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校本课程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详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校本课程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古文句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古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并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孝道。
2. 答案示例:翻译:《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内容如下:父母呼唤,应及时回应,不可迟缓;父母的命令,要立刻行动,不可懒惰;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
举例:在生活中,我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尊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深入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道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对古文词汇的讲解要细致,可以通过词义解释、例句分析、同义词辨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遵守传统美德和社交礼仪的能力。
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弟子规》的原则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原则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实践。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道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孝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实践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态度。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师重道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尊师重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师重道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团结同学的活动。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4.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难点:如何将礼仪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实践礼仪。
第五章:勤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习惯。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勤奋的含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勤奋习惯。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的意义和故事案例。
互动法: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实践勤奋。
第六章:友爱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领会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友爱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难点:如何将友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校本课程《弟子规》

校本课程《弟子规》《弟子规》故事(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原意】“弟子”原指学生,推而广之,可以是每一个人。
按照《弟子规》开篇所述,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故事】孔子讲学孔子讲学图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
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
具体而言,古代的“礼”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
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
【今解】《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开章明义,明确指出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故事(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原意】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故事】董遇好学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负责教皇帝读书的官员)。
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左传》、《老子》等经典很有研究,被当时的读书人称为儒学大师。
董遇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经常要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或出门做小买卖。
但不管做什么,他随身总是带着一些书,一有空就孜孜不倦地读起来,即使后来做了官,他仍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当时有不少人想拜董遇为师,但董遇就是不肯收徒,他说:“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只要书读百遍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拜我做老师呢?”“为什么要书读百遍呢?”有人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你读了一百遍书,难道还不能理解书中的意义吗?”董遇回答说。
弟子规校本课程

弟⼦规校本课程1【原⽂】1 凡出⾔f án ch ū y án x ìn w éi xi ān凡出⾔,信①为先,zh à y ǔ w àn ɡ x ī k ě y ān诈②与妄③,奚可焉④!hu à shu ō du ō b ù r ú sh ǎo话说多,不如少,w éi q í sh ì w ù n ìn ɡ qi ǎo惟其是,勿佞巧⑤。
k è b ó y ǔ hu ì w ū c í刻薄语,秽污词,sh ì j ǐng q ì qi è ji è zh ī市井⽓⑥,切戒之。
【注释】2【译⽂】开⼝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的事情,⼀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于欺骗或花⾔巧语,更不能使⽤!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处世应该谨⾔慎⾏,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已矣!”,不要花⾔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赖粗俗的⼝⽓,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汉字天地“其”的甲⾻⽂和⾦⽂字形,像个簸(b ò)箕(j ī)的形状,有箕⼝,有箕臀,两条交叉线有纺织的意思。
“其”本来的意思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连词、副词、助词、介词使⽤,⼈们就另造了⼀个“箕”字来表⽰它本来的意思。
甲⾻⽂⾦⽂⼩篆⾪书【原⽂】2 见未真jiàn wèi zhēn wùqīnɡyán见未真,勿轻⾔,zhīwèi díwùqīnɡchuán知未的①,勿轻传。
shìfēi yíwùqīnɡnuò事⾮宜②,勿轻诺③,ɡǒu qīnɡnuòjìn tuìcuò苟④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校本教案

《弟子规》校本教案第一章:总论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美德。
1.2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孝道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和长辈。
3. 培养学生感恩和回报父母的心态。
2.2 教学内容1. 孝道的定义和内涵。
2.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具体要求。
3. 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孝道的含义和要求。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和子女,体验孝道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第三章:尊师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尊敬师长的意义。
2. 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激老师。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和尊重他人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1. 尊师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具体要求。
3. 尊师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尊师的含义和要求。
2. 经验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校园中践行尊师。
第四章:礼仪4.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礼仪规范。
3.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4.2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内涵。
2. 《弟子规》中关于礼仪的具体要求。
3. 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和体现。
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礼仪的含义和要求。
2. 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各种社交场合,实践礼仪规范。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案

小学《弟子规》校本教案第一章:简介《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和核心思想。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弟子规》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3. 讨论:《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第二章:孝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孝顺心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孝道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孝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孝道的定义和表现。
2. 讲解:孝道的重要性。
3. 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孝道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孝道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孝顺心和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第三章:尊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师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1. 尊师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尊师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尊师的定义和表现。
2. 讲解:尊师的重要性。
3. 分析:《弟子规》中关于尊师的案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尊师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之心的表现。
第四章:友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友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友道的定义和表现。
2. 《弟子规》中关于友道的内容。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能够:(1)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第一节:弟子规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理解《弟子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2 第二节:孝道文化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道观念,了解孝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美德。
2.3 第三节:兄弟相处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兄弟相处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友爱兄弟、和谐相处的品质。
2.4 第四节:为人处世之道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待人接物、礼仪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诚实守信的美德。
2.5 第五节:学习态度与方法学习《弟子规》中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论述,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吸收。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升道德认识。
3.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弟子规》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共16周。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
2.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
2. 弟子规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4. 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及其生平。
2.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弟子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弟子规的作者及其生平。
3. 阐述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4. 分析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5. 学生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弟子规全文。
2. 写一篇关于弟子规心得体会的文章。
3. 制定一个践行弟子规的计划。
第二章:弟子规的基本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五个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
2. 实例演示法: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步骤1. 讲解弟子规的五个基本原则。
2. 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弟子规中关于基本原则的部分。
2. 写一篇关于如何践行弟子规基本原则的文章。
3. 制定一个践行弟子规基本原则的计划。
第三章:孝顺父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孝顺父母的原因和意义。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孝顺父母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孝顺父母的原因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文】1 凡 出 言f án ch ū y án x ìn w éi xi ān凡 出 言, 信①为 先,zh à y ǔ w àn ɡ x ī k ě y ān诈②与 妄③, 奚 可 焉④!hu à shu ō du ō b ù r ú sh ǎo话 说 多, 不 如 少,w éi q í sh ì w ù n ìn ɡ qi ǎo惟 其 是, 勿 佞 巧⑤。
k è b ó y ǔ hu ì w ū c í刻 薄 语, 秽 污 词,sh ì j ǐng q ì qi è ji è zh ī市 井 气⑥, 切 戒 之。
【注释】2【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汉字天地“其”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个簸(b ò)箕(j ī)的形状,有箕口,有箕臀,两条交叉线有纺织的意思。
“其”本来的意思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连词、副词、助词、介词使用,人们就另造了一个“箕”字来表示它本来的意思。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相关链接]立木为信商鞅(yānɡ)是Array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辅佐(zuǒ)秦孝公进行了变法。
变法之初,为了取信于民,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天,商鞅在国都的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并当众宣布,谁能把它扛到北门,赏赐(cì)黄金十两。
可是到了下午,还没有人去做,商鞅又下令把赏金增加为五十两。
这时有一个人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马上把五十两黄金奖赏给了那人。
3故事悄悄话言语行为当中能守信,就已经奠定了一个人今后在社会上良好发展的基础。
假如我们不守信,那你的名声就会越来越差。
假如有特殊原因让你实在无法实现诺言,我们就要坦诚布公。
当他真正了解你的情况、了解你的诚意后,他也会退一步。
4【想一想】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说说理由。
5【原文】2 见未真jiàn wèi zhēn wùqīnɡyán见未真,勿轻言,zhīwèi díwùqīnɡchuán知未的①,勿轻传。
shìfēi yíwùqīnɡnuò事非宜②,勿轻诺③,ɡǒu qīnɡnuòjìn tuìcuò苟④轻诺,进退错。
【注释】67【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
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的麻烦,使自己进退两难。
汉字天地“见”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坐得很端正的人,头上是一只平视的大眼睛。
“见”本来的意思就是看见。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8【相关链接】信守诺言古时候,有一个叫赵柔的人,因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而闻名于世。
有一天,赵柔和儿子一起到集市上卖梨。
很快就有一个人看中了他们的梨,双方谈好了价钱后,那个人就回去取钱了。
这时,又来了一个商人,看到这对父子的梨新鲜、个大,立即要出高价买下。
儿子动摇了。
父亲对儿子说:“说话要算数,怎么能因为有利可图而放弃信用呢?”后来,第一个买主来了,他们父子把梨卖给了他。
这对父子信守诺言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故事悄悄话面对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应不应该做,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甚至是非法的,那就绝对不可以答应。
假如我们轻易承诺以后就会进退两难,不做就是没有信用,做了又违背良心道德,这样会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而无法解脱。
因为有时我们与人方便,别人却变成了随便,所以在答应之前一定要详细查看内容是什么,不要答应之后再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如果我们讲话不谨慎而又事关重大,很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910【说一说】1.根据课文,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是合适的,哪种是不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听到张三背后说李四的坏话,马上就告诉了李四。
2.看图,用原文中的句子说说图意。
11【查一查】关于诚信,古人有很多名言,请同学们查一查,说一说。
【原文】3 凡道字fán dào zìzhònɡqiěshū凡道①字,重②且舒③,wùjíjíwùmóhu勿急疾④,勿模糊。
bǐshuōchánɡcǐshuōduǎn彼⑤说长,此⑥说短,bùɡuān jǐmòxián ɡuǎn不关己,莫闲管。
【注释】1213【译文】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有力,缓缓道来,要讲得舒畅、放松。
不能讲得太急,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
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否则,不但搅(ji ǎo)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汉字天地“道”的金文字形,外边两侧是个“行”字,表示十字路口;中间是个“首”字,表示人,合起来表示人在道路上行走。
“道”本来的意思是道路。
道路总是通往特定的地方,所以,“道”又引申为方向、方法。
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便被称为“道德”。
金文 小篆 隶书【相关链接】裴(péi)秀学礼的一位大臣,从小就勤奋学习,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裴秀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家中常常有客人来访。
每次宴(yàn)请客人时,母亲总是有意让他去端饭送菜,服侍客人。
裴秀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
在接待过程中,裴秀总是言语虔(qián)诚,举止有礼,借机和客人交谈。
客人们见他如此虚心懂礼,也都很喜欢他。
由于裴秀养成了优雅的谈吐,所以他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14故事悄悄话如果别人讲话太快,你又没有听清楚,正好又是要处理的事情,怎么办?这时我们就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谁交代我们事情,到最后都要给他复述一遍,这样才会万无一失。
不然你似懂非懂,到时候出现了偏差,就不能怪别人讲得太快,只能怪你没把话听清楚、听明白了。
所以我们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把讲话的内容确认清楚,不可马虎大意。
15【填一填】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有力,缓缓道来,要讲得舒畅、放松。
不能讲得太急,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因为《弟子规》中说“,,,。
”看图写原文内容16【想一想】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是什么?17【原文】4 见人善jiàn rén shàn jísīqí见人善,即思齐①,zònɡqùyuǎn yǐjiàn jī纵②去③远,以渐跻④。
jiàn rén èjínèi xǐnɡ见人恶⑤,即内省⑥,yǒu zéɡǎi wújiājǐnɡ有则改,无加警⑦。
【注释】1819【译文】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
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
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t ì),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汉字天地“思”的小篆字形,上面是“囟(x ìn )”,即脑门,下面是“心”,合起来表示人的思维是心脑并用的结果。
“思”本来的意思是思考、想,引申为想念、怀念之义,又指思路、思绪。
金文 小篆 隶书【相关链接】魏照学师东汉时,有个叫魏照的年轻人,学习很勤奋,同时也很注意向贤德的人学习品德。
当地有个著名的学者叫郭泰,不仅学识过人,而且人品也普遍受到大家的称赞。
魏照听说了,就拜郭泰为师,向他学习学问和品德。
别的学生只是到郭泰家听课,可是魏照却把行李搬到了老师家,每天和郭泰待在一起,形影Array不离。
过了一段时间,郭泰问他:“别人只是来我这里听课,为什么你要住这里呢?”魏照回答说:“我要向您学习的除了学问,还有做人的礼数和品质,所以要时刻以您为榜样学习啊!”经过这样的学习,魏照很快就成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学者。
20故事悄悄话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看待事物和与他人相处,我们都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因为每个人在某些方面肯定都会有比我们做得好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带着谦卑的心去寻找他人的闪光点,那么即使和有很多缺点的人相处,也能从他身上受益。
2122看图写原文内容善恶大考验,对照自我检查1.不随便伤害小动物 1. 捡到他人的物品要归还2.遇到师长会行礼问好 2.带受伤的同学去保健室3.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 3.随意丢弃可以吃的物品4.边走边吃,随地吐痰 4.乱丟垃圾,制造环境污染5.喜欢讲別人的缺点 5.对父母大吼大叫或是顶撞【原文】5 惟德学wéi déxuéwéi cái yì惟德①学,惟才艺。
bùrúrén dānɡzìlì不如人,当自砺②。
ruòyīfúruòyǐn shí若③衣服,若饮食,bùrúrén wùshēnɡqī不如人,勿生戚④【注释】2324【译文】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磨砺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汉字天地“艺”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颗禾苗。
金文字形,禾苗下面加了“土”,表示在土地上种植的意思。
“艺”本来的意思是种植庄稼。
种植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所以又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才能或技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相关链接】阮(ruǎn)咸(xián)晒衣阮咸是晋朝著名的文学家,年轻Array时他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但他一点也不自卑。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物拿到太阳下面晾(liànɡ)晒。
据说这样衣物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富人都把自家的贵重衣物晾出来,相互炫耀(yào)攀(pān)比。
阮咸也把自己的旧衣服拿出来晾晒,结果引来许多人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