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苦与乐--《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通用20篇)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通用20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篇1踏上工作岗位很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
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直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三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
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
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做最好的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

《做最好的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做最好的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假期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
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书中每一章节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李镇西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它让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体会: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读李老师的文章,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我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2看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
没看这本书之前,心想这本书可能跟某些教育专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论,没有什么能使我们静下心仔细看的,但一看起来,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用12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12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12篇) 当品读完⼀部作品后,相信你⼼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通⽤12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1 我有幸品读了李镇西⽼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书,觉得⼼中涌动着⼀种不可名状的情愫,越读我的⼼越是⽆法平静:这本书给我的⼼灵带来的最⼤震撼就是本书的核⼼……师爱。
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段学习时光,正是他,从⼀个更⾼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
在没有读李⽼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信:⾃⼰是“爱”学⽣的。
读完这本书我扪⼼⾃问:我深爱每⼀位学⽣吗?我对学⽣的“爱”真的是⽆怨⽆悔吗?正是李⽼师让我对学⽣的“爱”有了全新⽽深刻的理解:爱学⽣,不仅仅是只对⾃⼰所教的这⼀年或⼏年负责,⽽是“对学⽣的成长以⾄未来⼀⽣的负责”;爱学⽣,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是“怀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个学⽣”;爱学⽣,不应是对学⽣的错误严加追究,⽽是“博⼤的胸襟”“对学⽣的宽容”…… 另外,这本书中最使我感动和反思的是第六辑:《在写作中成长》。
李⽼师教给我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课堂上真正闪烁着灵感⽕花的精彩⽚断、和学⽣间发⽣的曾经感动着⾃⼰、感动学⽣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
其实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的教师都有很多值得记忆,值得研究的东西。
他的价值胜过任何荣誉称号,胜过任何的赞誉。
他是⼀种可以使⼈丰富和充实的东西,是⼀个做教师的⼀⽣的财富。
如今,只要我写下只⾔⽚语的教学随想,我都能感到⼀种⽆与伦⽐的愉悦,感到⼀种久违了的充实。
我现在才顿悟可能就只有⽂字才可以帮助⾃⼰记录下和学⽣曾经⾛过的⽇⼦,曾经的感动,曾经的精彩和⼼灵的触动。
“爱”是⼈类的永恒话题,⽽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5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5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读《做最好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说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最好永久做不到,但是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意味着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就我个人来说,也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怎样才能做的最好,也在时时刻刻的努力使自己做得最好,但是总是觉得不够满足,总是以别人为典范,总是问自己,自己为什么就没有人家那样杰出,自己也很努力,怎么没有人家优秀,所以逆境总是困扰着我,自己压力很大,也很郁闷。
所以总是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力求事事都要好,都要超过他人,至少不要让自己落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别人的观赏和赞扬中渐渐的放松了一些压力,一路走来,渐渐顿悟出自己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还是和自己比的好,怎么和自己比呢?那就是今日我做了些什么,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
这段时间学习是不是坚持的很好,是不是比前段时间坚持的好。
今日的时间是否有铺张的现象,今日做的事自己是否满足,假如满足的话那就会很塌实,渐渐的自己变觉得塌实了许多,充实了许多,心情也就愉悦了许多。
渐渐会树立自信,自己便更加喜爱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了。
阅历告知我,人要自信,要有美好感,那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件事,日积月累我们会不断的进步,渐渐的我们就会兴奋许多,欢乐许多!作为一名老师,用良好的心态对工作与生活,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同学,对待你的课堂。
你的同学同样会收获阳光雨露的的普照与滋润,他们就会健壮健康的成长!这样良性循环,同学会越来越喜爱你,你离做最好的老师也会越来越近。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也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某种人生抱负的追求,是平凡的详情,也是辉煌的人生。
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沉着,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只管登高不问高”,尽可能每天自己能做好的事,哪怕临时遭受挫折与不幸,最终也将赢的人生的欢乐,这叫“道是无情却有情”。
教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3篇)

教师《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3篇)“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利用闲暇时间,我拜读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智慧。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一、播洒爱心,工作幸福一直以来,我总认为“班主任”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
但是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成就改变了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理解。
“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
”“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
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
”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
从书中读到李老师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不但让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而且也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当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
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
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10篇)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我已经参加工作14年,当班主任12年,由于个人能力有限,班主任工作做的不够好,班级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不管怎样,我都觉得当班主任虽然辛苦,但是值得我们去付出。
班主任工作有欢乐、有自豪、有欣慰,同时也伴随着痛苦和烦恼。
要教育好学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须在工作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肯花心血,肯下功夫,不惜力气,抓住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一点一滴的具体事情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辨别是非,从而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缺课了,班主任会着急地打电话询问情况;同学间闹矛盾了,要耐心地讲道理劝慰;孩子们做错了事,我们的心里会隐隐生痛,毫不留情地批评、教育……身为班主任,我们会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能在品行上给学生树立榜样的班主任,他的光环会逐渐暗淡,他的教育会变得苍白无力。
不难看出,班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身教的差异。
因此,作为一名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必须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用自己优良的言行为学生建立准则,以自己模范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那么,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呢?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以下几条: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有时候,我们往往过于去计较一些表面的东西,却对真正的幸福视而不见。
我对“学生爱戴”这一点深有体会,学生爱戴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
一个叫李筱萌的女生,我在一年级教过她,现在她上三年级了,每次见到我,总会欢呼着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笑嘻嘻的样子甚是可爱。
每次见到原来教过的孩子,他们一声亲切的“老师好”总让我心里暖暖的。
班主任的幸福其实就存在于这些细微之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感受。
作为班主任,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决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将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10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精心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那么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
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非常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那么他对学生无私的爱。
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那么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翻开了。
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翻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是啊,“爱”就是翻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
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
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面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
对他们,我们轻那么嗤之以鼻,重那么挖苦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
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在依然存在的态度。
想想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
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优秀7篇)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优秀7篇)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篇一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
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
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
在理解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理解,很少主动去思考。
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必须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
“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就应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务必要有必须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
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资料。
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
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
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下为自己充电。
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就应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的苦与乐--《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班主任的苦与乐--《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提要: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
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
班主任的苦与乐--《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最好是相对的,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这就是李镇西老师心中最好的定义,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指做“更好”的老师,的确,“没有最好,没有更好。
”
和魏书生,李镇西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能力,我想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是看了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只要我们每天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就可以不断的像最好的老师靠拢。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我也坚持当了四年的班主任,“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
”除了自己两个班的教学工作以外,每天还会有让人头痛的事情,让人头痛的学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书,还要充当“警察”“保姆”等角色,虽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来其实很甜,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错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样乖巧呢,可是,真当学生们犯错时,我也曾很气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学生们甚至把我气哭,那一刻心里总想着他们快点毕业,赶紧把他们送走,甚至有时不想再当这个班主任了。
李镇西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临走的那一刹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我满脑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接受他们已经毕业了,这样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们临近毕业最留念的也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
今年寒假,我收到了上一届大部分学生的新年祝福短信,那一刻,我体会到“我拥有了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
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每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否则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嘛。
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的,每个孩子有都会有能力上的缺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能力,用爱去感动他们。
最后,略作修改了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与所有的班主任共勉“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