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以及茶馆文化

合集下载

茶馆的起源与发展

茶馆的起源与发展

茶馆的起源与发展茶馆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中国人社交、休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馆的起源、发展和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一、茶馆的起源茶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茶文化。

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摆布,最早被用作药物和饮品。

随着茶的普及,人们开始在茶园或者茶室里品茶、交流。

这些茶室逐渐演变为茶馆,成为人们交流、休闲的场所。

二、茶馆的发展1. 宋代茶馆的兴旺茶馆在宋代(960年-1279年)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的茶馆不仅是供人品茶的场所,还是文人雅士会萃的地方。

茶馆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许多文人骚客在茶馆中交流诗词、文学作品。

茶馆也成为了政治家、学者、艺术家等社会精英的会萃地。

2. 明清时期的茶馆明清时期,茶馆的发展进一步扩大。

茶馆成为了社会底层人士的会萃地,他们在茶馆中谈天说地、打发时间。

茶馆也成为了商人、手工业者等职业群体的交流平台,他们可以在茶馆中商讨生意、交流经验。

3. 现代茶馆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逐渐演变为现代茶楼、茶馆等形式。

现代茶馆不仅提供茶水,还提供各种茶点、小吃、娱乐设施等。

茶馆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交流功能。

三、茶馆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茶馆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 社交交流场所茶馆是中国人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人们可以在茶馆中与朋友、家人共享茶水,畅谈人生,交流思想。

茶馆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文化传承与交流茶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场所。

茶馆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诗词会、书画展览、传统戏曲表演等,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茶馆也是文人雅士们交流文化、分享心得的平台,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空间。

3. 休闲娱乐场所茶馆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茶馆中品茶、品味美食,同时还可以欣赏各种表演、演出等娱乐活动。

深度解读茶馆

深度解读茶馆

深度解读茶馆茶馆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场所,既是一个休闲、品茗的地方,也是一个社交交流的场所。

在茶馆里,人们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的茶叶,欣赏表演,交流思想,以及观察社会风貌。

本文将深度解读茶馆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现代转型,带领读者更加了解茶馆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茶馆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明代。

明代是茶叶逐渐普及的时期,当时茶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逐渐成为各个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之中。

茶馆作为提供茶叶供人品尝的场所应运而生,成为人们聚集、交流的地方。

茶馆在清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成为了社交的中心。

清代的茶馆不仅仅是提供茶叶的场所,还成为了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茶馆里经常能听到各种激烈的辩论和思想碰撞,人们在这里分享观点,交流思想,互相启迪。

二、文化意义1. 社交交流的场所茶馆作为一个社交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展示才艺的机会。

人们可以在茶馆里结交朋友,了解社会动态,分享生活经验。

茶馆成为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舞台,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2. 文化繁荣的象征茶馆也成为了文化繁荣的象征。

茶馆里经常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如戏曲、音乐演奏、杂技等。

这些文化表演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茶馆成为了展示艺术才华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3. 社会风貌的观察窗口茶馆也是观察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茶馆里汇聚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他们通过茶馆进行社交交流,分享生活体验,传递社会信息。

茶馆成为了观察社会动态和了解民生变化的重要途径。

三、现代茶馆的转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茶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转型。

现代茶馆与传统茶馆不同,更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和消费体验。

1. 创新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现代茶馆在茶叶的选择和制作工艺上更加注重创新。

茶叶的种类和口味更加丰富,茶叶专业人员在茶叶的加工上更加注重细节,使得茶馆更具吸引力。

2. 多元化的休闲方式现代茶馆不仅仅提供品茗的场所,还结合了其他休闲方式。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整理中国茶馆四大茶门喝茶文化1、北京茶:喝贵气文化在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富贵在里头。

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

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

在这里茶馆的服务员都好为人师,在喝茶时,说起茶文化就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模糊不得。

”作为茶客,也愿意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

2、潮汕茶:喝茶道文化潮汕的‘功夫茶’名扬海内外,潮汕的功夫茶整个流程都特别的讲究,包括泡茶的水、茶具、炭火等等。

潮汕功夫茶的用水取自山泉,炭火选用榄核,然后用小扇煮开的甜蜜甘醇的`水,用来冲泡铁观音。

潮汕功夫茶的茶具是整套的精致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及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

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整个斟茶的过程下来,应了:“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不过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你觉得潮汕的功夫茶,是喝茶道的文化吗?3、成都茶:喝平民文化四川成都人喝的茶,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

成都人喝茶,不论茶的品质,也不论喝茶的环境。

只是在大树荫处的茶棚底下,任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凭摆上桌子长凳子,就可以喝茶了,特别轻松满意的平民生活。

最讲究的是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倒茶的样式多,门派也许多哦,有‘峨嵋’‘青城’等等。

4、杭州茶:喝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

青藤茶馆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木圈椅、红缎面、悠长吊兰的从身边滑落。

青藤茶馆最惊艳的是随处可见的“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将“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

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叫卖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
绿色环保材料应用
茶馆在装修过程中将更多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措施实施
茶馆将通过节能设备、节能照明等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垃圾分类与回收
茶馆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跨界合作与创新模式探索
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茶馆将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 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茶馆、旅游茶馆等。
茶馆是各种信息汇聚和传播的平台,人们 在此议论时政、传播新闻、交流经验,促 进信息流通和知识共享。
休闲娱乐
商业活动
茶馆提供品茗、听戏、打牌等多种娱乐方 式,是人们放松心情、消遣时光的好去处 。
茶馆也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如茶叶销 售、古玩交易、中介服务等,促进了城市 经济发展。
成都地区茶文化特色
01
文君绿茶
产自邛崃市,条索紧细,色泽翠绿,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回甘。
泡茶技巧与品茗方法
泡茶用水
选用优质矿泉水或纯净水,煮 沸后稍凉至适宜温度。
投茶量
根据茶具容量和茶叶种类,适 量投放茶叶,一般为容器容量 的1/3至1/2。
泡茶时间
根据茶叶种类和泡茶次数,掌 握泡茶时间,一般为10秒至1分 钟不等。
品茗方法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目录
• 茶馆历史与文化背景 • 茶馆分类与经营模式 • 茶馆空间设计与装修风格 • 茶饮品种类及制作方法 • 茶馆经营策略与营销手段 • 成都茶馆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茶馆历史与文化背景
成都茶馆起源与发展
起源
成都茶馆起源于唐代,历经宋、 元、明、清等朝代,逐渐发展成
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

(2)茶館的功能

一是政治方面的功能。它是一个公共评判场所,无论民间大 小纠纷,往往约集茶铺,双方相互评理,然后再由大众公裁。 结果双方都很满意,有时很严重的问题,常常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所以它在政治上有排难解纷的功能。民国十初年有 一位评书高手钟晓帆,差不多民间什么纠纷不得解断时,只 要有人说这件事情钟老师在某处茶馆说评书是如何说的,于 是大家便以此为准来解决大小事情。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茶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也结下了不解 之缘,茶有茶诗、釆茶戏、茶联、釆茶歌、茶舞、茶道、茶 图画等艺术形式。 晋代诗人杜育,文学家左思分别写了咏茶诗赋多篇。 唐代大诗人们不仅嗜酒如命,而且也嗜茶成癖。大诗人李白、 杜甫、白居易、皮日休等人的咏茶诗更是灿烂辉煌。 李白不仅是一个大酒仙,也是一个品茶高手,一生曾作五十 余首茶诗。 白居易则把茶引为终身“知己”。 宋代苏轼既既是诗人,也是茶痴,他的千古名句“独携天上 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正是他对自然山水、对茶艺美 的独特而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从来佳茗似佳人”,把好茶 比作美女,自然欲不痴也不可能了。 此外,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也都爱茶、咏茶。 陆游生于茶乡,与茶终生为伴,一生创作茶诗多达三百二十 余首,冠绝当时诗坛。
六是私人招待所的功能。 七是社区服务的功能。 居民用开水,茶馆用河水。卖出堂开水,代为煮、炖,成为成 都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茶馆的名称





成都茶馆取名颇为雅致。 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锦春,锦江春。 “诗清都为饮茶多”——诗清阁,清心阁。 纪念陆羽、卢同——陆卢茶楼(卢同七碗:“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 吃不得,两腋习习清风生”。) “竹林七贤”——竹园。 群贤毕至——群贤茶社。 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茶馆,吟啸楼茶馆。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此外,成都茶馆还有许多具有地方特 色的茶点和小吃,如龙抄手、麻辣豆 花等,这些美食与茶叶相得益彰,为 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味觉享受。
成都茶馆的建筑风格多采用古朴典雅 的木质结构,内部装饰也十分考究, 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成都茶馆的茶艺表演也是一大特色, 茶艺师们通过熟练的技艺,将茶叶的 香气和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成都茶馆的建筑风格与环境 布置
成都茶馆的建筑特点
传统川西建筑风格
成都茶馆多采用传统的川西建筑 风格,以木结构为主,青砖黑瓦,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空间布局灵活
成都茶馆的空间布局灵活多变, 根据不同需求可设置散座、包间、 雅座等,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成都茶馆的环境布置
绿化布置
茶馆内常布置有盆景、花卉等绿色植 物,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促进跨文化交流
成都茶馆吸引了来自世界 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成为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05
成都茶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成都茶馆的现状分析
历史悠久
成都茶馆具有深厚的历史 底蕴,是成都市民休闲、 社交的重要场所。
文化特色
成都茶馆承载了丰富的川 西文化,展现了成都人的 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装饰元素
茶馆内部装饰古朴典雅,常有字画、 瓷器、紫砂壶等传统元素,彰显文化 底蕴。
成都茶馆的氛围营造
音乐氛围
茶馆内常伴有传统川剧、评书、民乐等表演,营造出轻松愉 悦的氛围。
人文气息
成都茶馆不仅是品茶的地方,也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的场所,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03
成都茶馆的茶艺与茶道精神
成都茶馆的茶艺表演
成都茶馆与茶文化课件
$number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茶馆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茶馆的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茶馆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茶馆的象征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在饮用习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本文将探讨茶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并了解茶馆的历史渊源以及茶馆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一、茶馆的渊源与历史茶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渊源可追溯至唐代。

唐代茶文化的繁荣,赋予了茶馆特殊的地位。

茶馆不仅是人们品茶休憩之地,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

各阶层的人们在茶馆中相互交流、商讨事务、传递信息,茶馆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

茶馆还是文人雅士们争论文艺的场所,他们在茶馆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开展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馆的影响逐渐扩大,蔚为风潮。

清代,茶馆进一步发展,风靡全国。

各地的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馆中不仅有茶艺表演,还有吟诗作对、评弹唱曲等文艺活动。

茶馆成为文化精英与普通民众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

同时,茶馆也成为了革命党派活动的策源地,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二、茶馆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虽然时代不断变迁,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茶馆仍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馆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休闲放松的场所。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逐渐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茶馆成为一处追求心灵寄托、品味生活的空间。

茶馆里沏茶、品茶、赏花、对弈等一系列仪式,让人们远离喧嚣,感受宁静。

此外,茶馆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通过茶馆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茶道精髓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茶馆举办的吟诗会、传统音乐演奏和茶艺表演等活动,更是让年轻一代深入接触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与魅力。

茶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舞台。

同时,茶馆也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馆展示了不同地域的茶艺和风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茶室文化ppt课件

茶室文化ppt课件

茶室文化的发展
茶室文化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茶道和 茶艺。
茶室不仅仅是品茶的场所,更 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平台,文人 墨客常常在这里吟诗作画、交 流思想。
到了明清时期,茶室文化进一 步普及,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 ,还逐渐传播到了其他民族地 区。
茶室文化的特点
茶室文化注重礼仪和规矩,讲究 茶具的选用和摆放。
茶室中的艺术品和装饰物常常与禅宗 的哲学思想相关,如山水画、佛像和 禅语等。
禅宗文化与茶室生活的融合
禅宗文化强调生活修行,而茶室生活则 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两者相辅
相成。
在茶室生活中,人们可以品茗、冥想、 听音乐、赏花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与禅 宗文化相结合,使人们更好地体验禅宗
文化的内涵。
禅宗文化与茶室生活的融合,可以使人 们更好地理解禅宗文化的内涵,同时也
茶室的氛围营造
01
02
03
音乐与香氛
播放轻柔的音乐,或使用 香氛,营造宁静、放松的 氛围。
茶室礼仪
教授并遵守基本的茶室礼 仪,提升品茶体验。
服务态度
提供热情、专业的服务, 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Part
03
茶室中的礼仪与习俗
泡茶的礼仪
泡茶前要净手
在泡茶前,主人应先清洁双手, 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泡茶用水的选择
泡茶用水应选择纯净水或优质矿 泉水,以保证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
敬茶姿势要端正
泡茶时,主人应保持端正的姿势 ,不得随意倾斜或抖动茶具。
泡茶用具要齐全
泡茶时需要准备茶壶、茶杯、公 道杯等用具,缺一不可。
品茶的习俗
三龙护鼎
品茶时,用拇指、食指扶 1
杯,中指托住杯底,俗称 “三龙护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以及茶馆文化
一、茶文化
茶文化源源流长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中,色彩纷呈,独成一景。

有朋自远方来,或日常的交友待客,捧上一杯清淡的香茗,许多热情和恭敬也往往就蕴涵其中。

旧时,饮茶与品茶的嗜好,风行于士大夫阶层,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密切相融,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举而倍受推崇。

即便到了高度商品化社会的今天,在争名斗利的喧嚣浮华之余,邀三五同好或独携亲密知己置身茶坊茶肆,也很区别于斗酒的酒徒,而别有一番浪漫无限和诗情画意。

茶的最早史料记载,见于成书在秦汉时代的《神农百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也就是说,茶的最早用途,是作为一种解药被发现的,当作饮料传播普及,其间有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

因为气候条件所致,茶的种植产地多限在南方地区,流入长江以北自然就弥足珍贵,由是,在流传下来的史章典籍、正史野史中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奇。

《赵飞燕别传》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汉成帝遗孀飞燕娘娘某日梦里见到了先夫陛下,毕竟一别经年,陛下对娘娘十分热情,急忙吩咐手下“看茶”,但立即招致了群臣的反对,指责娘娘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无数,没有资格饮茶。

故事的真伪不去说它,但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到茶在当时的身价。

既然茶如此高贵,被后世的文化人儿争相在追捧中附庸风雅也就不再奇怪。

读史读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茶而有的思想澎湃和浪漫主义色彩,唐宋八大家等等的诗文中都不缺少饮茶品茶的感慨和感受。

提到茶,不能不提到一个叫陆羽的人物。

陆羽,字渐鸿,生活年代与李白、杜甫大致相同,幼年孤苦,身事佛寺,曾专为和尚煮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晚年隐居浙江苕溪,著《茶经》三卷十节,就茶的植、制、饮等系统总结,对后世的茶文化影响巨大,被视为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其本人也因此被尊为“茶圣”、“茶神”。

自陆羽的同时期开始,我国的茶产品逐渐外传,在盛销东亚地区和南太平洋诸岛外,也多成为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易货贸易的抢手物资。

尤其是在朝鲜、日本,宠茶风盛,社会上下无不崇尚,由此而发展起来的“茶道”,逐渐演化为一种高度的饮食文明。

后世东西方贸易兴起,把中国的茶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因为茶本身具有的芳香清馨、醒脑提神等特点,大受各个阶层欢迎,看看当时的有关文献,我们可见“东方恩物”、“康乐饮料之王”的誉称。

如此风靡世界的一种商品中的文化、文化中的商品,曾几何时被国人自贱自轻,当“可口可乐”一把一把掏走世人口袋里的银子的时候,俺千年一剑先生常有颇多遗憾和说不出的心痛。

茶文化中有一种“茶佛一味”的说法,是说茶与佛的关系密切。

我国的佛教,盛兴于南朝时期,当时的寺院多建在名山秀川之间,位处或邻近各个产茶地区。

佛倡素食,作为清素之品的茶,与佛教的主张并无差异,加以茶能提神,恰好有助于和尚们精神抖擞的事佛打坐,自然就结下了因缘关系。

发展到后来的茶道文化中,三口一“品”,先苦后甜,也就更有了几分洞悉人生的朴素的禅意。

茶的历史和文化,精深博大,远非千八百字可以说得清楚、概括完全。

我这里笼统为之,是为引出下一个话题:茶馆文化。

二、茶馆文化
茶馆的出现,究竟始于何时,似已很难考证。

写这篇短文前,我曾查阅不少书籍,又特意求教一位供职于中国食品某某协会的专家朋友,但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杜甫有“落日春台上,春风掇茗时”的诗句,颜真卿有过“冷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的名对,因为这显然是为茶馆而感因茶馆而作,故我国茶馆的历史,其出现时期当不晚于唐代。

到了宋朝,茶馆业进入到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梦梁录》中有极为生动热闹的记载。

茶馆的出现,先是被士族阶级和有闲阶层作为附庸风雅抒发情怀之地,经过一定的发展衍变,这才开始逐渐往普通百姓中普及,并逐渐成为一般民众在吹牛扯淡中沟通感情、密切关系的一个空间载体。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老北京的天桥闹市,不知曾演绎过多少甜甜蜜蜜又苦苦涩涩的故事。

老舍的一出《茶馆》,把“清明上河图”赋予了鲜活的现实意义,不过一个方寸之地,却聚三教九流之徒,汇五方杂处之声,各色人等在此轮番表演,最终成为一个没落王朝的历史见证和生动写意。

茶馆的建筑和布局大都很有讲究,所以能够吸引人来,是因为这里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

其建筑风格或古朴淡雅,或小巧玲珑,或临水楼台,或柳廊亭谢,置身其中,又见四时花草、鹤舞凤鸣,以及名人墨迹、图景图画等等,立时就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愉悦。

此种布局,自古开始,今无改变,足见其深入人心的影响力。

旧时的茶馆还多为说书艺人的谋生地,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中的风云变换就在口中超时空演义,说到精彩处,少不了茶客们拍桌子拍巴掌的暴堂叫好,人生或命运的沉重也就在这热闹中有了暂时的忘记。

图清净的就开间雅室,几位老友把门一掩,畅叙旧情,轻松惬意,几杯热腾腾的香茗入口,则更添几分世态炎凉中的温暖情谊。

茶文化不仅仅表现为茶叶本身,在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茶具上也无烙印着文化痕迹。

茶具有铜、瓷、陶和紫砂制品,物件不大,但工艺精深,集书法、绘画、篆刻、造型艺术为一体,很值得茶客们把玩欣赏,并从中感受到一层特殊的韵律。

闻名于世的绍兴茶具,所以为世人所喜,这与它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点不无关系。

说到茶馆,不能不说茶道。

这里的“道”,不只是一种烹茶饮茶的方式,还包含有一层朴素的人生哲学诠释。

我国的茶道发端于云南丽江白族等几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即使今天的正宗茶艺也大都来自这几个地区。

茶道所用器皿,与我们日常茶具很有区别,多以陶或紫砂制成,其型小而玲珑,杯不为“杯”,而称为“茶盅”。

一盅所纳,仅一口而已,所以茶道在“品”而不在“喝”。

一次茶道下来,不以一种茶叶贯穿始终,多根据品茶人的兴趣而有不同品种的变换,续茶时有一个量掌握,先多后少,沏出的水也就先浓后淡。

有个说法谓:“一口润唇,二口润舌,三口润喉”——三口成一个“品”字,意思是说,在这三口之后才能真正品出茶味和茶韵。

因为茶水有一个先浓后淡的烹沏过程,茶客兼有个凝神屏气的环节,入口之茶先是极苦,渐渐始觉甘甜,茶道之中于是就有了关于人生的哲学蕴涵。

这点有关茶道的知识,我说得很是肤浅,其来源,来自一次品茶中一位白族女孩的传授。

女孩很文静,曾在这天数次为我们献上甜润的茶歌,至今想来,仍有一种愉悦的感受。

茶馆到了今天,逐渐有了音乐茶座、京剧茶座等等新面孔,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所反映出的仍是民俗文化的承继和发展。

遗憾的是,贵族化趋势愈来愈浓,旧时的热闹场景已很
难再见,而且麻将声充斥,也多有婚外恋、情人恋搀杂其间,曾经的性情陶冶和文化享受,在阵阵清香中,早已被商品社会的商品文化扭曲。

更多绿色食品相关知识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