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婴幼儿运动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运动系统正在迅速发育和成长,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点。
了解和理解这些特点对于父母、教育者以及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婴幼儿。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
1. 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快速的成长和组织重塑。
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对于环境刺激非常敏感,对于运动的刺激尤为重要。
此时期内,婴幼儿会逐渐掌握和发展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翻身、爬行和坐立。
这些动作对于他们后续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2. 骨骼和肌肉系统在婴幼儿期,骨骼系统还在不断发育,骨骼的弹性和骨密度较低,需要得到适当的刺激和负荷才能促进骨骼的发育和成长。
肌肉系统同样也在快速发展,肌肉纤维逐渐增多,力量和灵活性增强。
然而,由于婴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还未完全发育,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 运动感知和协调婴幼儿通过感知和运动来和外界进行互动和沟通。
他们对于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官输入非常敏感,并逐渐学会利用这些感觉刺激来进行运动控制。
然而,在婴幼儿期,运动感知和协调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多样的运动经验来激发和发展。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运动机会和足够的刺激来促进婴幼儿的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
4. 心肺系统婴幼儿的心肺系统也在逐渐成熟和发展。
他们的呼吸和心率较快,代谢活动也比成人更为频繁。
由于心肺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婴幼儿在运动时需要适当的时间和方法,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5.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婴幼儿期也在逐渐发展和强化,但相对成人而言仍然较为脆弱。
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对于外部病原体的侵袭相对较为敏感。
因此,在婴幼儿进行运动时,父母和教育者需要特别关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以防止疾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婴幼儿运动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成长、运动感知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心肺系统的成熟以及免疫系统的脆弱性等。
婴幼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育

第一节、运动系统一、组成:骨、关节、肌肉二、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三、骨的概述成人共206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一)骨的发生、发育1. 两层意思:(1)加长(2)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2. 骨的发生:(1)胚胎早期·骨骼=结缔组织+软骨——即软骨雏形,·胚胎8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2)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25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
骨的营养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5—7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物无机盐成人 1/3 2/3幼儿 1/2 1/2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各部分的骨的发育(1)腕骨: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3个月:有2个骨化中心2—3岁:有4个4—6岁:有7个5—8岁:有9个9—13岁:有10个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17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称为“种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2)骨盆:由髋、骶、尾骨组成,19—24岁髋骨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3)脊柱:从侧面看:4个弯曲:颈、胸、腰、骶曲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学坐→胸曲 1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4)胸廓: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掌握要点:●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
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
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
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
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
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
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二、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膜较厚。
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
②全是红骨髓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
)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 四、骨连接
直接连接:颅骨、脊柱。特点:牢固,活动性小,保护作用 间接连接:关节,特点:稳定性和灵活性,主要是运动作用、杠杆作用。 •
关节: 1、组成: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2、关节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内外 3、关节的发育:相对而言:灵活性好牢固性差,韧带发育不完善, 易脱位,如肘关节、肩关节、髋关节的先天性脱位。
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口腔中最主要的器官是牙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辅助结构,舌、腺体(唾 液腺)、咬肌等,使它们共同完成着:吸吮、咀嚼、吞咽、辨味、初步消化 食物,辅助发音功能 牙齿的保护 : 营养和阳光:钙、磷等无机盐是构成牙齿的原料,需要从饮食中提供。人的皮 肤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以产生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 适宜的刺激:如烤馒头片、面包干等较硬的食物,磨磨牙床,促进牙齿萌出。 避免外伤:不要用牙咬硬果壳等硬东西 漱口和刷牙:2岁左右,饭后可用清水漱漱口,到3岁左右就该学着刷牙了。 由于乳牙的疾病,可以感染新生的恒牙,所以应该重视保护乳牙。
五
肌肉
•
1、肌肉的发育:大肌肉群先发育,会走会跑会跳,小肌肉 群后发育,持握,拿捏。 • 2、肌肉的成分:幼儿肌肉水分多,固体物质少,肌纤维细, 间质多。 • 3、肌肉的力量:力量、耐力不足,收缩力量差,易疲劳但 是新陈代谢旺盛,供氧充足,疲劳易恢复。
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 • • • • • • 1,开展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 ①注意年龄特点:小小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②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要求的差异 a、基本动作 b、基本技能:灵敏性、协调、反差、耐受力、队列、方向、精细动 作的训练与发展等 c、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d、充分重视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随意,也是老师发现问题 的好时机。 2,意外的预防 3,避免被束缚:衣服、鞋子、松紧带等 4,营养 5,睡眠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教案)(含五篇)第一篇: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之运动系统 (教案)《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三)教学过程: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
(举例:牵拉肘)λ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λ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
(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3.血液循环系统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
(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
第二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 2)胃 • 胃壁肌肉薄,伸展性差,胃的容量小,且消化能力 弱。 • 不同年龄胃的容积:新生儿 30—60ml 1—3个月 90—150ml 1岁 250—300 ml 3岁 600 ml左右 6岁 900 ml左右 • 胃排空时间:水: 1—15小时 • 母乳:2—3小时 • 蛋白质(Pr): 3—4小时
消化系统卫生:
2、合理的饮食制度:定时定点定量,细嚼慢 咽,不暴饮暴食,注意吃零食的时间 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4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5、让孩子有个愉快的情绪进餐 6、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习惯性便秘已成为 一种慢性疾病,预防成为重要的措施,主 动多吃蔬果,多喝水,多运动。
五、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一) 骨
• 6、腕骨的钙化 • 婴幼儿手腕骨基本是由软骨柱支撑着全身, 有8块,出生时全部是软骨,以后逐渐钙化, 但要到10岁才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 手劲小,也不易长时间用力。
(一) 骨
• 7、足弓尚未形成 • 人的脚部关节多,靠韧带和肌肉紧紧连接 在一起。婴儿肌肉软而无力,足部脂肪丰 满,从外表看不出足弓。如果如果婴儿长 时间站力、或过早下地走路,幼儿过胖, 走路、站立时间垞,或成人牵孩子一只手 过长时间走路等原因,使其负重过度,从 而足弓拱形减弱,可能形成扁平足,影响 正常活动。
(一) 骨
• 3、骨骼柔软易弯曲 • 婴幼儿骨骼与成人骨骼的成分有所不同, 成人的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例为3: 7,而幼儿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盐万分各占 一半。所以婴幼儿的骨骼弹性大、硬度小, 容易因不正确的姿势或其他原因导致骨骼 变形
(一) 骨
• 4、头部骨骼未发育好
• 新生儿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彼此尚 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称 为囟门。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的骨化过程,前囟 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一般在6——8周 闭合,最晚在2——4月闭合。如果囟门闭合过早 见于小脑畸形,囟门闭合过晚 见于佝偻病、呆小 病、脑积水;前囟饱满 见于颅内压增高;前囟凹 见于脱水囟门、颅骨缝加宽可能有脑积水。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6)胸廓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筒状,肋 骨呈水平位。胸腔较小,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填满 整个胸腔,加之呼吸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差,呼吸 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限制,气体交换不 能充分进行。呼吸困难时,不能加深呼吸,只能增 加呼吸次数,以改善肺内气体交换不足,但补益不 大,易发生缺氧症状。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站 立、行走,膈肌下降(3岁以后下降至第5肋),肋骨逐渐 倾斜,胸部形状才逐渐接近成人。
2、骨骼数量多于成人
婴幼儿髓骨总数比成人多,主要是一些骨骼尚未融 合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成人的骨骼是一块整骨, 婴幼儿的髓骨则是由骼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 接在一起的,到7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 整的骨头。
3、骨骼柔软易弯曲
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 可塑性强。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如婴幼 儿能吃自己的脚,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
臻完善,如胃肠道受到某些轻微刺激,比
较容易发生机能失调。
1、口腔
(1)婴幼儿口腔容量小,齿槽突发育较差,口腔浅,硬腭穹 隆较平,舌短宽而厚;唇肌及咀嚼肌发育良好,且牙床宽 大,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这些特点为吸吮动作提供了良 好条件。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吸吮和吞咽反射,生后即可 开奶。
(2)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易于 受伤,清洁口腔时,需谨慎擦洗。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
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在颅顶前方和 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囟和后囟。 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后囟在3个月左右闭 合,前囟到1~1.5岁闭合。
5、脊柱的生理弯曲
婴幼儿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 的。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6个月能坐时出 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 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 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
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6)在5岁前,大脑皮层兴奋大于抑制.7~14岁抑制功 能为那个才能达到充分的发育巩固.所以5岁前小儿 动大于静.
(7)代谢旺盛需要充分氧气与营养才能保证正常活 动.对缺氧,低血糖,低血压很敏感,可造成不可逆的 损伤.
(8)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具有差异.左脑逻辑思维,理解 语言,文字数字.右脑形成思维,空间概念,创造能力, 音乐,绘画.
(3)药物与微量元素的治疗
(4)推拿,捏脊
四.运动系统 (一)解剖生理特点
1.骨骼
(1)幼儿骨骼由骨和软骨组成,软骨不断骨化钙 盐沉着,故骨头不断伸长.小儿的骨骼成分与成 人不同,有机盐含量多,无机盐含量少.所以小儿 骨骼富有弹性,硬度小,容易变形.胆小而骨骼骨 膜含血量多,骨组织新生旺盛.所以小儿骨折容 易愈合
2.膀胱:膀胱肌层薄,弹性组织发育不好.贮尿 机能差.加上神经系统对排尿调节作用差.所 以小儿不易主动控制排尿,而且排尿次数多. 1岁左右15~16次/天 学龄前6~7次/天 3.尿道:女孩尿道短约1cm左右,又靠近肛门. 所以易污染而造成上行感染,而导致尿路污染.
(二)泌尿系统卫生保健 1.每日应给小儿一定量的水分,有利于体内废 物排泄.除进食吃点心时喝水,平时应安排喝 水专项内容. 2.养成排尿良好习惯.
3.纵隔,肺门
小儿纵隔相对比成人大,而且肺门淋巴结发育 早,发育较好.所以肺部炎症很易引起肺门淋 巴结肿大.
4.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差,分泌型IgA水平低.12 岁才接近成人水平.这是小儿为什么容易呼吸 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二)呼吸系统卫生保健 1.培养良好呼吸卫生习惯
2.加强体格锻炼,促进胸廓发育,增加肺活量 3.室内空气要保持一定湿度.
4.防止小儿异物吸入.
三.消化系统 (一)生理解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卫生学》教案
第一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第一节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一、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2.把握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二)教学重难点:把握各系统的特点,合理进行卫生保育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吗你知道心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吗
讲解各系统内容要点:
1.运动系统
概述: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有206块骨。
脊柱有四道生理性弯曲。
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不断加长、加粗;骨头鲜嫩,硬度小已发生弯曲;不良体姿容易导致脊柱变形;肌肉容易疲劳,且小肌肉发育晚;肘关节较松,韧带结实。
(举例:牵拉肘)
卫生保育:让孩子多在户外运动,养成良好坐姿,小心预防关节损伤。
2.呼吸系统
概述: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频率快;声带不够坚韧;鼻咽部的细菌容易侵入中耳。
卫生保健:到含氧量高的地方组织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不宜叫幼儿唱大人的歌,夏天大汗淋漓之后不宜马上进食冷食,保护嗓子。
(举例:有的幼儿园很流行唱凤凰传奇的歌曲)
3.血液循环系统
概述:血液循化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有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心肌容易疲劳;有可触及的浅表淋巴结。
(实践:摸一摸你的淋巴结)
卫生保健:合理组织体育锻炼,要适量;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儿童;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发烧时应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课堂小结:人体有八大系统,今天重点学习了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知道了婴幼儿的各系统特点,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发育还不完整,要预防牵拉肘,常带幼儿到空气新鲜的户外环境活动等,通过对应的卫生保健措施来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