
6分钟自主学习app《蚯蚓秋秋》, 蚯蚓的知识、实验内容、实验指导微课视频
自由选择,确定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蚯蚓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研究一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研究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呢?
蚯蚓的食物是什么呢?
实验一 蚯蚓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温馨提醒:1. 把蚯蚓轻轻地放在硬纸板上,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3.用手轻轻地摸蚯蚓。 4.完成学习卡
实验二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温馨提醒: 1.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用滴管划15cm的水痕, 2.测量蚯蚓运动的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一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步骤: 1.方盒子一半潮湿的泥土,一半放干燥的泥土。 2.把硬纸板放上遮住,把3条蚯蚓放在盒子里 中心位置。 3. 等候5分钟,观察蚯蚓爬向哪一块。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4蚯蚓|教科 版(共11 张PPT)
研究二 蚯蚓的食物是什么?
实验步骤: 1. 在方盒子两端装约3厘米厚、湿度相同
的红土和含腐殖质较多的黑土, 2.把4 条大小不同的蚯蚓放在盒子中间 ,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难点: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土壤样本、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形态特征和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2. 观察蚯蚓模型:学生观察蚯蚓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等。

3. 蚯蚓的呼吸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的呼吸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理解蚯蚓的呼吸方式。

4. 蚯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等。

5.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6.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完成观察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蚯蚓形态特征: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生活习性: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呼吸过程: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改良土壤: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富含有机物生态系统:蚯蚓是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蚯蚓的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

它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

三上《蚯蚓》课件.

三上《蚯蚓》课件.

三上《蚯蚓》课件.一、教学内容《蚯蚓》选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围绕蚯蚓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分类、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呼吸特点、食物来源以及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观察和描述蚯蚓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蚯蚓的运动原理和呼吸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蚯蚓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蚯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蚯蚓》。

3. 教学内容展开:(2)蚯蚓的生活习性: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呼吸特点、食物来源等。

(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讨论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蚯蚓的特点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蚯蚓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蚯蚓》2. 内容:(1)蚯蚓的身体结构(2)蚯蚓的生活习性(3)蚯蚓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蚯蚓的身体结构。

(2)简述蚯蚓的运动方式和呼吸特点。

(3)谈谈蚯蚓对土壤的作用。

2. 答案:(1)蚯蚓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具有刚毛和环带等特征。

(2)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蠕动,呼吸靠湿润的体壁进行。

(3)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有助于植物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蚯蚓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十一课《蚯蚓》。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掌握观察蚯蚓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蚯蚓的运动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蚯蚓的运动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蚯蚓的运动原理。

重点: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蚯蚓标本、放大镜、投影仪、教学PPT。

学生准备:观察盒、棉签、湿纸巾、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蚯蚓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蚯蚓的外形特征。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蚯蚓的了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相关知识。

(2)教师讲解蚯蚓的运动原理,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展示观察蚯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教师逐步解答例题,学生跟随思考。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观察蚯蚓的过程和发现。

(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外形特征2. 蚯蚓的生活习性3. 蚯蚓的生态作用4. 蚯蚓的运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蚯蚓,记录其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蚯蚓,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课件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口 环 带 环 节 肛 门
后端 前端
刚毛
三、思考:蚯蚓有脚么?
观察一下,看蚯蚓是怎样爬行的。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运动
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 动,身体伸缩前进。
四、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 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 土壤表面的摩擦)
猜一猜: 蚯蚓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 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土壤里的小动物——蚯蚓
一、蚯蚓的“家”在哪儿
想一想,你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找到蚯蚓? 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根据蚯蚓的类便找到蚯蚓的踪迹。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 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 物的茎叶等碎片。
1、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相同
1、生活在地下潮湿 环境, 2、身体有环节,环 带 3、用刚毛伸缩爬行
1、适应潮湿的环 境 2、有壳,身体柔软, 2、身体柔软、都 会爬行 有触角和眼睛, 3、吃食物,会排 3、用腹足波浪式爬 泄,会繁殖后代 行 4、对外界刺激有 反应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讨论: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深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想一想,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它 会有什么反应? (身体会收缩)
说明: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 索。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确。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

肛门
环带 口
蚯蚓的体节上有 一圈刚毛,蚯蚓依靠肌 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运 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 配合完成运动。
用笔轻轻触碰蚯 蚓的身体,观察它的 反应。
迅速缩紧身体,左右摆动。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 索。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 准确。
1 土壤里的蚯蚓 2 蚯蚓的身体
3 蚯蚓的运动及作用
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在硬纸板 上
看一看 运动时身 体形状发 生的变化
当身体前进 时, 身体 变长,向前 伸,然后身 体向前缩短 而前进Βιβλιοθήκη 听一听运 量一量前进的距离
动时是否 1分钟 有声音
2分钟
可听到轻微 沙沙声
3分钟
在玻璃上 只能看到身 无声
体变粗变细, 不前进
用手摸, 用放大镜 观察身体
我们发现蚯蚓每一节上都有刚毛。
一.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蚯蚓身体是红色的。
B 蚯蚓长有眼睛。
清空选项
C 蚯蚓身体没有节。
D 蚯蚓身体有腿。
二.现在有五个词汇(粘的、柔软的、阴暗、收缩、保护)
在下列题目空白处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
1. 我们知道蚯蚓的身体是
判断
2.蚯蚓的身体还是
判断
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
完成的。
判断
4.蚯蚓喜欢生活在
和潮湿的地方。 判断
5.蚯蚓是生活的益虫,我们要
它。
判断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蚯蚓运动是靠脚来维持的。 请判断
判断
2.蚯蚓的食物是土壤中的腐肉。 请判断
判断
3.蚯蚓喜欢晒太阳。 请判断
判断
4.蚯蚓是害虫,我们应当除杀它。 请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
发现:把蚯蚓放入水 中,蚯蚓会拼命向盘 子的边沿爬行,试图 脱离水中的环境。 说明:蚯蚓不能适应 水生的环境。
讨论: 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 出去了,蚯蚓没法呼吸, 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蚯蚓的特点
生活在地下, 身体有环节,伸 缩前进,吃落叶 等。
的整理与复习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生活环境: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 为食。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2、体表有刚毛。 有利于运动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 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
观察蚯蚓


蚯蚓身体是否分节? 蚯蚓体表是否有黏液?想想它有什么作用。 用湿手指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并用 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原 因是什么。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糙 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 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
猜一猜: 蚯蚓
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 松土数它是能手。爱吃泥来土里钻, 他是庄稼好朋友。
土壤里的小动物
——
想一想:
你最想知道关于蚯蚓的哪些知识?
1、蚯蚓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 2、蚯蚓是怎么运动的? 3、蚯蚓生活在哪里? 4、蚯蚓吃什么?它是怎样进食和 排泄的?
一、观察蚯蚓身体结构
肛 门
三、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蚯蚓的食物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物 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 茎叶等碎片。

思考蚯蚓有“脚”吗?
四、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
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配 合完成运动。
蚯蚓的运动整体上是爬 行,身体是伸缩前进。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体 节
环 带 口
后端
前端
二、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什么?
蚯蚓生活在潮湿 松软的土壤里。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经常在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 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 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 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 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 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促进农业增 产。 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
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 蚯蚓还是淡水钓鱼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 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 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 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 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来自七、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垃圾。 做饲料。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有药用(中药地龙)

八、比较蜗牛和蚯蚓(相同、不同)
蜗牛的特点 相同
生活在地面潮 湿之处,有壳, 爬行,有触角和 眼睛,吃菜叶等。
适应潮湿的环 境,身体柔软、 都会爬行,吃 食物,会排泄, 对外界刺激有 反应,会繁殖 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