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常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合集下载

实用的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

实用的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

实用的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最简单的4-20mA输入/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在与电流输出的传感器接口的时候,为了把传感器(变送器)输出的1-10 mA或者4-20mA电流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往往都会在后级电路的最前端配置一个I/V转换电路,图1就是这种电路最简单的应用示意图。

仅仅使用一只I/V转换取样电阻,就可以把输入电流转换成为信号电压,其取样电阻可以按照Vin/I=R求出,Vin是单片机需要的满度A/D信号电压,I是输入的最大信号电流。

这种电路虽然简单,但是却不实用,首先,其实际意义是零点信号的时候,会有一个零点电流流过取样电阻,如果按照4~20mA输入电流转换到最大5V 电压来分析,零点的时候恰好就是1V,这个1V在单片机资源足够的时候,可以由单片机软件去减掉它。

可是这样一来。

其有用电压就会剩下5-1=4V而不是5V 了。

由于单片机的A/D最大输入电压就是单片机的供电电压,这个电压通常就是5V,因此,处理这种简单的输入转换电路时比较麻烦。

为了达到A/D转换的位数,就会导致芯片成本增加。

LM324组成的4-20mA输入/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解决上面问题的简单方法是在单片机输入之前配置一个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缓冲处理电路,见图2。

增加这级运算放大器可以起到对零点的处理会变得更加方便,无需耗用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尤其单片机是采用A/D接口来接受这种零点信号不为零电压的输入时,可以保证A/D转换位数的资源能够全部应用于有用信号上。

以4~20mA 例,图B中的RA0是电流取样电阻,其值的大小主要受传感变送器供电电压的制约,当前级采用24V供电时,RA0经常会使用500Ω的阻值,对应20mA 的时候,转换电压为10V,如果仅仅需要最大转换电压为5V,可以取RA0=250Ω,这时候,传感变送器的供电只要12V就够用了。

因为即使传送距离达到1000米,RA0最多也就几百Ω而已。

buck与boost电路原理

buck与boost电路原理

buck与boost电路原理
Buck与Boost电路是两种常用的直流-直流(DC-DC)变换电路,用于调整电压水平。

首先我们来看Buck电路。

Buck电路是一种降压转换器,常用于将较高的直流电压转换
为较低的直流电压。

其原理基于电感储能和电容滤波,通过周期性切断输入电压和导通电流来实现降压功能。

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感储能,以增加输出电压;当开关管截断时,电容释放储存能量,以稳定输出电压。

Boost电路则是一种升压转换器,常用于将较低的直流电压升
高到较高的直流电压。

和Buck电路类似,Boost电路也利用
电感和电容来实现电压的变换。

当开关管导通时,电感储能,以增加输出电压;当开关管截断时,电容释放储存能量,以稳定输出电压。

Buck与Boost电路在工业和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它们能够
有效地转换电压,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同时,这两种电路还可以结合使用,形成更加复杂的DC-DC变换拓扑结构,以满
足更多不同的电压转换需求。

总之,Buck与Boost电路是两种常见的DC-DC变换电路,分
别用于降低和提高电压水平。

它们利用电感和电容的工作原理,实现有效的电压转换。

这两种电路在电子设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20mA-0-5V转换电路

4-20mA-0-5V转换电路

4-20mA/0-5V转换电路讨论专题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9-11-20 16:36:11为了满足模拟前端设计的需要,本专区特此推出模拟前端设计应用专题进行讨论。

希望模拟高手或有经验的工程师们进来一起讨论和分享设计心得。

这只是我们微控技术论坛的模拟前端一个新的开端,也是新的一个尝试。

同时我们也会结合MSP430单片机、ADC前端电路一起结合讨论。

以下是我们开始的第一个专题:<<关于4-20mA/0-5V转换电路>>,大家可以就这个话题发表你的成功设计经历和成功硬件电路....。

引言<<4~20mA传感器数据处理新途径>> 秦严定 迟文焕在单片机控制的许多应用场合,都要使用传感器来将单片机不能直接测量的信号转换成单片机可以处理的电模拟信号,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

早期的传感器大多为电压输出型,即将测量信号转换为0-5V电压输出,通过模拟数字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信号供单片机读取、控制。

但在信号需要远距离传输或使用环境中电网干扰较大的场合,电压输出型传感器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暴露了抗干扰能力较差等缺点,而电流输出型传感器以其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压输出型压力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差,有时输出的直流电压上还叠加有交流成分,使单片机产生误判断,控制出现错误,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

如测压范围为以0~35Mpa的输出压力传感器为例进行叙述。

对于输出0~20mA的传感器0mA电流对应0MPa压力值,输出4~20mA的传感器4mA电流对应0MPa压力值,两类传感器的20mA电流都对应35MPa压力值。

对于输出0~20mA的传感器,在电路设计上我们只需选择合适的降压电阻,通过A/D转换器直接将电阻上的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即可,电路调试及数据处理都比较简单。

对于输出4~20mA的传感器,电路调试及数据处理上都比较烦琐。

但这种传感器能够在传感器线路不通时,通过是否能检测到正常范围内的电流,判断电路是否出现故障,因此使用更为普遍。

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

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

4~20mA输入/0~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在与电流输出的传感器接口的时候,为了把传感器(变送器)输出的1-10mA或者4-20mA电流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往往都会在后级电路的最前端配置一个I/V转换电路,图1就是这种电路最简单的应用示意图。

仅使用一只I/V转换取样电阻,就可以把输入电流转换成为信号电压,其取样电阻可以按照Vin/I=R求出,Vin是单片机需要的满度A/D信号电压,I是输入的最大信号电流。

这种电路虽然简单,但是却不实用,首先,其实际意义是零点信号的时候,会有一个零点电流流过取样电阻,如果按照4~20mA输入电流转换到最大5V电压来分析,零点的时候恰好就是1V,这个1V在单片机资源足够的时候,可以由单片机软件去减掉它。

可是这样一来。

其有用电压就会剩下5-1=4V而不是5V了。

由于单片机的A/D最大输入电压就是单片机的供电电压,这个电压通常就是5V,因此,处理这种简单的输入转换电路时比较麻烦。

为了达到A/D转换的位数,就会导致芯片成本增加。

LM324组成的4-20mA输入/5V输出的I/V转换电路解决上面问题的简单方法是在单片机输入之前配置一个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缓冲处理电路,见图2。

增加这级运算放大器可以起到对零点的处理会变得更加方便,无需耗用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尤其单片机是采用A/D接口来接受这种零点信号不为零电压的输入时,可以保证A/D转换位数的资源能够全部应用于有用信号上。

以4~20mA例,图B中的RA0是电流取样电阻,其值的大小主要受传感变送器供电电压的制约,当前级采用24V供电时,RA0经常会使用500Ω的阻值,对应20mA的时候,转换电压为10V,如果仅仅需要最大转换电压为5V,可以取RA0=250Ω,这时候,传感变送器的供电只要12V就够用了。

因为即使传送距离达到1000米,RA0最多也就几百Ω而已。

同时,线路输入与主电路的隔离作用,尤其是主电路为单片机系统的时候,这个隔离级还可以起到保护单片机系统的作用。

19种电压转换的电路设计方法

19种电压转换的电路设计方法

19种电压转换的电路设计方法1.原理变压器:这是最常见的电压转换方法。

通过调整输入和输出绕组的匝数比例来实现电压的转换。

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由变压器的匝数比决定。

2.电容滤波器:通过将电容器连接到电源电路上,可以平滑电压曲线并降低噪声和纹波。

这种方法常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3.整流器: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它使用二极管来将电流沿着一个方向传导,滤去反向的电流。

4.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它使用开关元件(通常是MOSFET或IGBT)来控制电流的流向,从而产生交流电。

5.降压变频器:降压变频器将输入电源的电压降低到所需的电压水平,并通过变频器将频率转换为所需的频率。

6.升压变频器:升压变频器将输入电源的电压提高到所需的电压水平,并通过变频器将频率转换为所需的频率。

7.升压降压变频器:这种变频器可以同时提高和降低输入电源的电压,并将频率转换为所需的频率。

8.变压斩波器:变压斩波器是一种组合使用变压器和斩波电路的电压转换方法。

它可以将输入电源的电压转换为相对较高或较低的电压,并通过斩波电路将电压转换为所需的波形。

9.交直流变频器:这种变频器可以将输入电源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变频器将频率转换为所需的频率。

10. 静态功率因数校正器:静态功率因数校正器(Static Power Factor Corrector,SPFC)通过测量输入电源的功率因数,然后通过相应的电路来纠正功率因数。

11.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HVDC系统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输电线路将电力传输到远距离。

在接收端,直流电再次转换为交流电。

12. 交变流转换器:交变流转换器(AC-AC Converter)可以将输入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和频率。

13.PWM控制器: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器可以通过切换一个开关来调整输出电平的占空比,从而实现电压的转换。

14. MPPT控制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器可将光伏发电中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所需的电压和电流水平。

电流信号转电压信号方法大全

电流信号转电压信号方法大全
下面介绍几种I/V变换的实现方法。
分压器方法
分压器方法分压器方法
分压器方法
利用如图1分压电路,将电流通入电阻。在电阻上采样出电压信号。其中,可以使用电
位器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这种方法最简单,但需要考虑功率和放大倍数的选择问题。
利用如图1分压电路,将电流通入电阻。在电阻上采样出电压信号。其中,可以使用电位
接的方法实现转换。考虑到相位的问题,对电路作了改进。利用50欧电阻在正端产生
的电压与负端相等的条件,并利用运放的放大功能,实现最终要求的。如图。另外,用
集成运放OP27为的是得到更高的运算精度;50欧的电阻是前端互感器带负载要求。P
这种方法多用于对电流的测量,虽然也可以实现转换,但是精度有限。
积分电路
积分电路积分电路
积分电路方法
方法方法
方法
电压可以看作是电流的积分,利用如图电路有:
为保证精度,选取运放时尽量找输入阻抗大的。该电路常用于PID调节,积分电路成熟
且放大倍数和精度较好。但要注意这种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的相位是相反的。
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方法
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方法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方法
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方法由于应用和原理的不同,电流信号的输出,如传感器变送器输出的4~20mA,需要变换
成电压以利于后续驱动或采集。对于不同的电流信号,考虑功率问题,有的需要先经过电流
互感器将大电流变小,否则大电流容易在电阻上产生过大的功率。
运放直接搭接的方法(跨阻放大器)
充分利用运放“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如图电路
电流通过电阻,在电阻上产生压降,建立起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为
这种方法避免了运放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偏置电流和失调电流影响带来的积分误差。也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介绍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介绍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介绍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在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一、电压转电流电路电压转电流电路是指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电压转电流电路有电压随机器、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等。

1、电压随机器电压随机器是将输入电压与随机振荡器相乘后输出电流信号的电路。

随机振荡器可以产生一系列的随机电流信号,将这些信号与输入电压相乘,输出的电流信号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2、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电阻性电压降模块是利用电阻的欧姆定律,将输入电压分压到一定的值后产生输出电流信号。

该电路常用于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以便于电路采集。

二、电流转电压电路电流转电压电路是指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电流转电压电路有电流随机器、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等。

1、电流随机器电流随机器是将输入电流与随机振荡器相乘后输出电压信号的电路。

随机振荡器可以产生一系列的随机电压信号,将这些信号与输入电流相乘,输出的电压信号与输入电流成正比。

2、电阻性电流降模块电阻性电流降模块是利用电阻的欧姆定律,将输入电流经过一定的电阻降压后产生输出电压信号。

该电路常用于电流互感器、磁通传感器等传感器输出电流信号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以便于电路采集。

三、电流电压转换器电流电压转换器是一种通用的电路,既可以实现电压转电流,也可以实现电流转电压。

该电路主要由运放、电阻和电容等组成。

它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可以实现提高信号电平、阻抗转换和带宽匹配等功能。

常见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有四端运放、电桥传感器等。

1、四端运放四端运放是一种高稳定性的放大器,它通常由四个输入端(红点)、两个电源端(黑点)、一个输出端(出处)组成。

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包含一个反馈环路,使其具有高增益。

该电路可以实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转换,并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等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

20种常见基本电路

20种常见基本电路

一、桥式整流电路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曲线: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加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

伏安特性曲线;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理想模型指的是在二极管正向偏置时,其管压降为0,而当其反向偏置时,认为它的电阻为无穷大,电流为零.就是截止。

恒压降模型是说当二极管导通以后,其管压降为恒定值,硅管为0.7V,锗管0.5 V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当u 2是正半周期时,二极管Vd1和Vd2导通;而夺极管Vd3和Vd4截止,负载RL 是的电流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在u 2的负半周,u 2的实际极性是下正上负,二极管Vd3和Vd4导通而Vd1和Vd2截止,负载RL上的电流仍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

3计算:Vo,Io,二极管反向电压Uo=0.9U2, Io=0.9U 2/RL,URM=√2 U 2二.电源滤波器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波形形成过程: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电源滤波是在负载RL两端并联一只较大容量的电容器。

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而负载两端的电压也不会突变,使输出电压得以平滑,达到滤波的目的。

波形形成过程:输出端接负载RL时,当电源供电时,向负载提供电流的同时也向电容C充电,充电时间常数为τ充=(Ri∥RLC)≈RiC,一般Ri〈〈RL,忽略Ri 压降的影响,电容上电压将随u 2迅速上升,当ωt=ωt1时,有u 2=u 0,此后u 2低于u 0,所有二极管截止,这时电容C通过RL放电,放电时间常数为RLC,放电时间慢,u 0变化平缓。

当ωt=ωt2时,u 2=u 0, ωt2后u 2又变化到比u 0大,又开始充电过程,u 0迅速上升。

ωt=ωt3时有u 2=u 0,ωt3后,电容通过RL放电。

如此反复,周期性充放电。

由于电容C的储能作用,RL上的电压波动大大减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个常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I/V转换电路设计
1、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存在共模干扰的电流输入信号,可以直接利用一个精密的线绕电阻,实现电流/电压的变换,若精密电阻R1+Rw=500Ω,可实现0-10mA/0-5V的I/V变换,若精密电阻R1+Rw=250Ω,可实现4-20mA/1-5V的I/V变换。

图中R,C组成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Rw用于调整输出的电压范围,电流输入端加一稳压二极管。

电路图如下所示:
输出电压为:
Vo=Ii∗(R1+Rw)(Rw可以调节输出电压范围)
缺点是:输出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优点是:电路简单,适用于负载变化不大的场合,
2、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I/V转换电路
原理:
先将输入电流经过一个电阻(高精度、热稳定性好)使其产生一个电压,在将电压经过一个电压跟随器(或放大器),将输入、输出隔离开来,使其负载不能影响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电压。

然后经一个电压跟随器(或放大器)输出。

C1滤除高频干扰,应为pf级电容。

电路图如下所示:
输出电压为:
Vo=Ii∗R4∗(1+(R3+Rw)
R1
)
注释:通过调节Rw可以调节放大倍数。

优点:负载不影响转换关系,但输入电压受提供芯片电压的影响即有输出电压上限值。

要求:电流输入信号Ii是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的,因此要求选用具有较高共模抑制比的运算放大器,例如,OP-07、OP-27等。

R4为高精度、热稳定性较好的电阻。

V/I转换电路设计
原理:
1、V I 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VI变换电路就是一只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o=Ui
R
,如果保证电阻不变,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电路无法实用,一方面接入负载后,由于不可避免负载电阻的存在,式中的R发生了变化,输出电流也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需要输入
信号提供相应的电流,在某些场合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1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VI变换电路为了保证负载电阻不影响电压/电流的变换关系,需要对电路进行调整,如图1是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VI变换电路。

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短”概念可知U-=U+=0;因此流过Ri的电流:
Ii=Ui R
再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断”概念可知,流过RL的电流
IL=Ii=Ui R
其电路图如下所示:
缺点是:负载电阻RL与输入电压Ui没有共地点。

因此不太实用。

解决方法是:在同相输入端与输出端加以电压跟随器,以实现共地输出的V/I变换。

其电路图如下所示:
相应计算公式为:
由IC2为电压跟随器则:
Uo=Uo2由运算放大器“虚断”可知:
Ui―Up R3=
Un―Uo2
R4
Un R1=
Uo1―Un
R2
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短”概念可知:
Un=Up
在实际运用中可R1=R2=R3=R4=R,整理上两式,分别得:
Up=Ui+Uo2
2
Un=Uo1 2
因此有:
Ui=Uo2―Uo1
再利用运算放大器的“虚断”概念可知:流过负载电阻RL的电流IL与流过Re电阻的电流相等。

即有:
IL=Ui Re
因此只要保证Re不变,可见负载电流与输入电压Ui成正比,就能实现了共地输出的VI变换。

缺点是:虽然图2已经实现了共地输出,由于一般运算放大器的输出能力有限,很难满足毫安级别以上的电压电流变换,只适用于微安级别以及微安一下的电压到电流的变换。

因此需要对运算放大器进行扩流输出。

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进行扩流输出。

扩流解决方法:
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进行扩流输出。

电路图如下所示:
与扩流前不同的是流过Re的电流将不再由运算放大器提供,而是由三极管Q1提供。

如果需要输出较大的电流可以将Q1改成复合管或者MOS 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