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3

合集下载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教案3出则悌2

弟子规教案3出则悌2
※提问一:大家以后到社会上去工作时,对自己的老板、上司如果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于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吉化三中教学设计
第3次
课题:出则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2016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渗透
1、对内容加以讲解
2、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让学生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一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短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弟子规》的初步理解,例如:“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家庭中与《弟子规》相关的习俗。

√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以及编写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释《弟子规》的目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的概述,讨论其编写背景和目的。

√提问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解释为何《弟子规》值得学习和传承。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付诸实践。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总序的理解。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总序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地人”的含义,讲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精选】弟子规教案3篇

【精选】弟子规教案3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弟子规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 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 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诵)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三、幼儿学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弟子规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教案1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设计(一)民族学校曹莉教学内容: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臂。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楞。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礼节。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开火车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坐、立、行、走,大家知道这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跟古人学习。

出示今天要学的内容: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臂。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楞。

二、学习新内容。

1、学生初读新内容。

2、老师范读新内容,学生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

3、学生再次读,要求边读边想文意。

4、老师带读两遍。

5、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合作读,边读边理解文意。

6、小组内轮流读。

7、小组齐读。

三、理解意思1、指名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行。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文中的解释,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步从容,立端正。

走路要从从容容,站立要端端正正。

揖深圆,拜恭敬。

作揖时要深而圆,叩拜时要恭而敬。

勿践阈,勿跛倚。

不要践踏门槛阈,站立的时候,不要斜倚歪靠。

勿箕踞,勿摇臂。

坐的时候,要正直身体,不要张开腿像簸箕一样,不要乱靠,不要翘二郎腿,不要摇大腿或者晃腿。

缓揭帘,勿有声。

要轻轻揭开窗帘,不要让它发出很大的响声。

宽转弯,勿触楞。

在转身的时候幅度要大些,不要碰到别人的桌椅。

3、结合学生的常见行为来理解句意。

教育学生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

4、学生齐读课文。

5、同桌互背。

四、学生自己读文中的故事。

五、小结。

弟子规教案设计(二)民族学校曹莉教学内容: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分清是非,远离邪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开火车朗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很多人一起相处,也会看到很多事情,大家知道在这些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3己有能——勿喜新

幼儿园《弟子规》教案3己有能——勿喜新

课题:己有能——勿喜新一、选文分析:经典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这八句话可分两层意思,前四句是说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会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后四句是说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这几句话主要是教育我们要有美好的品德,与朋友相处要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选文的含义。

2、学习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3、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语言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做一个具有美好品德的人。

五、教学准备:图片两张、“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字卡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字卡幼儿声音洪亮地诵读已学过的前一节内容(二)学习《弟子规》“己有能……勿喜新”1、教师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的意思,然后再小结: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对于他人的才华不要批评、嫉妒,学会赞叹。

2、在图片一下面出示与图片内容相应的句子字条“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教师诵读一遍给幼儿听。

3、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讲述图片的意思,教师小结: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家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4、教师在图片二下面出示字条“勿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教师诵读一遍句子给幼儿听。

(三)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念《弟子规》“己有能……勿喜新”。

1、教师念诵句子,幼儿轻声跟读。

2、当幼儿熟读后,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用接龙法读诵。

每次请八个幼儿自告奋勇出来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案国学教育下一学期给我又添了一个校本课程____<弟子规>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把这门课程给学生教好了,备好是关键,今天放假了,我就开始准备这门课程的教案了, 发现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各有特色,我以后会陆陆续续地在这篇博客下面增添或修改这门功课的备课内容.让这个地址成为<弟子规> 的教学园地.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

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

(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

)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热爱自己的国家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

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讲解: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

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

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

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

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

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

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

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

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

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

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

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

手臂自然下垂。

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实践活动:请学生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

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

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

“希望大家喜欢我”。

“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

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要求:学生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

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

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

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

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

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

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

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

个别的学生还会拒绝学习鞠躬。

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

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课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

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

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

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

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

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

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教学体会: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对学生进行礼貌训练——练习鞠躬。

一定让孩子养成习惯为止。

也可以朗读总序。

举例:一个五岁的孩子,学了鞠躬以后,有一天,他在外面练习骑小自行车,一转弯碰倒了一位小妹妹。

他马上跑过来给正在扶小孩的家长鞠了一躬,连忙说:“阿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妹妹的家长非常高兴说:“这个孩子真有礼貌!”习惯养成了到时候就会用。

第三课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弟子规》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

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

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

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

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