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免疫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体有八大系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免疫系统新课讲授:十二、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正常保护人体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免疫超常(食物过敏、湿疹)(二)免疫系统的构成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御感染抵抗病原微生物2、自身稳定清除坏死的细胞3、免疫监视识别清除异常细胞(四)免疫作用的种类1、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精选5篇】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食品的一些卫生常识,知道不讲卫生和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在抢答的活动中,区分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种类。

3、乐意吃一些比较有营养的绿色食品,并参与绿色食品游戏赛。

【活动准备】1、一些和饮食卫生有关的图片若干。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红色彩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一、幼儿进行谈话活动:1.教师:你喜欢吃什么食品?为什么?2.教师将幼儿说的`各类食品一一贴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画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二、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了解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一想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观察画面,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啦?他们为什么会生病?例如:观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他会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没有洗手。

)……3.观察一名肥胖儿童:他为什么会这么胖?(他吃的东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吃多了……)三、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吃什么食品比较好?什么样的食品要少吃,为什么?四、请幼儿在纸上记录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师请幼儿谈论自己记录的结果,并将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的汇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并给以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称号。

五、食品抢答,教师报出食品的名称,请幼儿说出垃圾或绿色食品。

1.教师:水果、蔬菜。

幼儿:绿色食品;2.教师:薯片、妙脆角、炸鸡腿。

幼儿:垃圾食品。

六、引导幼儿评选出2个绿色食品。

教师请3位幼儿上来分别扮演3个绿色食品,并站成一排。

开展游戏《蹲一蹲》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

例如:有绿色实物:黄瓜、西红柿、青菜,第一个是黄瓜说:黄瓜蹲,黄瓜蹲,黄瓜蹲完了青菜蹲。

青菜听到后,立即接上来说: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红柿蹲。

然后,继续接说……说错了,就换人接着游戏。

优秀幼儿园卫生课教案(篇2)活动背景:木偶剧是我国一种流传的民间艺术,它流传广泛,历史悠久。

它用木偶的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刻划各种人物。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辅导教案学生版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1.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卫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

讨论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卫生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

掌握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

2.2 教学内容: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

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2.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知识。

讨论幼儿饮食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章: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3.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

3.2 教学内容: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睡眠与休息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睡眠与休息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章:幼儿身体锻炼与运动卫生4.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

4.2 教学内容: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4.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运动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幼儿个人卫生与习惯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掌握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5.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讨论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第六章: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6.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及症状。

掌握预防幼儿常见疾病的基本方法。

6.2 教学内容: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幼儿常见疾病的识别和处理。

6.3 教学活动:讲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讨论幼儿常见疾病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第七章:幼儿意外伤害与急救7.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类型。

掌握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1)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1)

幼儿卫生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1.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2.饮食卫生和睡眠卫生;3.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卫生习惯图片、饮食睡眠卫生示范图等。

学具:洗手液、毛巾、餐具、睡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不符合卫生习惯的地方。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洗手可以去除细菌,预防疾病的发生。

(2)饮食卫生:介绍如何挑选新鲜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3)睡眠卫生:讲解如何布置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4)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授穿衣、整理床铺等生活技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卫生习惯,并相互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个人卫生习惯:洗手:晨起、睡前、饭前便后刷牙: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2. 饮食卫生:食物新鲜、清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3. 睡眠卫生:睡眠环境舒适、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4. 生活自理能力:穿衣、整理床铺主动参与家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并谈谈如何改进。

答案示例:我每天都会按时洗手、刷牙,但有时候会忘记整理床铺。

以后我要养成每天整理床铺的好习惯,让生活更加整洁。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健康饮食计划。

答案示例:早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片面包午餐:一份蔬菜、一份肉类、一份主食晚餐:一份蔬菜、一份豆制品、一份主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眼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眼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眼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体有八大系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内分泌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眼新课讲授:八、眼―――――视觉器官(一)、眼的结构和功能1、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角膜是接收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

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

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

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第二节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免疫生长发育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教学重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有八大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生长发育。

新课讲授:提问1、什么是生长?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即生长。

人的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

2、什么是发育?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以及体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

生长发育有规律一、年龄阶段划分法提问:你现在处在什么期?从受精卵到发育成熟 20年1、医学上的划分法胚发育期受精卵开始妊娠前8周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什么是围产期?从孕期满28周到出生1周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幼儿期:出生后第2和第3年学前期:指3~6或7岁学龄期6~7岁至11~12岁青春发育:女11~12岁到17~18岁;女13~15岁到19~21岁2、教育学的划分法从妊娠到14岁划分为6个阶段胎儿期妊娠前8周后直到出生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婴儿期(乳儿期)满月到1周岁幼儿期:出生后1-3年学龄前期或幼儿期:指3-7岁学龄期7-14岁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A、速率不同时快时慢第1年身高20-25CM 体重增加6-7KG第2年身高10CM 体重增加2.5-3.5KG2年后速度急剧下降B、长度比例不同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

C、各系统的的发育不均衡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发育快生殖系统发育慢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遗传、环境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2、后天因素(环境因素)A、营养什么是同化作用?什么是异化作用?同化作用:生物体吸收外界成分并转化成为自身成分。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 辅导教案 - 学生版

幼儿卫生学辅导教案学生版第一章:幼儿卫生学概述1.1 幼儿卫生学的定义1.2 幼儿卫生学的重要性1.3 幼儿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4 幼儿卫生学的学习目标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与健康管理2.1 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2.2 幼儿健康管理的原则2.3 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2.4 幼儿身体锻炼的建议第三章:幼儿日常生活卫生3.1 幼儿个人卫生的重要性3.2 幼儿饮食卫生与安全3.3 幼儿睡眠与休息的卫生3.4 幼儿排泄与洗澡的卫生第四章:幼儿疾病预防与护理4.1 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4.2 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4.3 幼儿药物使用与护理4.4 幼儿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第五章:幼儿园环境卫生与管理5.1 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卫生要求5.2 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卫生要求5.3 幼儿园卫生设施与用品的配置与管理5.4 幼儿园卫生与安全管理的规定与实践第六章:幼儿心理卫生与情感关怀6.1 幼儿心理卫生的重要性6.2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6.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6.4 幼儿情感关怀的实践方法第七章: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7.1 幼儿安全教育的必要性7.2 幼儿常见安全问题的预防与处理7.3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7.4 幼儿园安全环境的创设与维护第八章:幼儿营养卫生与健康促进8.1 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与指南8.2 幼儿健康饮食的推广策略8.3 幼儿营养问题的预防与干预8.4 幼儿园营养卫生工作的实施要点第九章:幼儿身体锻炼与运动卫生9.1 幼儿身体锻炼的重要性9.2 幼儿运动卫生的注意事项9.3 幼儿适宜的运动项目与活动设计9.4 幼儿运动卫生与安全的实践指导第十章: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10.1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重要性10.2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类型与来源10.3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整合策略10.4 幼儿卫生学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幼儿卫生学概述补充和说明:幼儿卫生学对于保障幼儿身心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卫生学教案

幼儿卫生学教案

幼儿卫生学教案《幼儿卫生学》教案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教学内容: 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教学任务: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血液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血液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婴幼儿血液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人体有八大系统,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呼吸系统,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血液循环系统新课讲授: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血液循环系统(一)、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

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体循环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

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

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

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右心房,从右心房再到右心室,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

体循环:1《幼儿卫生学》教案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

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

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
教学任务:
1、能力目标:能根据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在幼儿园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2、知识目标: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特点和相应的保健措施,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学好婴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重点及难点:
婴幼儿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1、生命的起源问题: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来的?
生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
化的结果
2、辩论:先有鸡蛋?先有鸡?
新课讲授:
一、概述
1、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含义
细胞: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般由质膜、细
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种类:神经细胞(寿命最长)
细胞的特点:能分裂(生长)但分裂次数有限,
癌细胞:无穷分裂细胞,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少于3%
(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
7.46% Ca 4.67% P 3.11% K 1.09% S 0.78% Mg 0.16%
①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

在人体细胞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鲜重中C的含量达18%)
②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

在细胞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

这6种元素占细胞总量的97%。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组成生命的元素中,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相对来说的。

①大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大于0.01%的化学元素。

有C、H、
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

有Fe、
Mn、Zn、Cu、B、Cl、Mo等。

细胞种类与数目
按照常规的组织学分类方法,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类型约有200余种。

这些细胞在人体中呈现有序的空间分布。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共约有40万--60万亿个,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

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是血小板,直径只有约2微米。

而175000个精子细胞才抵得上一个卵细胞的重量。

肠粘膜细胞的寿命为3天,肝细胞寿命为500天,而脑与骨髓里的神经细胞的寿命有几十年,同人体寿命几乎相等。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小时。

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有1亿个细胞死亡。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比较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组织:由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人体组织的类型: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

人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四种。

上皮组织
[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2]功能:保护,分泌。

[3]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肌肉组织
[1]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胃部
[2]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1]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收缩,舒张等功能。

[3]特征:细胞间质多,细胞间隙大
神经组织
[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
[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

[3]特征: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器官:不同类型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集合在一起,就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

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

器官并不是人体组成的最大单位,器官组成的是系统
系统:由几种器官按一定顺序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联合体人体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神经系统:负责处理外部信息,使我们能对外界的词急又很好地反应,包括学习等重要的活动也是在神经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产所,使人体获得新鲜的氧气;
循环系统:负责氧气和营养的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泄,以及免疫活动;
运动系统:负责身体的活动,使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姿势
内分泌系统:调解生理活动,使各个器官组织协调运作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活动,维持第二性征,
泌尿系统:负责血液中废物的排泄,产生尿液
二、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骨以不同形式连结在一起,构成骨骼。

形成了人体的基本形态,并为肌肉提供附着,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运动系统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实现的;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

构成人体基本形态,头、颈、胸、腹、四肢,维持体姿。

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形成了多个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保护脏器。

主要功能
运动支持保护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骨骼的特点
(1)骨骼在生长;补钙、磷维生素D 营养和阳光
(2)婴幼儿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弯曲舞蹈韧性好
(3)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

脊柱有四道弯――――脊柱生理性弯曲缓冲震动
保持良好的坐、立、行的姿势
[互动环节]:
比一比:看看谁更有“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

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各部分骨的名称、数目见下页表。

骨的形状,人体的骨由于存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形态也各异。

按其形态特点可概括为下列四种: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

可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叫骨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纳骨髓的骨髓腔。

两端较膨大,称为骺。

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围的运动。

短骨:为形状各异的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和脊柱等处。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并常辅以坚韧的韧带,构成适于支撑的弹性结构。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的壁,以保护内部的脏器,扁骨还为肌肉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叫做含气骨,如构成鼻旁窦的上颌骨和蝶骨等。

骨的构造:骨以骨质为基础,表面复以骨膜,内部充以骨髓,分布于骨的血管、神经,先进入骨膜,然后穿入运动系统骨质再进入骨髓。

2、肌肉的特点
(1)容易疲劳;户外活动注意适当休息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会跑、跳,画直线难
3、关节和韧带的特点
(1)肘关节较松;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脱衣服时
(2)脚底的肌肉、韧带还不结实;
运动量不合适:扁平足
鞋要合脚利于脚弓的发育
(三)、保育要点
1、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骨骼生长的营养素
2、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

3、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

4、为促进脚弓的形成应该进行适度的运动。

课堂小结:
一、概述
二、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课后练习
1、什么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运动系统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