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训练团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的研究

学 习新 的态 度与行 为方式 , 以发 展 良好 适 应 , 而 进 达 到 自我 成 长 的过 程 口。 ]团体 心 理训 练 的 目标 是 帮助 成 员学 习新 的 行为 ,改变 不 适应 的行 为,并
Ab ta t I i n lz d t a u o t e c a g s i h iig e v rn n,la n n t o s a d i tr e s n l sr c : t s a ay e h td e t h h n e n t e l n n io me t e r i g meh d n ne p ro a v mo e h rgn l p y h lgc lb l n e s b o e n h e b ln e in’ b i ,te eo e t e a e t a e d ,te o iia s c oo ia aa c i r k n a d te n w aa c s t ul h rfr h y h v o f c t s me n w p y h lg c lc n it.I i e p u d d ta r u s c lgc ltann t t to g if e c sa d o e s c oo ia o f cs t s x o n e h tg o p p y hoo i a r i ig wi i srn n u n e n l h s l
团体 心理训 练是通 过 团体 活 动 、 体验 练 习 、 讨 论 分 享 等 形 式 来促 使 个 体 在 交 往 中增 进 自我 了
解、 自我 抉 择 、 自我 发 展 、 整 改 善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 调
中的一个特 殊群体 , 面对新 的生 活环境 、 学习任 务 和人 际关系 . 每个 大学新 生都 要 经历 心理 上 、 为 行 上 的困惑和 挑战 。大 多数新 生 能很快 走上 大学 生 生 活 的轨 道 . 快 的 度 过 大 学 生 活 ; 也 有 少 数 愉 但 大学 生 因为 心 理 上 的不 适 应 沉 湎 于茫 然 、消 沉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大学生改善情绪、减轻焦虑,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认知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情境的认知所驱动的。
CBT通过识别和改变不合理或消极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
该疗法强调问题解决与技能培养,可以有效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理论基础CBT理论基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则:认知扭曲:个体在面对事件时,常常会出现思维偏差。
例如,“我考试没及格,是因为我不聪明”的自我否定。
情绪与行为联系: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受到我们认知的影响。
对事件的消极解读往往导致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行动。
技能训练:CBT通过教授个体应对技巧,使其能够用更建设性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挑战。
适用人群虽然CBT可以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但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其特点使得此疗法尤为有效。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至成年期的转型期,面临诸多调整与适应压力,如学业、家庭、社交等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步骤在实际应用中,CBT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问题: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大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情绪困惑所在。
例如,失眠、焦虑等问题都是需要被识别和关注的。
深入分析认知:关注个体对问题的解读方式。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特定事件反应的原因,并查找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改变思维模式:一旦识别出不良的思维模式,通过各种技术,如认知重构、暴露技巧等帮助学生用更积极和现实的方法看待问题。
技能培训: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等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压力源,提高应对能力。
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划、 成 长分 享 。( 3 ) 进行实验 , 开学后第 7 ~1 4周 对
大一 学生 普遍 表 现 出 的心 理 问 题 是 适应 能力 问题 ,
因此应重 点做 好新 生 的新环 境适 应工 作 。 新 生 环境 适 应 工 作 中 团 体 辅 导对 于 改 善 大 学 生 适 应能 力 有 重 要 意 义 [ 3 ] 。 团体 辅 导 是 运 用 团 体 的情 境 , 设计 出活 动 、 课程 、 内容 , 用 来 预 防个 体 在 发 展 阶段 中 , 因 碰 到 各 类 问 题 所 引 发 的 一 般 性 困
随着 高等教 育 的 普 及 , 越 来 越 多 的年 轻 人 获 得 进入 大学 学 习的机会 。上大学 对年 轻 人而 言是 人生 的一 次重 大转折 和 改 变 , 他 们 对 崭 新 的 大学 生 活 充 满 了期待 和憧憬 。但 进 入大 学校 园后 外在 环境 变化
小时 , 对照 班则 不安 排任 何形 式 的活动 。 研究工具 : 采用《 中 国大 学 生 适 应 量 表 》 ( C C — S A S ) , 该量 表是 方 晓义等 人 在 国家教 育部 的支 持下
总 的 a值 ( 内部 一 致 性 系 数 ) 为0 . 9 2 9 , 重 测 信 度 为 0 . 9 9 6 , 量表 具有 很好 的构 想 效 度 、 区分 效 度 和 实 证
效 度 引。
实 验程 序 : ( 1 ) 选 定实 验对 象 。实验 班 和对 照班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获得独立处理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应对社会变化和挑战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就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心理压力应对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全面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介绍当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在面临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角色。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改变自身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就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个方面。
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运用

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运用1. 引言1.1 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常用于帮助人们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心理治疗方法。
而当CBT应用于团体辅导中时,便形成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小组交流、共享经验和互相支持,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
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让参与者在群体中感受到支持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自己的问题。
团体辅导的互动交流也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体的成长和改变。
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中,除了传统的个体心理治疗技术外,还会结合团体动力学、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使治疗更全面、更有效。
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鼓励,也能够帮助每个参与者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增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运用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广泛且深入的心理治疗方式,让参与者在群体中找到共鸣和支持,共同走向更健康、更积极的人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团体辅导中的原理、具体步骤、优势、注意事项和案例分析,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2. 正文2.1 认知行为疗法在团体辅导中的原理和基本概念1. 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治疗方法。
在团体辅导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参与者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水平。
2. 基本概念: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辅导中,有几个核心的基本概念需要被理解和应用,包括:认知三角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知重塑和行为实验等。
认知三角理论指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都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可以有效改变情绪和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则强调个体在思维和行为上的不一致会导致心理不适。
认知重塑则是通过重新认识和解释自己和周围环境来引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改变。
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大一新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摘要:本研究首先以《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调查为基础,筛选出适应不良的100名大学新生,并分为两个相同的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然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团体辅导,对照组被试不做辅导。
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t=2.85,p<0.01)、校园适应(t=2.07,p<0.05)与总体满意度(t=1.97,p<0.05)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被试辅导前与辅导后相比,在人际关系(t=1.78,p<0.05),校园适应(t=2.07,p<0.05)、择业适应(t=2.92,p<0.01)、总体满意度(t=1.5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一新生适应能力智慧的本质是适应。
研究表明个体对大学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2]。
大学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调节情绪和自我肯定的大学生在工作中有更突出的成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压力的问题更加突出[3]。
本研究以刚入学一个月的大学生为对象,使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我院新生的适应性情况,从而为今后大一新生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与对照实验法。
2.结果与讨论2.1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分数的结果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校园适应,总体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2.2实验组前测后测结果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的被试,经过团体辅导后,与辅导前相比,在人家关系、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总体满意度上都出现了显著性变化。
表明团体辅导带来了良好的适应效果。
2.3实验组成员接受团体辅导后的反馈参加完团体辅导后,实验组的同学普遍反映:团体辅导使他们增强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增强了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学会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减轻了对他人的戒备心理,不像以前那样在意别人的看法,等等。
认知行为训练团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认知行为训练团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认知行为训练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效果,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84名在校二年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一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另一组为对照组,辅导后两组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来评估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5个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标签:认知行为训练;社会适应;大学生[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raining group tutorship at improving social adaptiation a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84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college studen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a group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eight weeks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oturship,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after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utorship,guidance by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adaptation scale” to assess individual social adaptation leve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emotional adaptation,learning adaptation,career adapt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five scor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at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utorship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adaptiation ability.[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raining;Social adaptiation;College students認知行为训练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向来改变其不良的认知习惯,最终实现消除不良情绪和错误行为的一种心理干预技术[1]。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3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并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对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满怀希望和想象。
但是随着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受到环境的刺激,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大学生适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心理水平。
佳木斯大学心理健康实验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多半是由适应能力引起的,故而做好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适应能力。
团体辅导实质上是一个团体创设活动情景,将各个辅导环节贯彻到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全过程。
1 团体辅导的必要性团体辅导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活动。
这一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比,团体辅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从而创新出一套适合现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形势的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中有机结合了心理学与教育学,从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对大学生展开教育工作。
此外,团体辅导开阔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启迪了教育思维模式、创新了教育方法,在进行大学生心理疏通工作中,减轻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提升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采取心理干预的方法,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这一教育过程中能够双双收益。
1.2 对学校心理咨询处的适应与协调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多、辅导员少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工作都难以真正意义上落实。
因此,团体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在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能够起到调节与促进的作用,且效果十分理想。
总而言之,团体辅导这一教育方法不仅缓解了高校心理咨询师缺乏的难题,还顺利的提升了大学生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大学环境中,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健全人物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训练团体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超刘亚男高爽谢肇静赵阿勐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训练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效果,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84名在校二年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一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另一组为对照组,辅导后两组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
适应量表》来评估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5个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认知行为训练;社会适应;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R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5(a)-014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raining group tutorship at improving social adaptiation a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84 students in the second grade college students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a group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were eight weeks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oturship, the other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utorship,guidance by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adaptation scale” to assess individual social adaptation leve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in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emotional adapta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career adapt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five scor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at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al training; Social adaptiation; College students
认知行为训练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向来改变其不良的认知习惯,最终实现消除不良情绪和错误行为的一种心理干预技术[1]。
它通过对个体进行认知重建来纠正人其不合理的信念,并教会人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改善行为的技能。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心理应对方式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认知行为习惯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研究试图以认知行为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希望通过认知行为训练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为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一些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自愿报名的形式选取84名在校二年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
其中男性40人,女性44人,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行为团体训练,2 h/次。
另一部分对照组,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前两组同学均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认知行为训练,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专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同质。
1.2方法
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指导思想:以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
通过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并在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信念,学会积极的面对自我。
制定团体训练方案。
方案内容主要是依据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设计。
该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来评估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所达到的水平[3]。
本量表分为:人际关系、情绪适应、学习适应、自我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等7个方面。
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1.3 统计方法
统计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P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比较
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的比较。
两组学员在各因子比较中均无明显差异,因此两组在相关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同质性,见表1。
2.2 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比较
通过认知行为团体训练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适应、情绪适应、学习适应、择业适应和满意度5个方面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它两个方面(自我适应、学校生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认知行为训练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与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2]。
团体心理训练通过营造积极的团体氛围,使团体成员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实现认知方向上的统一和行为上在重塑。
训练中注重学员的自我监督,通过记录不同活动环节中的心理体验变化,来帮助学员建立起合理自信的理解能力和关联行为的分析能力。
设计包括“信任之旅”“你我他在一起”等环节的活动,提升学生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个体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4]。
以往的适应训练多强调个人理念的改变,但在认知行为团体中更注重在观念改变基础上的行为塑造,让学员掌握实际的应用技术,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
人际关系适应方面通过对团体的积极动力营造及合理信念的灌输,强化了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作为一种积极经历,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成员对他人的积极理解。
情绪适应方面通过成员间相互分享,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帮助,使其明确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并以更积极的方
向去引导自己合理处理情绪发展中的困境,为其今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心理基础。
同时也对团体更加满意和向往,并以更积极心态面对现实生活。
学习适应方面实验组学生通过训练其对大学学习的正确认识,提供时间管理训练和学习方法养成技术,让学员正确把握大学学习的节奏和方向,因此其适应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在择业适应方面通过采用“职业兴趣彩虹”“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训练技术,帮助学员清晰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5-6]。
通过一系列训练活动,从总体上认知团体训练提高了成员的人际交往水平。
但也要指出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自我适应能力的提升将涉及到深层次的心理内容,难以在几次的训练中快速发生改变,现实生活的固化也非数日之功可以改变,这需要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行为强化才能得以显著改变[7]。
同时,鉴于研究时间的限制,该研究仍需要长期跟踪研究对象的行为变化规律,并对相关不确定因素的进行评估,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桐,毛富强,田红军,等.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34-237.
[2] 张新奎,王卫.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适应能力的作用研[J].学理论,2010(34):271-272.
[3]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4] 汪启荣,王辉,赵静,等.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73-275.
[5] 郭娜娜.大学生轻度抑郁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10-112.
[6] 徐晓飞.认知行为训练改善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713-716.
[7] 吴九君.元认知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45-1048.
(收稿日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