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1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 基尔霍夫定律《电工技术》教学教案

1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  基尔霍夫定律《电工技术》教学教案

1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电工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尔霍夫定律的定义与内容。

2.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实例。

3. 基尔霍夫定律在实际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论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设备。

2. 电路图、实验器材。

3. 小组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引出基尔霍夫定律。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5.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探讨基尔霍夫定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基尔霍夫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问题,提供学习支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案内容,确保知识点讲解清晰。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馈与改进: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基尔霍夫定律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2. 探讨基尔霍夫定律在其他领域,如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项目一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任务一初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的现象。

(2)了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目的、内容,对本门课程形成总体认知。

一、电的由来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般物质不带电,当物质中有多余负电时将带负电,缺少负电时将带正电。

二、电的分类电按照电荷是否可以自由移动分成静电和电流两种。

1.静电:是不能流动的电荷。

2.电流:是可以移动的电荷。

当物体内部的电荷有规则地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电流又分为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两大类。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电流,称为直流电流(用字母“DC”表示);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用字母“AC”表示)。

三、本门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路分析、电容、电磁应用技术、正弦交流电路、安全用电等7个项目内容任务二认识实训设备及器材(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工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及器材。

(2)学会使用电工基本工具。

一、走进电工实训室(结合实训室实景讲解)配合实训室讲解介绍高压、低压交直流电源和各种常用电工仪表(万用表、兆欧表、钳表等)。

二、实训设备配合实训室讲解实训设备包括交直流电源、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常用电工仪表与工具等。

1.交流电源实训室能提供220 V、380 V、0~24 V三种交流电源。

2.直流电源实训室能提供0~30 V可变直流电源。

3.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实训室能提供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完成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实训。

4.常用电工仪表实训室能提供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偏口钳、螺丝刀等常用电工仪表与工具(图1-11~图1-16),完成各项实训任务。

任务三实训室安全用电(1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会急救方法,能对紧急状况进行正确处理。

一、实训室操作规程(1)进入实训室时,应穿好工作服、绝缘鞋,不得佩戴手链等金属饰品。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应用示例:给定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给定电流和电阻,计算电压等。

1.3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电压在各个元件中相同,电流分配。

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Si)、锗(Ge)。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构,具有单向导电性。

2.2 二极管结构、符号和性质。

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2.3 晶体管结构、符号和类型(NPN、PNP)。

放大作用和应用。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交流电路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3.2 频率和相位频率:单位是赫兹(Hz),表示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相位:表示电压或电流波形的时间关系。

3.3 谐振电路谐振条件:L和C的组合使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应用:滤波、选频等。

第四章:电子测量技术4.1 测量仪器和工具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安表等。

4.2 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

注意事项:正确选择测量范围、避免测量误差等。

4.3 故障诊断与维修常用诊断方法:观察、测量、替换元件等。

维修技巧:查找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修复电路等。

第五章:电力电子技术5.1 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GTO、IGBT等。

5.2 电力电子电路应用交流调速、变频调速、电力控制等。

5.3 节能技术和环保电力电子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电机原理与应用6.1 直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永磁直流电机、励磁直流电机)。

特性:转速、扭矩与电流的关系。

6.2 交流电机构造、原理和分类(异步电机、同步电机)。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第 二 讲教学章节:第一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 1.3~1.4 独立电源元件,二极管教学要求:1、熟悉电压源和电流源;2、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3、熟练掌握二极管的特性;4、掌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特点。

教学难点: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二极管的特性;稳压二极管工作状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联系实际,多媒体,板书。

教学内容与进程:一、引入:电压源和电流源 1、电压源⑴ 两端的电压仅由自身决定,与流过的电流及外电路无关。

⑵ 流过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电压源置零,等效于两端短路。

电压源不允许外电路短路。

2、电流源⑴ 电流源的电流仅由自身决定,与两端的电压无关。

⑵ 两端的电压由外电路决定。

电流源置零,等效于两端开路。

电流源不允许外电路开路。

二、实际电源的模型 1、电压源模型2、电流源模型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1.4 二极管 三、PN 结及其单相导电性二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如图所示,VD 是文字符号。

R -+U +U s -R -+U I s四、二极管的主要特性和主要参数(1)正偏导通(2)反偏截止(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二极管正向电压超过某一数值时电流开始快速增长,对应的电压称为死区电压,也称阈值电压或开启电压,记作U T ,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电压称为二极管导通电压或管压降,记作U D 。

方向特性:二极管反向电流一般很小,小功率硅管为几μA ,锗管为几十μA 。

反向击穿特性:反向电压增高到一定数值U (BR)时,二极管反向电流急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反向击穿。

五、二极管的工作点和理想特性六、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是应用在反向击穿区的特殊硅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的符号、伏安特性和典型应用电路。

七、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

光电二极管又称光敏二极管,它工作在反向偏置状态。

电工技术基础及技能教案全套

电工技术基础及技能教案全套

电工技术基础及技能教案全套教案一:电压和电力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压和电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了解电压的测量方法;3.掌握计算电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压和电力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电压的测量方法;3.计算电力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压和电力的概念;2.电压的概念和基本特性;3.电压的测量方法;4.计算电力的方法;5.讲解电力损耗的原因和减少电力损耗的方法;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成绩;2.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案二:电路和电路安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掌握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3.能够识别常见的电路安全隐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3.识别电路安全隐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路的概念;2.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3.电路安全的基本知识;4.常见的电路安全隐患;5.讲解电路安全的注意事项;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教案三:电工工具和仪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2.掌握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修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2.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简单的测量和修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概念;2.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器;3.电工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简单的测量和修理方法;5.讲解电工工具和仪器的维护方法;6.课堂练习。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教案四:电路图和接线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图和接线图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能够读取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和接线图;3.能够根据电路图和接线图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路图和接线图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读取和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和接线图;3.电路的搭建和故障排除。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包括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2. 第四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二极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 学会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放大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晶体管、面包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上述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的交流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a. 讲解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c. 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举例说明。

d. 讲解半导体物理基础,介绍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e.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RLC串联交流电路,观察并分析波形。

b. 搭建半导体器件实验电路,观察并分析其工作状态。

c.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a.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b. RLC串联交流电路c.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2.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a. 半导体物理基础b. 二极管、晶体管c. 基本放大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功率。

c. 画图并解释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路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定律。

2. 第二章放大电路与信号处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与解调。

3. 第三章数字电路: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和定律,具备分析简单电路的能力。

2. 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调制解调电路。

3. 掌握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2.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定律、放大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电路图、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实验板。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万用表、螺丝刀、导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元件、定律。

(2)第二章:放大电路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

(3)第三章: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3. 实践:(1)搭建简单电路,验证电路定律。

(2)设计并搭建放大电路,观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设计并搭建数字电路,实现基本逻辑功能。

4. 例题讲解:(1)分析具体电路,求解电流、电压等参数。

(2)设计滤波电路,实现特定频率信号的放大。

(3)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实现特定逻辑功能。

5. 随堂练习:(1)绘制并分析电路图。

(2)计算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3)设计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元件、定律。

2. 第二章:放大电路原理、负反馈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

3. 第三章:数字逻辑、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并分析给定电路图。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全套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

3. 电路元件: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4. 交流电路: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简单电路。

3. 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元件的特性,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路元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电路元件的选择和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路的运行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介绍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分析电路的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些典型的电路题目,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电路元件讲解:讲解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以及如何在电路中选择和使用这些元件。

6. 交流电路分析:讲解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分析交流电路的运行原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图示;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示例;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七、作业设计:(1)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与一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求电阻两端的电压。

2. 答案:(1)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R。

(2)电阻两端的电压为Isqrt(L/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1电路的状态
1.通路
2.开路
3.短路
1.11.2电源的外特性
教学
小结
利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步骤如下:
1.分别画出只有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图,其他电源只保留其内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
2.分别计算各电路图中各支路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方向;
3.求各电源在各个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求解时要注意各个电流(或电压)的正负。
教案
2017 ~201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所属系部:电气
任课教师:陈建军
职称: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材料1623、通信1721
使用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七年十月
章节或项目名称
概述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2.电源模型(电流源、电压源)。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1.6.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定律(KCL)
1.6.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KVL)



1.7.2电源模型(电流源、电压源)
1.7.1电路模型的概念
教学
小结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E0反映了汇合到电路中任一结点的各支路电流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1.波形合成法
2.矢量运算法
教学
小结
1.正弦量的三要素:频率、幅值和初相位。
2.初相位是确定正弦量初始值的,而且初相位因计时起点(t= 0)取得不同而不同;
3.相位差是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之差,它不随计时起点而变化;
4.初相位、相位差和相位都是电角度,但意义是不同的。
5正弦交流电可以用波形表示法、解析式表示法和矢量表示法来描述。
B205
12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纯电容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2.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关系。描述串联谐振。
3.知道功率因数的概念。描述电感性负载与适当的电容器并联,对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纯电容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3.2功率
1.瞬时功率:每个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2.4.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纯电感线圈:
2.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
3.电压和电流的矢量关系如图2.15(c)所示。
2.4.2功率
1.瞬时功率
3.无功功率
2.有功功率
教学
小结
1.纯电阻电路电流和电压同相。
2.瞬时功率p2UIsin2t>0,说明纯电阻是耗能元件。
6用旋转矢量表示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3纯电阻电路
2.4纯电感电路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8
4
1-2
通信1721
B307
12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纯电阻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2.纯电感电路电压、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4.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回路电位。
重点与难点
1.分析全电路欧姆定律,
2.分析基尔霍夫定律的回路电位。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教学
小结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2.2正弦交流电的向量表示法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2
4
1-2
通信1721
B205
5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描述简单电路的基本结构及电气定理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路的组成。
难点:电路组成中辅助设备的说明。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堂讲解,多媒体辅助
1.4.2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
1.4.3常用电阻元件



1.5.1负载的串联
1.5.2负载的并联
教学
小结
1.串联是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并通过同一电流。电阻串联有分压的作用。
2.并联是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两个公共节点之间,承受同一电压。电阻并联有分流作用。
3.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等效电阻,都是从电路的端口对外电路等效的,其内部是不能等效的。
2.描述电源的空载、有载、短路三种状态及其外特性。知道电路中的功率平衡。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叠加定理的基本意义。
2.电源的外特性。
3.功率平衡。
【教学难点】
1.叠加定理的合成。
2.电源的外特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各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



1.10叠加定理
1.叠加定理:
2.叠加定理不适用于计算功率。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8支路电流法
1.9戴维宁定理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603
5
4
1-2
通信1721
B307
10
2
2-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支路电流法。
2.知道戴维宁定律的基本概念。
重点与难点
C308
3
2
5-6
通信1721
B307
7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2.欧姆定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电压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电位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
2.欧姆定律。
难点:
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的概念。
2.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选择不一致情况下的欧姆定律表达式的描述。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5
2
5-6
通信1721
B307
9
2
3-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描述基尔霍夫定律。
2.描述电压源与电流源的概念、简单等效变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基尔霍夫定律。
2.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源模型中的电压源。
【教学难点】1.应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独立方程式。
3.有功功率 U I。
4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相差90。
5瞬时功率p ,纯电感不耗能。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2.5纯电容电路
2.6 R、L、C串联电路及谐振
2.7功率因数的提高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9
2
5-6
通信1721
4.在只要求估算时,阻值相差很大的两个电阻串联,小电阻的分压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阻值相差很大的两个电阻并联,大电阻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5.线性电阻元件电流、电压特性直线的斜率能反映电阻值的大小。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6基尔霍夫定律
1.7电流源、电压源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5)利用欧姆定律求解待求支路电流或电压。
作业
布置
章节或项目名称
1.10叠加定理
1.11电阻性负载的最大功率定理
授课类型
授课进度
班级
地点
周次
星期
节次
理论□
实验□
实训□
其它□
符合□
超前□
滞后□
停补□
材料1623
C308
7
2
5-6
通信1721
B205
10
4
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叠加定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m个独立方程。
2.戴维宁定理。
【教学难点】
1.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m个独立方程。
2.戴维宁定理。
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