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02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小组讨论回答
讨论归纳,展示交流
11’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结果
2、性质:
3、作用
积极:
消极(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结果?标志呢?
导读李鸿章的话。
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指导学生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
阅读教材
文字资料
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
评价洋务运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 学 过 程
环 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 入
新 课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xx年4月23日下午,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
9’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8’
反 思
完 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4’
教 学
小 结
洋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都能明确,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通过这一课,学生明白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基础知识,还算是有一点成绩的。如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求学生提炼本课有效信息,并作正确引导,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应以肯定为主。讨论时,可组织学生从多方面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教案第6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一课。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从不同的领域进行探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所以位于本单元的第一课。
2、课程标准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洋务运动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论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开辟了道路,使学生了解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面临的困境,和开展洋务运动的深刻背景。
)教师:近代的清王朝,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清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呢?(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内忧外患寻出路展示:[预习提纲]一、内忧外患寻出路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
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3、时间:19世纪。
4、洋务派: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5、代表人物:(1)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
(2)地方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
6、运动:“ ”的洋务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知道对洋务运动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通过预习教材知道,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清朝的统治集团也出现了分化,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为了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探索,这些人物是:展示: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教师:我们把这些人物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开展运动的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展示: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2新人教版

第 6 课洋务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展示漫画:上图所示,李鸿章认为只要有了枪、炮这些“洋玩意儿”就能富国强民了。
为此,他们做了怎样的探索?最终能否真的如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六课《洋务运动》。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第一篇内外交困——寻出路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惨败告终,并最终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我们一起来通过李鸿章的日记看看当时的清政府遇到了哪些困难。
1、情景创设李鸿章日记(一):今天,我军又和太平军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
这也让我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我军和英法联军交战的情况。
我们用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
唉,我军的武器装备实力太落后了。
老师:这则日记说明了当时的清朝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军事实力弱。
李鸿章日记(二):今天老佛爷让我接管户部。
我让有关的官员拿来账本,想查一下国库里还有多少钱。
可看到之后却吓我一跳,竟然只有白银300多万两,连给英法的赔款都不够。
国家实在太穷,接下来要想办法给国家赚点钱了。
老师:这则日记突出了清政府哪方面的问题?学生:经济贫困。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洋务运动[课程标准]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8——3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两次鸦片战争使清王朝在政治、经济上元气大伤。
为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人民革命的镇压,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次颇有声势的运动——洋务运动爆发了。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中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做的一场“强国梦”,“好梦”就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破灭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课前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观看影视片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象、阅读课文、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封建统治,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图片,设问: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以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但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9’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同步探究的开放作业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9’
反思
完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8’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结果及标志
2、洋务运动的性质
3、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看看疗效
指导学生看课本30页回答:
1、洋务运动的结果及标志:
2、洋务运动的性质:
3、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1、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是 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师生互动交流法、说、评、议结合法、系统知识归纳法、中外历史联系法
板
书
设
计
第6课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投放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 片
问: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课 洋务运动 (教案)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辩证的看待历史件及历史人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洋务派的不甘落后,勇于学习实践的精神,值得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务运动对近代历史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学难点】洋务派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清朝统治者曾经以帝国为骄傲,但步入近代以来,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导致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封建阶级的统治危机重重。
一些有识之士就指出向西方学习才是强国之路。
于是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今天来学习《洋务运动》二、新课学习(一)“自强”“求富”教师: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大清朝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它将如何自救呢?(多媒体展示)教师:“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看到李鸿章的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1.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思考。
(1)什么是洋务运动?(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洋务运动的目的?(目的:强兵富国,维护封建统治)(4)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教师: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内忧: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领土主权丧失讨论:洋务运动的原因及方法原因:直接原因: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根本原因:维护清朝统治方法: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至夷”。
第6课 洋务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洋务运动 学案02

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第六课洋务运动课时安排: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设计者: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阅读课本“自强”与“求富”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________。
2.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________________。
3.代表人物:这些官员被称为“______派”。
他们的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_,在地方主要是__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和________。
4.时间:从19世纪_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________”的洋务运动。
5.主要内容(1)洋务运动前期又以“_______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________。
(2)洋务运动后期以“________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_,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海军。
(4)洋务派还开始兴办________,培养人才。
其中1862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
6.结果:甲午战争中,_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阅读课本“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文档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洋务思潮的兴起;总理衙门的设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与新式海军;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课文教学辅助栏目《文献选读》的解读,师生对话说明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解读文献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整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洋务运动是中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实质性起步,它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来自封建顽固派的巨大阻力,其发展历程极尽艰辛、步履蹒跚。
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艰辛,增强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日益解体。
同时,外国在华设立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在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使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增强了新的因素,出现了新的阶级力量,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只要学生能回答出国外资本主义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企业向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派掀起了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即可。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授: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让学生回忆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
强调受外商获利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文字,由学生制作民族工业出现表。
要包括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时间、主要分布地区、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身分。
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分布地区,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工业的分布与外国经济的入侵有着密切联系。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情况的补充材料和引文,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资本情况、与外国企业的关系(就此点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制造缫丝和加工面粉的机器设备和技术是自欧美引进的,缫丝业更是与出口密切相关。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关系等问题。
从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势单力薄,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而且,其发展必须依赖外国企业。
中国最初投资近代工业的人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与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
也就是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2、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教师要强调中国的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
通过分析中国无产阶级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盟;通过阅读课文中有关中国无产阶级境遇的补充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受到的压迫最深,所以革命性最强;通过回忆中国境内的近代企业的分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高度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
通过阅读课文中有关中国无产阶级早期斗争的补充材料,使学生了解早期工人的斗争方式及影响。
课后小结:
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民族工业出现一览表、分析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特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板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与西方列强交涉中;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自强”—开办军事工业
2、“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
三、洋务运动的作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