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重点需求领域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盖世洲 魏 萌 律晶晶(河北工业大学 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摘要: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频发,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公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从加强环保工作制度建设、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体系等方面,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供了思路。
着重讨论了统筹城市交通,防治机动车污染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近几年,我国京津冀区域发生了多次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过程。
2015年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在环境空气较差的十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了9个。
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张家口市PM2.5达标,其他12个城市均超标;PM1013个城市均超标。
区域型大气重污染现象频发,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
究其原因,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主要是受大批钢铁、石化等高耗能产业聚集、农村与城乡结合地区无组织零散高危害产业遍布,排污严重影响。
此外,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供电、工业生产等行业中仍占据主流。
对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加强环保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法律法规,让环保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讲解,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执法”,有计划地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实现大气污染的动态管理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城市能源结构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得或减少审批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且京津两市将现有的逐步向外转移。
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尽早设计、实施京津冀大气跨部门监测网建设,通过观测实验研究论证数据来源,尤其应有针对性地实现PM2.5相关联的一、二次污染物检测系统。
《2024年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比分析》范文

《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本篇论文将重点对比分析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等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采样和监测,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
(3)数据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京津冀典型城市环境污染特征1. 北京市环境污染特征北京市作为首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和交通污染。
其中,PM2.5、PM10等颗粒物污染严重,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光化学烟雾污染。
2. 天津市环境污染特征天津市的环境污染主要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3. 河北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河北省城市环境污染主要以石家庄、唐山等城市为代表,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其中大气污染最为严重。
四、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1. 变化规律(1)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其中,冬季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程度更为严重。
(2)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污染严重。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由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引起,其变化规律与工业发展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
2. 影响机制(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对环境污染的扩散、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不利的气象条件可能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累,加重环境污染。
(2)人为因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活动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平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京津冀地区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1. PM2.5浓度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一直居高不下。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容易悬浮于空气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冬季,特别是取暖季节,PM2.5浓度往往更高,导致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2. 工业和交通排放成主要原因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工业和交通枢纽,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都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 地理气候条件导致大气污染难以消散京津冀地区地处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加上季风的作用,导致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差。
当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增加时,大气污染物很难迅速消散,从而导致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影响空气质量。
4. 雾霾天气频发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雾霾天气下,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对人体健康和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落实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通过强化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环保要求,减少排放污染物。
2.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鼓励和引导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京津冀地区以外转移,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
3. 加大对交通尾气的治理和控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和监管,推广清洁能源车辆,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加大对交通拥堵的治理力度,减少交通导致的尾气排放。
4.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湿地、植被和水源地,防止环境恶化。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频繁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
首先,京津冀地区加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各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大气污染的监管和管理。
例如,出台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限值,强化了对企业和工厂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污染源的处罚力度。
同时,京津冀地区还加强了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治理能力和水平。
其次,京津冀地区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清洁能源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加强了对煤炭锅炉和工业炉窑的改造,推广清洁燃煤技术和煤电联产,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再次,京津冀地区加强了交通尾气治理。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交通尾气排放情况,京津冀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推行国六标准,促进汽车尾气排放净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加大了对高排放车辆的整治力度。
此外,京津冀地区还鼓励出行方式的改变,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最后,京津冀地区加强了区域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不仅是个别区域的问题,而是一个跨区域的复杂问题。
为了共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京津冀地区加强了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设。
各地区共同制定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和措施,加强了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形成了合力。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正在取得积极的成果。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交通尾气治理和加强区域合作,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将逐渐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与治理研究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解析与治理研究概述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来源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研究。
1.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以及燃煤和燃油等能源燃烧。
工业排放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京津冀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进入大气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给空气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交通排放也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尤其是柴油车辆的普及,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成为了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二氧化氮、颗粒物等污染物。
农业活动的污染贡献也不可忽视。
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农业作物种植和养殖活动,农药的使用、畜禽粪便的废弃物和秸秆等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氨气和甲烷等。
燃煤和燃油等能源燃烧也是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燃煤发电、工业燃煤以及家庭取暖等活动导致大量的黑烟、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
此外,工业和交通领域中的燃油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
2. 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为了减少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需要在多个领域开展综合治理。
以下是一些重点领域:(1)工业污染防治:加强工业源污染的管理,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降低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
(2)交通污染控制:控制机动车排放,提倡绿色出行模式,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减少交通拥堵。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和养殖污水处理等技术手段,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的负荷。
(4)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替代,减少燃煤和燃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成为了该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空气质量,是当前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空气污染现状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交通等活动频繁,大量的排放物质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问题,其中PM2.5浓度高居不下,成为了该地区环境质量的一大隐患。
尤其在冬季,受到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导致污染物难以有效散去,造成雾霾天气频发。
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更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除了大气污染,水、土壤等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造成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工业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业企业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交通排放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数量大幅增加,排放废气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成为了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能源消耗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目前京津冀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极大,大量的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成为了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工业、交通和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成为了造成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三大主要原因。
三、应对策略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 调整工业结构,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可以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排放,推进工业结构升级,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促进绿色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政府可以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推广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传统燃油车的数量,同时加强对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2024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范文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空气质量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空气质量状况的改善已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现状,并探讨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期为地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京津冀地区的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
其中,PM2.5作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
整体来看,冬季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差,而夏季和秋季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二)主要污染源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燃煤等多个方面。
其中,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
此外,农村地区的生物质燃烧也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三、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一)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有着重要影响。
风速、湿度、温度、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
例如,风速较大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湿度较高时,则容易形成气溶胶,增加PM2.5等污染物的浓度。
(二)气象因素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根据统计数据和分析,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在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而当风速较大、降水较多时,则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清除,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四、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与措施(一)控制污染源为了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源。
加大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燃煤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二)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为空气质量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气象因素的分析和预测,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不利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

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及对策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大气污染严重,使得居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也成为了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分析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1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现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PM2.5浓度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出国家标准,甚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地区之一。
1.2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的环境中会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严重疾病。
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孕妇等易受到损害。
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空气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旅游业和外来投资,还使得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原因2.1 工业排放作为中国的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的工业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工业企业的燃煤、化工和生产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
2.2 交通尾气排放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交通枢纽,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机动车辆的增长导致了交通尾气排放量的增加,这成为了导致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
居民生活中的煤炭燃烧、生活垃圾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这些源头的排放对地区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3.1 加强环保政策和法规建设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大气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相关产业企业依法合规生产,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3.2 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替代能源,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降低大气污染的废气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重点需求领域研究
摘要:本文从区域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的规划机制出发,以国家改善空气质量的重点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研究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来源。
结合目前现行的地方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的实施情况,分析京津冀地区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环境标准的制修订重点领域及需求,为我国区域层面大气环保标准的规划及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环境保护标准; 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环境保护标准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1],是环境保护工作发挥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的有效抓手,但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复合型特征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环境保护标准
制修订工作难以有效解决当前愈加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2010年5月11日,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要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切实改善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京津冀地区作为重点区域之一,到2015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
同时,随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颁布实施,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改善空气质量的重
点区域之一。
以区域为尺度,研究分析地方大气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持续改善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是加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
2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2.1京津冀地区两省一市大气环境质量概况
为充分了解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的空气质量现状,本文采用2011年各省市公布的环境状况公报数据进行简要分析[3-5]:由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得知(图1),北京市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值最高,天津市居中;河北省二氧化硫浓度较高,但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最低;从三种主要污染物在各地区的浓度高低来看,二氧化硫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浓度值居于最高。
图1 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情况
2.2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存在问题
北京市自成功举办“绿色奥运”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根据《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2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20万辆,机动车尾气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7]。
据调查,大气中颗粒物40%以上来源于工业污染,北京市本地排放源占1/3,周边排放源的传输和化学反应过程分别占1/3[8]。
天津市通过实施7年的蓝天工程,空气质量虽持续改善,污染问题依然存在。
燃煤锅炉烟气污染是天津市环境空气污染的基本特
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和颗粒物成为主要污染物组分。
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愈来愈大。
石化行业集群发展导致非甲烷总烃的污染物等问题凸显。
河北省大气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建设、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河北省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并且多为钢铁、石化企业,使得各类工业企业排放大量的工业污染物。
燃料燃烧和尾气排放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3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及实施情况
3.1北京市
近年来,北京市在大气污染物治理方面工作非常突出,先后针对燃煤设施(电站锅炉和工业炉窑)、机动车、vocs排放源(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有机溶剂使用装置、油品储运销)、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焚烧等主要大气污染源,颁布实施了24项强制性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基本形成了全国最为严格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保障了北京市污染持续减排和奥运空气质量改善。
在地方标准实施的推动下,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
目前,北京市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对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天津市
天津市目前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标准共三项,较早颁布的有《恶臭
污染物排放标准》(db12/-059-95)和《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db12/151-2003),2008年又颁布实施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
但天津市地方环境标准现状还存在一定不足:(1)地方标准总量少,与其他三大直辖市以及山东、广东等省市相比存在差距;(2)地方标准工作起步虽早,但“十一五”期间发展滞后;(3)尚未形成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4)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标准修订等实现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及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3.3河北省
河北省地方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大气环境保护特别是颗粒物污染防治方面较为重视。
1997年,河北省第一部地方环境标准《灰尘自然沉降量环境质量标准(试行)》
(db13/339-1997),主要针对河北省范围内环境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控制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从2002年起,河北省针对典型污染物(固定源一氧化碳、氯化物)及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技术规范及操作方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标准,为改善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及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重点领域
针对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划和行动指导要求,从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的管理和规划机制出发,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制修订需求的重点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发展规划(2008-2012)》。
根据规划内容,北京市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方面提出如下重点任务:固定污染源方面,重点控制扬尘、vocs、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适时补充或修订《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等现行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可行性研究;移动污染源方面,加强机动车排放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配套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
2012年9月,河北省环保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以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为重点,落实国家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用最严格的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机动车排放、机动车用油等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从京津冀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来看,二氧化硫也是河北省重点防治对象,应从钢铁、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制订相关标准及规范。
结合天津市大气环境现状及污染源普查结果,以进一步削减固定源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为目标,适时研究制订工业炉窑、水泥工业以及其他行业重点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施工扬尘污染,研究扬尘污染控制标准与规范,研究控制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制订的可行性;加强机动车排放标准及相关规范的研究制订。
表3 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大气污染物防治标准制修订重点内容
5结束语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在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管理机制的同时,需结合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及区域相关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
本文通过搜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物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源。
结合目前现行的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实施现状,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角度,确定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控制重点内容。
通过地方大气环境标准制修订的需求分析,为我国区域层面大气环保标准的修制定工作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文美, 陈瑞, 魏丽超等.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10, 29(5): 21-24.
[2]《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2010
[3]《2011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4]《2011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5]《2011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报》
[6]《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7]《北京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发展规划(2008-2012)》.2009
[8]周涛, 汝小龙. 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2):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