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复习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英语专题复习:阅读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中考英语专题复习:阅读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④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over-60 population rose from 10.3 percent to 18.7 percent over thepast 10 years. This means there will not be enough young workers. That’s a problem for economic growth, saysChen Youhua, a professor at Nanjing University.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学生为达州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的学生:
1.知识储备:大多数学生有自己做阅读题的方法,但不系统;少部分学生还存在做阅读要看全篇的习惯。
2.心理特点:在接近一学期的复习中,大部分学生心理上已经产生了倦怠情绪,上课不想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s will be able to:
B. Parents face great pressure raising children.
C. Many women choose to quit work to raise more children.
D. There will be more competition among women in job markets.
A. earlyB. anxiousC. important D. unexpected
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________________
A. A high birthrate is a symbol of an economic powerhouse.

阅读理解指导课的教学设计

阅读理解指导课的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reading comprehension(一)综合分析1.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完成安徽省高考要求的八个模块的学习,从语言知识的积累方面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应对高考的阅读任务。

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掌握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比如在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查词典,碰到生词心理恐惧,不知所措,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答题的速度。

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掌握常用猜测词义的解题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题型分析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安徽省英语考试大纲》及《2009年安徽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的精神。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授课老师将在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词义猜测。

3.材料分析本节指导题课采用的猜测词义训练材料难度适中,针对性强,具有很高的训练价值,有助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猜测词义能力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分值较重,此题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高考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遇难不惊、遇易不松的心态以及顽强的意志。

积极向上的情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

如果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

在阅读理解指导课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解题技巧上来。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3. 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评价论据的有效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

4. 论据的有效性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议论文知识,包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论据的有效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评价论据的有效性,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2. 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拓展1. 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分析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如对比议论文、因果议论文、问题解决议论文等。

2. 论证方法:讲解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

3. 反驳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观点,包括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七、教学方法拓展1.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议论文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反驳技巧。

八、教学步骤拓展1. 案例分析:提供不同类型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

阅读理解教案

阅读理解教案

阅读理解教案教案:阅读理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2. 文本信息的理解和运用3. 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预习讲解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引导学生在阅读前进行预习,明确阅读的目的和重点。

3. 阅读活动教师将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真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或完成相应的任务。

4. 讲解与讨论学生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5.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相关拓展活动。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阅读速度、准确性、信息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表现等。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准备的教案、学生使用的教材、阅读材料和相关的练习题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阅读理解教案的内容,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指导,相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有效地提高。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推断题教学设计-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推断题教学设计-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Step4Summary
Summary I
1.细节推断题:寻读研读推理;
2.作者意图、目的推断题: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意图,并具体化
3.文章出处推断题:
推测文章的来源或者推测读者对象要求考生本身要具备一定的常识,要对报纸、杂志、网络、小说、广告、说明书、旅游指南、操作指南等的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4.观点态度推断题:
2.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3.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4.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5.What is sb.'s attitude to/towards...?
III.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设计目的
Step 1Leadin
1.Let studentstalk about the result of their midterm examinationand tellthe teacherwhat kind ofquestion typetheyneedtoimprove the skills.
写作意图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论述,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者运用某种写作手法的目的。这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大意,还要具备对作者阐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因为作者一般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文章所提供的事实,客观地向读者传达某种想法或观点。
d)推断作者态度
常见设问形式:
1.Which word best describe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towards...?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does the passage support?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与筛选4. 记叙文阅读策略分享5. 经典记叙文阅读练习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故事引入记叙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练习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提取、筛选关键信息。

4.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使用的策略。

5. 练习:提供经典记叙文供学生练习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程度。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一篇课外记叙文,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策略。

3. 练习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优秀记叙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七、记叙文阅读技巧1. 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2. 细致阅读:关注记叙文中的细节,理解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要素。

3. 分析人物: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4. 解读通过预判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八、课堂练习1. 片段阅读:让学生阅读记叙文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2.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阅读复习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册语文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3. 通过阅读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册语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 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3. 阅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1. 课文内容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语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如预测、提问、总结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和方法进行阅读。

3. 阅读技巧的运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技巧。

4. 自主阅读-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5. 讨论和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6. 总结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评价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阅读理解复习教学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阅读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2.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3.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4.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自身的经验及引导学生,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1.借助教材或幻灯片,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技巧和策略的应用。

1.提供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上面讲解的技巧和策略。

2.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

第四步,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解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解读方法。

第五步,解题技巧的讲解:针对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如主旨理解、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讲解相应的解题技巧。

第六步,课堂练习: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每个选项的答案为什么是对或者错。

2.教师公布答案,并引导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七步,关键词和句子的辨析:1.引导学生学习识别关键词和关键句,通过识别关键信息来解读文章;2.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练习。

第八步,综合训练:给学生提供一篇较长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全面阅读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一些类似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学生可通过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阅读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的答题方法。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做到通顺、完整、简洁。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阅读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型的答题方法。

复习难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做到通顺、完整、简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专题复习。

2、出示统计图,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
3、引入课题,并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二.复习方法
1、请孩子们回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出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出示四篇学过的课文,发现它们属于哪种类别的文章?
4、面对不同的文章我们选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比较简单?送小妙招。

5、用小妙招来给这四篇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5、小结。

三.易错点诊断
1、出示两位同学对《梦想的力量》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他们概括得怎么样?为什么?
2、出示易错点归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通顺、完整、简洁。

4、给这两位同学改一改。

5、小结。

四.运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PPT出示要求
2、学生练习,老师随机指导。

4、汇报、交流。

5、抽生评价。

五.小结
六.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