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与营养第二课运动系统

幼儿卫生与营养第二课运动系统
形成姿势或产生动作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骨骼 1、骨的成分和结构特点
(1)与成人相比,骨中含有机物较多,所以骨的韧 性强,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 变形。
(2)骨膜较厚,血管丰富,骨的再生能力强; 5岁前,骨髓全部为红骨髓,造血机能强 。
分析与讨论
某新生儿出生后,经常朝一个方向侧 卧,不久,妈妈发现这个孩子的头睡 偏了,你能分析原因吗?如何避免此 现象的发生?
不要过早穿高跟鞋 不要从较高的地方跳下
2.关节的保育
3.肌肉的保育
(1)避免疲劳 (2)锻炼肌肉
4.注意生活和运动中的安全
运动前后,做好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运动 量合适
生活和运动中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因素
案例1
这天,我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习惯性似的,我马上 叫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我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 在抠鼻子,我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我边说边拉开她的手, 这时候晴晴挣扎开我的手,看着我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 西。”我马上意识到什么,问:“有什么?”晴晴说:“有 玩具!”这时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 上的小铃铛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是就把小铃铛塞到 鼻孔去了!幸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我马上带她去医生那 里用夹子把铃铛夹了出来。
• 以往中国父母习惯于让宝宝采取仰卧 睡姿,因此中国人的脸型大多比较扁 平,立体感不强。而且,仰卧还容易 因宝宝需要转头致使后脑勺不对称, 形成偏头。而西方人并不介意宝宝的 睡姿,很多婴儿习惯趴着睡,他们也 是不加干涉的,西方人脸型轮廓鲜明 也有一些这个因素。
2、婴幼儿各部分骨骼的发育特点
(1)颅骨存有骨缝 前囟12-18个月闭合,后囟2-4个月闭合
多数儿童由于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在学校上 课、在家写作业,不知不觉养成驼背、鸡胸、凸肚 等习惯,日久天长形成脊柱弯曲、畸形。年幼的学 生一般都使用双肩背书包,但因书包太重,仍能形 成驼背的姿势。

《幼儿卫生学》(万钫第三版)运动系统 教案

《幼儿卫生学》(万钫第三版)运动系统 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解剖结构、功能。

2. 掌握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以及采取的相应卫生保健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幼儿身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特点。

2. 与幼儿生理特点相结合的卫生常规知识。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合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
(1)骨骼在生长。

钙、磷、维生素D,钙,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2)婴幼儿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

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易发生弯曲。

(3)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脊柱生理性弯曲。

弹性、缓冲。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

2.肌肉
(1)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3.关节和韧带
(1)肘关节较松。

牵拉肘需注意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

(2)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三)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关是长骨骼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3.勿猛力牵拉孩子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4.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进行适度的运动。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 哎呀呀,要注意让学前儿童有适量的运动呀!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雨水一样,可别让他们总是坐着不动哟!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散步,活动活动小胳膊小腿。

2. 喂喂喂,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呀!别像在荆棘丛中一样危险重重。

像把家里的锐角都包起来,这样孩子玩耍就不会受伤啦!
3. 嘿,别让孩子过度运动呀!那可不行嘞!就好比汽车不能一直超速跑呀!别让孩子玩得太累啦!
4. 哇哦,要关注孩子的姿势呢!可不能弯腰驼背的,要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呀!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姿势写作业、看书啥的。

5. 天呐,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呀!合适的鞋子就像给小脚丫穿上了舒服的铠甲。

给孩子准备好合适的运动鞋去运动呀!
6. 哎呦喂,别总是让孩子玩一种运动,多尝试几种多有趣呀!就像每天吃不同的美食一样让人开心呀!跳绳、踢球都可以试试呀!
7. 呀,别忘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呀!每天定时让他们活动活动,这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自然呀!一起带孩子养成好习惯吧!
8. 嘿呀,得让孩子好好休息呀!运动累了就要歇一歇,就像手机没电了要充电一样。

让孩子睡个好觉恢复体力哟!
9. 总之呢,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可不能马虎呀!要用心去爱护这些小宝贝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呀!。

2018年整理幼儿卫生学教案并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资料

2018年整理幼儿卫生学教案并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资料
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
是什么.
3.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反后课思:
课时教学计划年月日节数第周
前提测评:
1、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2.关节的构造及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3.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题
)(4运动系统第一节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
教育目标
一、
德育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
教具、课堂
课堂方法与学习方式
5、学生自己阅读后,回答问题。
板书: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全身淋巴液入静脉。此外,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还有生成淋巴细胞、清除体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和生成抗体等免疫作用。
结束部分:
总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有了有关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希望大家做好复习,否则学习今后的内容大家会很吃力的。作业:回答问题:
引导法、鼓励法、提问法、谈话法、讲解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血液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血液循环的过程等
教学难点
保护学前儿童的运动系统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构成、特点等内容,那么怎样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工作呢?今天我们为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循环系统
1、教师提问:
问题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第2课认知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

《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教案第2课认知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

课题认知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基础知识(2)熟悉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3)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互动导入(10min)一传授新知(25min)一课堂讨论(8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10min)一课堂实训(25min)—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10min)■【教师】讲解“任务导入”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对于宝宝学走路这件事,许多家长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早走路的孩子聪明。

于是,很多家长在宝宝刚刚能站稳的时候,就开始扶着他(她)学走路,或者让宝宝早早地用上了学步车,结果导致很多宝宝出现了O形腿。

请思考:除了会造成O形腿,婴幼儿较早学走路还有哪些危害?婴幼儿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1:匕较合适?■【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互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传授新知(25min)■【教师】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人体的运动系统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呈现的各种姿势和进行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持下,由运动系统完成的。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联结和骨骼肌。

其中,骨和骨联结构成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肌附于骨面。

(一)骨成人共有206块骨,约占体重的20%.骨有多种形态,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

骨的形态与其所在部位和担负的功能有关。

1.骨的构成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骨膜在骨的最外面,是一层薄而坚韧的薄膜。

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简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强调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2、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当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3、注重孩子的思想发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鼓励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4、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在运动游戏中,要求孩子遵守安全规则,避免受到伤害。

5、注重孩子的情感发展,在游戏中,要求孩子掌握正确的社会行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指明读课文。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板书2:(二)心脏的主功能
教学步骤:
1、教师边问边板书,然后开始阅读课文:心脏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
2、教师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自由回答问题。
板书:心脏的主要功能: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它能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全身循环往复的流动。
课时教学计划
年月日节数第周
前提
测评:
1、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2.关节的构造及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3.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题
第一节运动系统(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
教育目标
一、掌握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应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的理论依据。
二、在初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从学前教育的特点来学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中血液循环系统起主要的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遍布全身的封闭式的管道系统。
板书:第二节循环系统
1、教师提问:
问题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问题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指明读课文。
3、教师又范读有关学血管的分类,为以下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血管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讲完了以后,教师简单地讲淋巴系统。

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做好前期调研:根据宝宝的年龄、身体条件、体质特点和家庭状况,结合宝宝的兴趣,做好前期的保育调研。

2、关注营养均衡:要确保宝宝每日饮食结构的均衡,以确保营养的摄入。

3、注重心理保育:每项运动前都要让宝宝进行心理调适,避免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

4、创设安全环境:应始终保持活动环境的安全性。

5、注意运动安排:时长和强度要恰到好处,适宜宝宝年龄特点,并多加必要的休息安排。

6、关注休息与睡眠:注意宝宝休息时间的安排及午睡、晚睡质量,确保身体充分休息。

7、注重系统性:除了营养、心理等保育外,还要着重培养宝宝的运动综合水平,以期达到更好的期望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指明读课文。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板书2:(二)心脏的主要功能
教学步骤:
1、教师边问边板书,然后开始阅读课文:心脏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
2、教师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自由回答问题。
板书:心脏的主要功能: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它能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全身循环往复的流动。
(三)供给足够的营养。小儿应多摄取含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等丰富的食品,如小虾皮、蛋黄、牛奶、鱼肝油、动物肝脏、豆制品等,以利促进骨的钙化和肌肉的发育。
(四)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第二课时循环系统
导入
新课:
大家在初中已经简单地学过有关血液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各组织要不断地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又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主要由循环系统完成。
3、教师又范读有关学血管的分类,为以下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血管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讲完了以后,教师简单地讲淋巴系统。
板书:二、淋巴系统
5、教师边提问边板书:
板书:什么叫淋巴系统呢?它由哪些器官构成的?
教学难点
保护学前儿童的运动系统
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构成、特点等内容,那么怎样做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工作呢?今天我们为学习这个问题。
基础部分
板书:四、学期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本节课按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教师把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在初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从学前教育的特点来学习循环系统。
德育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手段
教具、课堂
课堂方法与学习方式
引导法、鼓励法、提问法、谈话法、讲解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血液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血液循环的过程等
课时教学计划
年月日节数第周
前提
测评:
1、3.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题
第一节运动系统(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
教育目标
一、掌握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应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的理论依据。
作业:回答问题:
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3.淋巴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是什么?
课后反思:
板书: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有哪些?
2、教师范读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3、指名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最终板书。
板书: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畸形
(二)合理组织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组织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下。1.全面发展动作。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多样化,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来发展小儿的动作。2、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运动前、中、后)
4、根据教师拿进来的血液标本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板书1:(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血液由液体的血浆与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主要机能是通过血红蛋白为集体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新生儿的红细胞较承认多。)、白细胞(无色有核,它具有吞噬作用,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或司、衰老和受损的细胞)、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约占体重的7%~8%
5、学生自己阅读后,回答问题。
板书: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全身淋巴液入静脉。此外,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还有生成淋巴细胞、清除体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和生成抗体等免疫作用。



分:
总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有了有关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希望大家做好复习,否则学习今后的内容大家会很吃力的。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中血液循环系统起主要的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遍布全身的封闭式的管道系统。
板书:第二节循环系统
1、教师提问:
问题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问题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指明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