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初中地理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中国地理》——第四课《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日期:2021年10月25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

2.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张老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并解释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张老师详细讲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包括计算机、数据库、软件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张老师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发布等方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 案例分析张老师以“城市规划”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活动张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一张家乡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功能,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合理:张老师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改进措施1. 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范文(6篇)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范文(6篇)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范文(6篇)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获得外出听课的学习体会,以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拨清迷雾,明辨方向,学上一两招。

__年_月1_日__月_日,我有幸参加了在__中学举行的__省历史优质课的评选,4天时间内听了25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尤其是他们独到的教学设计,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让人赞叹不已。

通过四天的学习,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教师的教育理念普遍较高。

教师都较好的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课改意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非常明显,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比如在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时,教师多采用新闻报道方式,让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给全国人民报道会议召开的情况。

在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采用带领学生去旅游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

2、教师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强。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参评教师展现了其较强的教师基本素质,教态自然、得体、亲切,尊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准确,精练,正确选择使用教具,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

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教学的结合。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初中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一、课程概述本次七年级地理课程主要探讨了地球的结构和地貌,以及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

通过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地理意识。

二、课程重点1、地球结构:老师详细讲解了地球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并使用模型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2、地貌特征:在课堂上,老师对地球的海陆分布、地形地貌以及地貌的形成进行了讲解,让学生对地球的形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陆地与海洋:老师通过对比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三、课程亮点1、互动讨论:老师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地考察: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山区和河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地貌的特征,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3、多媒体教学: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四、课程反思1、需要加强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讲解,如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等,以免学生产生困惑。

2、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3、应安排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个人感悟通过这次地理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地理知识,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建议与展望1、建议学校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以便教师更全面地讲解地理知识。

2、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实地考察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3、展望未来,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地理知识,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环境,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七年级地理课程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地球的结构和地貌,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

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听课记录;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XX中学初一(1)班科目:地理中图版教学内容:经线纬线课前准备: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主讲人:何佩琼听课人:罗海燕复习(读书1分钟左右),课前五分钟(学生自觉上台讲新闻)(复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做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指导学生正确放置地球仪后边指边引导学生回答:转动的轴叫()上面的点叫()下面的点叫()中间最大的周长叫()。

又如何表示地球的大小呢?(学生回答: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观察活动教师边问,学生边答。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再找到喜马拉牙雅山,再仔细看地球仪上有文字、数字等。

(提问)地球仪上还有许多线,这些线叫什么呢?(学生回答:经线纬线,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提问)我们如何描述呢?我们已经知道了一条的纬线,就是赤道。

(学生回答:纬线与地轴垂直)(提问)地球仪上的纬线只有一条吗?无数条。

(提问)如何区分?(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讲述)我们只要给它标度数就可以了,南极点北极点定为90°,赤道定为0°,除了赤道同一度数的有两条,怎么区分呢?(学生回答)(讲述)我们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北纬标识为N,南纬标为S,(练习)如何写出南纬30°?(学生反应很热烈,积极举手)(小结)英文写在后,写成30°S.(练习)写出北纬60°.■观察活动:南北回归线和赤道这三条虚线。

(提示去极点要准备棉衣,去赤道地区要准备夏装)(讲述)我们把地球不同纬度分成了高中低纬。

(展示)用图片示意高中低纬的范围。

(讲述)经线确定,也是先确定一条本初子午线,再确定其它的经线。

我们确定哪一条为经线中的“大哥大”呢?初中地理课听课记录中学地理评课笔记听课记录;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XX中学初一(1)班科目:地理中图版教学内容:经线纬线课前准备:两人一个小地球仪主讲人:何佩琼听课人:罗海燕复习(读书1分钟左右),课前五分钟(学生自觉上台讲新闻)(复习)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做一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初中地理听课记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视频,观察其中的天气现象,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二、新课讲解讨论活动一:怎样描述天气问题1:谈论今天的天气,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来描述天气的?问题2:三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天气?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天气情况。

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讨论活动二:天气有什么特点?问题:思考下面的话分别说明了天气有什么特点?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短时间内变化快);东边日出西边雨(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夏天暴雨前后:暴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后天边出现彩虹(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生:(总结)天气的两个特点(承转)正是因为天气的多变,孕育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才使大自然尽显无穷魅力,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天气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讨论活动三:天气对人类的影响?问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你们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问题2(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农民伯伯,司机叔叔,游客,军人,你喜欢什么天气?讨厌什么天气?为什么?(结合课本及课件,分别从农业、交通、商业、军事等方面举例)(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为了趋利避害,人类从远古时期就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的规律。

由于科技水平低下,古人发出“天有不测风云”的叹息,如今时代不同了,明天的天气会怎样?气象小姐,先生三言两语就能给你说个明明白白,那么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讨论活动四: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问题 1..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问题2.你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课件展示,归纳总结。

问题3: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都浅显易懂。

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出示课件讲解。

实习报告听课记录各科

实习报告听课记录各科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拓宽视野,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月期间,在某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担任了初中三年级某班的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所听课目的记录和反思。

二、听课记录1. 历史课(1)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鸦片战争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听课记录:张老师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授课教师:李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工业革命及对世界的影响听课记录:李老师以工业革命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工业革命的过程、特点和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李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李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2. 地理课(1)课程名称:《中国地理》授课教师:王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我国主要地形区及气候类型听课记录:王老师以我国主要地形区为线索,介绍了不同地形区的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王老师运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使学生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

同时,王老师还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课程名称:《世界地理》授课教师:刘老师听课时间:XX年XX月XX日听课内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听课记录:刘老师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为线索,介绍了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授课过程中,刘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对世界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刘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初一人教版政治历史地理听课记录

初一人教版政治历史地理听课记录
3.接着,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图片、地图、文物等资料,以便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可在此提及具体展示的资料)
4.老师讲述了相关事件或现象的发生过程,并分析了其影响和意义。他还与同学们互动,鼓励我们提问和思考。
5.在课堂的最后部分,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要点,并留下了一些作业和阅读任务。
6.课堂氛围良好,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7.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为满意,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展示材料,我对(填写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下节课的预告:(填写下节课的主题或预告内容)
再次学习这门课的时间是(填写时间),地点是(填写地点)。
初一人教版政治历史地理听课记录
日期:(填写具体日期)
课程:初一历史地理
主题:(填写主题)
老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老师姓名)
时间:(填写上课时间段)
地点:(填写上课地点)
听课记录:
1.本堂课的主题是(填写主题)。老师首先介绍了这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老师讲解了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例如(填写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初中地理历史听课记录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一、教学要求: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

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 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一、教学目标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19日星期一八三班地理(上午第三节)主讲人:
主讲内容:世界的气温
一、教学要求:
1、气温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四种要素。

3、了解气温分布的不同规律。

4、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认真掌握理解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候的四种因素的概念。

3、理解气温由高向低的的形成规律。

4、四种影响气温因素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及年平均气温图了,了解世界气温的。

分不情况。

(2)根据地图了解影响气温四种要素的分布情况。

(3)根据示意图理解高伟度,低伟度的概念。

(4)通过实物实验、进一步陆地和海洋爱热和放热的不同情况。

(5)根据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寒暖流的概念。

(6)理解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低下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气温状况是说明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基本要素。

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和将水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五、课堂练习
1、掌握气温的概念。

2、识记影响气温四种因素的概念。

3、课后实验、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加深了时气温的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认识到虽然世界各地的气温状况相差悬殊,但是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了解了陆地和海洋爱热示放热情况的不同的原因、课堂效果良好。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9月29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七年级历史
主讲内容;商鞭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教学目标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鞭变法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商鞭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学习方式。

3、通过学习商鞭变法、陪养改革意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
1、商鞭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别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么推动社会进步的。

(二)、展示大变革的时代情景
1、铁农具和牛的耕的使用、生产力小平提高。

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2、奴隶巴大量和田、改变到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3、统治者的统治而临危机。

(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四)、指出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化、提问最彻底的变化在哪国?引出泰国商鞭变化。

1变化的北学(略)。

2变化的时间公元356年、
3变化的内容:A用永承记土地和有若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C遭主县可
4、变化的意义:经过高鞭变化泰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通过本节课时商鞭、变化的学习、在掌握和了解商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口分析商鞭变化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改革意义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
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