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导学案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五河一中:杨思想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以第一章《人体内环境和稳态》为基础,与后面的《通过激素的调节》以及《免疫调节》一起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情:本节课中的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初步学习过,为创设问题情景,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学生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较差,对于神经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模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制定教学案;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中;对善于观察和表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使各类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建立兴奋、神经冲动等基本概念。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 2 )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能力目标( 1 )阐明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 2 )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知晓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 2 )关注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重点、难点突破由于本节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通过课前引导预习,解决基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我并由我汇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抽象难点,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以便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A、预习内容1.基本概念:(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2)反射:指在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应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二轮微专题)导学案班号姓名【复习主题】神经调节【课标要求】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4、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5、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6、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复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发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掌握神经调节的机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展生命的物质观和稳态与平衡观3.描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认识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复习过程】情境1:百日誓师宣誓任务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指向目标1)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听到“请举起右手”形成听觉和完成举起右手的过程,并判断这两个过程是否属于反射?为什么?总结:反射发生的条件和判断是否属于反射的依据情境2:百日誓师创意表演——舞蹈任务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指向目标2)如图为创意表演中完成“伸肘”(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这一舞蹈动作时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请叙述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向前传导的机理:【迁移应用】1、(2023届四省联考适应性试题·第32题)实验动物某一离体神经纤维不同区域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纤维 A 区的状态主要是靠___________形成的。
若将连有高灵敏度电表的两个微电极置于 A 区膜外表面的任意两点,此时,电表的指针会_____________(填“发生偏移”或“保持不动”)。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3.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热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其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如图:(1)该图的神经中枢为脊髓灰质(由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横断面,其中C 与A 在形态上的区别是C 比A 宽大。
(2)E 与D 分别和C 与A 相连,其中E 组成前根,D 组成后根,在椎间孔F 处形成脊神经。
(3)该同学是感到烫后才松的手呢?还是松手后才感觉到烫? 答案 是先松手后感觉到烫。
课堂导入(1)上图展示的运动离不开哪些器官?手、脚、眼、耳等。
(2)通过哪个系统来协调这些器官活动?神经系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体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感知环境的刺激的。
探究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阅读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下面的神经元细胞示意图:(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2.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回答:(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据图可知,完成两个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3)膝跳反射是由2个神经元完成的,缩手反射是由3个神经元完成的。
由此可知,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
(4)假若在C、D之间剪断,在D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抬起。
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小腿无反应。
这两个过程,都不(前者、后者、都、都不)是反射,说明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掌握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方式。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 神经系统的构成a.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b. 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c.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2. 神经系统的功能a. 传递信息:通过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将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并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b. 整合信息:中枢神经系统对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c. 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a.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平衡。
b. 神经传递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并调节各种生理活动。
2. 荷尔蒙调节a. 内分泌系统:由一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和器官组成,通过分泌荷尔蒙来调节身体的生理活动。
b. 荷尔蒙:一种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参与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第三部分: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方式1. 感觉调节a. 神经系统对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b. 例子:当我们感觉到热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身体散热以保持体温平衡。
2. 运动调节a.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控制身体的运动。
b. 例子:当我们想要举起一个物体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发送指令给肌肉,使其收缩并完成动作。
3. 自主神经调节a.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内脏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等。
b. 例子:当我们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会加快心跳和呼吸率以应对应激情况。
导学练习:1. 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a.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 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a. 传递信息、整合信息和调节身体各种生理活动。
高中生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导学激情新课起航](3--5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习重点: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习难点: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二、[导学自探双基必备](10分钟)(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指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作出的。
3.反射弧:是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2)传导的机理及膜电位:静息状态时: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即电位。
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兴奋,造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即动作电位;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
恢复静息状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膜电位的变化,即动作电位。
兴奋向前传导,后方恢复为。
(3)传导的方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结构:A、B 、C 。
2.其他结构:D. 、E.线粒体、F. 、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下一神经元或。
4.信号变化:电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
6、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三、[导学克难探究展示](10分钟)(一)、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判断题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2.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3.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4.在一个神经元上某一点给予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由轴突传向树突,但不能由树突传向轴突。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作用。
3. 理解神经系统的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导学导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思考问题、做出各种反应?导学内容: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负责传递和接收神经信号。
2.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
3.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靶细胞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神经信号。
4.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感知、处理和储存信息。
5.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体内外各个部位。
二、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作用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感知外界刺激,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
2. 运动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根据外界刺激产生的信息,通过神经纤维将指令传递给肌肉和腺体,从而使机体做出相应的运动和分泌反应。
3. 调节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功能,维持机体的内部稳定状态,如调节体温、血压、心率等。
4. 学习记忆功能:神经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机体能够学习和记住信息,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神经系统的失调与疾病的关系1. 神经系统失调: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无法正常进行感知、运动和调节功能,如感觉障碍、运动失调等。
2.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
导学延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是否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关?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神经系统对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作用,并且了解了神经系统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神经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负责感知、运动、调节和学习记忆等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高二生物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

短期记忆主要与_______的活动及_______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______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的建立有关
二.合作交流
1、突触小体、突触、突触小泡、递质名称解释
2、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代表哪个部分?
3、兴奋是怎么通过突触在细胞间传递的?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和。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含有大量的_________,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_______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知识链接】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有哪些?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学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1)神经元的________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
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_________
2.突触
(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_______、_____等相接触,
共同形成突触。
(2)结构
AB C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1)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_________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特异性_____结合→引发一次新的__________
(2)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
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_。
H区:此区发生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导学案

4、反射弧特点:①完整性②单向性;
思考与讨论P17
1、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2、概括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础知识回顾: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灰质、白质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细胞体
结构轴突
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
神经元树突
类型: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功能: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1)过程:(观看相关视频,加深理解)
①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__
(维持原因:)
②受到刺激时为动作电位________________
(产生原因:)
(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产生:)
③兴奋传导后恢复静息电位______________
(2)局部电流产生后,膜内流动方向,膜外流动方向。
①吃梅止渴②望梅止渴③膝跳反射④做眼保健操⑤吮吸反射⑥小狗算算术⑦缩手反射⑧踢足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3、反射弧:(指出反射弧组成部分的名称)(观看相关视频,加深理解)
(1)(2)(3)
(4)(5)
合作探究:
问题:下图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1)此图为___________的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导学案五河一中:杨思想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以第一章《人体内环境和稳态》为基础,与后面的《通过激素的调节》以及《免疫调节》一起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这一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情:本节课中的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初步学习过,为创设问题情景,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学生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较差,对于神经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模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制定教学案;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究中;对善于观察和表达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使各类学生通过活动,都能有所收获,建立兴奋、神经冲动等基本概念。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
( 2 )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
能力目标( 1 )阐明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 2 )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知晓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 2 )关注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重点、难点突破由于本节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通过课前引导预习,解决基础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我并由我汇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抽象难点,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以便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A、预习内容1.基本概念:(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2)反射:指在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应答。
(3)反射弧:完成的结构。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有:、、、、(传出和它所支配的等)。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叫。
(5)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处于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称为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兴奋,造成____________,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而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是。
在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____________。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在下面画出图2-2(课本P18)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流动的方向(填一致或相反)。
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而在神经纤维的膜内侧,局部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流向。
3、提出疑惑(请同学们课前把疑惑的问题写给课代表,由课代表交给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B、解疑讨论学习过程通过问题导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那么内环境是怎么维持相对稳定的?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什么?(多媒体演示)学生回答评价并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疑惑汇总(多媒体演示)一、基础知识回顾(多媒体演示)1、神经元: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
在长的轴突上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细胞体位于脑、脊髓和神经节中,细胞突起可延伸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
2、神经纤维和神经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有髓鞘纤维。
还有一种无髓鞘纤维,仅由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二者构成。
髓鞘绝缘性很高,有规则地分节段地形成。
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又可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叫感觉神经纤维;另一类是把兴奋从脑、脊髓传向外周的传出神经纤维,又叫运动神经纤维。
神经:由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裹结缔组织膜组成。
位于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而中枢以内的称为纤维束。
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分,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
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
信息处理中心过渡:有了上述的基础知识,我们就能来讨论神经调节了。
二、神经调节的概述(多媒体演示)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射)什么是反射?(学生回答)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射弧(多媒体演示)反射弧的组成是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多媒体演示)。
我们的体表和体内分布着丰富的感受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感受器来感知体内或者体外的变化[知识点拨]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多媒体演示)学生回答过渡: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只有在完整的反射弧上才能产生反射活动,当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以后,产生兴奋。
那么,什么是兴奋呢?学生回答3、兴奋: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的。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多媒体演示)4、.反射的大致过程是:感受器的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对照多媒体的图示讲解)【探究思考】一个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举例)学生讨论回答解析: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单个细胞不可能完成一个反谢动作。
因为:一个完整的反射动作最起码应该由两个神经元来共同承担完成。
最基本的:一个神经元负责把兴奋送到神经中枢位置,另一个神经元负责把信息由神经中枢部位送到效应器部位。
同时越复杂的反射活动,需要的神经元越多,但是肯定不会少于两个。
如膝跳反射过度: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基础,我们也知道了反射的大致过程,那么兴奋是如何在反射弧上传导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多媒体演示)1、相关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多媒体演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神经表面电位差测量实验▪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收缩▪电信号▪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过程: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电表上。
现象:图1的电表不偏转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结论:神经表面的各处电位相等)。
在左侧刺激时,可以看到什么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刺激左侧能够看到右侧的肌肉收缩,说明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由左侧传向右侧,是怎么传过去的?通过灵敏电流计的偏转说明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过去的)。
结论: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探究实验2(多媒体演示):测量静息状态下膜两侧的电位差枪乌贼的巨轴突电表根据伏特计的读数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静息状态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
静息电位(-70mv):过渡:这是为什么?这种外正内负的物资基础是什么?维持:主要原因是静息时,由于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内。
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平衡电位钾离子平衡电位:电梯度与化学浓度梯度两种力量平衡时的点位探究实验3(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这个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的电位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为内负外正)这个点电位就是动作电位(短时由静息电位上升到+20~40mv)总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的膜内侧的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的部位产生电位差。
动作电位:钠离子平衡电位,当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引起的钠离子内流时的点位。
问:局部电流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2、神经冲动产生的原理:总结:因为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从而引起带点离子的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3、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
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演示)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流向______在膜内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C、反馈矫正1 .下列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C )A 衣藻进开过强的阳光剌激B 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C .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D 皮肤受到过热物体刺激感到疼痛2、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
这是因为已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A.感受器B.传入神经纤维C.传出神经纤维D.效应器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B, 提示: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高手七、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分别是( C )A K +外流、Na +外流B K +内流、Na 十内流C K +外流、Na +内流D Na+外流、K +内流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ACD迁移创新设计实验:验证钠离子与神经冲动的产生有关供选材料:等渗NaCI溶液(A),等渗KCI溶液(B)2个培养皿中,若干个分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例题:将3分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I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
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