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弟子规》解读

合集下载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

弟子规详细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一、总叙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三、出则弟5.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哥哥姐姐要友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恭敬哥哥姐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睦团结,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6.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不因财物与家人或外人产生怨恨;讲话时忍让和气,就会消除愤怒和不满。

四、谨7.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些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8. 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

【解释】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保持身体正直平衡;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

9.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做事都要讲信用、诚实不欺、没有欺骗妄语行为。

说了就要做到。

10.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表意见或传播消息;对于自己没有确切了解的事情不要轻易散播传言。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1)《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中分为五个部分,总共360句,每句三个字,共1080个字。

弟子规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到学习、工作、结婚、做父母乃至离世,都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学习和实践,并且要终生遵守。

下面举例说明学习《弟子规》的益处:弟子规初入社会或职场,如果能坚持学习《弟子规》,就能避免常犯的十种毛病。

比如,打碎碗碟时不觉得可惜,踩坏了花草也不觉得痛惜;一不留神碰伤了人,还心安理得地说“对不起”;不小心把同事的杯子摔碎了,非但不道歉,反而指责别人的过失;因为自己喝醉了酒就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等。

这些都是缺乏对他人、对环境的基本尊重之举。

古语有云:“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弟子规中的孝悌礼义也好,忠信廉耻也罢,首先要建立在懂得敬畏天地鬼神的基础上,这样才算是真正领悟了圣贤的教诲,才能落实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抱怨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事实上,古人讲“一日之计在于晨”,太阳刚刚升起,正是勤学的最好时光。

可惜现代社会节奏快,许多人只知道向昨天讨回失去的时光,却忘记了今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太阳初升,鸟儿欢叫,鱼儿游动,大地开始苏醒,空气开始清新,万物也都充满了生机,它们似乎也在催促我们赶快起床。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今天起认真努力吧,让梦想不再遥远。

弟子规言语信实,辞气温和,通篇如春风拂面,柔和地浸润你的心田。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

弟子规全文教材解读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视为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教材。

全文共有360条规则,涵盖了对孩子们的行为要求以及对师长的尊重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并以教材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教导。

第一章:弟子规总则第一节:弟子行规弟子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如遵守规矩、尊敬长辈、尊重师长等。

第二节:弟子心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心态,如谦虚、诚实、正直等。

第三节:弟子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言语方式,如说话文明、不谩骂他人、不讲粗话等。

第四节:弟子色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仪容和服饰,如穿戴整洁、不穿太暴露的衣物等。

第五节:弟子财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财物的态度,如妥善管理个人财物、不贪婪等。

第六节:弟子戒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食宿的态度,如不挑食、不挑剔住宿条件等。

第七节:弟子敬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师长的态度,如尊敬师长、不违背师长的要求等。

第八节:弟子友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朋友的态度,如友善、互相帮助等。

第九节:弟子恭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如恭敬、礼貌等。

第十节:弟子廉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处理权力和财务的态度,如廉洁奉公、不贪污等。

第十一节:弟子耻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品行和道德标准,如不偷盗、不说谎等。

第十二节:弟子勤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勤奋学习、不偷懒等。

第十三节:弟子忠规弟子应该具备的正确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如忠诚、爱国等。

这些规则的宗旨是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弟子能够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弟子规的教导不仅仅在古代适用,而且在当代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教导,成为一个真正的弟子。

结语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准则。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践行其中的教导,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成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人。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

弟子规全文带及注解详解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经典著作,由清代朱熹所编纂。

全文共120首,是作为教育下一代子弟的根本性文化教材之一。

下面将对弟子规全文逐一进行详解。

第一首,弟子规第一章:弟子的修养《弟子规》的第一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弟子应该具备的品质。

首先,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其次,要善于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待人真诚;最后,要保持身心的纯洁,从小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第二首,弟子规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在《弟子规》的第二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正确地行为。

首先是“起”“躬”,早起要勤奋工作,不怠慢而不懒散;其次是“着”“谨”,注重衣着整洁,并且要三思而行;最后是“戒”“躁”,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骄傲自满。

第三首,弟子规第三章:弟子的学习在《弟子规》的第三首中,我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要有恒心,要勤奋地学习;其次,要有诚心,对待知识要真实地渴求和尊重;最后,要有耐心,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毅力去坚持下去。

第四首,弟子规第四章:弟子的思考在弟子规的第四首中,我们学到了思考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谨慎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其次,要慎独思考,发自内心地思考问题;最后,要持久思考,做到持续不断地思考问题。

第五首,弟子规第五章:弟子的规劝在《弟子规》的第五首中,我们学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首先要帮助朋友和同学,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次要帮助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最后要帮助家人,共同分担家务。

第六首,弟子规第六章:弟子的修身在弟子规的第六首中,我们学到了如何修身养性。

首先要保持言行一致,言行要一致;其次要保持守时,不要拖延;最后要保持节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度消费。

第七首,弟子规第七章:弟子的要求在《弟子规》的第七首中,我们学到了对自己的要求。

首先要自律,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尽力而为,不怕困难;最后要反省,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第八首,弟子规第八章:弟子的言谈在弟子规的第八首中,我们学到了言行的重要性。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一本古代的儿童教育读物,也是儿童修身养性的重要手册。

它以简练的语言,直接明了的表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听话、尊敬师长、行为得体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作为弟子,首先要遵守孝悌之道,尊敬和顺从师长,举止得体。

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诚信的品格。

对待他人,要以广泛的爱心,亲近仁善的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二、孝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当父母呼唤你时,要立即响应,当他们吩咐你时,要立刻行动,不要懒散。

孝敬父母,要虚心听取他们的教导,接受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要照顾好父母的生活。

早晨要起床时节省时间,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

外出时必须告知,回来时要与父母见面。

在生活中要有规律,做事不可变卦。

哪怕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失去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三、言语:说话文明、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在言语表达方面,要遵循良好的礼仪,不随便发脾气。

在家中教养,要遵循父母的期望和教导,以诚挚的心听从他们的责备。

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要对待父母像冬天温暖他们一样,给予关怀,对待他人要像夏天凉爽一样,让人感受到友善。

早晨起床要节省时间,晚上上床睡觉要按时,不要拖延。

外出时要告知,回来要与父母见面。

在家中要保持常规的生活,不要频繁改变,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虽然是小事,也要承担责任,不要擅自行动,否则会影响做子女的道德准则。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道德启蒙读物。

本文将为您呈现弟子规的全文,并提供相关解释。

第一章: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首先教导弟子要尊敬父母,孝顺慈爱;其次要谨慎守信,言行一致。

最后让弟子明白,只有修身齐家,才能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奠定基础。

第二章:弟子的行为宗庙社稷,言必信,行必果。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解释:这一章强调了在祭祀王室神社和国家神社时,一定要言行一致,兑现承诺。

再次重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三章:父母的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当父母吩咐时要立即行动,父母的教诲要虚心听取,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

第四章:友与己朋友远,兄弟少,明以修身,愿以养德。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朋友要慎选,人生真正能相信的朋友寥寥无几,因此要注重修身养德,让自己成为值得交往的人。

第五章:言行慎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解释:这一章提醒弟子,对于不礼貌的行为不要看、听、说和做。

第六章:节制饮食饮食有度,饱而避饥。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有节制的饮食习惯,饭要吃得饱,但不要贪婪,避免饥饿肚子。

第七章:守身有节孝则顺,友则信,守身有节,言语有序。

解释:这一章强调,孝顺要顺从父母,友谊要忠诚守信,守身要有节制,言语要有秩序。

第八章:心灵修养衣貌足恭,所以动容。

容止端正,所以动容。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端庄恭敬地穿着,以此来调整内心,展现大方得体的容貌和姿态。

第九章:读书学习凡让之道,得众之道。

解释:这一章告诉弟子,学习时要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章:守约守时执约以信,亲戚所序,勿解以己,亲戚所亲。

解释:这一章教导弟子,要信守承诺,按照与亲戚朋友所定的规定行事,不要凭个人意愿去解释、违背他人的要求。

第十一章:整洁自律若内信谦,外敬问让。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虽小
亲心伤 ”
(3)心理的却导------以正其心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二 教材特点
1、先总后分的结构体系 2、三字成句的韵文形式 A 三字为句,两句成韵 12字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B节奏明快,音韵流畅-------朗朗上口, 便于吟诵
一、教学建议(中年级如何落实《弟子规》的学习) 1、学习《弟子规》的目标定位:
2、中年级怎么教《弟子规》 当然,小学各年段学生年龄特点不一样,选择的 策略也不一样。我想,中年级诵读弟子规要落实 好四个字:读、解、背、讲。 (1)读——多形式诵读:唱诵、打节奏诵读、拍 手诵读、接龙诵读、对读等形式开展 (2)解——抓重点字词解释:诵读《弟子规》是 为了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如果纯粹让孩子背诵就 不能起到导行的作用。《弟子规》有的地方通俗 易懂,但有的地方较难理解,但只要抓住重点字 词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教材解读
贺存鑫
《弟子规》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
一、《弟子规》的教育思想
(一)以儒家思想为根源
(1)以儒家“礼治、德治、人治”为 立人思想
(2)编写体例以《论语》“学而篇” 为总纲
(3)《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是《论语》 的思想载体
(二)《弟子规》的教育价值
(1)开蒙养正的立人导向
全文360句 共90行,1080字
“勿”字反复出现41次-------行为的却阻,心里的
却导,心灵的却勉
“人”字反复出现31次-------事父母以孝,待兄弟
以悌,敬长辈以尊,处他人以宽,于自己以严,与
《论语》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克己复
礼,天下为仁”的儒家教育观。
(2)行为的却阻-------以约其行
谢谢大家!
(3)循序渐进背诵:我们可以让孩子一周背一课, 不能一天布置背诵一课,这样孩子肯定会怕《弟子 规》、烦《弟子规》。
4)讲——趣味故事:我们可以针对孩子现阶段所 存在的问题,背诵、理解相关的内容,再讲一些 古人的故事。可以去购买一本钱文忠解读《弟子 规》,钱文忠在解读相关内容时穿插了许多古人 传说故事,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我想,老师们 在和学生诵读的同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
的弟子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讲《弟子规》中讲到:学 习《弟子规》,文化落地为文明。可想而知,我们学习 《弟子规》的目的就在于将文化落地为文明,提升孩子 的道德素养。诵读《弟子规》我们不期待孩子的道德素 养立马得到提升,而是让他们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教 育。而且这里讲的诵读是一种理解基础上的诵读。这样 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做的。
现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教育正面临着 严峻的道德问题:自私、固执、霸道……当我们面对孩子 在文明礼仪、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无计可 施、束手无策,或者说市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时,那么, 我们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 更好的办法或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 回到先民的智慧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中去。就是看看 我们的老祖宗,他们是怎么做的。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