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治经验

合集下载

宁克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宁克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宁克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摘要】宁克勤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紧扣湿、热、瘀、虚四端,灵活运用中西医治疗手段分型辨治:1 湿热下注型2肾虚湿热型3相火偏盛型4湿瘀阻滞型,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疗法;宁克勤江苏省中医院男科主任宁克勤临床经验丰富,治疗男科疑难杂症,屡起沉疴,治疗男科常见病,每获良效。

笔者随师学习期间,亲受教悔,受益匪浅。

现总结其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谨述如下。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症状复杂、病程迁延、顽固难愈、容易复发等为特点,也是目前中医男科疑难病之一,若久治不愈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初或尿末疼痛,疼痛放射至阴茎头或会阴部、腹股沟、睾丸,有坠胀不适感,尿路刺激症状,尿后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溢出,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

中医根据本病不同的临床特点,将慢性前列腺炎归属于“精浊”、“淋浊”、“淋证”、“白淫”、“白浊”、“阴痛”、“腰痛”等病证范畴,并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肾虚、湿热、瘀阻等几个方面:首先各种原因导致的体虚是造成本病重要的、内在的、本质的因素。

其次青壮年相火妄动,所愿不遂精未泄出或同房、手淫忍精不泄而致的前列腺充血、水肿。

第三不洁性交或包皮过长等因素所致的感染。

第四久病伤及脾肾,脾气虚则湿浊难化,肾气虚则精易下泄等。

宁主任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较多且复杂,往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总的来说是肾亏于下,封藏失职,败精瘀浊,湿热下注,精室被扰,精关不固而成本病。

重视在宏观辩证的基础上结合前列腺指检、前列腺液镜检、前列腺液培养等进行微观辩证,紧扣湿、热、瘀、虚四端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分型,灵活运用中西医治疗手段辨治慢性前列腺炎:1 湿热下注型本型以实证为主,湿热偏重,临床多表现为小便黄少,浑浊或有沉淀,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少腹及会阴部胀痛,腰骶部酸痛,大便干结,努责时尿道口滴白,口干苦而粘,渴而喜冷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指诊前列腺饱满或肿大,压痛明显,前列腺液较多,前列腺液常规脓细胞多在(++)以上。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况
近年来 中医对慢性 前列腺炎的诊疗经 验做如下 综述 。供 同道 临证借鉴 和参 考。
1 病 因 病 机
华[ 总 结治疗 慢性 前列腺 炎 的经验 , 6 ] 按照传 统辨 证方式 将本
病分为 7 型治疗 :1气滞 血瘀 型 , () 治宜活 血化瘀 , 以活 络效 配 灵丹合失笑散 加 减。( ) 热下 注型 , 2湿 治宜 清利 湿热 , 清化 分 浊 。方选八 正 散 加 减 ; 热 重 于 湿 , 宜 龙 胆 泻肝 汤加 减 。 若 方 () 3 脾虚气 陷型 , 宜益 气升 陷 , 治 可选 补 中益气 汤或托 里 消毒
目前 , 中医对慢性 前列腺 炎 的病 因病机认 识 主要来 自中
医经典文献 的记 载 和近代 医家对 本 病理 论 与实 践 的学 术 研
究 。《 治汇补 》 :精 之藏 制在 肾 , 主 之运化 , 精 降浊 , 证 说 “ 脾 生 脾失健运 , 湿浊 内蕴 , 下注 于精 窍” 。崔 学教 _ 将本 病 的病 因 】 归结为 : 性欲失控 、 湿热下注 、 淫毒 内浸 和腑气滞逆 4 方面 。 个 纵欲不节 , 或所愿不遂 , 郁气 与相火 灼伤精血 , 败精流 注 , 精关 不 固, 而成精 浊 ; 湿热下 注指湿 热蕴 积或传 注于下 焦 , 精室被 扰而 引起 ; 淫毒 内侵 指不 洁性交 , 淫毒 经生殖 道逆行 内侵 , 精
慢性 前 列 腺 炎 属 于 中 医 “ 病 ” “ 浊 ” “ 精 ” “ 淋 、精 、血 、 自淫 ”
2 1 辨证分型论 治 .
慢性前 列腺炎不单 是一个局部 的炎症 ,
等病的范畴 , 中医男 科 常见病 。由于其 特殊 位置 及解 剖关 为 系, 多数药 物难 以达到该处发 挥作用 , 治疗效果并不理 想 。中 医在 长期 的医疗 实践中 , 对该病 的临床治疗 经验不 断积累 , 一

宁克勤主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方与思路概要

宁克勤主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方与思路概要

宁克勤主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方与思路卢宗林(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指导:宁克勤提要宁克勤主任系江苏省中医院男科主任,以中西合璧、内外同治的思路综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

以前人治精浊之古方,探讨了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益肾导浊,源流并进以固精室;潜降相火,滋阴除湿以宁浊府;淡渗利湿,分清泌浊以安奇恒;活血祛瘀,内方外用以通幽处。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疗法宁克勤宁克勤主任系江苏省中医院男科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男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江苏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经验丰富,擅以中西合璧、内外同治的思路综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

本文以验方为纲,以验案为例,总结了宁主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与思路。

1、益肾导浊,源流并进以固精室益肾导浊方选萆菟汤,萆菟汤源于明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赤白浊》云:“浊之因有两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

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尿窍开则精窍闭也。

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

补肾,菟丝子丸主之;导湿,萆薢分清饮主之。

”萆菟汤组成:萆薢15g,菟丝子10g,茯苓10g,五味子10g,煅牡蛎20g,马鞭草15g,莪术10g,石菖蒲3g,六一散15g。

本方补肾导浊,消补兼施,主治: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

适应证:尿末滴白、尿后余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尿黄、会阴部胀痛。

病案:赵某,男,33岁,南京市茶南小区人。

患者主诉耻骨部胀痛伴尿后余沥间作2年。

曾口服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效不佳,此间反复发作。

现症见:耻骨部胀痛,会阴部不适,尿急、尿频、尿滴沥,性欲可,勃起欠佳,纳食可,夜寐安,大便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沉细。

前列腺指检:前列腺左右叶对称,表面光滑,无结节,常大,压痛明显,中央沟在。

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中量/HP;白细胞+++/HP;PH6.7;乳白色。

程畅和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携要

程畅和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携要
想 , “ 热 相 火 ”立 论 , 以 湿 临证 以 “ 期 四 型 ”立 法 , 调 奇 经 三 兼 以通 幽 秘 , 灸 药浴 以增 效验 。 兹将 其 辨 治 c 针 P经 验 整 理 如 下 。 1 学源 《 内经 》 难 经 》 , 丹 溪 “ 热 相 火 ”论 病 机 、《 崇 湿
杂 , 复发 作 , 绵 难 愈 , 发 病 率 有 逐 年 上 升 的趋 势 。本 病 属 反 缠 且 中医 “ 证 ” 精浊 ” 尿浊 ” 淋 、“ 、“ 、“白浊 ”等 范 畴 。 目前 , 中医 辨治 C P呈 现 出思 路 多样 化 的趋 势 , 从 湿 热 论 治 , 从 瘀 阻论 或 或
若相火离位而妄动 则为病理 之火 ,“ 壮火散气, 壮火食气 ”, 其 充斥 上下 内外, 燔灼脏腑 经络, 损耗脾 胃元气, 消烁肝肾 阴精, 为百病之根也 。 相火妄动, 每与湿热兼夹, 因为患, 相 故丹溪云:
“ 热 相 火 , 病 甚 多 。 湿 为 ”
治, 或从肝郁论 治, 亦有从 肾虚论治等 。 程师秉承朱丹溪学术思
寄于肝 肾两部 ……肝 肾之 阴, 悉具相火, 人而 同乎天也 。 ”经 云
“ 火 生气 , 食 少 火 ”, 火 寓 于 肝 肾 两 脏 , 少 气 相 其功 能 活 动 以 肝
不节 , 嗜欲过度, 水火不交, 元失守, 精 由是而为赤 白浊之患 。 ”
同时, 热之邪在 C 湿 P的 发 生 中亦 占有 重要 地 位 。 素 恣食 辛 辣 平
升 降 失 常 ,“ 胃阴 气 ( 热 ) 流 , 火得 以乘 其 土 位 ” 五 志 脾 湿 下 相 ; 过 极 , 火 (“ 性 厥 阳 之 火 ”) 心 五 亢盛 ,“ 动 则 相 火 易动 ”等 。 心

翟亚春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治心得

翟亚春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治心得
吉林 中 医 药 2OO2年 11月 第 22卷 第 6期
· 老 中 医经 验 · 维普讯 翟 亚 春 教 授 对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的 中 医 证 治 心 得
申树 林 (南 京 中 医药 大学 ,江 苏 南 京 210029)
摘 要 :从 前 列 腺 的 中 医解剖 名 称 、脏 腑 归 属 入 手 , 阐述 慢 性 前 列腺 炎的 病 理 性 质 为 虚 实 两端 。虚 以 气 虚 、 肾虚 为 主 ,实 以 湿 、 热 、瘀 、 浊 为要 ,辨 证 分 为 湿 热 下 注 、 阴虚 火 旺等 型 治 疗 ,取 得 了明显 的 疗 效 ,显 示 了 中 医治 疗本 病 的优 势 。

“精 室 ”相 合 。 1.2 脏腑归 属与生理功能 《素 问 ·五脏别论 》云 : “脑 、髓 、 骨 、脉 、胆 、妇 子 胞 ,此六 者 ,地 气 所生 也 ,皆 藏 于 阴 而象 于 地 ,故 藏 而 不 泻 ,名 奇 恒 之 腑 。 所 谓 五 藏 者 ,藏 精 气 而 不 泻 也 ,故 满 而 不 能 实 ,六 腑者 ,传 化 物 而不 藏 ,故实 而 不 能 满也 ”。从 《内 经》对脏 、腑 、奇 恒之 腑 的定 义来 看 ,前列 腺具 有 分 泌 前 列 腺 液 的 功 能 ,而 前 列 腺 液 又 是 精 液 的组 成 部 分 ,与 脏 之 藏 精 相 似 。 同 时 ,前 列 腺 又 有 排 泄 功 能 ,似 有 腑 的 功 能 。 因 此 ,前 列 腺 脏 腑 属 性 为 奇 恒 之 府 。精 府 (精 室 )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为 藏 精 与 排 泄 , 在 男 性 生 长 发 育 的 不 同 时 期 可 分 为 藏 而 不 泄 (青 春 期 前 )、 既藏 且 泄 (青 春 期 至更 年 期 ) 和 少 藏 无 泄 3 个 阶段 。 而 精 府 (精 室 ) 的 生 理 功 能 、病 理 变 化 与 五脏 六 腑 密 切 相 关 ,尤 其 与 心 、肝 、脾 、 肾 的 关 系 最 为 密 切 。精 府 (精 室 ) 藏 精 功 能 有 赖 于 脾 之统 摄 、 肾之 藏 精 及 肝 之 疏 泄 、 心 主 神 志 的 功 能 正 常 ,精 府 (精 室 ) 的 排 泄 有 赖 于 心 主 神 志 、肝 主 疏 泄 功 能 正 常 ,反 之 则 出 现 病 理 改 变 。 2 临 床 研 究 2.1 病 因病 机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的 发 生 与 饮 食 习 惯 、 职 业 及 不 良性 行 为 、情 志 、 外 感 六 淫 有 关 。 如 外 感 湿 热 或 饮 食 不 节 , 平 素 饮 酒 过 度 致 湿 热 内 生 下 注 , 或秽 浊 之 邪 由下 窍 浸 渍 于 上 而 发 病 ;情 志 不 舒 ,所 愿 不 遂 ,思 欲 过 度 而 致 肝 失 疏 泄 ,气 机 不 畅 致 气 滞 血 瘀 ,或 忍 精 不 射 ,相 火 妄 动 久 遏 ,精 道 淤 滞 而 发 病 ;禀 赋 不 足 ,身 体 虚 弱 , 劳 欲 过 度 ,酒 后 入 房 , 纵 欲 伤 肾 ,致 肾 阳 不 足 , 肾气 亏 虚 , 肾精 内耗 ,水

温针灸中极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之我见

温针灸中极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之我见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10 期 散结 , 消肿止痛 , 再配以常规用药, 有效地提高了治疗 效果。 针刺拔罐疗法又称刺络拔罐法, 是把针灸刺血与 拔罐相结合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 , 治疗是以 针灸、 针刺后, 立即穴位拔罐 , 以吸出局部瘀血或组织 液为佳 , 其机理是先通过针刺穴位, 疏通经络, 行气活 血, 消肿止痛, 再在针刺基础上选用主穴拔罐, 将瘀邪 驱出体外 , 使通者不痛, 充分发挥了针灸与拔罐的双重 作用 , 从而达到了早期限制肿胀和炎症的效果, 有效地 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缩短了疗程。 在治疗中未发现任 何不良反应 , 且患者易于接受, 实属实用、 简便有效的 治疗方法。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卷第 10 期 程结束后 , 嘱患者平时忌酒及辛辣等剌激性食物 , 并行 热水坐浴一段时间, 以调养和巩固疗效 , 随访半年, 未 再发作。实验室复查 2 次, 已无显著症状。 讨 论 慢性前腺炎, 中医认为多为由寒湿瘀阻 , 气滞血瘀 , 败精阻滞足太阳膀胱经及肝经所致, 以化瘀 导滞为主 , 运针手法以补为主 , 以泻为辅。 其一, 主要是 由针刺刺激特定腧穴, 通过经络的作用 , 激发经络之气 以通调脏腑机能, 以起疏通即 “泻” 的作用。 其二 , 温针 灸能使灸的热力经针身传入经穴 , 通过中极穴以温经 通络 , 行气活血 , 祛温 逐瘀 , 消肿散结, 达到 “通” 的目 的。其三, 推拿的掌振法通产生一种高频波 , 一方面可 以进一步推动脏腑经气的运行 , 另一方面振法产生的 震波能直接作用于前列腺所在经的循行处起到疏经通 络的作用。 治疗效果方面以肾精亏虚型疗效较好 , 其次 为湿热外侵型 , 疗效最差为湿热下注型。 这里可能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实征、 热征能否 用 “灸” 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 尤其是否适合用于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这一点无可质疑 , 在此次临床治 疗过程中得到验证。 祖国医学早在汉末时期就有关于此 类疾病的记 载, 如华佗的 《中藏经》 ,有 “膏者 , 小便中出物如脂膏” 的记载。 明代戴思恭的 《证治要诀》 中也已提到;“膏淋 , 溺与精混 , 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状” ,《医学入门》 也有 “膏 淋者 , 血淋如膏” 的记载 [1 ]。过去古代没有 “前列腺” 的 概念 , 但慢性前列腺炎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可归入淋

吴复长辨治前列腺炎四法

吴复长辨治前列腺炎四法

欲好 转 。原 方 再 进 1 5剂 ,诸 症 大 减 ,尿 便 顺 畅 。继 续 以原方 随证 调养月 余 ,诸 症 消失 ,随访 至 今 ,病未
再发。
方 医治 未 痊 。诊 见 :神 疲 乏 力 ,头 昏耳 鸣 ,健 忘 多 梦 ,夜 寐遗 精 ,潮 热 盗 汗 , 口燥 咽 干 ,腰 骶 酸 痛 ,尿 后 白浊 ,小 便 黄 热 ,排 尿 时 会 阴 部 不 适 ,便 结 。舌 红 、苔黄 ,脉 沉 细 数 。证 属 阴 虚 内 热 ,治 宜 滋 阴 清 热 ,方用知 柏地 黄 汤加 味 。处 方 :生 地 、山药 、山萸 肉、泽泻 、茯 苓 各 1 g 2 ,丹 皮 、黄 柏 、知 母 、龙 胆 草 各 6 ,土茯 苓 、败酱 草 、忍 冬藤 各 3 g g 0 ,女 贞子 、生 牡蛎 、枸 杞子各 1 g 5 。服上方 2 剂 ,小便 黄 热 、尿后 0
消肿止 痛作用 。
收 稿 日期 2 l — 3 1 O 10 — 5
晨 起有 分泌物 ,至 当地 医 院诊 查 ,直肠 指 检 示 :前 列 腺 左 叶 稍 增 大 ,有 压 痛 ,中 央 沟 存 在 。前 列 腺 液 镜
检 :脓 细 胞 + 、 白细 胞 + 。确 诊 为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 多 斗
愈 。舌 质 红 、 苔 黄 薄 腻 , 脉 滑 数 。证 属 湿 热 蕴 结 ,用
见 :神 疲 乏 力 ,头 昏 目 眩 , 四 肢 酸 软 ,腹 股 沟 、会
阴、肛 门周 片 刻 即
见成 团 絮 状 物 ,尿 意 不 尽 ,大 便 不 爽 。前 列 腺 液 检 查 :脓 细 胞 + , 白细 胞 + ,卵 磷 脂 小 体 + 。舌 苔 黄
2 活 血 祛 瘀 法

程畅和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携要

程畅和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携要

程畅和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携要(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吴丽丽,李步满,程畅和【关键词】程畅和;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疗法吾师程畅和是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统疾病研究,尤其对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治疗有独特经验。

CP是青壮年男性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病属中医“淋证”、“精浊”、“尿浊”、“白浊”等范畴。

目前,中医辨治CP呈现出思路多样化的趋势,或从湿热论治,或从瘀阻论治,或从肝郁论治,亦有从肾虚论治等。

程师秉承朱丹溪学术思想,以“湿热相火”立论,临证以“三期四型”立法,兼调奇经以通幽秘,针灸药浴以增效验。

兹将其辨治CP经验整理如下。

1 学源《内经》、《难经》,崇丹溪“湿热相火”论病机吾师学源《内经》、《难经》,对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尤为推崇,临证多从“湿热相火”立论。

《格致余论》云:“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两部……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经云“少火生气,气食少火”,相火寓于肝肾两脏,其功能活动以肝肾的阴精为物质基础,以恒动的状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相火既为人体生命之火,贵在恒动而守位,失乎不宁而妄动。

然各种原因均可致相火离位而妄动,如外感火热邪毒,“同气相求”而引动;素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虚而火旺;脾胃内伤,升降失常,“脾胃阴气(湿热)下流,相火得以乘其土位”;五志过极,心火(“五性厥阳之火”)亢盛,“心动则相火易动”等。

若相火离位而妄动则为病理之火,“壮火散气,壮火食气”,其充斥上下内外,燔灼脏腑经络,损耗脾胃元气,消烁肝肾阴精,为百病之根也。

相火妄动,每与湿热兼夹,相因为患,故丹溪云:“湿热相火,为病甚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世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冯世纶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师承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经方家胡希恕等人,四十余年来一直专注于经方研究。

曾在国内率先提出《伤寒论》是中医独特的经方理论体系,著有《经方传真》、《张促景用方解析》、《中国汤液经方》等书,在运用经方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处方常药简效速。

现将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简介如下。

冯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是20~40岁青壮年的常见病,具有起病缓慢、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

中医若能准确辨证论治,多有较好的疗效。

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或因纵欲不节或所愿不遂,气滞血瘀与相火灼伤精血,败精流注,而成精浊;或因体内湿热蕴积流注下焦或病后气弱阴虚,余邪引动下焦湿热,精室被扰;或因不洁性交,淫毒经生殖道逆行内侵,精室受犯,气机被遏,分清泌浊功能失调,精离其位,造成精浊等等。

冯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从独特的经方理论来看,临床辨证不是从病因病机推理,而是分析临床症状得出辨证,从所辨之证中方中测得病机。

前列腺炎的辨证亦是如此,即要详审其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从客观的症状来进行六经八纲辨证,也就明确了具体的病因病机,继而细拟方药,则疗效多能满意。

2、辨证施治2.1 猪苓汤方证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尿时尿道灼热或涩痛,口干思饮,心烦失眠等。

此证乍看是湿热下注,或肾阴虚相火旺,且黄柏、苦参、木通等苦寒清热利湿,又加以知母、地黄等滋阴补肾,则必致阳气、津伤而湿饮更盛。

冯师认为此为病久津血阴液虚而水湿盛,治疗唯有用甘淡渗湿、养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复。

药用: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0g、滑石12g。

2.2 桂枝龙骨牡蛎白薇附子汤合猪苓汤方证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欲尿不尽,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有蛋清样粘液溢出,时伴见心悸、盗汗、眠差、遗精、早泄等,用肾气丸治疗常无效,而用苦寒药治疗后常加重。

冯师认为此为营卫不和,外寒内饮之证,病久精血虚而水饮盛,湿久郁而上扰致神明不安。

治当调和营卫、益精养血兼以化饮敛神为法,药用: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枚,白薇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6g;猪苓10g,茯苓15g,阿胶10g,泽泻10g,滑石12g。

2.3 小建中汤方证适应症特点:临床症状时轻时重,时多时少,常只见少腹拘紧或会阴隐痛,而不见小便不利等症。

冯师认为此为里寒饮停,是小建中汤的适应症,着重温中化饮,药用:桂枝10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10g,饴糖45g。

2.4 五苓散方证适应症特点: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或欲尿不尽,会阴不适,腰痛或身疼,口中和或口干不思饮,或饮水后胃脘不适,甚则呕吐等。

在辨证过程中,若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之,必使病情加重。

冯师认为此为外寒内饮之证,治疗应在解表的同时予以化饮,使表解饮去,局部症状和整体症状自然好转。

药用:桂枝6g,茯苓10g,泽泻15g,白术10g,猪苓10g。

2.5 肾着汤方证适应症特点:口中和或口干不欲饮,腰腹胀,滴白、小便不利及尿不尽,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沉细。

冯师认为此为里虚寒之寒湿下注证。

药用:茯苓15g,干姜15g,苍术15g,炙甘草10g。

2.6 其他方证除以上方证外,临床还常遇寒湿痹阻、阳虚水气上犯的真武汤方证;邪郁半表半里、寒多微有热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方证;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方症;里虚外寒、气化不利的肾气丸方证;太少合病的柴胡桂枝汤方证;湿热下注的八正散方证,等等。

有是证用是方,做到方药对证,慢性前列腺炎多能痊愈。

3、常用药物加减法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尿痛者,加大黄(热痛明显)3g;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尿频者,加桑螵硝10g,并可适证加川楝子、五灵脂、吴茱萸等。

4、典型病例张某,男,36岁,2007年7月21日初诊。

患慢性前列炎多年,四处求医反复不愈。

自诉小腹部疼痛连及睾丸,伴早泄,腰部及左膝困痛,下身畏凉,每日夜尿3次左右,大便溏薄。

素有胃部冷痛,畏风,耳鸣,小便灼热,口干略苦。

近日晨志喉中有黄痰,舌淡胖苔黄厚腻,脉弦细数。

辨证属邪郁半表半里,寒饮内停,血虚水盛。

治以和解半表半里、温化寒饮、活血利水为法。

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炙甘草6g,干姜6g,天花粉12g,生龙牡各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车前子(包)15g,小茴香10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腰部困痛、小腹胀痛减轻,口干苦、小便灼热感基本消失,夜尿1~2次,喉中仍有痰。

继服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诸症消失。

按: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时必须辨证施治,方与证应方可取效。

冯师主张辨证施方,而不囿于固定方,一味地补肾壮阳或益肾填精。

本例患者的方证关键在于肢体冷痛,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表现为上热下寒,寒多热少之征,符合柴胡桂枝汤方证的邪郁半表半里偏寒的特点;另所表现的耳鸣、腹痛拘急、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脉细乃为血虚水盛之征,合当归芍药散证,故以补血活血利水法,方证对应,故收捷效。

案例白某,男,30岁。

2010年3月22日初诊。

患慢性前列腺炎1年余,症见尿频、尿急、早泄,伴见性欲减退,双膝酸软,有汗出,口干,夜尿不多,纳食尚可,大便偏稀,每日2~3次,饮食不慎易腹泻。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

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桂枝龙骨牡蛎汤合二加龙骨汤加金樱子、韭菜子、苍术证。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薇12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同煎)各15克,制附子(同煎)10克,金樱子10克,韭菜子10克,苍术1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9日二诊:尿频、尿急、早泄俱有减轻。

上方制附子改为12克,加狗脊15克。

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2日三诊:服上方7剂,尿频、尿急渐不明显,早泄明显好转,但停药后又有反复。

大便仍然偏稀,每日2~3次,口干明显减轻。

上方生姜改炮姜6克,去狗脊。

7剂,水煎服。

嘱服7剂后可继续服用上方,无症状时停药。

前列腺炎治疗经验谈病系多证有关连必须辨证方消灾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它又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尿急、尿频.尿痛,会阴部坠胀疼痛.并向腰骶部、阴茎、腹股沟部放射。

常可出现高烧、恶寨、头痛、身痛等症,有如急性淋证。

前列腺液化验,可见脓细胞。

直肠指检,可扪及肿大的前列腺,灼热,触痛。

如已化脓,可有波动感,脓肿破溃后可自后尿道、直肠或会阴部穿刺出稀薄带臭味的脓液,继而全身症状可迅速消退。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尿急,排尿时感尿道灼热、或尿痛,或见血尿,或见排尿困难,或淋沥不爽,或排尿终末或大便时,尿道流出乳白色粘液,或会阴部坠胀疼,有时牵拉阴茎、睾丸痛,或出现小腹、腹股沟、大腿内侧等处痛。

由于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同,临床症状也复杂多变。

常见的症状为:身疲乏力,头晕,五心烦热,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膝软,性功能障碍,如阳痿、遗精、早泄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患者,临床症状轻、不明显,因有遗精或早泄或阳痿而找中医看病,经检查方知有前列腺炎症。

一般通过前列腺液检查可以确定诊断。

中医古代无前列腺炎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

中医古代早有类似的记载,如急性前列腺炎似属中医的“悬痈”和“穿档发”;慢性前列腺炎类属于中医的“白淫”、“精尿”“精浊”“劳淋”“淋浊”“白浊”“遗精”早泄”、“阳痿”等病证范畴,由此也可知,前列腺炎可出现许多证,治疗该病也必须从证入手,辨证论治才能奏效。

炎是邪客证各异虚实不同治有殊例1李某,男,46岁.病案号121641。

初诊日期1965年5月31日: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史,近一周来。

出现头晕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身疲乏力,四肢酸软.曾服两剂桑菊饮加减,热不退,因有尿急.尿痛、尿浊,又给服八正散加减,诸症不减。

今日仍恶寒发热,全身酸楚,有时汗出,尿急、尿痛、尿浊,下午体温38℃,大便如常,小便黄赤.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成堆,红血球8~10。

舌质淡而有紫斑。

舌苔白腻。

脉细滑数,寸浮。

此证极似湿热下注之象。

但已用八正散不效,可知有隐情,故又细问其症,得知有口苦,胸满闷,由《伤寒论》第263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脉浮数者,可下之”之句悟出,此证为湿热内结.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合增液承气汤:柴胡四钱,白芍四钱,枳实三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生地五钱,麦冬四钱,玄参四钱,生石膏二两。

结果:上药服两剂,热退身凉和,因仍有尿痛、尿急,改服猪苓汤加入黄,连服六剂。

诸症已。

按:本证病灶、炎症在下、在前列腺。

但症候反应却在半表半里强里,且已现津伤,此时如仅用利湿通淋于下.必致律更伤,邪更踞于里,正虚里实,津伤热更盛,病情益甚,局部可能化脓,有可能形成“穿档发”。

胡老秉承仲景医论并据临床经验仔细辨证,辨证准确,治疗得当,治从清里及和解半表半里,同时又益津增液,故能使热退身凉。

再进一步清理余邪,使病痊愈。

例2刘某,男,45岁,病案号13865。

初诊日期1966年3月9日:自上月25日发热,尿痛。

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已用抗生素治疗一周,效不明显和转中医治疗,曾服辛凉解表及利湿清热剂,汗出益甚而症不退,现症:汗出,恶风,头痛,身疼,口苦,胸闷.腰痛,大便干,溲赤,尿道灼痛,舌苔薄白,脉细弦滑。

此为表虚犹未解,而里热已盛.呈三阳合病。

为柴胡桂枝汤加黄芪生石膏方证:柴胡四钱,黄芩三钱,生姜三钱,半夏三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黄芪五钱,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头痛、身疼已,汗出恶风减,上方再加生苡仁六钱。

麦冬四钱,服六剂,诸症已。

按:本证有大便干、溲赤、尿道灼痛等,乍看为里实热证.但胡老据汗出恶风、身疼等首辨为表虚证,表虚则营卫虚,可知胃不实,以是可知里热盛而不实,当为柴胡桂枝汤加生黄芪生石膏方证。

服之表解,半表半里和.里清,诸症随之亦消。

不着眼消炎而炎自消。

例3王某,男,30岁,首都机场,病案号3341。

初诊日期。

1966年6月11:患前列腺炎已半年余,已服中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

现症;腰痛.时小腹痛,或睾丸坠胀痛,时尿道涩痛,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尿频而量少,尿色红黄,口干思饮。

舌苔白根腻,脉弦滑。

证属湿瘀阻滞。

治以利湿化瘀,与猪苓汤加生苡仁大黄:猪苓三钱,泽泻四钱,滑石五钱,生苡仁一两,生阿胶三钱,大黄一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