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 试题1
刘洋波:中国历史要籍试卷B卷

历史文化系历史教育专业2012-2013学年度秋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试卷(B )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5道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
2、序号、班级、姓名不可或缺,否则扣5分。
一、 根据历史要籍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春秋》的最佳注本是( )。
2.我国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方志是( )。
3.《三国志》的最佳注解是( )。
4.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 。
5.《史记》记述历史的起始年代是( )。
6.《汉书》分纪、( )表、志四大部分。
7.《水经》的最佳注解是( )。
8.《后汉书》的作者是( )。
9.《前汉纪》的作者是( )。
10.《水经注》的作者是( )。
二、写出下列简体字相应的繁体字
:(每字2分,30分) 阳 汉 丰 后 从
会 选 旧 时 为 龙
与 见 顾 尘
三、要籍简介:(每题5分,共20分)
1.尚书
2.左传
3.战国策
4.洛阳伽蓝记
四、给下文标点:(每个标点1分,共10分)
先 帝 不 以 臣 卑 鄙 猥 自 枉 屈 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 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由 是 感 激 遂 许 先 帝 以 驱 驰 后值 倾 覆 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尔 来 二
十 有 年 矣
五、史料分析题
据《尚书〃牧誓》分析周初军队作战方式(20分)。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答案:A2. “史”字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文献中?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答案:B3. 《春秋》是哪位史学家的作品?A. 孔子B. 左丘明C. 司马迁D. 班固答案:A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什么体裁的史书?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答案:B5.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班固C. 司马迁D. 左丘明答案:A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前四史”之一?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D7.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A. 《明史》B. 《清史稿》C. 《新元史》D. 《清史》答案:A8. “史学三家”指的是哪三位史学家?A. 司马迁、班固、范晔B. 司马迁、班固、司马光C. 司马迁、班固、左丘明D. 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答案:A9. 中国古代史学的“三长”指的是?A. 才、学、识B. 史、志、传C. 纪、表、志D. 书、记、志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纪传体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三国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前四史”?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E. 《资治通鉴》答案:ABCD12. 中国古代史学的“四体”包括哪些?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E. 纪表志答案:ABCD13.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范晔E. 刘知几答案:ABCDE1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E. 《明史》答案:ABCE15. 下列哪些作品是纪传体史书?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E. 《三国志》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
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

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1. 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学习中国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的发展进程。
本文提供一套中国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2. 秦朝的建立题目 1: 哪位君主建立了秦朝?答案: 秦始皇题目 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哪些政策?答案: 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3. 汉朝的兴衰题目 1: 刘邦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答案: 汉朝题目 2: 请简要介绍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 西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同时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职位。
4. 隋唐的辉煌题目 1: 唐太宗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答案: 唐朝题目 2: 唐朝的开放政策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答案: 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5. 宋朝的变革题目 1: 宋朝分为哪两个时期?答案: 北宋和南宋题目 2: 北宋的政治改革有哪些特点?答案: 实行科举制度、推行新法等。
6. 元朝的统治题目 1: 哪位皇帝建立了元朝?答案: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
题目 2: 元朝统治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答案: 推崇蒙古族文化、设立行省制度、修建大都等。
7. 明朝的兴盛题目 1: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答案: 朱元璋题目 2: 明朝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经济成就?答案: 实行海禁政策、进行海外贸易、推动农业发展等。
8. 清朝的衰落题目 1: 最后一个清朝皇帝是谁?答案: 溥仪题目 2: 清朝的衰败原因是什么?答案: 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如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外国列强的侵略等。
9. 近代史的发展题目 1: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答案: 1911年题目 2: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哪个时期?答案: 中华民国时期。
10. 现代中国的崛起题目 1: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答案: 1949年题目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答案: 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经济建设、加强了国际地位等。
历史要籍 整理复习

历史要籍夫子勖.哉(勖:勉励,努力)不愆于四伐(愆:超过)以畀宋人(畀bi:给予)微楚之惠不及此(微:无,没有)以亢其仇(亢:庇护)楚师背酅xi而舍(舍:住宿,这里指驻扎)次于城濮(次:临时驻扎)楚子伏己而盬其脑...(吮吸自己的脑髓)原田每每(原田:休耕的土地每每: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君冯轼而观之(冯:依靠)诘朝将见(诘朝:次日早晨)以益其兵(兵:武器)晋师三日馆,毂(轂:吃缴获的粮食)山木如市,弗加于山(把山上的市场卖价钱也不高于山里)欲无获民,将焉辟之(想要陈氏不得到百姓的拥戴,怎么能避免呢)道殣相望(饿死在道路上的人互相能看见)民力彫尽(彫:损伤)女富溢尤(溢:财物多得装不下)君日不悛(悛:改过,悔改)馋鼎..之铭(鼎名铭:铭文)瞻彼旱麓(瞻望那旱山山麓)愷悌..君子(愷悌:和乐、平易近人)干禄愷kai悌ti(和乐近人以求福禄)臣之论也(论: 职分,本分)启胡翟之乡(启:开发)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劳:精力勋:功勋)夫制国有常(常:准则)不佞..(不才疾走)..寝疾,不能趋走即之公叔成家(之:到···去)错臂左衽(两臂交错而立,衣襟左开)又况山谷之便乎(便:区别又何况高山与河谷有区别呢)大酺(酺:聚会饮酒)相攻击如仇仇..(仇仇:仇人)无辅拂..(辅拂:左右之臣辅佐)何足法也(法:效法,学习)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百姓在家应该致力于生产)特备员弗用(特:只是)上至以衡石量书(衡:量器,秤)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征召饱读诗书的学士)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案问:审问)接秦之弊(弊:弊政) 丈夫从军旅(丈夫:成年男子)复弛商贾之律(弛:放宽)富埒天子(埒:相等)乃徒复作...(徒:流放判罪服役的犯人)故人自爱而重犯法(重:难)事两越(事:用兵)选举陵迟(陵迟:衰落)以《春秋》之义绳臣下(绳:约束)竟其党与(竟:追究)稍骛于功利矣(骛:追求)置写书之官(写书:专门抄书)合于荛之克攘(克:能够)敬授民时(民时:农时)泥于小数(数:方术)好恶殊方(殊方:不同的旨趣)合其要归(要归:根本的道理)足垂于后(垂:流传)臣若获戾..(获戾:得罪)圣人则之(则:效法)往往曹伏思乱(曹:众)寖不克终(寖:逐渐克:能终:坚持到底)远辈荛、舜(辈:比)人无衅焉(衅:过失)一卷事目(事目:记事目录)名驰海内(驰:传扬)肇有人伦(肇:开始)1.《宋书》创带叙法,这是作史的一种良法。
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221年D. 公元202年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建立者是: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允炆D. 朱由检答案:A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指的是:A. 秦、汉、唐B. 宋、元、明C. 魏、蜀、吴D. 夏、商、周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6.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光绪D. 溥仪答案:D7. 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8. 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贸易的商品是:A. 茶叶B. 丝绸C. 瓷器D. 香料答案:B9.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建立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修建长城答案:B10.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A. 唐太宗时期B. 唐玄宗时期C. 唐高宗时期D. 武则天时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E. 《金瓶梅》答案:ABCD2.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五霸”包括: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吴王阖闾E. 越王勾践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淝水之战E. 鸦片战争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
答案:秦朝2. 唐朝的盛世时期被称为“________”。
答案:开元盛世3. 明朝的首都最初设在________。
答案:南京4.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其中“康”指的是________。
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推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建立科举制答案:D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3.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秦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唐朝答案:C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物D. 寻求新航路答案:B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下列哪项成就不是他的?A. 平定三藩之乱B. 收复台湾C. 建立科举制度D. 编纂《康熙字典》答案:C6.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不是在宋朝时期发明的?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爱国B. 进步C. 民主D. 科学答案:B8.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A. 杨靖宇B. 赵一曼C. 左权D. 岳飞答案:D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哪个时期?A. 1950年B. 1952年C. 1955年D. 1958年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A.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实现载人航天D.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______年间编纂的。
答案:1403-14083. 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著名的______。
答案:十全武功4.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______。
答案:民生主义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______。
答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绩。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事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3. “文景之治”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局面?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4.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5. “百家争鸣”是哪个时期的学术氛围?A. 先秦时期B. 秦朝时期C. 汉朝时期D. 唐朝时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首先,他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削弱了六国的实力;其次,他组织了大规模的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击败了六国,实现了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在于,它结束了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描述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答: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推行了重农政策,文化上则出现了儒学、道家、法家等学派并存的局面。
此外,汉武帝还大力推行了丝绸之路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这一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20分)请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使得出身贫寒的人也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此外,科举制度还推动了官僚体系的完善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使得政府机构更加高效。
然而,科举制度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考试内容过于死板,无法完全考察一个人的实际能力,而且容易导致官场腐败。
中国历史要籍选读 师范学院本科历史学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要籍选读复习资料一、判断题(每题 3分,共15 分)1.新唐书在南宋时期首先出现,记载了大量唐朝史事。
()2.古应泰编辑的明(明史记事本末)首先采取群书而为书。
()3.《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古代保存最早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总志。
()4.《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前后两次才修成。
()5.历代关于《资治通鉴》的注本最好的是宋朝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45 分)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
A.“思无邪”为核心的文艺批评标准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D.“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我国古代史籍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下列的哪个时代。
( )A. 春秋战国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隋唐元宋时期D. 明清时期4.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学史《史通》的作者是哪位。
( )A.刘知几B.王存C.李好文D.杨宗瑞5.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
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6.《道学传》的创立,反映了道学在社会学术思想中的特殊地位。
《道学传》是那本史书所创。
( )A.《晋书》B.《宋史》C.《魏书》D.《明史》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的是哪本著作。
( )A.《汉书·艺文志》B.《隋书·经籍志》C.《新唐书·艺文志》D.《史籍举要》8.下面哪本书是纪传体题材( )A.《梁书》B.《资治通鉴》C.《唐会要》D.《五代会要》9.《范缜传》出自哪本史书( )A.《北史》B.《南史》C.《唐书》D.《晋书》1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是( )A.《囯榷》B.《通典》C.《文史通义》D.《圣武记》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政书体史书是( )A.《通典》B.《通志》C.《明史》D.《元史》12.下列被称为“史学双壁”之一的是( )A.《通典》B.《资治通鉴》C.《囯榷》D.《太平寰宇记》13.列传常把祖孙父子有传者集合一处,不分朝代,称为一种家谱式的史传哪一部史书的突出特点 ( )A.《元史》B.《宋书》C.《南·北史》D.《明史》14.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A.《国语》B.《史记》C.《汉书》D.《尚书》15.下面哪部史书不是元脱脱编注的( )A.《宋史》B.《辽史》C.《金史》D.《元史》三、材料分析题(每题 25分,共25分)1.通过理解和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06年4月《文献学》自考试题
一、单选
1、我国第一部分类编目的国家藏书目录是:()
A、《汉书·艺文志》
B、《七略》
C、《七录》
D、《隋书·经籍志》
5、恩格斯曾谈到法国《人间喜剧》的作者巴尔扎克,要知道出自恩格斯的哪能篇文献,应查:()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名索引》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D《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短句速查手册》
……
10、作为我国近代图书馆目录的先驱,力图统一目录中新学与旧学分立的倾向的图书目录是:()
A《西学书目表》 B《古越藏书楼书目》 C《崇文总目》 D 《书目答问》
……
15、我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研究工作始于:()
A1966年,B、1971年,C、1975年,D、1987年
二、多项选择题:
16、文献检索步骤心要包括:()
A、分析检索课题,B选择检索工具,C索取原文,D选择检索方法或检索途径,E鉴别文献真伪
……
20、要换算古代某年为公元年,可使用:()
A《中国历史纪年表》,B《大众万年历》,C《公元干支推算表》,D《新编中国三千年历日检索表》,E《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
三、名词解释:
……
25、“四分法”
四、简答题:
26、《十三经索引》编排有什么特点?
……
29、直接检索法有什么优缺点?
五、论述题:
30、举例分析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
六、综合应用题:
32、要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请说说应查阅哪些资料?并具体说明检索内容。
参考答案
1、B
5、B
10、B
15、C
16、ABCD
20、ACDE
21、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可分为: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代码检索语言三种。
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和自然语言代表了未来检索语言的发展方向。
25、“四分法”:四分法是我国古籍图书的分类标准,西晋初年,荀勖撰《中经新簿》,改
六分法为甲乙丙丁四部。
唐代魏征撰《隋书.经籍志》,以以经、史、子、集类名标示四部,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
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四部分类又加以整理,使四分法日臻完善。
四分法:是古代图书的一种分类法,始于晋代“荀勖”编的《中经新薄》,把群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后来,唐的《隋书·经籍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逐渐成为我国类分古籍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