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导读与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红楼梦》 知识清单

《红楼梦》 知识清单

《红楼梦》知识清单一、作者与创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富贵之家,但后来家道中落,经历了生活的巨大变故。

他在贫困中坚持创作《红楼梦》,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和对社会的观察融入其中。

创作背景方面,《红楼梦》反映了清朝中期的社会风貌、家族制度、礼教文化等。

当时的社会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如贵族的腐朽堕落、贫富差距的悬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等,这些都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二、主要人物1、贾宝玉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富贵之家,却厌恶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和平等。

他对女性充满尊重和关爱,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2、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敏感、聪慧、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走到一起。

3、薛宝钗薛宝钗容貌美丽、端庄大方、聪明理智,恪守封建礼教。

她是封建淑女的典型代表,但在内心深处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

4、王熙凤王熙凤精明能干、泼辣狠毒,是贾府中的管家奶奶,掌握着很大的权力。

5、贾母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威,她慈爱而有威严,维系着家族的表面繁荣。

三、故事情节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和复杂的社会关系。

故事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描绘了贾府的繁华和奢华。

随着情节的发展,家族内部的矛盾逐渐显现,如王熙凤的弄权、贾琏的风流、贾宝玉与贾政的冲突等。

同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艰难发展。

后来,贾府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如被抄家等,家族逐渐走向衰落。

最终,贾宝玉出家,林黛玉含恨而逝,薛宝钗独守空闺,众多人物的命运都以悲剧收场。

四、主题思想1、批判封建礼教《红楼梦》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受到封建礼教的阻碍,无法实现。

2、展现家族兴衰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3、歌颂女性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质。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第一章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一个虚构的贾府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复杂。

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是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依据。

1.《红楼梦》的创作背景《红楼梦》的创作背景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约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即雍正、乾隆年间。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士人们对封建制度和社会现象产生了矛盾和不满。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这个家族的兴衰史,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质疑。

2.《红楼梦》的作者简介《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曹雪芹祖籍安徽,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得到了良好的文学教育。

他精通古代文学,尤其擅长诗词。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个人原因辞职,后来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直至去世。

作者的身世和生活经历都对创作《红楼梦》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二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家族《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是故事的主要背景。

其中,贾府是故事的核心家族,也是描写最为详细的一个家族。

1.贾府的家族成员贾府的家族成员主要有贾代善、贾母、贾政、贾敏、贾珍等人。

贾府是个大族,代代相传。

这些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和性格特点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他重要人物除了贾府的家族成员,故事中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如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

这些人物各具特色,有着丰满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亮点。

第三章《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主题1.主要情节《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围绕着贾府的兴衰展开。

故事中描写了贾宝玉的成长经历,他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贾府的家族之争等等。

通过这些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人间百态。

2.主要主题《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爱情、权力、财富和命运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点整理
一、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有两条故事主线: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爰情婚姻悲剧。

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二、海棠诗社与
1.诗社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及李纨(社长),
重要别号:
怡红公子一一贾宝玉;潇湘妃子一一林黛玉;衡heng芜君一一薛宝钗;
稻香老农一一李纨;蕉下客一一探春;
2、后桃花诗社社长为林黛玉。

三、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四、重要情节及对应人物
葬花一一林黛玉
撕扇子一一晴雯
进大观园游览一一刘姥姥
省亲一一贾元春
五、重要人物对应
绛珠仙草一一林黛玉,神瑛侍者一一贾宝玉金玉良缘——贾宝玉、薛宝钗
木石前盟一一贾宝玉、林黛玉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
六、名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导读一、内容梗概《红楼梦》一书,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

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这是明线、主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

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

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家族利益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

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

整本书阅读复习之《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复习之《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复习之《红楼梦》学案一:知识梳理一、《红楼梦》人物(一)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贾家)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史家)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薛家)(二)贾府人物关系图(三)金陵十二钗及其判词解读1.林黛玉、薛宝钗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读: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

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贾元春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解读: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

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

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3.贾探春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读:首句指她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主要知识点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主要知识点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主要知识点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2.作品简介《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到衰败的过程,小说以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纠葛为线索,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时代趋势。

3.人物辨识(1)贾宝玉别称:宝二爷、怡红公子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经典语录: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典型情节:神游太虚幻境、听曲文悟禅机、以假混真宝玉疯癫、宴宁府会秦钟、路谒北静王(2)林黛玉别称:林妹妹、林姑娘、颦儿、潇湘妃子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外貌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做。

闲静时如蛟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诗词:《葬花吟》桃花行》等典型情节:进贾府、葬花、焚稿断痴情(3)薛宝钗别称:宝姐姐、薛大姑娘、蘅芜君外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诗词:《忆菊》《画菊》《临江仙》等典型情节:羞笼红麝串、滴翠亭嫁祸黛玉、讽和螃蟹咏、出闺成大礼(4)王熙凤别称:琏二奶奶、凤丫头、凤辣子、凤组、凤哥儿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典型情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协理宁国府4.典型情节(1)黛玉葬花情节辨识:花锄、花囊、花冢、葬花词人物形象:黛玉——细心、敏感、多愁善感典型情节概述:在其他姐妹嬉戏玩耍的时候,黛玉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又拿着锄头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

(2)晴雯撕扇情节辨识:扇子人物形象:晴雯——张扬、倔强、泼辣;宝玉——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典型情节概述:晴雯给宝玉换衣服,失手把扇子跌在地上,将股子跌折,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

红楼梦中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红楼梦中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红楼梦中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封建社会制度:《红楼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宫廷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贾府的家族规矩、礼俗习惯、显贵之间的权力斗争,都表现了封建社会特有的制度和秩序。

2. 四书五经:《红楼梦》中融入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如《论语》、《孟子》等著作中的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和延伸。

3. 儒家礼仪:在小说中,贾府的家风家训、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各种活动都体现了儒家礼仪的特点,深刻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佛道两家:小说中还展现了佛教与道教的影响,如宝玉拜佛求学、净虚道人的出现等,反映了宗教对封建社会的渗透和影响。

5. 文人雅士:《红楼梦》中呈现了满洲贵族与汉族文人的交融,其中有许多身份特殊、文学才情丰富的角色,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风采和才情。

6. 园林艺术:红楼梦中有描述了大量的园林艺术,如贾府、荣府、探春园等园林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貌和特色。

7. 医药文化:小说中对医药知识有一定的涉及,如黛玉服药、宝玉闲谈医药等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医药文化和医学知识。

8. 服饰风俗:《红楼梦》中描绘了封建社会的服饰风俗,包括男女装束、妆饰、饮食文化等,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9. 国学经典:小说中不乏对国学经典的引用和体现,如古文诗词的引用、典故的运用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10. 艺术美学:《红楼梦》中描绘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如音乐舞蹈、书画诗词等,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艺术世界和审美追求。

11. 女性地位:小说中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如黛玉、宝钗、探春等女性形象所面临的宿命和命运转折,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沉重压力和无奈境地。

12. 社会风气:小说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和道德风貌,如贾府内外各种人物的品行举止、言谈举动等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社会风气和道德伦理。

以上便是《红楼梦》中包含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挖掘,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思考。

红楼梦知识要点整理

红楼梦知识要点整理

红楼梦知识要点整理一、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原名《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红楼世家人物的悲喜爱恨纠葛,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瑰宝。

二、人物角色1.贾宝玉:贾府的太子爷,性情柔弱。

2.林黛玉:贾府的女儿,才情出众,善良美丽。

3.薛宝钗:贾府的侄媳,端庄美丽,品德高尚。

三、故事梗概红楼梦共120回,分为前四十回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80回为“程千鹤评脂本红楼梦”,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宦海颠沛的荣华梦碎等。

四、主要主题1.爱情与婚姻: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2.家族与家庭:展现了红楼世家的衰落与兴盛,家族之间的恩怨纠葛。

3.社会风尚: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教、伦理、权谋等方面的风尚。

五、价值观念红楼梦体现了作者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哲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艺术特点红楼梦的语言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而他的解读亦层出不穷,被多次奉为经典。

七、影响与传承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宋诗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都有红楼梦的影子。

八、结语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文学内涵、深邃的哲理、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三大爱情小说之一”。

它描绘了一个浩瀚而精致的封建社会画卷,在中华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以上为《红楼梦知识要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导读与知识清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导读清单
作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整本书”,
《红楼梦》这部小说对中学生来说有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即使不为考试,它
也应该是每个人首选的人生必读书。

其百
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
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
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清人所说: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但是,除非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对大多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来说,阅读这部小说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为缓解这种畏难情绪,我们特意列出这一“清单”,虽然必定是挂一漏万,但可为中学生们提供一面窥视红楼的窗口。

【作者与版本】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

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

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

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
4.《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5.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

其中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第一回是楔子。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
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同时通过甄士隐一家由盛转衰的经历,暗示贾家的结局。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二回交代小说人物。

通过古董商人冷子兴的讲述,为读者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使读者未读全书,心中已隐隐有座贾府在。

(“人物关系图”附后)
【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三回介绍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做第一次直接描写,同时让重点
人物亮相。

(“贾府平面图”附后)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
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薛蟠案件自然带
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第五回是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
喻含蓄地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别的小说就怕读者早知道结局,《红
楼梦》却故意先说出结局,但却让读者更加着迷。

【人物形象】
6.《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人物?至今尚无定论。

清人姜祺统计有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统计721人,近年徐恭时统计为945人。

读者首先应将贾府的人物关系理清。

贾府人物看似复杂,实则有规律,书中共提到贾家五代人(名字偏旁代表辈分,分别为“水-人-文-玉-草”)。

面是贾府人物关系图:
7.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
宝钗。

宝玉是个不想长大的少年,对成人的世俗
世界有着本能的排斥;他心思细腻,善于感知人
世间一切温情;他对所有年轻女性都心怀敬意,
是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潜意识中有着对个性解放
和平等自由的追求。

黛玉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
女,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蒋和森语),她多愁
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孤标傲世而又温柔体贴,天
真聪慧而又心直口快。

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8.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读到“金陵十二钗”画册。

其中正册有(必须熟记):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
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
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
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
9.《红楼梦》写人物不再平面化,不再是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作者总是如实下来,不做褒贬,每个人物形象都活生生地有血有肉。

10.《红楼梦》处处有妙趣,比如人物命名,曹雪芹就常利用谐音起一些有深意的名字。

如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应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在贾府混饭吃的清客相公,则叫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就是"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谐音。

人物身份判词主要经历结局性格
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
府贾敏与林如海之女,
贾母外孙女,贾宝玉姑
表妹、恋人、知己
可叹停机德,堪怜
咏絮才。

玉带林中
挂,金簪雪里埋。

……于宝钗大婚
之夜泪尽而
逝。

聪明灵秀
孤标傲世…………
【典型环境】
11.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重点是荣国府)
与大观园中,读者应对这两处的地理平面图略
作了解。

贾府(荣宁二府)与大观园:
荣国府平面图(见第4页)
大观园平面图(见第4页)
【内容主题】
12.小说是更真实的历史,《红楼梦》真实展示
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礼仪、习
俗、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具有比
史书还重要的研究价值。

读《红楼梦》,如果
忽视了细节,就无法品味到其中的妙趣。

13.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
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表现在网状结构方式、精妙人物描写、精美小
说语言三个方面。

她采用网状结构,使小说情
节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小说
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
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如惜春出场的第
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她最终
“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可谓“伏线千里”。


语言既平淡朴素,又文采斐然,有含蓄蕴藉之
美,在白话叙述中又插有诗词曲赋、对联灯谜等,可谓“文备众体”,而这些又是小说有机组成部分,各种文体水乳交融。

14.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200多年来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是封建制度的挽歌,有人认为她是对青春和爱情的歌颂,有人认为她是对女性的颂扬以及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不知你又会看出什么?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