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勘复习题
道路勘察设计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5、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三种。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 设计车辆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5、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B 最大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 A 复习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对于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宜不小于为()。
A 120mB 200mC 360mD 400m答案:C2.在线形设计时,车座数小于或等于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车辆折算系数为()。
A 0.5B 1.0C 1.5D 2.0答案:B3. 新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采用()作为设计高程。
A 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B 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外边缘高程C 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边缘高程D 设置了超高、加宽后的路基外边缘高程答案:A4.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而且路线位置能由明确的地面目标来决定的地区,可采用()确定路线。
A 拨角法B 坐标法C 穿线交点法D 直接定交点法答案:D5.缓和坡段的纵坡应()。
A不大于3% B 大于3%C不小于3% D 小于3%答案:A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高速公路答案: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极限最小半径答案:极限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对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3.最大纵坡答案: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
三、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27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将公路的技术分级分为、、、、。
答案: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2.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
答案: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有、、、、、。
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4. 纵断面设计线由和组成。
答案:直坡线、竖曲线5. 公路路幅布置类型有、、。
答案: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 并与沿线的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道路通行一般有(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三种。
2.公路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是在(前轮转角小于5°)、(速度恒定)和(转向角速度恒定)三方面进行选择。
3.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技术标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和(道路网)。
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5.新建公路的标高设计一般有()和()两种,在弯道路段为()。
6.汽车行驶理论里的D 称为(动力因素),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
7.平面交叉存在交错点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其次是(分流点)。
8.互通式立交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环形互通式立交)三种类型。
9.平面线形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三种线形要素组成。
10.越岭线垭口两侧的展线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11.汽车行驶理论的D 称为(动力因素),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它的表达式D= (T/G-&/G=(f+i)+ 8 /g a )12.汽车行驶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13.直线最大长度包含两个方面,即(长直线最大长度)和(短直线最大长度)两种。
14.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基本型线形组合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2:1)。
15.道路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6.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可分为五个等级。
17.《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就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宜。
18.山岭区公路按路线所处的位置不同大体可分为(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三种线。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9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九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 C 】A. 1000~4000辆B. 2000~6000辆C. 5000~15000辆D. 15000~30000辆2.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 /h 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 B 】A. 80mB. 160mC. 320mD. 480m3.高速公路及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规划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为 【 D 】A. 10年B. 12年C. 15年D. 20年4.设汽车总重为G ,滚动阻力系数为f ,则滚动阻力f R 为 【 A 】 A. f G R f ⋅= B. f G R f += C. f G R f = D. f G R f -=5.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的净空高度为 【 C 】A. 4.0mB. 4.5mC. 5.0mD. 5.5m6.关于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正确的说法是 【 B 】A.驱动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C.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各行驶阻力之和D.驱动条件是指汽车的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7.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λ为0.035,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 /h ,路拱横坡为1.5%,则该公路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为 【 A 】A. 1417.3mB. 2834.6mC. 809.9mD. 566.9m8.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 D 】A. 3s 行程B. 5s 行程C. 6s 行程D. 9s 行程9.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 B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10.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 C 】A.起点B.路线带C.中心线D.终点11.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 D 】A. 3:2:1B. 2:1:2C. 1:2:3D. 1:1:112.设ϕ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附着系数,G 为分配到制动轮上的汽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 B 】 A. ϕG B. ϕG C. ϕG 21 D. ϕ/21G 13.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速度行驶 【 C 】A. 3~6s 的行程为宜B. 6~9s 的行程为宜C. 9~15s 的行程为宜D. 15~20s 的行程为宜14.两个同向回旋线间无圆曲线而经相衔接的平面线形称之为 【 B 】A.卵形B.凸形C.复合型D.C 形15.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 A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1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 】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曲线17.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 D 】A.路面中线处的标高B.路基边缘与中线的平均标高C.路面边缘处的标高D.路基边缘处的标高18.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B 】A.平面与纵面B.纵断面C.地质与土质D.横断面19.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置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一般为 【 A 】A. 0.5mB. 1.0mC. 1.5mD. 2.0m20.《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00m 以上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 C 】A.折减后的纵坡值B. 2%C. 4%D. 5%21.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 D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B.跨线桥下视距的保证C.控制离心加速度D.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2.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要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回旋线参数A 和与之相连的圆曲线之间应保持 【 C 】A. R /9≤A ≤R /3B. R /9≤A ≤RC. R /3≤A ≤RD. R ≤A ≤3R23.计价土石方数量计算公式是 【 B 】A.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B.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C.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D.计价土石方数量=借方数量24.护坡道的作用是 【 A 】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D.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25.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一“级”为10m 。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道路勘测设计程序中三阶段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设计阶段。
2、汽车的行驶条件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断面在曲线段需要加宽,试举出三种平曲线加宽的过渡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布局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和圆曲线半径R保持如下关系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
7、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制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道路所处地区和构造特点,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的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级公路。
9、平面线型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满足视距要求。
11、汽车由直线到圆曲线过渡过程中其行驶轨迹为_____________。
12、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3、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内容一、问答题1.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
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设计,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行车道中线处得高程。
2.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沿河(溪)线是沿河走向布设的路线。
沿河线的路线布局,主要解决河岸选择、高程选择和桥位选择三个问题。
3.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平曲线加宽指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
4.怎样选择垭口?垭口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地形。
垭口是体现越岭线方案的主要控制点,应在基本符合路线走向的较大范围内选择,全面考虑垭口的位置、高程、地质条件和展线条件等。
一般应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高程较低、地质条件较好、两侧山坡利于展线的垭口。
5.在纵断面变坡处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竖曲线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竖曲线的作用是为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
竖曲线三个限制因素是: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
6.公路的超高布置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各适用什么场合?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
三种方法中,绕内边线旋转因车道内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新建工程多用此法。
绕中线旋转可保持高程不变,且在超高值一定情况下,外侧边缘的抬高值最小,多用于旧路的改建工程。
而绕外边线旋转是一种特殊设计,仅用于某些改善路容的地点。
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超高过渡: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三种超高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
中间带宽度较窄时(<=4.5m)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各种宽度的中间带都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双向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367)

第一章.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
.道路运输的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
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的因素。
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
.地形划分:平原、微丘和山岭、重丘。
.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
.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
道路勘测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绪论1. 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方式: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特点:①“门到门”直接性:机动灵活,直达门户②速度快: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③机动性强: 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④设施少,线路要求不高: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2.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比有哪些特点?它在公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特点:1行车速度快:行车速度相比普通公路可提高50%以上;2通行能力大:通行能力提高2-6 倍;3运输成本低: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 的汽车尾气排放;4行车安全舒适:降低1/3 交通事故率地位作用:①高速公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a.促进全社会的生产和运输的合理化b.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c.加速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d.促进水运、铁路与高速公路的联运e.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分散和卫星城镇的开发②高速公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a.直接经济效益b.间接经济效益3. 什么是道路?它包括哪些主要种类?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4.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公路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标准》,根据公路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时速车道数路基宽度停车视距圆曲线半径最大纵坡5.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公路勘测设计根据路线的设计和要求,可分为一阶段测设、两阶段测设和三阶段测设一阶段测设: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公路工程。
即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一次详细定测,编制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
两阶段测设:为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我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将公路分为几级?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4. 简述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
6. 简述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2. 路线设计的内容。
3. 汽车的行驶轨迹。
4.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条件.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6. 横向力系数。
7. 缓和曲线的作用。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 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有哪两条主要的线形?
3. 纵断面设计线由哪两条线形要素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
5. 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6. 理想的最大纵坡与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7. 最大坡长; 最小坡长.
8. 平均坡度; 合成坡度.
9.汽车的行驶阻力。
10.汽车的动力因数。
11.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12. 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条件.
13. 汽车沿纵横组合方向的稳定条件.
14. 什么是竖曲线?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15. 简述在道路纵断面上设置竖曲线的目的。
16. 深刻理解一条竖曲线的前后切线的坡度的含义。
17. 深刻理解竖曲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与通过该点的切线的坡度之间的关系。
18. 什么是竖距? 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19. 竖曲线的切线长和竖曲线长度的关系。
20. 决定竖曲线最小半径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1. 爬坡车道、避险车道及其设置条件。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道路的横断面。
2.横断面的设计线、地面线。
3.道路横断面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4.路幅。
5.路拱、超高、错车道。
6.城市道路的横断面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7.路拱一般采用哪几种形式。
8.路肩的作用及构造。
9.中间带的作用及组成。
10.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11.简述对平曲线进行加宽设计的原因。
12.加宽值与哪些因素有关?
13.加宽值的选用条件。
14.当圆曲线半径多大时,平曲线不需要加宽?
15.加宽过渡的几种方法。
16.加宽缓和段长度的选用。
17.超高及其作用。
18.超高过渡段的长度。
19.超高渐变率。
21. 行车视距。
22. 停车、会车、错车、超车视距。
23. 行车视距的作用。
24.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25. 进行视距计算时,目高和物高分别为多少?
26. 横净距、视距曲线。
27. 如何进行横断面设计。
28. 横断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29. 经济运距、平均运距(单位)、运量。
第五章:线形设计
1.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要点。
2. 道路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形式。
3. 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4.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六章:选线与总体设计
1. 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 路线方案。
3. 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4. 平原区路线的特点。
5. 山岭区选线的一般原则。
6. 越岭线
7. 越岭线布局应解决哪三方面的问题?
8. 回头曲线及其适用场合
9. 山脊线及其选择条件
10. 简述丘陵地区选线的原则及方式
11. 简述3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情况
第七章:定线
1. 定线及其主要任务。
2. 公路定线的主要方法。
3. 简述直线型与曲线型定线的适用场合。
4. 简述在纸上定线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平、纵、横三者有机配合的?
5. 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6. 实地放线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1. 平面交叉口。
2.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3. 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4. 交叉口设计的依据。
5. 简述交叉口车辆交通组织的基本方法。
6. 交叉口拓宽的原因。
7. 确定环形交叉口半径的因素。
8. 交织角。
9.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