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亲仁》教案
2024年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

2024年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学弟子规》中的“亲仁”章节。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亲情、友情和仁爱的内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和睦相处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亲仁”的概念和内涵,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3. 通过学习“亲仁”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亲仁”的内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弟子规》读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仁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亲仁”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亲仁”章节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亲仁”思想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亲仁”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亲仁”思想,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国学弟子规》——亲仁2. 主要内容:亲情: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友情: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仁爱: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宽容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谈谈你对“亲仁”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例说明如何践行“亲仁”思想。
2. 答案:“亲仁”是指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一种品质。
例如:在家庭中,帮助父母做家务,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学校中,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在理解“亲仁”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弟子规教案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

1.张良在失败后有没有记取教训?
2.张良如何改进自己、充实自己?
教师总结:
张良一开始时,想要推翻秦始皇,但却只会用不对、不好的方法来进行(刺杀),所以终究失败了,这就是「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但他后来记取教训,跟随着黄石公学习兵法,日后辅佐刘邦,灭了秦朝,建立了汉朝,这正是做到了学文而后力行,所以才能成功。
(二)寇准与《霍光传》
古代有个大臣叫寇准,即将要做宰相了,这寇准办事能力特别强,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学问不够,读书不多。
可是他有一个好友叫张咏,这张咏可是个人物,寇准要去出使时,就问张咏有没有良言相赠。
张咏想了想,很慎重地手,你去读读《霍光传》。
当时寇准想不明白,一回到家马上把霍光传拿来读,他读到霍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时,额头的冷汗都快掉下来。
(三)观看视频: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讨论:1、吕蒙如何让人刮目相看,凭的是什么?
2、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何感想?
(四)名言警句:(出示PPT)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三、故事时间(细读感悟,出示PPT)
(一)张良刺秦与圯上老人
张良是战国时代韩国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韩国的宰相,因此韩国被秦国打败后,他就立志为自已的国家报仇。他变卖家财,找了一个大力士要刺杀秦始皇,他利用秦始皇巡行各地的机会,在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这个地方叫大力士用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约六十公斤)的大铁椎,想把秦始皇的座车打得粉碎,但没想到却误中秦始皇的副车,所以没有成功。博浪一击失败后,秦始皇四处追缉张良,他只好隐姓埋名,在偶然的机缘下,黄石公(圯上老人)传授他「姜太公兵法」,后来他辅佐刘邦灭秦。刘邦曾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

《弟子规》教学“亲仁”教案一“仁”的含义亲:亲近,深入,贴近仁二、课文讲解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这样的希求。
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
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
怎么说?孟子他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
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
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
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
我们看第三十一条:【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
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
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
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
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
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
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
这里讲到:【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
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
弟子规《亲仁》教案

弟子规《亲仁》教案弟子规》亲仁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1、结合生活实际,落实关键。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3、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内容:弟子规》亲仁同是人类,品行不同。
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真正的仁者却很稀少。
仁者的品德高尚,让人们敬畏。
他们说话不掩饰真相,也不迎合他人。
亲近仁者,无限好处。
不亲仁者,必定害人。
小人进退失据,会带来百事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同是人,品行不同。
大多数人都随波逐流,真正的仁者却很稀少。
仁者的品德高尚,让人们敬畏。
他们说话不掩饰真相,也不迎合他人。
一、复导入:1、复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弟子规》中的“亲仁”,学会如何看清圣贤与邪师,如何亲近仁者,升华道德?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研究内容。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2.理解字意。
对于大众,不管贫富贵贱、贤与不肖,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护。
但要能分辨出真正的仁者,才能进一步亲近他并向他研究。
仁者能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赢得大家的敬重。
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瞒事实,也不会向人讨好。
有仁德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
四、故事引读,内化寓德。
1.教师讲述故事。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
五、明理导行,常礼举要。
一)何谓“仁”仁字由“二”和“人”组成,意指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相处得很好。
仁者就是好人、善良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请几位同学上白板写下自己的答案。
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会把垃圾再丢到别人的座位上,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垃圾,是别人丢过来的。
但这样做对吗?同是人,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把自己的不良行为传染给别人。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亲仁

《弟子规》——亲仁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同学们,咱们学校每天下午都有经典诵读的课程,《弟子规》已经很熟悉了,很多同学已经能够完全熟背了,那谁又知道《弟子规》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弟子规》是古代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清朝李毓秀。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二)实验导入,提示课题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不要发出声音,静静地看,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做实验。
3、汇报:看到什么现象?(一块小白布条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4、看到刚才的现象,你想到了哪个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5、小结:是啊,一块很白的布放进黑墨水里就变黑,放进红墨水里就变红,其实我们生活中交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身边常有良友相伴,我们会从良友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而变得更出色,反之,跟不求上进的人交朋友,我们则会丧失上进心,变得平庸。
这样的道理在千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就已经为我们点亮了明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亲仁”,看看老祖先教我们如何选择朋友。
(三)诵读1、同学们,请打开《弟子规》——“亲仁”一篇,自由朗读,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指名读。
(4-5名同学)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字正腔圆。
给他们掌声鼓励!我发现其他同学也迫不及待想试试,来,坐端正让我们一起诵读《弟子规》——亲仁,“同是人”起。
3、学生齐读。
同学们,能读正确古文不难,能读好古文很难。
想听一听,诵读名家是怎样诵读《弟子规》的吗?好,让我们仔细听听,认真学学。
(听示范朗读)同学们,你们听得很投入,那你们听出什么特点了吗?(有节奏、吐字很清楚、不像我们那么着急)4、范读,体会节奏感、韵律感。
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

国学弟子规课件亲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亲仁”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孝悌、谨信、亲仁、余力学文。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仁爱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弟子规》中“亲仁”章节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亲仁”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亲仁”章节的内容,培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弟子规》亲仁章节的原文、译文、图片等。
2. 学生用书:《弟子规》。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亲仁”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亲仁章节的原文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亲仁的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亲仁的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亲仁。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亲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弟子规》亲仁章节2. 板书内容:孝悌谨信亲仁余力学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亲仁”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理解亲仁的含义;结合自身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践行亲仁;表达对亲仁的重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亲仁的含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孝道、仁爱的经典故事,深化对亲仁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亲仁”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关于亲仁的典型例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亲仁的内涵。
《弟子规》讲解教案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①应:应答。②懒:怠惰,偷懒。③教:教导。 ④顺承:顺从地接受。 【译文】: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 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 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地聆听;父母因为错事责 备我们,要虚心地接受。
【原文】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 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注释】:①低:声音细微。②闻:听到,听见。③宜: 合适,适宜。④进:向前走。⑤趋:小步快走。⑥退:退 后,退出。⑦迟:缓慢,迟缓。⑧对:回答,应答。
【译文】:在长辈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可以大声喧哗,声 音要柔和适中。但是如果说话的声音太小,小到连长辈都 听不清楚,也非常不合适。上前进见长辈的时候,要小步 快走向前,以示礼貌;退下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庄重,缓 慢。长辈问我们话的时候,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 而且双眼要注视着长辈,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 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①擅:擅自,自作主张。②苟:倘若,如果。 ③子道: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④ 亏:亏损,不完美。⑤私藏:占为己有。⑥亲:父母。 【译文】:事情虽然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 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该遵守的本分。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 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原文】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朝 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注释】:①事:对待。②诸父:泛指父辈的人。③诸兄: 泛指兄长辈的人。④朝:早上,清晨。⑤眠:睡觉。⑥易: 容易。⑦惜:珍惜。 【译文】:对待自己父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 样恭敬;对待兄长辈的亲友,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尊 敬。清晨,我们要早起,而晚上,我们要晚点再睡,这样 能节省许多时间。人的一生短暂得很,一转眼就老了。所 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寸光阴,一点儿不能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亲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3、会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内容:
《弟子规》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是人,累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一、复习导入: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亲仁”,学会如何看清圣贤与邪师,如何亲近仁者,升华道德?
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学习内容。
同是人,累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
2.理解字意。
同是人,累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译:同样都是人,品行高低却不一样。
同流入俗的人很多,大慈仁者的人实在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译:对于一位真正有仁德、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畏他。
因为他们说话不会故意隐讳扭曲事实,也不会向人献媚讨好。
注释:同:同样类、类型大流的俗人
仁:指品德高尚果:果真畏:敬畏讳:隐瞒、忌讳
3.教师讲解。
对于大众,不管贫富贵贱、贤与不肖,我们都一律心存爱护,但也要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仁者,才能进一步亲近他,并且向他学习。
仁者能爱人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赢得大家的敬重、佩服。
仁者心口合一,不说一些做不到的话,不会随便取悦他人。
有仁德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
名言警句:夫仁者,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四、故事引读,内化寓德。
1.教师讲述故事。
《仁者不俗》和《仁者无畏》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
五、明理导行,常礼举要。
(一)何谓“仁”
仁字是“二”加上“人”,指在人际间能够相处得很好,“仁者”简单的说就是“好人、善良的人”,请同学想想看,有什么样特质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请几位学生将答案写在白板上,出来发表)
(二)思考: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都会再把垃圾丢
到别人的座位上,心想,这又不是我的垃圾,也是别人丢过来的,这样做对吗?
六、板书:同是人,累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七、巩固复习。
1.朗读及背诵内容。
2.预习: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弟子规》亲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亲近仁者,远离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会背诵“亲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内容: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内容。
1.诵读上节内容,复述其意。
2.概述你对本节内容的感受和想法。
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学习内容。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说说你是如何选择朋友的?你的标准是什么?
2.理解字意。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
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相对地逐日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释义: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
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
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人会趁虚来接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思想举止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甚至使整个人生走入错误的方向。
我们如果认识有仁德的人,应更进一步亲近他们或者尊为老师,或者交为好友,在品德、学问及办事方面向他们请教、学习,自然能日日改过迁善,有助于自己品行的提升。
小人是指那些人?
小人是指增长我们自私自利与不好习惯的人,百事坏是指世间种种的诱惑围绕,自己若把持不住就有堕落的可能。
我们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与智慧,能亲贤良远小人。
师:有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要选择良师益友,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就要学弟子规。
自己的德行还没有相当稳固,对于一些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我们要敬而远之。
师:对照自己:有没有不敬?贪婪?懒惰?不慈悲?把内心的小人赶出去,修养高尚的德行。
(学生说说)
四、联系生活明白道理
(一)听故事,明道理。
一位「死刑犯」的忏悔
曾经有位犯下绑架杀人的「死刑犯」,在他被执行枪决之前,写了一本自传《我悔罪,请你原谅》一书,里面有封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呼吁他们不要步上他的后尘。
信中写道他大部份的时间是耗在狱中,从少观所到感化院,踏遍全台监狱。
起初自己并不坏,只是好玩不爱读书,和朋友一起在外游荡,小学二年级就开始逃学。
国中第一天上课看到英文课本后,就再也没上学了。
后来跟一些朋友到处玩,打架杀人后就被送到少年辅育院。
他希望人们不要像他一样交错朋友,他以自己的经验写了一些提醒,告诉大家好朋友不会叫你做的事:
1.邀你玩通宵。
2.教你学抽烟、喝酒或打麻将之类的事。
3.邀你逃学、闲晃之事。
4.教你吸安非他命、吸大麻。
5.在该去读书时,仍在校外游玩,而邀你作伴。
6.邀你去飚车比快。
7.向你要钱或找各种借口要你去找钱。
8.要你带棍棒去与人谈判。
贪心是万恶之根源,自己就是贪钱而走入歧途,真是欲哭无泪、后悔莫及!希望大家能引以为借镜。
五、总结谈话升华感情
1.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拍手跟唱《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