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多巴胺级多巴酚丁胺的应用

合集下载

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yongfa

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yongfa

同意二楼的观点,可以更详细的说明如下:以供参考一、多巴胺药理作用: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能兴奋a、B受体,既可引起血管的扩张,又可引起血管的收缩,其主要的作用取决于用药剂量:小剂量(2~5ug/kg.min)兴奋肾血管、肠系膜血管、脑血管及冠状血管等多种器官的多巴胺受体,引起血管的扩张,尤其是肾脏入球小动脉的扩张,使肾血流量增多,明显的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可增加50%,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减轻心脏的前负荷。

另外可使皮肤和骨骼肌的血管收缩。

中剂量(6~10ug/kg.min)直接兴奋心肌的B1受体,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减退的节段性室壁运动。

大剂量(>10ug/kg.min)可使所有的动脉及静脉收缩,是兴奋a受体的结果,主要是升压作用。

适应症:1、难治性心力衰竭2、其他疗法无效的心源性休克,如心梗引起者,可合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心脏手术时及手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低排血量综合症,药效较异丙肾及去甲肾上腺素优。

禁忌症: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者禁用用法及用量:以0.5ug/kg.min开始,每5~10分钟增加1ug/kg.min,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或已达10ug/kg.min。

二、多巴分丁胺基本与多巴胺相同,不同点:B1受体的作用优于多巴胺,a受体作用较弱,与多巴胺相比,较少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周围阻力增加三、硝普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动脉和静脉扩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阻力下降,产生降低外周动脉阻抗和增加静脉储血的作用,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心搏量,减轻肺水肿用法: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0.25ug/kg.min开始,无效时每5~10分钟增加0.25ug/kg.min 直至达到所需效果,最高剂量7.5ug/kg.min---(300ug/min)四、多巴胺、多巴分丁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难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脏手术后的低排综合症者的血流动力学。

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8月第22卷第22期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王明珠(蓝田县中医院,陕西蓝田710500)【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00%vs 80.00)(P <0.05)。

观察组发绀、发热、肺部啰音、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显著,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重症肺炎小儿DOI :10.19435/j.1672-1721.2018.22.092重症肺炎为儿科常见肺部感染之一,患儿多有剧烈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发病率、病死率高[1],治疗不当可诱发多种并发症,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小剂量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200例重症肺炎患儿,入院时均有剧烈咳嗽、高热、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36±0.53)岁;平均病程(4.23±0.45)d 。

观察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38±0.55)岁;平均病程(4.25±0.48)d 。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13】王 希 华 ,用 华 发 .老 年 人 生 活 质 量 ,孤 独 感 与 主 观 幸 福 感 覆 相 互 关 系Ⅱ】.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2010,30(35):676—677
编辑,申磊
多巴胺和多巴酚 丁胺治疗难治性 心力衰竭 的疗效分析
占 凡
(南 华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 心血 管 内科 ,湖 南 衡 阳 421001)
表 3 治疗后心功能比较fx±s
收稿 日期 :2013—04—08
治疗后两组射血分数(E 、心脏指数(co、肺 动脉压及右心室 比较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或 0.O1),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 3讨 论
多 巴胺对心功 能为Ⅳ级 的心衰患者 ,可有 利尿消 肿 ,改善症 状的作 用 。
[11]Barron CR,Foxall MJ,von DollenK,et al Man status social support and loneliness in
visu ̄yinpaired eldedy prpleⅡ】l JAdvNun .1994,19(2):272—280
[1 21郭晋武.家庭结构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关 系的研 究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7(2):72—74
医学信息 2013年 4月第 26卷第 4期(下半月)Medical Information.Apr,2013.Vo1.26.No.4
2008,28(24):2461-2462 [7]Kempen GIOmel 1 Brilman El ct a l Adaptive responses among Dutch elderly the impact of eight chronic medical conditiom on health—rehted quality of life o]Am JPublic Health, 1997.87(1):38—44 『8]王 福兴,徐菲 菲,孛卉 老年 主观幸福 感和孤独 感现状 Ⅱ]中国老年 学杂 志,2011,7(31): 2533-2535. 【9】汪向 东,王希椿,马弘.心理 卫生评 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M1.北京 :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社, 1999:86-8.284-287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6-04-19T15:58:14.8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作者:田万通[导读] (南京江宁医院儿科 211100)小儿重症肺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

患儿常伴有肺外气管受损现象,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心力衰竭。

田万通(南京江宁医院儿科 211100)【摘要】: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

结果:观察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巴酚丁胺;多巴胺;小儿重症肺炎小儿重症肺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1]。

患儿常伴有肺外气管受损现象,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心力衰竭。

为研究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方法,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采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1 资料和方法1.1 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基线资料选择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7±0.74)岁;病程3~7天,平均病程(4.31±0.67)天。

观察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3.76±0.37)岁;病程4~7天,平均病程(4.53±0.31)天。

对比两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第9页
CONTENTS
硝酸酯类药品
硝酸甘油 单硝酸异山梨酯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第10页
硝酸酯类药品
硝酸甘油
作用机制: 经过酶作用释放一氧化氮使平滑肌舒张、引发体循环、冠脉循环和肺血
管扩张(静脉>动脉);支气管扩张;胆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松弛
适 应 症 : 心绞痛、心肌缺血或梗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食道痉挛
第12页
CONTENTS
抗心律失常药品
胺碘酮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第13页
抗心律失常药品
胺碘酮
作用机制: 抑制窦房结,延长PR、QRS、QT间期,产生α、β 肾上腺 能激动剂 适应证: 难治性或重复发作室速或室颤;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 是房颤。 禁忌症: 甲状腺功效异常或既往史者、碘过敏者、ⅡorⅢ度房
注意事项:可增加氧输送,同时也增加心肌氧消耗,普通用于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 心脏功效仍未见改进病人;合并低血压者,联合应用血管收缩药品。20ug/kg.min 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第5页
血管活性药品 (3)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α、β 肾上腺能激动剂。兴奋α受体作用较强,可引发血管极度收缩, 血压升高,冠脉血流增加;β受体兴奋,使心肌收缩加强,心排出量增加。 适用: 低血压、各种休克、心跳骤停
心内科常见静脉泵入药物的应用
第17页
高血压急症 (2)乌拉地尔
作用机制: 高选择α1受体阻滞剂,含有外周及中枢双重降压作用。 适应症: 高血压危象、重度和极重度高血压以及难治性高血压。 剂量及配置方法: 25mg: 5ml/支 先静推负荷量: 25~50mg+NS 20ml,观察2min,效果不佳,可重复用药 维持: 100mg+NS 30ml(2mg/ml),初始速度2mg/min=60ml/h 维持速度: 9mg/h=4.5ml/h 注意事项: 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患者,孕妇禁用,可出现低血压,头痛、头 晕、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等症。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休克病人围术期的应用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休克病人围术期的应用

液、 血浆及血浆代 用 品等提 升血压 , 在 并 输液扩容 的基础上早 期应 用血 管活性 物 质 多巴胺 +多 巴酚丁胺 11混合液 +5 : %
服 用 头孢 类抗 菌 素后 饮 酒 出现 戒酒硫 样 反 应 1 2例
周 斌
7 04 10 3陕 西 西 安 市 北 方 医 院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9 o:0 36 /.s . 0 7 s 1x 2 0
休克是 由多种 病 因造成 组织 有效 血 流量减少的急性循 环障碍 , 导致 细胞 代谢 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 威胁病人 生命 的临 床综合征 。麻 醉医师 经常参 与这 类病 人 的抢救 , 并为急需手术治疗 的病人实施麻 醉。围术期麻 醉者 要善 于辨认 和处 理代
资 料 与 方 法
般资料 : 本组病例 6 5例 , 2 、 男 4例 女4 1例 ; 年龄 l 5—7 2岁 , 均 年龄 4 平 3 岁, 其中 , 失血性休 克 3 7例 ( 中包括宫 其 外孕 、 产后 大出血 、 子宫破裂 1 , 、 4例 肝 肺 破裂 9例 , 系膜破 裂 出血 5例 , 肠 四肢骨
0 01 7. 9
・分
钟 ) 保 护 和 支 持 各 重 要 器 官 的血 液 灌 ,
注。 结 果
抢救此类病人 的重要环节之一 , 时应 一 此 面扩容治疗 , 面手术治疗。 一 早期扩 容 治疗 ( 迅速 补 充 平衡盐 及
6 5例病人全部抢救成功 , 治愈出院。

血浆代用 品 ) 使 体 内有 效 循 环得 以补 可 偿, 防止水 、 电解质失衡 , 高黏度血得 以稀 释, 微循环 痉挛得 以解 除 , 同时输 入适量
1 2例患者均 因病在 出现反应 前 2~ 3 天 内服用头孢类抗生素 , 患者饮酒后 出现 心动过速 、 面色 潮红或 全身 皮肤 潮红 、 胸 闷、 心悸 、 气短 、 口干 、 量 出虚汗 、 大 眩晕、 呼吸急促 , 中 1 其 O例 出现 恶心 、 吐 , 呕 伴 头痛者 8 ; 例 伴面色苍 白、 低血压 、 物模 视 糊 5例 , 伴心律不齐者 2例 。 治疗与转归 :2例患者 经吸 氧 , 滴 1 静 维 生素 C、 补液 或 静 注纳 络 酮等 治 疗 B 后 , 良反应在 4~ 不 8小时 内完全 消失 , 最 短4 0分钟 , 最长 8小时 , 平均 2 5小 时。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104例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104例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炎104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的价值。

方法将重症肺炎患儿20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观察组10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结果观察组患儿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1岁26例;对照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1个月——2岁,其中1岁22例。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吸氧、抗感染、化痰等常规治疗,抗感染用头孢曲松钠(台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530201)20-80mg·kg-1·d-1静脉滴注,化痰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2178)2.5ml (7.5mg)·次-1·12h-1口服。

观察组与入院当天经常规治疗外加用多巴胺(上海禾丰制药生产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10789h3102117)4-5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针(上海科鉴生物医药公司12082h4513221)2-3μg·kg-1·min-1,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ml,1次·d-1,维持3-5h,3-5天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2天内呼吸困难显著减轻,缺氧及全身中毒症状改善,肺部干性罗音及湿性罗音明显减少;有效:用药3-5天内呼吸困难、全身中毒症状改善,肺部干性罗音及湿罗音减少;无效:用药5天以上全身症状未能改善,肺部湿罗音未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治疗组显效68例(65.4%),有效32例(30.8%),无效4例(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显效48例(48%),有效30例(30%),无效22例(22%),总有效率78%,其中5例心衰加重,鼻塞、气促,经用西地兰针,抗心衰治疗后痊愈。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
神经系统
多巴胺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与成瘾行为和情绪调节有 关,而多巴酚丁胺主要参与运动控制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
多巴胺可以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多巴酚丁胺可以刺激 胰岛素的分泌。
与疾病的关系比较
神经系统疾病
多巴胺与帕金森病和亨廷顿氏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有关,而多巴酚丁胺与注 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等认知障 碍疾病有关。
心血管疾病
多巴胺可以用于治疗低血压和休克等 心血管疾病,而多巴酚丁胺可以用于 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05
结论
研究意义
揭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是神经递质中的重要成分,对神经信号的传递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深 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 探索多巴胺与多巴酚丁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利用多巴胺和 多巴酚丁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某些疾病,如帕金森病等。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它 们在治疗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 开发基于多巴胺与多巴酚丁的药物:基于对多巴胺与多巴酚丁作用机制的理解 ,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药物。例如,开发能够更精确地调节多巴胺和 多巴酚丁释放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
对多巴胺与多巴酚丁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药物研发的领域
多巴胺和多巴酚丁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对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它们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研究展望
• 深入研究多巴胺与多巴酚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尽管目前对多巴胺与多巴酚丁 的作用机制已有一定了解,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它们 在神经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与其他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上遇到循环障碍的新生儿,常会用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对于它的用量,有些文献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均为2.5~5 μg/(kg·min)加入10%或5%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静脉滴注,5滴/min(5号或4号输液针头,20滴约1 ml),或用输液泵,10%或5%葡萄糖注射液20 ml,5 ml/h;有些为多巴胺4 μg-1·kg-1·min-1,多巴酚丁胺6 μg-1·kg-1·min-1。

我院用量为2 μg-1·kg-1·min-1(主任认为新生儿血管脆性差,若用量太大,会导致出血),血压偏低者逐渐加量。

不知大家所在医院对此药的用量有何不同?以下附说明书供参考:1.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药理毒理激动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受体和位于肾、肠系膜、冠状动脉、脑动脉的多巴胺受体其效应为剂量依赖性。

⑴小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⑵小到中等剂量(每分钟按体重2-10ug/㎏),能直接激动β1受体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储藏部位释放,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量增加,最终使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可能增大,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冠脉血流及耗氧改善;⑶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u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

由于心排血量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致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

①对心脏β1受体激动,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强的多;②由于增加肾和肠系膜的血流量,可防止由这些器官缺血所致的休克恶性发展。

在相同的增加心肌收缩力情况下,致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较弱。

总之,多巴胺对于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为补足的休克患者尤为适用。

药代动力学口服无效,静脉滴入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静注5 分钟内起效,持续5-10分钟,作用时间的长短与用量不相关。

在体内很快通过单胺氧化酶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在肝、肾及血浆中降解成无活性的化合物。

一次用量的25%左右,在肾上腺神经末梢代谢成去甲基肾上腺素。

半衰期约为2分钟左右。

经肾排泄,约8 0%在24小时内排出,尿液内以代谢物为主,极小部分为原形。

适应症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补充血容量后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尤其有少尿及周围血管阻力正常或较低的休克。

由于本品可增加心排血量,也用于洋地黄和利尿剂无效的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ug/㎏,10分钟内以每分钟1-4ug /㎏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滴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ug/㎏逐渐递增。

多数病人按1-3ug/㎏/分给予即可生效。

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滴开始时按1u g/㎏/分,逐增至5-10ug/㎏/分,直到20ug/㎏/分,以达到最满意效应。

如危重病例,先按5u g/㎏/分滴注,然后以5-10ug/㎏/分递增至20-50ug/ ㎏/分,以达到满意效应。

或本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u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ug.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尤其用大剂量)、全身软弱无力感;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者少见。

长期应用大剂量或小剂量用于外周血管病患者,出现的反应有手足疼痛或手足发凉;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可能导致局部坏死或坏疽;过量时可出现血压升高,此时应停药,必要时给予α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⑴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胺类药高度敏感的病人,可能对本品也异常敏感。

⑵对人体研究尚不充分,动物实验未见有致畸。

给妊娠鼠有导致新生仔鼠存活率降低,而且存活者潜在形成白内障的报道。

孕妇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⑶本品是否排入乳汁未定,但在乳母应用未发生问题。

⑷本品在小儿应用未有充分研究。

⑸本品在老年人应用未有充分研究,但未见报告发生问题。

⑹下列情况应慎用:①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②闭塞性血管病(或有既往史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如冻疮)、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氏病等慎用;③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④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本品也须谨慎。

⑺在滴注本品时须进行血压、心排血量、心电图及尿量的监测。

⑻给药说明①应用多巴胺治疗前必须先纠正低血容量。

②在滴注前必须稀释,稀释液的浓度取决于剂量及个体需要的液量,若不需要扩容,可用0.8㎎/ml溶液,如有液体潴留,可用1.6-3.2㎎/ml溶液。

中、小剂量对周围血管阻力无作用,用于处理低心排血量引起的低血压;较大剂量则用于提高周围血管阻力以纠正低血压。

③选用粗大的静脉作静注或静滴,以防药液外溢,及产生组织坏死;如确已发生液体外溢,可用5-10㎎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④静滴时应控制每分钟滴速,滴注的速度和时间需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异位搏动出现与否等而定,可能时应做心排血量测定。

⑤休克纠正时即减慢滴速。

⑥遇有血管过度收缩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和脉压减小、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⑦如在滴注多巴胺时血压继续下降或经调整剂量仍持续低血压,应停用多巴胺,改用更强的血管收缩药。

⑧突然停药可产生严重低血压,故停用时应逐渐递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药物相互作用⑴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⑵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⑶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⑷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⑸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⑹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⑺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⑻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⑼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⑽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

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2.多巴酚丁胺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DobutamineHydrochlorideInjection 汉语拼音:YaneuanDuobafeding'anZhueheye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4-[2-[[1-甲基-3-(4-羟苯基)丙基]氨基]乙基]-1,2-苯二酚盐酸盐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8H23NO3·H Cl分子量:337.85【药理毒理】⑴对心肌产生正性肌力作用,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对β2及α受体作用相对较小。

⑵能直接激动心脏β1受体以增强心肌收缩和增加搏出量,使心排血量增加。

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后负荷减少),但收缩压和脉压一般保持不变,或仅因心排血量增加而有所增加。

⑷能降低心室充盈压,促进房室结传导。

⑸心肌收缩力有所增强,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耗氧量常增加。

⑹由于心排血量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量常增加。

⑺本品与多巴胺不同,多巴酚丁胺并不间接通过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脏。

【适应症】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的心力衰竭,包括心脏直视手术后所致的低排血量综合征,作为短期支持治疗。

【用法和用量】成人常用量将多巴酚丁胺加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以滴速每分钟2.5-10ug/㎏给予,在每分钟15ug/㎏以下的剂量时,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基本无变化;偶用每分钟﹥15ug/㎏,但需注意过大剂量仍然有可能加速心率并产生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可有心悸、恶心、头痛、胸痛、气短等。

如出现收缩压增加〔多数增高1.33-2.67Kpa(10-20 mmHg),少数升高6.67Kpa(50mmHg)或更多〕,心率增快(多数在原来基础上每分钟增加5-10次,少数可增加30次以上)者,与剂量有关,应减量或暂停用药。

【注意事项】⑴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药过敏,可能对本品也敏感。

⑵对妊娠的影响,在人体应用未发生问题。

⑶本品是否排入乳汁未定,但应用未发生问题。

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梗阻。

⑸下列情况应慎用:①心房颤动,多巴酚丁胺能加快房室传导,心室率加速,如须用本品,应先给予洋地黄类药;②高血压可能加重;③严重的机械梗阻,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多巴酚丁胺可能无效;④低血容量时应用本品可加重,故用前须先加以纠正;⑤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加重;⑥心肌梗死后,使用大量本品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重缺血。

⑦用药期间应定时或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排血量,必要或可能时监测肺楔嵌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本品在小儿应用缺乏研究。

在老年人中研究尚未进行,但应用预期不受限制。

【老年患者用药】【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本品在小儿应用缺乏研究。

在老年人中研究尚未进行,但应用预期不受限制。

【药物相互作用】⑴与全麻药尤其环丙烷、氟烷等同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⑵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本品对β1受体的作用,导致α受体作用占优势,外周血管的总阻力加大。

⑶与硝普钠同用,可导致心排血量微增,肺楔嵌压略降。

⑷本品不得与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使用。

我们是这样计算:比如患儿2Kg,多巴胺按4微克/kg/分钟, 则:4X2X24X60=11520 即:多巴胺约为:11.5毫克医嘱为:NS 23毫升+ 多巴胺11.5毫克+ 多巴酚丁胺 5.5毫克24小时维持,输液泵速度为:1毫升每小时。

我们这里是这么配:按5ug/kg/min速度算,20小时的量就是体重乘以6,比如小孩3kg,20小时用量就是3×6=18mg,加入20ml液体中,1ml/h泵入。

你想多些液体,那就加入40ml液体中,2ml/h泵入。

如果想用一日量,那就用乘7.2法则,3kg小孩24小时用量为3×7.2=21.6mg,加入24ml液体中,1ml/h泵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