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运放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运放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运放电压电流转换电路1、 0-5V/0-10mA的V/I变换电路图1是由运放和阻容等元件组成的V/I变换电路,能将0—5V的直流电压信号线性地转换成0-10mA的电流信号,A1是比较器.A3是电压跟随器,构成负反馈回路,输入电压Vi与反馈电压Vf比较,在比较器A1的输出端得到输出电压VL,V1控制运放A1的输出电压V2,从而改变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IL而输出电流IL又影响反馈电压Vf,达到跟踪输入电压Vi的目的。
输出电流IL的大小可通过下式计算:IL=Vf/(Rw+R7),由于负反馈的作用使Vi=Vf,因此IL=Vi/(Rw+R7),当Rw+R7取值为500Ω时,可实现0-5V/0-10mA的V/I转换,如果所选用器件的性能参数比较稳定,运故A1、A2的放大倍数较大,那么这种电路的转换精度,一般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
2、 0-10V/0-10mA的V/I变换电路图2中Vf是输出电流IL流过电阻Rf产生的反馈电压,即V1与V2两点之间的电压差,此信号经电阻R3、R4加到运放A1的两个输入端Vp与Vn,反馈电压Vf=V1-V2,对于运放A1,有VN=Vp;Vp=V1/(R2+R3)×R2,VN=V2+(Vi-V2)×R4/(R1+R4),所以V1/(R2+R3)×R2=V2+(Vi-V2)×R4/(R1+R4),依据Vf=V1-V2及上式可推导出:若式中R1=R2=100kΩ,R1=R4=20kΩ,则有:Vf×R1=Vi×R4,得出:Vf=R4/R1×Vi=1/5Vi,如果忽略流过反馈回路R3、R4的电流,则有:IL=Vf/Rf=Vi/5Rf,由此可以看出.当运放的开环增益足够大时,输出电流IL与输入电压Vi满足线性关系,而且关系式中只与反馈电阻Rf的阻值有关.显然,当Rf=200Ω时,此电路能实现0-10v/0-10mA的V/I变换。
iv转换电路原理(一)

iv转换电路原理(一)IV转换电路原理什么是IV转换电路?IV转换电路,也称为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或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的电路。
它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IV转换电路的作用IV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便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它可以将微弱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放大,使其能够被后续的电路模块正确读取和处理。
IV转换电路的原理IV转换电路的原理基于欧姆定律和放大器的特性。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V/R。
因此,要将电流转换为电压,可以通过连接一个电阻器并测量其电压来实现。
同样地,要将电压转换为电流,可以通过连接一个电阻器并测量其电流来实现。
电流转换为电压的电路步骤:1.连接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器,使其串联在需要转换电流的电路中。
2.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通过电阻器会产生一个与电流成正比的电压。
因此,通过测量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就可以得到电流信号的对应电压信号。
电压转换为电流的电路步骤:1.连接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器,并将其并联在需要转换电压的电路中。
2.测量电阻器的电流。
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压除以电阻会产生一个与电压成正比的电流。
因此,通过测量电阻器的电流,就可以得到电压信号的对应电流信号。
IV转换电路的应用IV转换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传感器信号处理:将传感器产生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便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仪器仪表:将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转换为标准化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以便于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交互。
•自动控制系统:将各种信号转换为统一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方便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
小结IV转换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或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便于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几个常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几个常用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I/V转换电路设计1、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存在共模干扰的电流输入信号,可以直接利用一个精密的线绕电阻,实现电流/电压的变换,若精密电阻R1+Rw=500Ω,可实现0-10mA/0-5V的I/V变换,若精密电阻R1+Rw=250Ω,可实现4-20mA/1-5V的I/V变换。
图中R,C组成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Rw用于调整输出的电压范围,电流输入端加一稳压二极管。
电路图如下所示:输出电压为:Vo=Ii∗(R1+Rw)(Rw可以调节输出电压范围)缺点是:输出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优点是:电路简单,适用于负载变化不大的场合,2、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I/V转换电路原理:先将输入电流经过一个电阻(高精度、热稳定性好)使其产生一个电压,在将电压经过一个电压跟随器(或放大器),将输入、输出隔离开来,使其负载不能影响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电压。
然后经一个电压跟随器(或放大器)输出。
C1滤除高频干扰,应为pf级电容。
电路图如下所示:输出电压为:Vo=Ii∗R4∗(1+(R3+Rw)R1)注释:通过调节Rw可以调节放大倍数。
优点:负载不影响转换关系,但输入电压受提供芯片电压的影响即有输出电压上限值。
要求:电流输入信号Ii是从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输入的,因此要求选用具有较高共模抑制比的运算放大器,例如,OP-07、OP-27等。
R4为高精度、热稳定性较好的电阻。
V/I转换电路设计原理:1、V I 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最简单的VI变换电路就是一只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o=UiR,如果保证电阻不变,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样的电路无法实用,一方面接入负载后,由于不可避免负载电阻的存在,式中的R发生了变化,输出电流也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需要输入信号提供相应的电流,在某些场合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1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VI变换电路为了保证负载电阻不影响电压/电流的变换关系,需要对电路进行调整,如图1是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基本VI变换电路。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原理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原理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用于将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或将电压转换成电流信号的电路。
它利用电阻和运算放大器来实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转换。
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电路通常使用电阻。
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根据欧姆定律,将会产生一个与电流成正比的电压。
因此,通过选择适当的电阻值,可以将电流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
电压到电流的转换电路则需要使用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增益的电路元件,它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并根据输入信号的差异来控制输出电流。
通过将需要转换的电压输入到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然后将输出端连接到负载电阻上,就可以将电压转换成相应的电流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常用于测量和控制系统中。
例如,当我们需要测量电流时,可以将待测电流通过电阻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再使用电压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另外,它还可以应用于传感器的信号转换、电源控制和模拟信号处理等场景中。
总的来说,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设计,它通过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实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转换。
它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2017年整理】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2017年整理】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将电流转换为电压的电路,可以实现电流的快速测量和控制。
该电路主要由变阻器、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等组成,通过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进而进行
电压测量和分析。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基本原理: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即在某一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正比,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原理,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进行测量和控制。
例如,当一个电流为
I的电流通过阻值为r的电阻时,电压为U=I*r,这样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以转换为电压信号。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可以采用不同的实现方法,例如电阻的方法、电压集中方式、电流
源的方法等。
其中使用电压集中方式进行电流电压转换是比较常见的。
电压集中方式的实现方法是将变阻器与运算放大器组合,通过电流传感器或电流互感
器测量电流,并将它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
运算放大器将这个电压信号放大,以达到增
强信号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路的精度和测量的可靠性。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和控制领域,如电力电子测试、电机控制、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等方面。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主要起着检测和控制
的作用,通过电路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电压和电流的精确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自
动化生产线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总之,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技术,其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
控制领域中,其作用尤为明显。
通过了解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也可以对电路的性能和测量精度有更清晰的认识和
掌握。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模拟电路课程设计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一. 实验目的掌握工业控制中标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电流/电压变换器的设计与调试。
二. 实验原理在工业控制中各类传感器常输出标准电流信号4~20mA ,为此,常要先将其转换成±10V ;的电压信号,以便送给各类设备进行处理。
这种转换电路以4mA 为满量程的0%对应-10V ;12mA 为50%对应0V ;20mA 为100%对应+10V 。
参考电路见图3-20-1所示。
图中A 1运放采用差动输入,其转换电压用电阻R 1两端接电流环两端,阻值用500Ω,可由二只1K Ω电阻并联实现。
这样输入电流4mA 对应电压2V ,输入电流20mA 对应电压10V 。
A 1设计增益为1,对应输出电压为-2V~-10V 。
故要求电阻R 2,R 3,R 4和R 5+R W 阻值相等。
这里选R 2=R 3=R 4=10K Ω;选R 5=Ω,R W1=2K Ω。
R w1是用于调整由于电阻元件不对称造成的误差,使输出电压对应在-2V~-10V 。
变化范围为-2-(-10)=8V.而最终输出应为-10V~+10V ,变化范围10V-(-10V)=20V ,故A 2级增益为20V/8V=倍,又输入电流为12mA 时,A 1输出电压为-12mA×=-6V.此时要求A 2输出为0V 。
故在A 2反相输入端加入一个+6V 的直流电压,使A 2输出为0。
A 2运放采用反相加法器,增益为倍。
取R 6=R 7=10KΩ,R 9=22KΩ,R W2=5KΩ,R 8=R 6ΩK 71.0=1.3+52.612=I +I V V 12=R 3RW Z Z 10中12V 为电路工作电压。
R W2用于设置改变增益或变换的斜率(4mA为-10V,20mA为+10),通过调整R W2使变换电路输出满足设计要求。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介绍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的介绍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最基本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在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电流和电压进行转换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一、电压转电流电路电压转电流电路是指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电压转电流电路有电压随机器、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等。
1、电压随机器电压随机器是将输入电压与随机振荡器相乘后输出电流信号的电路。
随机振荡器可以产生一系列的随机电流信号,将这些信号与输入电压相乘,输出的电流信号与输入电压成正比。
2、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电阻性电压降模块是利用电阻的欧姆定律,将输入电压分压到一定的值后产生输出电流信号。
该电路常用于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以便于电路采集。
二、电流转电压电路电流转电压电路是指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电流转电压电路有电流随机器、电阻性电压降模块等。
1、电流随机器电流随机器是将输入电流与随机振荡器相乘后输出电压信号的电路。
随机振荡器可以产生一系列的随机电压信号,将这些信号与输入电流相乘,输出的电压信号与输入电流成正比。
2、电阻性电流降模块电阻性电流降模块是利用电阻的欧姆定律,将输入电流经过一定的电阻降压后产生输出电压信号。
该电路常用于电流互感器、磁通传感器等传感器输出电流信号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以便于电路采集。
三、电流电压转换器电流电压转换器是一种通用的电路,既可以实现电压转电流,也可以实现电流转电压。
该电路主要由运放、电阻和电容等组成。
它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可以实现提高信号电平、阻抗转换和带宽匹配等功能。
常见的电流电压转换器有四端运放、电桥传感器等。
1、四端运放四端运放是一种高稳定性的放大器,它通常由四个输入端(红点)、两个电源端(黑点)、一个输出端(出处)组成。
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包含一个反馈环路,使其具有高增益。
该电路可以实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转换,并可以通过调节电容和电阻等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
几种常见的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由运放组成的V-I、I-V转换电路1、0-5V/0-10mA的V/I变换电路图1是由运放和阻容等元件组成的V/I变换电路,能将0—5V的直流电压信号线性地转换成0-10mA的电流信号,A1是比较器,A3是电压跟随器,构成负反馈回路,输入电压Vi与反馈电压Vf比较,在比较器A1的输出端得到输出电压V1,V1控制运放A2的输出电压V2,从而改变晶体管T1的输出电流IL而输出电流IL又影响反馈电压Vf,达到跟踪输入电压Vi的目的。
输出电流IL的大小可通过下式计算:IL=Vf/(Rw+R7),由于负反馈的作用使Vi=Vf,因此IL=Vi/(Rw+R7),当Rw+R7取值为500Ω时,可实现0-5V/0-10mA 的V/I转换,如果所选用器件的性能参数比较稳定,故运放A1、A2的放大倍数较大,那么这种电路的转换精度,一般能够达到较高的要求。
2、0-10V/0-10mA的V/I变换电路图2中Vf是输出电流IL流过电阻Rf产生的反馈电压,即V1与V2两点之间的电压差,此信号经电阻R3、R4加到运放A1的两个输入端Vp与Vn,反馈电压Vf=V1-V2,对于运放A1,有VN=Vp;Vp=V1/(R2+R3)×R2,VN=V2+(Vi-V2)×R4/(R1+R4),所以V1/(R2+R3)×R2=V2+(Vi-V2)×R4/(R1+R4),依据Vf=V1-V2及上式可推导出:若式中R1=R2=100kΩ,R1=R4=20kΩ,则有:Vf×R1=Vi×R4,得出:Vf=R4/R1×Vi=1/5Vi,如果忽略流过反馈回路R3、R4的电流,则有:IL=Vf/Rf=Vi/5Rf,由此可以看出.当运放的开环增益足够大时,输出电流IL与输入电压Vi满足线性关系,而且关系式中只与反馈电阻Rf的阻值有关.显然,当Rf=200Ω时,此电路能实现0-10v/0-10mA的V/I变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专业班级:电信本学生姓名:学号:55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1-5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将4mA~20mA的电流信号转换成±10V的电压信号,以便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这种转换电路以4mA为满量程的0%对应-10V,12mA为50%对应0V,20mA 为100%对应+10V。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12V)。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题目要求之(一):要求将4mA~20mA的电流信号转换成为±10V的电压信号,可以设计一个第一级增益为1的差动输入电路,第二级增益为2.5的电路,从而达到电流-电压转换。
题目要求之(二):要求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12V直流电源。
我们知道直流电源可由四部分构成,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及集成稳压电路构成。
通过对各元器件参数的计算及电路的组合分析可初步定制出原理图。
题目(一):方案一:设计一个第一级增益为1的差动输入电路,第二级增益为2.5的电路。
其原理图为:方案一总结:优点:精确/易调。
缺点:电阻难买到,不是很方便,稳压管只有6.2V 的。
方案二:设计一个第一级增益为1的电压并联负反馈,第二级增益为2.5的电路。
其原理图为:V112 VR110kΩKey=A70%U1UA741CD3247651U2UA741CD3247651R21kΩKey=A50%R310kΩR450kΩKey=A 50%R710kΩR81kΩXMM1XMM2XMM3VDD-12VVDD-12VR510kΩR610kΩKey=A65%V212 V方案二总结:优点:较准确,电路简单,器材比较容易买到;缺点:由于电位器的调节不是很精确,引起实验误差,难调节。
通过对2个方案的比较分析,我们选出了最优的方案——方案一。
题目(二):(一)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正负直流电源电路设计(±12V )。
根据其设计流程图:我们分别设计出其四个部分的电路图,再经过组合得到其总原理图为:(二)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正负直流电源电路设计(±12V)。
直流源四个组成部分分析:1、电源变压器。
其电路图如下:由于要产生±12V的电压,所以在选择变压器时变压后副边电压u2应大于24V,由现有的器材可选变压后副边电压u2为15V的变压器。
2、整流电路。
其电路图如下:桥式整流电路巧妙地利用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四个二极管分为两组,根据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极性分别导通,将变压器副边电压的正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上端相连,负极性端与负载电阻的下端相连,使负载上始终可以得到一个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3、滤波电路。
其电路图如下:滤波电容容量较大,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器。
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滤波电路输出电压波形如下:4、稳压电路。
三端式稳压器由启动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取样比较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和保护电路等部分组成。
调成管决定输出电压值。
由于本课程设计要求±12V 的输出电压,所以我们选用7812和7912的三端稳压管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一)第一级电流的计算;由于设计要求是要把4mA~20mA的电流转换成电压,所以要提供电流源。
可以用制作的12V直流源与一电位器串联,通过调节电位器从而达到所需的电流,运放采用差动输入。
I=U/R,当I=4mA时,R=U/I=12V/4mA=3KΩ;当I=20mA时,R=12V/20mA=0.6K Ω. 所以只要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在0.6KΩ~KΩ之间就可以达到电流4mA~20mA。
选择电位器R2为10K的电位器,R1=0.5KΩ可由2只1KΩ电阻并联实现。
这样设计增益为1,对输入电流4mA对应电压2V,输入电流20mA对应电压10V。
A1应输出电压为-2V~-10V.故要求电阻R6,R7,R4阻值相等,取R6=R7=R4=10KΩ。
(二)第二级的计算:因为第一级电压变化范围为-2-(-10)=8V.而最终输出应为-10V~+10V,变化范围10V-(-10V)=20V,故A2级增益为20V/8V=2.5倍,又输入电流为12mA时,A 1输出电压为-12mA×0.5mA=-6V.此时要求A2输出为0V。
故在A2反相输入端加入一个+6V的直流电压,使A2输出为0。
A2运放采用反相加法器,增益为2.5倍。
取R9=10K,R5=10K,R8+R11=25K(以用10K的电位器进行调节,所以选择10K的电位器),R13=R5//R9//R8+R11=4K,R10=750Ω。
反相加法器引入电压为6V,可以用一6.2V稳压管稳压,从而达到所需的6V.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一)、总原理图(1)电流电压转换电路V1 12 V R1500ΩR420kΩKey=A52%R610kΩR710kΩU1UA741CD3247651R210kΩKey=A70%R3 10kΩVCC 12V VDD-12VXMM1R510kΩR910kΩR10750ΩR11 10kΩKey=A 50%R125kΩKey=A23%R134kΩU2UA741CD 3247651D1 6.2 VXMM3 VDD-12VVCC12VXMM2R820kΩ(2)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12V直流电源(二)、元件清单五、安装与调试(一)安装依据已设计出的电路图,合理地在电路板上布局,拉线。
在安装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电解电容的正负极不能接反;2、uA741的各管脚不能接错;3、三端稳压管三个端的作用一定要分清,特别是W7912;4、焊时拉线要直,焊点应均匀;5、电位器应先检查是否完整;6、稳压管注意PN极。
(二)调试1、直流源动态调试将变压器插头插至220V交流电后,开始测稳压管两端电压Ui1和Ui2,最后测试Uo1和Uo2。
这几个步骤应按顺序进行,若其中某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应及时停下进程,切断电源,查找和想法排解故障。
2、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动态调试1、先用仿真软件将原理图仿真,观察其是否符合理论结果。
仿真结果如下:可知原理图符合实验要求,达到预期结果。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一)直流源性能测试与分析1、直流源性能测试在调试成功后,我们开始测试直流源各组成部分的电压。
具体过程如下:测量值:(1).W7812两端管压降:9.5V W7912两端管压降:9.5V(2).+VCC: 12V -VCC: -12V2、直流源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数据处理:理论值:(1)W7812/W7912两端管压降:9V误差计算:η=|9.5-9|/9×100%=5.6%(2)稳压电压:+VCC:12V -VCC:-12V误差计算:η=|12-12|/12×100%=0%;η=|-12-(-12)|/12×100%=0%2、误差分析:(1)、实验时读数不仔细引入实验误差;(2)、实验仪器不够精确;(3)、电子元件本身制作不精良;(4)、焊接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电路板没达到理想结果;(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性能测试与分析。
1.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性能测试1).数据处理=|-9.88-(-10)|/10×100%=2%误差计算:当I=4 mA时,η1=|0-0|/1×100%=0%当I=12 mA时,η2=|9.85-10|/10×100%=1.5%当I=20 mA时,η32).误差分析:(1)、电子元件制作不精良;(2)、焊接技术有待提高;(3)、实验仪器本身存在误差,集成运放不是理想的;(4)、直流电源带负载能力有影响;(5)、实验读数时不仔细引入实验误差。
七、结论与心得(1)、由此实验可知,引入一个第一级增益为1的差动输入电路,第二级增益为2.5的电路可以实现电流到电压的转换。
这个实验达到了设计要求,即1.将4mA~20mA的电流信号转换成±10V的电压信号,以便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这种转换电路以4mA为满量程的0%对应-10V,12mA为50%对应0V,20mA为100%对应+10V。
(2)、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集成稳压块电路设计电路所需的正负直流电源(±12V)(3)、在此次课程设计的之初,我们遭遇了很多障碍,感到无法理出思绪,不知从何下手,经过查阅相关书籍及上网进入相关知识库搜索,咨询学长学姐,我们逐渐找到方向,突破了难点,初步确定理论知识,并画出电路图仿真。
实验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困难,最难的就是调试;同时由于焊接的电路板不是很方便接线,容易掉铜片,所以接线要格外小心。
总之此次课程设计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它让我找回了对此课程的兴趣,认识了自己的兴趣,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我的动手能力。
最后感谢曾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帮助及耐心指导!八、参考文献1、《电工电子实践指导》(第三版),王港元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四版),罗杰,谢自美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555集成电路实用大全》,郝鸿安等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5、《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研究与设计》,陈兆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6、《毕满清主编,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7、《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杜龙林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新型集成电路的应用》,梁宗善,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新颖实用电子设计与制作》,杨振江等编,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2000)。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本学号:55 姓名: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