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两种灭菌法法
巴斯德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斯德消毒法名词解释
巴斯德消毒法又称巴氏消毒法,得名于其发明人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一种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但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消毒方法,即巴氏消毒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min。
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s-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
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不同灭菌工艺和贮存条件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由于生鲜乳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因此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加工环节就是灭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杀灭乳中部分(主要是病原菌和腐败菌)或全部的微生物、破坏酶类,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其次,就是改善乳制品的风味、黏度或质地。
改善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求[1]。
通常而言,随着温度提高,灭菌的效果更好,但同时过高的温度也会造成牛奶中蛋白质的变性、牛奶风味的改变及营养成分的降低,因此选择合适的灭菌参数对于牛奶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1牛奶灭菌工艺现状根据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不同,目前常见的液态奶消毒工艺主要分为巴氏灭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法(UHT 法)。
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巴氏灭菌法和超高温灭菌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不同。
从效果而言,巴氏灭菌法是属于低温灭菌,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牛奶的风味和营养物质,但由于杀菌不完全,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因此保存条件要求较高,保存时间较短;超高温灭菌法可以杀死大部分的微生物,因此保存时间很长,一般为常温6个月,甚至一年,但高温杀死细菌的同时,牛奶本身营养物质损失也较严重,因此除中国大陆外,全球大部分国家都采用的是巴氏灭菌法。
2不同温度对牛奶品质的影响如前所述,不同的灭菌温度对灭菌程度、牛奶中蛋白质、维生素、钙以及牛奶风味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1灭菌程度的影响尽管UHT 法和巴氏灭菌法均可以达到对人体无害的灭菌要求,但从灭菌程度而言,UHT 法要远远好于巴氏灭菌法。
低温巴氏灭菌法可杀死牛奶中大部分结核杆菌和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UHT 法则基本上可以达到商业无菌。
表3是欧盟对于牛奶中菌落总数的规定。
从表3可以看出,巴氏灭菌乳的菌落总数较原料乳明显减少,说明巴氏灭菌法可以有效杀灭微生文章编号:1004-2342(2016)01-0014-03中图分类号:S879.1文献标识码:C不同灭菌工艺和贮存条件对牛奶品质的影响李勇,夏骏,徐国茂,冷外员,王艺霖,杨琳芬*(江西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江西南昌330000)摘要:介绍了牛奶常见的灭菌工艺,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对灭菌效果、乳蛋白、乳脂、乳糖及其它营养成份的影响,以及不同贮存条件对牛奶品质的影响等。
讲清楚牛奶的热处理工艺

讲清楚牛奶的热处理工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它是一种富含营养的天然饮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领域。
为了确保牛奶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牛奶需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牛奶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杀灭牛奶中的细菌和病菌,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我们来介绍一下牛奶的巴氏杀菌工艺。
巴氏杀菌是一种常用的牛奶加工方法,它是将牛奶在高温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迅速冷却,以杀灭其中的细菌。
巴氏杀菌的工艺条件为72℃下加热15秒,然后进行快速冷却,这样可以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保持牛奶的新鲜度和口感。
巴氏杀菌后的牛奶通常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可保质期较长。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较为温和的牛奶热处理方法。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的辐射作用来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的工艺条件为在特定的波长和强度的紫外线下,对牛奶进行照射一定的时间,可有效灭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菌。
紫外线消毒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对牛奶的营养成分保留较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需求的牛奶产品。
第二篇示例: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
牛奶是易腐坏的食品,因此需要经过热处理以延长其保存期限并保持其质量和安全。
牛奶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和乳清过滤等步骤。
我们来了解一下巴氏杀菌的热处理工艺。
巴氏杀菌是一种常用的牛奶热处理方法,通过将牛奶加热到71-75摄氏度保持15-20秒,然后迅速降温至4摄氏度以下来杀灭牛奶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
这种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且效果可靠,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牛奶加工业。
超高温灭菌是另一种常见的牛奶热处理方法。
在这种工艺中,牛奶被加热到135-140摄氏度以上持续2-4秒,然后迅速冷却至常温。
超高温灭菌能够彻底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使其在不开封情况下存放数月不变质。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的名词解释
巴氏消毒是一种杀灭病原体的消毒方法,目前常用于牛奶消毒。
巴氏消毒最早是由法国人发明的一种消毒方法,可以有效对细菌的芽孢、大肠杆菌、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等病原体起到杀灭效果,其方法是62~65度温度消毒30分钟或者75~90度消毒15秒,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既可以杀灭牛奶中的病原体,又可以不对牛奶的营养和风味造成影响。
但需注意巴氏消毒法并不能杀灭所有的细菌,对于某些对高温有一定耐受性的细菌,巴氏消毒法无法完全杀灭,因此经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需在低温保存以避免这些残留细菌再度生长。
除巴氏消毒法外,常用消毒方法还有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卫生消毒等,比如紫外线灯照射等,需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
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盖勃氏法和巴氏法

盖勃氏法和巴氏法
盖勃氏法和巴氏法是两种常用于牛奶灭菌的方法。
牛奶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但如果不经过灭菌处理,就可能携带病菌和细菌,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用哪种方法对牛奶进行灭菌处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盖勃氏法是一种高温短时灭菌法,也称为HTST灭菌法。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牛奶在72℃的温度下加热15秒,杀死内部的细菌和病菌。
然后将牛奶迅速冷却并储存。
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高效地杀死细菌,同时保留牛奶的营养和口感。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牛奶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然而,一些人担心高温会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所以他们选择使用巴氏法进行灭菌。
巴氏法也称为低温长时灭菌法,它通过将牛奶加热至62℃,并保持在该温度下30分钟,然后迅速降温储存。
这种方法相比盖勃氏法,消耗的能量更少,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
尽管巴氏法能够更好地保护牛奶成分,但它的灭菌效率不如盖勃氏法高,某些病菌或细菌可能不被灭杀,从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权衡这两种灭菌法的优缺点,并选择最适合我们需求的灭菌方法。
总之,牛奶的灭菌处理是关系到我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盖勃氏法和巴氏法是常用的牛奶灭菌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牛奶灭菌方法

牛奶灭菌方法首先,最常见的牛奶灭菌方法是加热法。
加热法是通过将牛奶加热到一定温度,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常见的加热法包括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灭菌。
巴氏杀菌是将牛奶加热到72-75摄氏度持续15-20秒,然后迅速冷却。
而超高温灭菌则是将牛奶加热到135-140摄氏度持续2-4秒,然后进行快速冷却。
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杀灭牛奶中的细菌,保证牛奶的卫生安全。
其次,还有化学法。
化学法是通过在牛奶中加入化学物质来进行灭菌。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在一定浓度下将牛奶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灭活。
而次氯酸钠则是一种漂白剂,也可以用于牛奶的灭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法进行灭菌时,需要严格控制化学物质的浓度和使用量,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还有紫外线灭菌法。
紫外线灭菌法是通过将牛奶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进行牛奶的灭菌。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牛奶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
最后,还有微波灭菌法。
微波灭菌法是通过将牛奶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加热,利用微波的高温来进行牛奶的灭菌。
微波灭菌速度快,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的是,微波炉加热时需要均匀搅拌,以免出现局部过热导致细菌未被完全灭活的情况。
综上所述,牛奶的灭菌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牛奶的灭菌,以保证牛奶的卫生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清楚牛奶的热处理工艺

牛奶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热:将鲜奶加热,达到30~40℃可充分引发生成酵素和乳酸发酵的最适温度,这种初步的发酵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
2. 酸度调整:加热灭菌后,牛奶中的乳酸菌会被杀死,此时需要添加乳酸调整奶的酸度。
3. 再次加热:加热到72℃以上,进行瞬时高温灭菌,以杀死有害菌和酶。
4. 冷却:灭菌后的牛奶需要冷却到乳酸发酵适宜温度(3到4度),然后添加乳酸发酵剂,开始乳酸发酵。
这个过程后,牛奶就准备好了。
除了上述物理方法,还可以用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欧洲常用的牛奶消毒法,于一六八五年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巴氏消毒法问世于法国路易斯·巴斯德研究所。
巴氏消毒法只是一种将生牛奶加热到72℃-75℃,这通常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
这种方法可以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同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和风味。
以上就是牛奶热处理工艺的大致步骤,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牛奶保质期一般是多久

牛奶保质期一般是多久牛奶保质期一般是多久1、生鲜牛奶生鲜牛奶即新鲜挤出,未经杀菌处理的牛奶,在4摄氏度以下可保存24—36小时。
2、超高温灭菌奶超高温灭菌奶也叫常温奶,是指牛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即在完全密闭无菌的环境下,工作人员会通过三次升温将密闭管道内的牛奶加热到137℃,并持续几秒钟,再迅速冷却,这样可完全破坏牛奶中的微生物和芽孢。
虽然研究报告显示,超高温灭菌处理对牛奶中乳清蛋白及一些热敏感维生素具有强烈影响,但其保质期较长,通常在6—9个月。
3、巴氏消毒奶巴氏消毒奶指采用巴氏灭菌法加工的牛奶,而巴氏灭菌法是根据对耐高温性极强的结核菌热致死曲线和乳汁中最易受热影响的奶油分离性热破坏曲线的差异原理,在低温下长时间或者是高温下短时间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比起超高温灭菌法,巴氏杀菌法对于牛奶中赖氨酸、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平均损害较小,但其保质期比起超高温灭菌奶要短一些,巴氏消毒奶的保质期通常7—15天,最长不超过16天,且要求在2—6摄氏度下保存。
牛奶的功效和作用牛奶中含有色氨酸是人体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可以使精神和身体放松,睡前喝牛奶能调节精神节律,提高睡眠质量。
晚上喝牛奶能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提高骨密度,缓解缺钙引起的睡觉腿抽筋以及骨质疏松等病症。
牛奶中还含有乳铁蛋白、共轭亚油酸、维生素等多种抗癌因子,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牛奶什么时候喝效果最佳牛奶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的时候喝最好。
牛奶中含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而且还能够燃烧身体的脂肪,可以促进身体机能产生更多分解脂肪的酶。
牛奶可以在以下时间段喝:一、吃过早饭后:早饭是能量需求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能量和营养。
而牛奶是一种很容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食品,不仅能有效滋润刚经历过空腹一整夜状态的肠胃,还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需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早餐忌空腹喝牛奶。
二、可以在晚餐饮用:晚上喝牛奶有助于睡眠,因为牛奶中含有钙、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帮助防止失眠,另一方面牛奶也能增加饱腹感,有效的防止感到饥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地说,市场上供应的牛奶采用两种消毒方法
一种是巴氏消毒奶,即鲜牛奶先冷却,然后把鲜牛奶加热到65C,经过30分钟;或者加热到72C〜76C,持续15分钟。
巴氏消毒奶是一种低温杀菌牛奶”,其优点是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缺点是仅仅杀灭了牛奶中的病毒,而不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C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牛奶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
巴氏消毒奶一般用屋顶型、塑料袋、玻璃瓶包装。
另一种是超高温灭菌牛奶,也叫常温奶,包装多为利乐砖、利乐枕、还有无菌塑料包,有的包装上写的是经“ UH1加工的牛奶,UHT就是超高温灭菌的英文缩写。
即采用134C〜135C的高温,瞬间消毒原奶4秒钟,使得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包括其孢子全部被杀灭。
研究证明,经超高温灭菌的牛奶,所采用的利乐包装,可与外界的空气完全隔离,使得牛奶不再受到细菌污染,还可避免受阳光和氧气作用导致营养素的进一步破坏。
这种牛奶仔常温下的保存期长达数个月,方便消费者在任何场合饮用。
关于营养:
灭菌牛奶
不少生产厂家为了满足上班族的需要,生产出保存时间较长的百利包。
保存时间较长的百利包牛奶在加工过程中已经全面灭菌,对人体有益的菌种也基本被“一网打尽”了,牛奶的营养成分因而也被破坏掉。
这种牛奶的包装和鲜牛奶非常相像,保质期大部分是30天或更长时间,有些灭菌牛奶的保质期达6个月以上。
灭菌奶一般味道比较浓厚,但是营养物质有一定损失,B族维生素有20%〜30%的损失。
xx 消毒奶
保质期较短的牛奶多为巴氏消毒法消毒的“均质”牛奶,用这种方法消毒可以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获得较为理想的保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牛奶消毒方法之一。
所谓的“均质”,是指牛奶加工中的新工艺,就是把牛奶中的脂肪球粉碎,使脂肪充分溶入到蛋白质中去,从而防止脂肪黏附和凝结,也更利于人体吸收。
保质期一般在48小时以内,它们的营养价值与鲜牛奶差异不大,B族维生素的损失仅为10%左右,但是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可能会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