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听课笔记:汉语写作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课程内容:涵盖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写作技巧、文章结构、语言表达。
2. 难点: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何准确表达思想,使读者易于理解。
三、学习方法
1. 多读: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2. 多写: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定期写一些文章。
3. 多思考:写作不仅仅是表达,更是思考,要在写作中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学习计划
1. 每周阅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
2. 每周写一篇文章,可以是日记、作文、评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每个月选择一个话题,深入思考,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教师点评
本课程教师授课思路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同时也会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外国(欧美)文学史及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特点、名家名作、思潮流派有一个清晰和基本掌握。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外国文学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广博,但课时极其有限,考虑到我国外国文学教研现状,重点仍放在欧美文学,对亚非文学只作简略的知识性介绍。
教学内容涉及中国之外的欧美各国文学发展史,通过重要作品分析加深对文学流派、思潮的理解。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时间为经,以思潮或重点作家及“经典”作品为“纬”,在学生掌握外国文学发展概貌的基础上,分析评述各文学主潮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或某一时代精品),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授课时兼顾国与国,地区与地区间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在方法上,穿插不同观点的争鸣、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安排研究课题并分组展示,课余时间进行影视观摩。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陈建华主编:《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德国文学史》余匡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哲学》尹大贻四川人民出版社《英国小说的黄金时代》朱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平时成绩占40%,采用课堂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60%。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世界文学发展整体脉络及特性第二节二希传统第二章古代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希腊文学第三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第三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但丁《神曲》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意大利文学、法国文学、西班牙文学第三节英国文学第四节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评析第五章十七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古典主义文学第三节莫里哀及其作品评析第六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德国文学第三节歌德及其作品评述第七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英国文学第三节俄国文学第四节法国文学,雨果及作品评析第八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英国文学,狄更斯及作品评析第三节俄国文学第四节法国文学,巴尔扎克及作品评析第五节女性作家及作品评析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美国文学第三节法国文学,萨特及作品评析课程名称: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iklore)一、教学目的、任务:熟悉民俗学科在国际人文学科中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民俗为内涵的民间传承性生活文化在中国国民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中文读写》课程教学大纲

7.能掌握写作论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畅的论说文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的能力。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对应课程目标& &CourseObjectives
章节
教学内容(要点)
学时
教学形式
作业及考核要求
课程思政融入点
对应课程目标
以下各项内容为相互穿插讲解并练习。
1
基本语法讲解介词、副词、代词、关联词、固定格式、句型、修辞分析
3.intensive reading speed of intermediate reading materials will be 150-180 words per minute with over 90% comprehension;their scanning speed will be 400 words with over 80% comprehension;
*课程简介(英文)(Description)
(英文300-500字)
This course of the intermediate series will focus on non-native speakers language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The instructor will systematically lecture on the language learning including written language,vocabulary,grammar,rhetoric,idioms and proverbs,combining practice in reading and writing of various topics and genres.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知识讲解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总学时数:40+40=80学时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和任务《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
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
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主要参考书: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语文汉字教学大纲(精选)

语文汉字教学大纲(精选)语文写作教学大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教学的大纲如下:__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__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__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修改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__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活动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__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__随文练笔作为一种比较简易的教学形式,其功能在于依附于课文文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文,更不意味着对课文的复制,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__在教学时应当以课文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从中体会应有的思想感情,借鉴有效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__重视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__应重视写作过程的教学,教会学生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__重视修改*的环节,修改是作文提高的关键。
__修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不能强求统一,只要肯改,*都还能改好。
__要注意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__培养小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
__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提供课外阅读的资源。
__要注重课外阅读的积累。
总的来说,语文写作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影视语文教学大纲《影视语文教学大纲》由教育部2018年8月27日颁布。
影视语文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特点一、课程性质影视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之一,是学校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二、课程特点1.影视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2.影视语文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3.影视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汉语写作大纲

汉语写作课程简介课程类别:写作技能训练课;二年级选修课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和写作知识,正确使用汉语的词语与结构,不断纠正错误,排除母语干扰,逐步提高中文书面表达能力。
使用教材:《汉语写作教程》(赵建华祝秉耀编著)教学内容:根据教材进行应用文、记叙文的写作练习,每学期完成作文7篇左右。
教学方法:学习范文,教师指导写作并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讲评。
教学实践:进行写作比赛等。
教学时间:每周2学时。
课程考试:每学期期末笔试一次。
课程学分:2学分。
汉语写作(二年级)教学大纲本大纲为汉语学院二年级本科生选修课程汉语写作的教学大纲。
大纲规定了汉语写作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测试。
大纲是汉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的重要依据。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汉语学院本科各专业二年级学生。
经过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应已掌握语音、语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的常用句式(甲、乙级语法约150项、点);常用汉字1200个左右;常用词2500个左右。
汉语写作课是专项技能课,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汉字、词汇、语法、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等进行书面表达的语言实践课。
本课程的核心是实践,从表达思想的需要出发,独立运用语言。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吸收新词汇,补充新知识,并综合运用从各门课中学到的语言和社会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复习、巩固和实际运用学过的汉字、词汇、语法知识,不断纠正运用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学习范文扩大词汇量,学习不同语境下的各种正确表达方式,及一般的修辞技巧;进一步解决句子的连接、语意的照应、语气的配合等问题;熟悉并能运用有关问题和与之相应的写作方法、语言风格;学习正确使用中文标点符号,掌握中文的书写格式,培养、提高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每周2学时,每学期完成作文7篇左右。
通过学习范文、练习写作、讲评、改错、分析、归纳、总结。
汉语综合课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综合课课程教学大纲汉语综合课课程教学大纲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趋势,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汉语综合课课程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的重要性。
首先,汉语综合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第一,课程目标。
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学生在学习汉语综合课程过程中应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语言技能的提高,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第二,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和学习重点。
例如,可以按照不同的主题或语言功能来划分教学内容,如日常生活、工作、旅行、文化交流等。
同时,还应包括相关的词汇、语法、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等。
第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听力训练等多种形式。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考试、作业等。
第四,教学资源。
教学大纲应明确规定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
教材应具有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要求。
教具可以包括多媒体设备、录音设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大纲还应具备一定的结构和层次。
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能力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不同层次。
每个层次的教学大纲应包含相应的目标、内容和评估方式。
汉语综合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能够明确规定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其次,教学大纲能够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此外,教学大纲还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指导和参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3110290课程名称:文学创作英文名称:literary creation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36学分:2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写作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文学创作是文学院学生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文学写作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通过多种严格的写作训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注重将文学创作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的写作为重点,阐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为目的,注重实践,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文学文体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技巧。
知识目标学习绪论,要求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及写作中“教”与“学”的方法。
研习小说的写作,要求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把握小说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小说写作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巧。
研习散文的写作,要求了解散文文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散文写作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巧。
研习诗歌的写作,要求了解诗歌文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诗歌写作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巧。
研习戏剧的写作,要求了解戏剧文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把握戏剧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戏剧写作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文学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学写作能力和较高的语言修养,使学生的观察、判断、审美、思维等能力得到充分提高,能写出具有一定可读性和审美性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同时提高对文学文体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文学创作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会关爱,在选材中体会真情,在表达中张扬个性,通过学习作文同化学生心理,培养情感,塑造人格,以作“文”辅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4
总学时:64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汉语写作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汉语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和写作技能,懂得汉语写作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全面的汉语写作能力。
本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因而教学中要根据这一学科特点,在教授基础理论时,要少而精,深入浅出,将基础知识的讲授同训练、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写作基础知识的教授为基础,以写作训练为中心,进而达到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先修课程
无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语写作的基础知识,理解汉语写作的基本规律,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技能。
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文本,搜集资料,积累命题,为写好学年论文打基础,为从事广告文案的策划和撰写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
(一)文章的性质与功能2学时
1、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1)什么是文章
(2)文章的分类
2、普通文章表现事物的方式及其社会作用
(1)文章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方式
(2)一般文章的社会作用
(二)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2学时
1、写作的基本特点
(1)文章写作的过程
(2)文章的写作的主要特点
2、写作的基本规律
(1)“物——意——文”转化律
(2)多元因素统一律
(3)点化调整渐深律
(4)知行结合通变律
(三)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2学时
1、作者的素养与能力
(1)作者的素质
(2)作者的修养
(3)作者的能力
2、作者的责任
(四)写作技巧4学时
1、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1)技巧在写作中的地位
(2)技巧的特点
2、写作技巧举要
(1)构思与布局
(2)定体
(3)选技
(4)遣言
3、技巧的研究和学习
(1)从研究生活中学习技巧
(2)从研究别人作品和经验中学习技巧
(3)在写作实践中学习技巧
(五)观察与采访2学时
1、观察
(1)观察的含义
(2)观察的步骤及要求
(3)观察的方法
(4)观察能力的培养
2、采访
(1)采访程序
(2)采访方式
(3)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六)检索与整理2学时
1、图书馆检索
(1)文献检索的意义
(2)文献检索的工具
(3)文献检索的程序
2、网上检索
(1)Internett简介
(2)网络术语
(3)检索工具
(4)检索方法
3、整理
(1)文献资料的选择
(2)文献资料的记录
(3)文献资料的辨析
(4)文献资料的贮存
(七)感受与审美2学时
1、感受
(1)感受的含义
(2)感受的特点
(3)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
(4)培养感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审美
(1)审美的含义及特征
(2)写作对审美的基本要求
(3)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八)分析与综合2学时
(2)分析的类型和逻辑程序
(3)分析的方法
2、综合
(1)什么是综合
(2)综合的类型
(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4)分析与综合在写作中的作用
(九)想像与联想2学时
1、想像
(1)什么是想像
(2)想像的种类和作用
(3)想像力的培养
2、联想
(1)接近联想
(2)类似联想
(3)对比联想
(4)象征联想
(十)立意与选材4学时
1、立意
(1)什么叫立意
(2)对立意的要求
(3)立意与炼意
2、选材
(1)选择材料的标准
(2)选择材料的原则
(十一)思路与谋篇2学时
1、思路
(1)思路的含义
(2)运思的重要意义
(3)运思的基本要求
(4)运思中的材料处理
(5)运思中的主题表现
(6)常用的几种运思方式
2、谋篇
(1)谋篇的含义
(2)谋篇的原则与要求
(3)谋篇的方法
(4)谋篇的错综变化
(十二)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4学时
1、叙述
(1)什么是叙述
(2)叙述的人称
(3)叙述的方式
(4)叙述的要求
(2)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细描和白描
(4)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3、说明
(1)什么是说明
(2)说明的特点
(3)常见的说明方法
4、抒情
(1)什么是抒情
(2)抒情的方式
(3)抒情技巧
5、议论
(4)什么是议论
(5)论证方式
(6)说理技巧
(十三)语言的积累与锤炼2学时
1、语言的积累
(1)语言与写作
(2)语言的积累
2、语言的锤炼
(1)语言的锤炼
(2)语体的特点及对语体的选择
(十四)起草与修改2学时
1、起草
(1)起草的重要性
(2)起草的方法
(3)起草应注意的问题
2、修改
(1)修改的内容
(2)定稿
(十五)报告文学4学时
1、报告文学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报告文学
(2)报告文学的特点
2、报告文学的分类
3、报告文学的写作
(1)选取反映时代精神的题材
(2)剪裁、组材要恰当,表现手法要得体
(3)重视议论的运用
(十六)散文4学时
1、散文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散文
(2)散文的特点
2、散文的分类
(1)记叙性散文
(2)抒情性散文
(3)议论性散文
3、散文的写作
(1)立意要高、构思要巧
(2)创造优美的意境
(3)要安排好结构
(4)要灵活运用散文的笔法
(十七)思想评论4学时
1、思想评论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思想评论
(2)思想评论的特点
2、思想评论的分类
3、思想评论的写作
(1)选好评论的对象、确定论题
(2)展开有说服力的分析评论
(3)安排严密的结构
(4)掌握具体的评析方法
(5)思想评论的语言
(十八)文艺评论4学时
1、文艺评论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文艺评论
(2)文艺评论的特点
2、文艺评论的分类
3、文艺评论的写作
(1)如何确定评论对象与选题
(2)分析评价文艺作品的基本要求
(3)写好文艺评论的各个部分
(十九)杂文4学时
1、杂文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杂文
(2)杂文的特点
1、杂文的分类
(1)讽刺性杂文
(2)歌颂性杂文
(3)知识性杂文
2、杂文的写作
(1)选材和立意
(2)形象说理
(3)结构
(4)语言
(二十)学术论文8学时
1、学术论文的含义与特点
(1)什么是学术论文
(2)学术论文的特点
2、学术论文的分类
3、学术论文的写作
(5)选好课题
(6)有计划地展开扎实的研究
(7)认真提炼观点
(8)学术论文的撰写
(二十一)科普说明文2学时
1、科普说明文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1)什么是科普说明文
(2)科普说明文的分类和特点
2、科普说明文的写作
(3)认真选择材料
(4)精心安排结构
(二十二)日常应用文写作、商务写作(附加内容)2学时
五、教学参考书
1、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陈家生.写作.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何永康.写作学.第一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