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_游有鹏

合集下载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研讨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研讨

竞争力的制造系统。可重构模块化机床的设计目 标是, 提供 一台面向同一零件族内零件加工的、 可容易地重构以完成多 种操作的机床。它能容易地转换以完成各种类型的加工操 作, 如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 能同时使用几把计算机 控制的刀具切削加工零件。它具有较简单的结构, 但仍能提 供足够的支撑零件刚性 ; 满足较高的设计精度要求n、它不 仅能以有竞争力的成本, 较高的生产率, 而且能以最小的机床
Li Ge
(Zhong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al control system in and out of our country now adays and the pr ogress of th e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on mach ine tool , th is article h as discussed the basic ch aracteristics of reconstructed machine tool , the modularization design requirement of mechanism and numeral control system , and difficult point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real zation of the modularization designs of reconstructed machine tool . Draft i the modularization design conception of reconstructed machine tool indirectly . Key words : reconstructed machine tool , modularization designs , numeral control system s requirement of technology 1 引言 可重构机床是为了快速而准确地提供响应新的市场需求 所需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同一零件族内的新零件所需的制造功 能, 从一开始就设计成可面向系统级和生产资源级快速而又有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
到具体 设计 方法 都有所 区别 、有所 发展 。
所 需 的制造 功 能,设计 成可面 向系 统级和 生产 资源 级快 速而又 有竞 争力 的重构制 造系统 。生产资源 级
的 重 构 主 要 包 括 对 可 重 构 机 床 ( eo f ual R cn g rbe i Mahn o lR MT 、可重构 机器人 、可 重构传 送 cie o, C ) T 带等 的重构 ,而其 中最 重要 、最基本 的可 重构 生产
似性 ,而且 考虑 了几何/ 理相似 性 的拓扑性 ,以及 物
基 于组合 拓扑 概念 的广 义相 似性 ,而且 引入 了极 为
机床 控制 一把可 沿着 几个运 动轴运 动 的刀具 ,因而
它 可加工 多种零 件: 由于 C 但 NC机床 是在 明确机 床
重 要 的模块 特性— — 接 口( 界面) 合 , 以实 现模 块 整
1 1 模 块化概 念更广 . 传 统 的机 床模 块化 设计主要 是针对 机械 部件 的 模 块化 ,而 可重 构机 床 的模块化 除 了机 械零 部件 以 外 ,还 包括控 制系 统 的硬 件模块 化 ,控 制软件 的模 块化 以及各种 辅助 工具 的模块化 。 12 设 计原理 有所拓 展 . 传 统机床 模块化 的本质 是基 于几何 相似性 、物 理 相似 性 的成 组性 ,模块 间 的组 合性表 现为相对 固 定 的拓 扑 结构 : 可 重构 机床 的可 重 构性 是对 传 统 而
零件族 设计机床 并 使用 C NC 技术驱 动机床 是设 计
13 模块化设计的目标定位不 同 . 传统 的模块 化机床 设计面 向的对 象 是机 床制造 厂 , 目标是机 床 设计 、制造 中的系列 化 、组合化 ,
以实 现机床 产 品对 市场 的快速 响应 。而可 重构机床 模 块 化设计 服务 的对象 是机床 的最 终用 户 , 目标 是

智能制造中的可重构机床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智能制造中的可重构机床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

智能制造中的可重构机床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智能制造是当今制造业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可重构机床系统则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可重构机床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分析其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性。

一、可重构机床系统的概念及优势可重构机床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多种工艺功能,能够实现自动快速工艺转换的机床系统。

它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性:可重构机床系统能够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多种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2. 灵活性:可重构机床系统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快速调整加工工艺,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经济效益:可重构机床系统能够节省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可重构机床系统的设计技术可重构机床系统的设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于不同的加工工艺,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设计相应的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案,以实现自动快速转换。

2. 统一的机床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快速转换,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采用统一的机床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加工工艺的转换。

3. 可重构结构设计:可重构机床系统的结构应当具有可重构性,使其能够容易地实现加工工艺的转换,并减少转换的时间。

4. 安全性设计: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考虑安全因素,使用应急停止装置和限位开关等安全设备,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可重构机床系统的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可重构机床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轴伺服控制技术: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采用多轴伺服控制技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2. 快速转换技术: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采用快速转换技术,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加工工艺的转换。

3. 实时监控技术: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采用实时监控技术,以便在加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 多功能控制技术:可重构机床系统需要采用多功能控制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加工工艺,并提高加工效率。

四、可重构机床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重构机床系统在智能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加工效率:可重构机床系统能够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多种加工工艺,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I. 引言在现代工业机械领域,机械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已经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重构机械系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重构机械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模块化设计,通过组合和替换不同的模块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从而实现机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

本文旨在探讨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II.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概述可重构机械系统是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机械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替换。

这种设计理念可以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具备不同的功能和性能。

模块化设计是实现可重构机械系统的关键,通过将机械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和替换,从而实现机械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

III.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法A. 模块划分模块划分是可重构机械系统模块化设计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机械系统进行功能划分,将机械系统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负责实现特定的功能。

其次,在每个功能模块内部,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将功能模块细分为更小的模块,这些小模块可以被灵活地组合和替换。

模块划分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划分粒度,既要满足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又要保证模块之间的互操作性。

B. 接口设计在模块化设计中,接口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合理设计接口可以保证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通信能力,从而实现模块的有效组合和替换。

接口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能量传递和控制信号等方面的需求,并确保接口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此外,在接口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需求变化,预留一定的接口扩展能力。

C. 模块库建设模块库是支撑可重构机械系统的核心资源,它是由各种功能模块组成的集合。

模块库的建设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例如功能性、性能、成本和可靠性等。

模块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持续性和可靠性,确保能够及时提供符合要求的模块。

IV. 可重构机械系统的关键问题和挑战A. 模块间的兼容性和通信能力在模块化设计中,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通信能力是关键问题。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
游有鹏;张晓峰;王珉;朱剑英
【期刊名称】《机械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1(020)006
【摘要】可重构机床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法是实现制造过程可重构的关键.本文对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系统分析了可重构机床区别于传统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特点.针对可重构机床设计任务驱动、运动重构的需求,在对机床结构进行拓扑图抽象描述的基础上,基于螺旋理论对加工任务进行运动分析和机床运动建模,提出了一种可重构机床模块化综合的设计方法,以生成满足加工任务运动需求的机床重构可行方案.
【总页数】4页(P815-818)
【作者】游有鹏;张晓峰;王珉;朱剑英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502
【相关文献】
1.机床夹具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 [J], 王玲;殷国富;徐雷
2.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 [J], 赵中敏
3.基于知识工程的可重构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研究 [J], 唐胜菊;冯立;杨杰
4.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 [J], 赵中敏
5.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 [J], 赵中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重构模块化机床的集成设计

可重构模块化机床的集成设计

( eoa ta adA t n u cl a u cuigE g er gD pr n f A r ui l n s at a M f t n ni ei eat t n c o r i n a r n n me o N r w s r P leh i nvr t, i 10 2 ot et o t nc U ie i X ’ 7 7 ) h e n yc a l sy n a 0
l e a  ̄ De i n f r Re o fg r l o l r M a h n o s ntgr t sg o c n u ab e M du a c i e To l i
Ca o g a iZ n y n,Ya g Xu o g, Ya n i n dn h Xim n
ti p p r e p e e t o c pu l e in o c hs a e ,w rs n c n e ta s fR MMT,a d r ai erv r u osbe r c nlu ain se a is i r cp e a d g n l z t i a i s p s il e o t r t c n r n p i i l .We as rs n e e eh o g o o n l pe e tt o h itg ae e i e o rRc nert d s d n g m t d f MMT,w i h i c n u rn e i rc m o e tmo u e a d t erc nr l ro MMT.Smu ain su y idc ts h o h c s o c re t s f o p n n d l i o t l fRc d g o n n h oe i lt td n iae o ta ne rt d d i to rRc h titg ae e g m h d f MMT i a fa i l me o oo y o e inn c T, sn e o s e s e b t d lg d g i g R MM h f s Ke wo d : R c n g rb e ma u a t r g s s m ; R c n g rb e mo ua c n o l ; I tg ae e i y rs e o f u a l n c ui y t i f n e eo f ua l i d rm h e t s l a i ne rtd d s n g

数控机床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

数控机床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

数控机床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数控机床的设计与换型技术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的应用成为当前数控机床发展的重要趋势。

模块化设计是指将整个数控机床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接口,可以进行独立设计、制造和更新。

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机床的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同时也有利于机床的制造和组装。

通过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加快数控机床的整体设计和制造过程,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提供了更好的集成能力,实现不同品牌和厂家的数控系统和机床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快速换型技术是指在数控机床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快速更换工件和刀具等组件,实现不同零件的加工。

快速换型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换型,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加工精度。

传统的机床换型通常需要调整机床的参数和结构,耗时耗力且易出错。

而快速换型技术通过使用模块化设计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机床的加工参数,提高换型的速度和精确度,降低换型的难度和成本。

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制造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通过模块化设计,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机床的设计和制造,快速改变产品结构和技术要求。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的成本。

其次,快速换型技术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可以快速调整生产线,更及时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模块化设计和快速换型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模块化设计与快速换型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厂家和品牌的机床模块之间的接口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实现真正的互操作性和集成性。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集成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集成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集成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与集成在机械设计领域,模块化设计和集成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

通过将机械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并实现模块之间的高效集成,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重复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讨论机械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如何实现模块化设计与集成。

一、模块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1.1 模块化设计的原理模块化设计是指将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

模块化设计的原理是基于功能分解和接口标准化,通过明确定义接口规范,实现模块之间的互换和互联。

1.2 模块化设计的方法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包括模块划分、接口定义和模块细化。

模块划分是指将整个机械系统按照功能和性能要求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功能。

接口定义是指明确定义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信号、能量、物质和信息等接口。

接口的定义应该具有一致性和标准化,以便不同模块之间的互联和互换。

模块细化是指将每个模块进一步细化为更小的组件和元件,使得每个组件和元件都可以独立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

模块细化过程中,应注意组件和元件之间的耦合度和接口标准化。

二、模块化设计与集成的好处2.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每个模块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和制造,加快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周期。

同时,模块化设计还可以实现模块的复用,减少重复设计和制造的时间和成本。

2.2 降低成本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机械系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可以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降低采购成本。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可以减少对特定技术的依赖,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3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每个模块可以独立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功能和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可以降低产品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提高产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重构机床以完成给定的加工任务为设计目标, 包括 完成加工任务所需的各种运动功能, 和相应的功率、 刚度、 精度、 生产率等性能要求。 可见, 与传统的模块化机床相比,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综合设计主要应解决 2 个问题: 一是 设计目标的任务驱动, 即设计的机床应满足给定的加工任 务所需的功能与性能, 而且对给定的模块集, 其重构方案应 是最优设计, 具有的冗余功能与性能最少, 成本最低。 显然, 这是一个多目标最优设计问题; 二是设计方法上必须突破 传统的基于成组性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应提供基于组合拓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游有鹏, 张晓峰, 王 珉, 朱剑英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床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设计方法是实现制造过程可重构的关键。 本文对可重 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系统分析了可 重构机床区别于传统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和特点。 针对可重构机床设计任务驱动、 运动重构的需求, 在对 机床结构进行拓扑图抽象描述的基础上, 基于螺旋理 论对加工任务进行运动分析和机床运动建模, 提出了 一种可重构机床模块化综合的设计方法, 以生成满足 加工任务运动需求的机床重构可行方案。 关 键 词: 可重构制造; 机床; 模块化设计; 运动综合 中图分类号: T G502 文献标识码: A 面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如何使制造系统快速而经济地 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是对当今制造业的一个巨大挑战。 传 统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具有批量生产的效益, 但面对市场 的变化不能快速响应; 而柔性制造系统虽能缩短产品的试 制和生产周期, 但投资巨大, 回收周期长。 因此, 迫切需要建 立一种既具有规模生产的效益, 又能快速适应动态多变的 制造环境,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制造资源的新型制造模式。 对 此, 新近提出的可重构制造系统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一条有 效途径 [1, 2 ]。 可重构制造系统是指能够通过对制造系统结构及其组 成单元的快速重组或更新, 及时调整制造系统的功能和生 产能力, 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及其它需求的一种制造系统。 其核心技术是系统的可重构性, 即利用对制造设备及其模 块或组件的重排、 更替、 剪裁、 嵌套和革新等手段对系统进 行重新组态、 更新过程、 变换功能或改变系统的输出 ( 产品 与产量) 。 由于系统的这种可重构性,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功 能柔性和灵捷性。 利用系统的可重构性, 可以不断地调整系 统的制造过程、 制造功能及制造能力, 及时、 高效地响应市 场的变化。 因此, 可重构性是制造系统具有可持续变化、 快 速响应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特性, 研究、 开发和应用制造 系统及其单元的可重构性是未来制造的重要关键技术。 制造系统的可重构性包括制造资源的重构和制造设施 的重构。 其中制造设施的重构可分 3 个层次: ( 1) 制造系统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816
机械科学与技术
第 20 卷
成模块组装复杂, 这不利于可重构机床的重构操作性。 通 常, 可重构机床模块的划分与功能设计应遵循 “特性原则、 典型部件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 即设计的模块在功能上能反 映机床的加工特性, 如功率、 行程、 精度等级等, 范围应包括 机床的典型结构部件, 在此前提下, 尽量减少模块的功能分 级, 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自治性, 以减少模块之间的功能交 叉, 改善现场重构的操作性。 ・ 模块的结构设计与接口设计方面 模块结构设计的 一个重要内容是接口设计, 它直接关系到模块组合集成的 操作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机床模块化设计, 由于其固定的拓 扑结构, 模块间的接口往往是专用的、 固定的, 制约了模块 间的组合性。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要求机床结构的拓扑性 和模块全寿命周期的重用性, 因此特别强调模块集成的接 口 “相乘效应” , 注重模块接口的规范化设计与研究, 包括各 种接口形式 ( 机械接口、 动力接口、 控制接口) 的标准化, 机 械接口界面的静、 动力学特性的分析与评价, 以及基于接口 的模块装配精度保证手段与方法等。 ・ 模块的综合与集成方面 为提供客户化的功能柔 性, 突出通过模块的重构迅速满足零件加工的某些变化需 求, 因此可重构机床的模块重构与集成不仅包括基于传统 组合性的模块集成方法, 如通过调整运动模块的大小规格 以适应加工零件尺寸的变化; 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加工速度 和加工能力的主轴模块提高零件的生产率; 还进一步拓展 了基于组合拓扑性的模块集成方法, 特别是通过对机床运 动模块的重构调整机床的联动轴数, 以适应加工零件在几 何复杂性方面的变化需求。 ( 5 )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与开放化。 与机床结构的模块 化、 可重构相适应, 可重构机床的控制系统也应采用模块化 硬、 软件并具备控制功能的可重构。 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必须基于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 以标准化的操作系统为支 持平台, 将系统的控制软件组织成相应功能模块, 存放在模 块库中。 当系统控制功能需随机床重构发生变更时, 针对不 同的要求, 由系统集成工具选用相应的控制模块, 通过开放 式控制系统平台的通讯系统进行集成, 形成具有特定功能 的机床控制系统 [1 ]。 这也是实现机床重构的关键技术之一。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包括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两 个方面, 其中机床本体的模化设计方法是一个基本而首要 的问题。
( 3) 模块化设计的目标定位不同。 传统的模块化机床设 计面向的对象是机床设备制造厂, 目标是机床设计、 制造中
的系列化、 组合化, 以实现机床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而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服务的对象是机床的最终用户, 目 标是使机床作为一种制造资源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使用 功能与性能的组合化、 柔性化, 以实现整个制造过程对产品 市场的快速响应和制造成本的节约化。 ( 4) 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不同, 具体表现为 ・ 模块的划分与功能设计方面 传统机床的模块设计 追求机床产品的系列化、 通用化, 往往模块化级别很低, 造
2 可重构机床的机械模块化设计
扑的模块化综合方法, 尤其表现在机床的运动学结构应可 重构。 为此, 下面给出了一种基于机床运动学和结构拓扑分 析的可重构机床模块化综合的设计方法, 可以获得满足加 工任务运动功能的模块化运动重构的可行方案。 2. 1 机床运动学模型 机床部件及模块间的运 动关系可用一系列运动副组 成的运动链来描述。 由机床 的形状创成原理, 机床的加 工运动可以表示为从待加工 图 1 机床加工成形运动链 零件到刀具的一个单向传递的开式运动链, 也称为机床加 工成形运动链, 如图 1 所示。 这个链的各个环节由机床的部 件或模块构成, 各模块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机床模块运动的相对性和基本性, 即相邻两模块 之间的相对运动仅为基本的直线运动副 (X , Y , Z ) 或旋转 运动副 (A , B , C ) 中的一种。 若在每个运动模块上固连一个 局部坐标系 S i ( 也称标架) , 则相邻两模块的标架 S i 和 S i+ 1 之间的相对运动就只有一个基本自由度, 可应用螺旋理论 由相应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加以描述, 进而便可确定整个 运动链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模型。 从工件到刀具, 若依次给运动链的各个环节加上标号 k i ( i = 1, 2, …, n ) , 则工件到刀具的运动链形式可由下式表示: ( 1) W k 1 k 2 …k i ok i+ 1 …k n T (d ) 式中: W 表示工件; T 表示刀具; d 表示刀具的方向; o 表示 基础部件 ( 零自由度部件) 。 借助于标架的设置和坐标变换 技术, 可将加工过程中刀具坐标系中的刀具矢量在工件坐 标系的运动状态描述出来, 即 j j j ( 2) rw = A 1 A2 …A ji …A n rT 式中: rw 为工件坐标系中的刀具矢量; r T 为刀具坐标系中 的刀具矢量; A ji ( i= 1, 2, …, j = 1, 2, …, 6) 分别与 6 种相对 运动对应的齐次坐标变换矩阵。 上述模型可完整地描述零件加工过程中各运动模块的 运动状态、 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零 件成形关系, 所以又称为机床的成形函数。 该模型适用于各 种具有串联运动链的机床结构的运动描述, 是可重构机床 模块化综合设计和性能预测评价的的基础。 它不仅可直接 用于可重构机床在不同拓扑结构下运动重构的分析与仿 真, 包括各轴运动的仿真、 刀具运动的分析、 预测等, 以检验 机床重构方案的运动功能有效性和合理性, 也可为可重构 机床的控制器提供运动重构的控制模型。 以此为基础, 综合 考虑运动链各组成运动副的误差及模块结合面的装配误 差, 可进一步建立机床加工运动的误差模型, 为可重构机床 的精度分析、 预测奠定基础 [7 ]。 若考虑组成运动链各模块的 接合面特性和模块的柔度矩阵, 类似地可进一步建立机床 的刚度预测模型。 2. 2 机床拓扑结构的抽象描述 机床的结构可采用拓扑图加以抽象、 描述。 它由一系列 节点和连线或边组成, 其中每个节点对应于一个物理对象 即机械部件、 模块, 相邻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对应模块间的相
第 20 卷 第 6 期 2001 年 11 月
机械科学与技术 M ECHAN ICAL SC IEN CE AND T ECHNOLO GY 文章编号: 100328728 ( 2001) 0620815204
V o l . 20 N o. 6 N ovem ber 2001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化设计
收稿日期: 2000 08 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9990470) 作者简介: 游有鹏 (1960- ) , 男 ( 汉) , 江苏, 副教授
层的重构, 含生产线、 传送系统或制造单元的快速重构; ( 2 ) 制造设备层即各类加工机床的重构; ( 3) 子系统或部件层的 重构, 包括各种功能部件、 组件与工具等辅助系统的重构。 本文主要讨论与制造设备重构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