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花担》阅读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及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心张晓风(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
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那时我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中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
”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中国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
想来这是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煞费苦心的神来之笔。
“初”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他想起了某个女子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剪。
阳光把她微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
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条裙子?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续续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中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剪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浙江版)-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下学期期初模拟评估卷(三)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月,雪落山径.(jìn),寒梅数点,我忙着去走一走,心境澹澹.(dàn),每一个落下的脚印,都是轻轻的叩门声,叩响泥土里温暖的种子的梦,叩响一场花事的门扉。
B.第一缕曙.(shǔ)色远远未降临,宋嫂就开始剔.(tī)鱼骨,打鱼茸。
白鱼就是这点好,鱼肉没有一丝暗淡,茸泥剁细后雪白粉嫩,一转眼便已收拾妥帖。
C.从表象看,契诃夫温和圆融,没有棱.(lénɡ)角,和任何人都不会发生激烈冲突,迥异于高尔基和托尔斯泰的烈性与好斗。
受到屈辱时,他从不出恶言,而是隐于人群,独自慢慢消化和吞咽.(yè)。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概叹如名刹.(chà)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
这一声长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kuān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答案】B【详解】A.“山径”的“径”不读“jìn”,应该读“jìnɡ”。
C.“吞咽”的“咽”不读“yè”,应该读“yàn。
D.“概叹”书写错误,应该写成“慨叹”。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通观当前工业网络小说,可以发现,无论什么体裁..,人永远是文学的核心。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有几亿产业工人,这样一个国家需要工业教育,更.需要符合国情的工业文明。
(甲)齐橙在写作《工业霸主》的过程中,一直纠结的是如何有效地组织人与人之间细节上的矛盾冲突?这无疑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自觉意识。
(乙)“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工业本身,”蒋子龙说,“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谜构成了小说的魅力。
”不积累丰厚的生活底蕴,不形成对时代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要想借助贴近现实的叙事方法,将虚拟现实演绎..成有温度的人生经历,进而给读者带来真切的感动,只能是缘木求鱼....。
【文学类文本】张晓风《花之笔记》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花之笔记张晓风(1)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2)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
(3)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4)栀子花和木本株兰的香总是在日暖风和的时候才香得出来,所以也特别让人着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5)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
在阿利桑那,高爽的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粲粲的一径开向天涯,倒教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做“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6)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在芝加哥,朋友驱车带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东西。
(7)“那是什么花?”(8)“不知道。
”(9)“那种鸟呢?”(10)“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
”(11)他兴匆匆地告诉我,一个冬天他怎样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几天旅馆,又说西雅图怎样比纽约现有的摩天大楼都高一点。
(12)可是,我固执地想知道那种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
(13)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14)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 Sailor。
(15)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16)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的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A卷(含解析)

第五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李广田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
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
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
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
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
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
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
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
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散文阅读(含解析)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散文阅读(含解析)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解读【2021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张晓风《不知有花》经典散文

张晓风《不知有花》经典散文张晓风《不知有花》经典散文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
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车子停在一个小客家山村,走过紫苏茂生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
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但风过处花落如,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
而农人对他们作物的花,一向是视而不见的。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我想起少年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转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大声地问我花?哪有花?的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地的一部分,山林地是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
她与花可以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妇人,那位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张晓风)。
初中毕业班阅读题及答案6

初中毕业班阅读题及答案6一、花担张晓风诗诗①,春天的早晨,我看见一个女人沿着通往城市的路走来。
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
诗诗你能不惊呼吗?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夹在两筐璀璨之间。
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②般的待放的春天。
淡淡的清芬随着她的脚步,一路散播过来。
当农人在水田里插那些半吐的青色秧针,她便在黑柏油的路上插下恍惚的香气。
诗诗,让我们爱那些香气,从春泥中酿成的香气。
当她行近,诗诗,当她的脸骤然像一张距离太的画贴近我时,我突然怔住了。
汗水自她的额际流下,将她的土布衫子弄湿了。
我忍不住自责,我只见到那些缤纷的彩色,但对她而言,那是何等的负荷,她吃力的走着,并不强壮的肩膀被压得微微倾斜。
诗诗,生命是一种怎样的负担?当她走远,我仍立在路旁,晨露未晞,青色的潮意四面环绕着我们。
诗诗,我迷惘地望着她和它,那逐渐没入市尘的模糊的花担。
她是快乐的呢?还是痛苦的呢?诗诗,担着那样的担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的呢?走这样的一段路又是怎样的一段路呢?想着想着,我的心再度自责,我没有资格怜悯她,我只该有敬意——对负重者的敬意。
那天早晨,当我们从路旁走开,我忽然感到那担子的重量也压在我的两肩上。
所有美丽的东西似乎总是沉重的——但我们的痛苦便是我们的意义,我们的负荷便是我们的价值。
诗诗,世上怎能有无重量的鲜花?人间怎能有廉价的美丽?诗诗,且将你的小足举起,让我们沿着那女人走过的路回去。
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
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
今年春天,诗诗,今年春天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去参透。
诗诗,让我们不再祈祷自己的双肩轻松,让我们只祈祷我们挑着的是满筐满篓的美丽。
诗诗,愿今晨的意象常在我们心中,如同光热常在春阳中。
【注释】①诗诗,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儿子。
②箭镞: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深圳市2020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二附答案解析

深圳市2020届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二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请选出下列加点词读音正确的一项()A.潮汐.(xī)腈.纶(qíng)缭绕..(liáo rào)风雪载.(zài)途B.孕.育(yùn)砾.石(lì)蜿蜒..(wān yán)出类拔萃.(cuì)C.行.辈(háng)枷.锁(jiā)斡旋..(wòxuán)暴风骤.(zòu)雨D.偏僻.(pì)狩.猎(shǒu)撺掇..不绝(luòyì)..(cuān duō)络绎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B.父母对孩子漫不经心....,这类家庭的孩子长期缺乏爱的体验,就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
C.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偌大个中国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写诗,还要注意节奏,诗歌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②写诗,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令人难忘。
③诗歌是情感的抒发。
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⑤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
A.④②①⑤③B.⑤④②①③C.③②①⑤④D.③⑤④②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他的小说有《社戏》、《阿长与<山海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担
张晓风
诗诗①,春天的早晨,我看见一个女人沿着通往城市的路走来。
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
诗诗你能不惊呼
..吗?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夹在两筐璀璨之间。
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②般的待放的春天。
淡淡的清芬随着她的脚步,一路散播过来。
当农人在水田里插那些半吐的青色秧针,她便在黑柏油的路上插下恍惚的香气。
诗诗,让我们爱那些香气,从春泥中酿成的香气。
当她行近,诗诗,当她的脸骤然像一张距离太的画贴近我时,我突然怔住了。
汗水自她
的额际流下,将她的土布衫子弄湿了。
我忍不住自责
..,我只见到那些缤纷的彩色,但对她而言,那是何等的负荷,她吃力的走着,并不强壮的肩膀被压得微微倾斜。
诗诗,生命是一种怎样的负担?
当她走远,我仍立在路旁,晨露未晞,青色的潮意四面环绕着我们。
诗诗,我迷惘
..地望着她和它,那逐渐没入市尘的模糊的花担。
她是快乐的呢?还是痛苦的呢?
诗诗,担着那样的担子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的呢?走这样的一段路又是怎样的一段路呢?
想着想着,我的心再度自责,我没有资格怜悯她,我只该有敬意
..——对负重者的敬意。
那天早晨,当我们从路旁走开,我忽然感到那担子的重量也压在我的两肩上。
所有美丽的东西似乎总是沉重的——但我们的痛苦便是我们的意义,我们的负荷便是我们的价值。
诗诗,世上怎能有无重量的鲜花?人间怎能有廉价的美丽?
诗诗,且将你的小足举起,让我们沿着那女人走过的路回去。
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
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
今年春天,诗诗,今年春天让我们试着去了解,去参透。
诗诗,让我们不再祈祷自己的双肩轻松,让我们只祈祷我们挑着的是满筐满篓的美丽。
诗诗,愿今晨的意象常在我们心中,如同光热常在春阳中。
【注释】①诗诗,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儿子。
②箭镞: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1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线索是。
(2分)
16.作者初见担着花的女人为什么要“惊呼”?(2分)
17.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能从一些词语中来发现作者情感的走向,请你在文章中找到两个词语将作者的情感脉络梳理出来:(2分)
惊呼——()——()——敬意
18.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从修辞角度分析作者
........。
(4分)
..对孩子表达的情感
(1)诗诗,当你的脚趾初履大地的那一天,荆棘和碎石便在前路上埋伏着了。
(2)诗诗,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花朵永远来自黑暗的土壤。
19.作者为什么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问句?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向自己的孩子诉说什么道理呢?(4分)
阅读答案:
15.散文;花担
16.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
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或者:一个女人担着两筐子花,花朵非常漂亮,让我惊喜。
(核心是花很漂亮)
17.惊呼——(自责,“怔住”也可以)——(迷惘)——敬意
18.(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生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困难挫折,表现了作者希望孩子今后能正确面对困难并征服困难的关爱之情。
(2)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美好的事物总是来自于磨练和辛苦的付出,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期望,期望孩子坚强努力最终换得美好的收获。
19.(1)抒发强烈的情感;引起孩子的思考。
(2)我们经历的痛苦、磨难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我们承担的责任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也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